一种智能门锁的胁迫指纹联动报警方法及系统与流程

文档序号:30426464发布日期:2022-06-15 15:10阅读:324来源:国知局
一种智能门锁的胁迫指纹联动报警方法及系统与流程

1.本发明涉及安防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智能门锁的胁迫指纹联动报警方法及系统。


背景技术:

2.现在的生活中,智能门锁已经开始遍布各家各户中,其通常是通过指纹或密码等方式对其进行开锁,但是在遭到威胁、胁迫等情况下迫使用户使用指纹或密码等方式对智能门锁进行开门,而这种情况无论是用户拒绝,还是使用常规的方式对智能门锁进行打开都是极度危险的,不利于现今的智能门锁中使用,而且外界也无法获知用户信息和当时的具体情况,即使获知用户和不法分子进屋的信息,也会使施救的延缓及救援难度增大。
3.现有的方案中,中国专利cn112734988a公开了智能门锁的胁迫开锁的判断与报警系统及其方法,其需要采用需要连续两次输入胁迫指纹和胁迫密码的方式,使用户在遭受威胁、胁迫的情况下能够顺畅开门的同时也能够及时将报警信号发送至警方和紧急联系人。而实际应用场景中,用户使用胁迫指纹的几率较小,使用过程还需要用户记忆胁迫密码。紧急情况下,多数用户是无法冷静回忆胁迫密码的,并且需要输入一次密码之后还要输入一次,容易引起怀疑,这种心理压力下,用户只能使用常规指纹开锁,起不到预期的报警效果,用户体验不好。
4.中国专利cn104799865a公开了指纹识别系统,其采集用户的指纹、血压、脉搏从而综合判断,并在判断用户处于紧张情绪状态下,验证失败,不解锁。该方案虽然提高了指纹识别的安全性,但极大增加了用户的在非自愿场景下的危险性,并不适用于用户被胁迫的场景。


技术实现要素:

5.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智能门锁的胁迫指纹联动报警方法及系统,用以一次性验证胁迫指纹的同时降低误告警几率,极大提高告警的准确性,提高用户使用智能门锁胁迫指纹功能的用户体验。
6.本发明实施例提出一种智能门锁的胁迫指纹联动报警方法,包括:配置智能门锁,将智能门锁接入家庭网关;获取用户的指纹信息,判断是否为胁迫指纹,在确定为胁迫指纹的情况下,解锁门锁,并通过后台标记当前用户为告警状态;基于所述家庭网关,控制开启录音设备,以通过录音设备按照指定的时长采集多段连续的环境音频数据;滤除该段音频数据背景噪声后,对该段音频数据:将该段音频数据按照时间顺序转换为文本数据,并基于第一检测模型对该段文本数据进行检测,以获得第一检测结果;以及直接将该段音频数据输入第二检测模型,以获得第二检测结果;
基于第一检测结果以及第二检测结果进行投票,以根据投票结果判断用户是否处于胁迫状态;在确定用户处于胁迫状态的情况下,基于文本数据确定所需拼接的音频数据的起始时刻以及结束时刻,合成起始时刻到结束时刻的多段音频数据,以获得告警音频数据;基于该用户的用户信息以及告警音频数据向社区安保系统进行告警,并向预设人员发起紧急呼叫。
7.可选的,基于文本数据确定所需拼接的音频数据的起始时刻以及结束时刻,合成起始时刻到结束时刻的多段音频数据,以获得告警音频数据包括:对于该段音频数据,以距离第一检测模型检出的首个敏感文本前向指定时长的目标时刻作为起始时刻,并根据首个敏感文本之后的敏感文本密度确定拼接时长,其中所述敏感文本密度基于到首个敏感文本之间的距离指定范围内的敏感文本的数量与该段音频数据检出的敏感总量的比值,以及,各敏感文本的权重来确定,且距离首个敏感文本越近,该敏感文本的权重越大;基于所述拼接时长确定当前告警音频数据的结束时刻;根据该用户的用户信息并使用首次拼接的告警音频数据,向社区安保系统进行告警;对于当前告警音频数据之后的音频数据,重复确定起止时刻,并拼接获得在后的告警音频数据,向社区安保系统进行告警并上传服务器。
