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智慧食堂的点餐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3643946发布日期:2023-03-29 02:57阅读:63来源:国知局
一种智慧食堂的点餐装置的制作方法

1.本发明涉及一种点餐装置,具体为一种智慧食堂的点餐装置,属于智慧食堂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2.智慧食堂又称智能食堂,是为打造一个智能餐饮场景,是以食堂为基础搭配智慧食堂系统的就餐场景,对于就餐人员而言,通过智慧食堂所设置的点餐装置进行点餐,可便捷且卫生的选择所要点的餐品,因此基于智慧食堂的便捷式点餐装置已经被越来越多的人所接受并使用。
3.而对于现有的点餐装置,如申请号为cn214933641u所公开的一种种智慧食堂的点餐装置,其所针对的是如何智慧化的打餐,是需要有工作人员在一旁随时准备辅助操作的,而对于一些办公区域,就餐人员所选择的较多的是套餐类的餐品,因此并不能适用于自主选择,另外,其作为一种点餐装置,每天会有不同的就餐人员使用,对于装置本身而言,是一种较好的广告宣传架体,而现有的装置为能够对其广告宣传方面的价值进行挖掘,未能充分利