8.可选的,在家庭网络环境中具有摄像头设备的情况下,标记当前用户为告警状态之后,所述胁迫指纹联动报警方法还包括:控制开启摄像头设备,并按照指定的录制时长顺序录制多段当前的环境图像数据;并将录制的该段环境图像数据输入第三检测模型,以获得三检测结果;基于第一检测结果、第二检测结果以及第三检测结果进行投票,以根据投票结果确定用户是否处于胁迫状态。
9.可选的,所述胁迫指纹联动报警方法还包括:基于第三检测模型从该段环境图像数据检出的异常行为确定异常行为的起止时刻;判断首个异常行为的起止时刻是否落入首个告警音频数据的起止时间范围;在落入首个告警音频数据的起止时间范围的情况下,将该段环境图像数据与首个告警音频数据进行组合,以获得告警视频数据;基于告警视频数据向社区安保系统进行告警;在异常行为的起止时刻未落入告警音频数据的起止时间范围的情况下,判断首个异常行为对应的环境图像数据的起始时刻与首个敏感文本对应的起始时刻的先后顺序,优先基于靠前的环境图像数据或音频数据向社区安保系统进行告警。
10.可选的,在首个异常行为的起止时刻部分落入首个告警音频数据的起止时间范围的情况下,所述胁迫指纹联动报警方法还包括:判断该异常行为的起始时间与该告警音频数据的起始时间的先后顺序;以起始时间靠前的数据作为基准对起始时间靠后的数据进行截取,以获得告警视
频数据,并基于告警视频数据向社区安保系统进行告警;为在后的环境图像数据,基于拼接的音频数据进行截取,以获得在后的告警视频数据。
11.可选的,在用同一设备同时录制图像数据和音频数据的情况下,将图像数据和音频数据进行拆分,并分别按照指定的时长进行分段,以分别识别环境图像数据或音频数据中的可疑数据。
12.可选的,将采集的音频数据、环境图像数据进行拼接,并上传至服务器。
13.可选的,在根据投票结果判断用户不处于胁迫状态的情况下,解除告警状态,并通知用户重新配置胁迫指纹。
14.本技术实施例还提出一种智能门锁的胁迫指纹联动报警系统,包括:家庭网关,用于配置智能门锁,接入智能门锁;智能门锁,用于获取用户的指纹信息,判断是否为胁迫指纹,在确定为胁迫指纹的情况下,解锁门锁,并通过后台标记当前用户为告警状态;基于所述家庭网关,控制开启录音设备,以通过录音设备按照指定的时长采集多段连续的环境音频数据;后台服务器,用于滤除该段音频数据背景噪声后,对该段音频数据:将该段音频数据按照时间顺序转换为文本数据,并基于第一检测模型对该段文本数据进行检测,以获得第一检测结果;以及直接将该段音频数据输入第二检测模型,以获得第二检测结果;基于第一检测结果以及第二检测结果进行投票,以根据投票结果判断用户是否处于胁迫状态;在确定用户处于胁迫状态的情况下,基于文本数据确定所需拼接的音频数据的起始时刻以及结束时刻,合成起始时刻到结束时刻的多段音频数据,以获得告警音频数据;基于该用户的用户信息以及告警音频数据向社区安保系统进行告警,并向预设人员发起紧急呼叫。
15.本技术实施例还提出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所述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上存储有计算机程序,所述计算机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前述智能门锁的胁迫指纹联动报警方法的步骤。
16.本技术的方法在确定为胁迫指纹的情况下,打开门锁,由此胁迫指纹的验证与常规指纹的流程相同,不法分子不会察觉到任何的异样,由此提高了用户处境的安全性。通过后台服务器判断用户是否处于胁迫状态,并在确认用户处于胁迫状态的情况下,联动社区安保系统进行告警。利用本技术的方法可以一次性验证胁迫指纹并且降低误告警几率,极大提高告警的准确性,提高用户使用智能门锁胁迫指纹功能的用户体验。
17.上述说明仅是本发明技术方案的概述,为了能够更清楚了解本发明的技术手段,而可依照说明书的内容予以实施,并且为了让本发明的上述和其它目的、特征和优点能够更明显易懂,以下特举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
附图说明
18.通过阅读下文优选实施方式的详细描述,各种其他的优点和益处对于本领域普通
技术人员将变得清楚明了。附图仅用于示出优选实施方式的目的,而并不认为是对本发明的限制。而且在整个附图中,用相同的参考符号表示相同的部件。在附图中:图1为本实施例的胁迫指纹联动报警方法的基本流程图。
具体实施方式
19.下面将参照附图更详细地描述本公开的示例性实施例。虽然附图中显示了本公开的示例性实施例,然而应当理解,可以以各种形式实现本公开而不应被这里阐述的实施例所限制。相反,提供这些实施例是为了能够更透彻地理解本公开,并且能够将本公开的范围完整的传达给本领域的技术人员。
20.本发明实施例提出一种智能门锁的胁迫指纹联动报警方法,如图1所示,包括:在步骤s101中,配置智能门锁,将智能门锁接入家庭网关。具体的在实际应用中智能门锁需要联网,在配置过程中可以将智能门锁接入家庭网关,并录入常规指纹和胁迫指纹。本示例中家庭网关可以是多模网关,从而兼容多种协议,例如wifi、蓝牙、zigbee、红外等多种协议组合的多模网关,而家庭网关中还可以接入其他的设备,从而可以起到设备联动的功能。
21.在步骤s102中,获取用户的指纹信息,判断是否为胁迫指纹,在确定为胁迫指纹的情况下,解锁门锁,并通过后台标记当前用户为告警状态。本示例中在确定为胁迫指纹的情况下,直接解锁智能门锁。从而在实际的非自愿或者胁迫状态下,不法分子不会感受到任何的异样,放松不法分子的警惕性。而在后台标记当前用户为告警状态,并通过后续的步骤,进一步判断用户是否处于胁迫状态,以提高告警的准确性和隐秘性。
22.在步骤s103中,基于所述家庭网关,控制开启录音设备,以通过录音设备按照指定的时长采集多段连续的环境音频数据。将智能门锁接入家庭网关之后,还可以基于当前用户的告警状态,通过家庭网关控制开启网络中的录音设备,具体的录音设备可以是具有麦克风的设备即可,例如电视、网络音乐播放器等等,并且现有市场中同时具有网关功能和音频采集功能的设备诸多,用户可以随意选择设置。由此基于家庭网关的联动,控制开启网络环境中的录音设备采集多段连续的环境音频数据。具体应用场景中可以根据实际需要设计每段环境音频数据的采集时长。环境音频数据的分段采集可以提高后期的模型识别效率,为及时发出告警提供可能性。
23.滤除各段音频数据背景噪声后,对该段音频数据:在步骤s104中,将该段音频数据按照时间顺序转换为文本数据,并基于第一检测模型对该段文本数据进行检测,以获得第一检测结果。具体的可以按照时间轴将该段音频数据按照时间顺序转换为文本数据,时间轴的精度可以精确到每个字,例如可以按照时间顺序逐字输出,由此可以基于第一检测模型对该段文本数据进行检测,具体的第一检测模型为文本检测模型,可以根据预先设置的训练集和测试集进行训练获得。
24.在步骤s105中,直接将该段音频数据输入第二检测模型,以获得第二检测结果。本示例中还直接将该段音频数据进行特征提取并输入第二检测模型,第二检测模型为语音检测模型,也可以预先进行训练获得。
25.在步骤s106中,基于第一检测结果以及第二检测结果进行投票,以根据投票结果判断用户是否处于胁迫状态。可以根据具体的场景设置不同的检测模型的投票权重,特别
适用于对方言的检测和识别。
26.在步骤s107中,在确定用户处于胁迫状态的情况下,基于文本数据确定所需拼接的音频数据的起始时刻以及结束时刻,合成起始时刻到结束时刻的多段音频数据,以获得告警音频数据。利用文本数据的时间轴能够快速确定所需截取的音频数据的起始时刻以及结束时刻,以此来对环境音频数据的截取以及拼接合成,由此获得的告警音频数据中最大限度地记录有用户的胁迫状态信息,并且将多余的信息去除掉,从而便于监控或者安保人员判断用户的状态,并快速作出反应,提高用户的安全性的同时保证用户能够快速获救。
27.在步骤s108中,基于该用户的用户信息以及告警音频数据向社区安保系统进行告警,并向预设人员发起紧急呼叫。具体的该用户的用户信息可以包括用户的楼栋号、楼层、房间号等等。本示例中所指的向预设人员发起紧急呼叫,可以是在配置胁迫指纹过程中录入的紧急联系人,或者报警中心电话等,也可以基于社区安保系统触发小区内的报警装置的协同动作,执行预定的报警方案。
28.本技术的方法在确定为胁迫指纹的情况下,打开门锁,由此胁迫指纹的验证与常规指纹的流程相同,不法分子不会察觉到任何的异样,由此提高了用户自身处境的安全性。通过后台服务器判断用户是否处于胁迫状态,并在确认用户处于胁迫状态的情况下,联动社区安保系统进行告警。利用本技术的方法可以一次性验证胁迫指纹并且极大降低误告警几率,提高告警的准确性,提高用户使用智能门锁胁迫指纹功能的用户体验。
29.可选的,基于文本数据确定所需拼接的音频数据的起始时刻以及结束时刻,合成起始时刻到结束时刻的多段音频数据,以获得告警音频数据包括:对于该段音频数据,以距离第一检测模型检出的首个敏感文本前向指定时长的目标时刻作为起始时刻,并根据首个敏感文本之后的敏感文本密度确定拼接时长,其中所述敏感文本密度基于到首个敏感文本之间的距离指定范围内的敏感文本的数量与该段音频数据检出的敏感总量的比值,以及,各敏感文本的权重来确定,且距离首个敏感文本越近,该敏感文本的权重越大。本示例中所指的敏感文本可以是特定的字、词、金额、短语等。
30.具体的,本实施例中进一步确定告警音频数据的起止时刻,本技术的方案并不是直接将采集的多段环境音频数据向社区安保系统进行告警,而是价格环境音频数据处理为告警音频数据,从而能够让社区安保人员快速准确的获知用户的胁迫状态,从而方便采取解救行动,因此首段发送的告警音频数据非常关键。本实例中以距离第一检测模型检出的首个敏感文本前向指定时长的目标时刻作为起始时刻,例如在首个敏感文本之前5s左右的位置作为起始时刻。
31.进一步本技术中首段发送的告警音频数据的结束时刻也并非随意选取通过根据首个敏感文本之后的敏感文本密度确定拼接时长,例如在后的敏感文本的密度越大,则需要将该段音频数据拼接入告警音频数据中。本实例中的敏感文本密度可以基于到首个敏感文本之间的距离指定范围内的敏感文本的数量与该段音频数据检出的敏感总量的比值,敏感文本密度会随着检测文本的变化而变化,可以设置一个敏感文本密度阈值。例如在连续的多个检测文本的密度均低于该密度阈值的情况下,则在该位置进行截取,作为结束时刻。还可以为拼接时长设置一个时长阈值,在未超过该时长阈值的情况下,根据敏感文本的密度来增加拼接时长,在达到时长阈值,则按照该时长阈值进行截取。在对峙过程中,用户也可以对不法分子进行语言引导,从而提高敏感文本的检出效果,便于安保人员进行判断。通
过本实施例的方法,能够有效过滤掉用户受到胁迫进入房门后的非威胁信息,从而向社区安保系统发送的告警音频数据包含有大量的用户胁迫状态,从而极大便于社区安保人员的判断。
32.本示例中设计的敏感度密度还基于敏感文本的关联权重来确定,具体的在后的敏感文本距离首个敏感文本越近,该敏感文本的权重越大,具体可以根据回归模型实现,在此不做一一限定。通过这样的方式,能够解决单一的以文本数量的比值来确定密度带来的敏感度密度波动。
33.在一些实施例中,还可以基于该段音频数据与预设的音频幅值进行对比,并提取出音频幅值超过预设音频幅值的子音频段,然后确定超过预设音频幅值的子音频段是否与前述敏感文本对应的音频段重叠,在重叠的情况下,增加对应的敏感文本的权重,例如可以在对应的敏感文本上增加固定值的权重,从而提高该段文本最终确定出的敏感度密度的值。通过这样的设计,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判断出用户或者不法分子的情绪状态,从而实现根据多个维度确定出拼接的时长,具有普遍的适用性。
34.基于所述拼接时长确定当前告警音频数据的结束时刻,并根据该用户的用户信息并使用首次拼接的告警音频数据,向社区安保系统进行告警。
35.对于当前告警音频数据之后的音频数据,重复确定起止时刻,并拼接获得在后的告警音频数据,向社区安保系统进行告警并上传服务器。
36.本实施例的方法,通过设计敏感度密度来确定拼接的告警音频数据的结束时刻,能够保证发送的告警音频数据,尤其是首段告警音频数据中包含有大量的胁迫状态信息,能够让社区安保人员第一时间做出反应,提高用户的获救几率。
37.可选的,在家庭网络环境中具有摄像头设备的情况下,标记当前用户为告警状态之后,所述胁迫指纹联动报警方法还包括:控制开启摄像头设备,并按照指定的录制时长顺序录制多段当前的环境图像数据。也即对于家庭网络中还设置有摄像头的情况,可以基于家庭网关开启摄像头,按照指定的录制时长顺序录制多段当前的环境图像数据。
38.并将录制的该段环境图像数据输入第三检测模型,以获得三检测结果。本实例中,可以提取环境图像数据的特征然后再输入第三检测模型,第三检测模型可以是图像检测模型,可以通过预先训练获得。
39.基于第一检测结果、第二检测结果以及第三检测结果进行投票,以根据投票结果确定用户是否处于胁迫状态。具体参见前述实施例,也可以根据前述设置的相关权重完成投票,从而确定用户是否处于胁迫状态。
40.可选的,所述胁迫指纹联动报警方法还包括:基于第三检测模型从该段环境图像数据检出的异常行为确定异常行为的起止时刻;判断首个异常行为的起止时刻是否落入首个告警音频数据的起止时间范围;在落入首个告警音频数据的起止时间范围的情况下,将该段环境图像数据与首个告警音频数据进行组合,以获得告警视频数据。
41.具体的,本示例中进一步对于首个发送的告警数据,在检测到的异常行为落入首个告警音频数据的起止时刻的情况下,则直接与首个告警音频数据进行组合,从而获得告
警视频数据,并基于告警视频数据向社区安保系统进行告警。
42.在异常行为的起止时刻未落入告警音频数据的起止时间范围的情况下,判断首个异常行为对应的环境图像数据的起始时刻与首个敏感文本对应的起始时刻的先后顺序,优先基于靠前的环境图像数据或音频数据向社区安保系统进行告警。通过这样的设计,能够以最快速度确定出用户的胁迫状态,并发送告警数据。在告警数据仅包含环境图像数据的情况下,可以基于第三检测模型检测并在环境图像数据中利用跟踪框进行标记,并保留跟踪框向社区安保系统发送,从而便于社区安保人员进行进一步判断。本实施例的方法,利用采集的环境图像数据或音频数据进行告警,可以快速确定首个告警数据,并快速向社区安保系统发出告警,从而保证安保人员能够第一时间获悉用户的胁迫状态。
43.可选的,在首个异常行为的起止时刻部分落入首个告警音频数据的起止时间范围的情况下,所述胁迫指纹联动报警方法还包括:判断该异常行为的起始时间与该告警音频数据的起始时间的先后顺序;以起始时间靠前的数据作为基准对起始时间靠后的数据进行截取,以获得告警视频数据,并基于告警视频数据向社区安保系统进行告警;为在后的环境图像数据,基于拼接的音频数据进行截取,以获得在后的告警视频数据。
44.具体的,对于环境图像数据与音频数据存在部分重叠的情况,本实例中进一步确定异常行为的起点以及告警音频数据的起始时间的先后顺序,并以起点靠前的数据(环境图像数据或告警音频数据)作为基准,来对靠后的数据(告警音频数据或环境图像数据)进行截取,合成告警视频数据,来进行告警。
45.可选的,在用同一设备同时录制图像数据和音频数据的情况下,将图像数据和音频数据进行拆分,并分别按照指定的时长进行分段,以分别识别环境图像数据或音频数据中的可疑数据。也即本示例中,对于具有麦克风和摄像头的设备,将采集到的视频数据拆分为图像数据和音频数据,从而按照前实施例的方法检测用户是否处于胁迫状态,以及进行告警。
46.可选的,将采集的音频数据、环境图像数据进行拼接,并上传至服务器。本示例中,将采集的所有的音频数据、环境图像数据进行拼接,由此保存用户的完整的胁迫过程数据,以便于后续追查用户受到胁迫的具体细节。
47.可选的,在根据投票结果判断用户不处于胁迫状态的情况下,解除告警状态,并通知用户重新配置胁迫指纹。前述实施例中介绍了确定用户处于胁迫状态的情况,本示例中进一步说明,用户不处于胁迫状态的情况,也即误操作的情况。这种情况在基于一定数量分段的音频数据或者环境图像数据判断用户不处于胁迫状态的情况,则可以将告警状态解除,不执行后续的数据采集,并通知用户重新配置胁迫指纹,以避免误操作。
48.综上,本技术的方法在确定用户使用胁迫指纹的情况下,打开门锁,由此胁迫指纹的验证与常规指纹的流程相同,不法分子不会察觉到任何的异样,由此提高了用户自身处境的安全性。通过后续设计的敏感文本密度等方案判断用户是否处于胁迫状态,极大提高了告警的准确性。在确认用户处于胁迫状态的情况下,联动社区安保系统进行告警,实现向外界发送受到胁迫的关键信息,提高用户的获救速度,提高用户使用智能门锁胁迫指纹功能的用户体验。
49.本技术实施例还提出一种智能门锁的胁迫指纹联动报警系统,包括:家庭网关,用于配置智能门锁,接入智能门锁;智能门锁,用于获取用户的指纹信息,判断是否为胁迫指纹,在确定为胁迫指纹的情况下,解锁门锁,并通过后台标记当前用户为告警状态;基于所述家庭网关,控制开启录音设备,以通过录音设备按照指定的时长采集多段连续的环境音频数据;后台服务器,用于滤除该段音频数据背景噪声后,对该段音频数据:将该段音频数据按照时间顺序转换为文本数据,并基于第一检测模型对该段文本数据进行检测,以获得第一检测结果;以及直接将该段音频数据输入第二检测模型,以获得第二检测结果;基于第一检测结果以及第二检测结果进行投票,以根据投票结果判断用户是否处于胁迫状态;在确定用户处于胁迫状态的情况下,基于文本数据确定所需拼接的音频数据的起始时刻以及结束时刻,合成起始时刻到结束时刻的多段音频数据,以获得告警音频数据;基于该用户的用户信息以及告警音频数据向社区安保系统进行告警,并向预设人员发起紧急呼叫。
50.本技术实施例还提出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所述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上存储有计算机程序,所述计算机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前述智能门锁的胁迫指纹联动报警方法的步骤。
51.本技术的方法在确定为胁迫指纹的情况下,打开门锁,由此胁迫指纹的验证与常规指纹的流程相同,不法分子不会察觉到任何的异样,由此提高了用户处境的安全性。通过后台服务器判断用户是否处于胁迫状态,并在确认用户处于胁迫状态的情况下,联动社区安保系统进行告警。利用本技术的方法可以一次性验证胁迫指纹并且降低误告警几率,极大提高告警的准确性,提高用户使用智能门锁胁迫指纹功能的用户体验。
52.此外,尽管已经在本文中描述了示例性实施例,其范围包括任何和所有基于本公开的具有等同元件、修改、省略、组合(例如,各种实施例交叉的方案)、改编或改变的实施例。权利要求书中的元件将被基于权利要求中采用的语言宽泛地解释,并不限于在本说明书中或本技术的实施期间所描述的示例,其示例将被解释为非排他性的。因此,本说明书和示例旨在仅被认为是示例,真正的范围和精神由以下权利要求以及其等同物的全部范围所指示。
53.以上描述旨在是说明性的而不是限制性的。例如,上述示例(或其一个或更多方案)可以彼此组合使用。例如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阅读上述描述时可以使用其它实施例。另外,在上述具体实施方式中,各种特征可以被分组在一起以简单化本公开。这不应解释为一种不要求保护的公开的特征对于任一权利要求是必要的意图。相反,本公开的主题可以少于特定的公开的实施例的全部特征。从而,以下权利要求书作为示例或实施例在此并入具体实施方式中,其中每个权利要求独立地作为单独的实施例,并且考虑这些实施例可以以各种组合或排列彼此组合。本发明的范围应参照所附权利要求以及这些权利要求赋权的等同形式的全部范围来确定。
54.以上实施例仅为本公开的示例性实施例,不用于限制本发明,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由权利要求书限定。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在本公开的实质和保护范围内,对本发明做出各种修改或等同替换,这种修改或等同替换也应视为落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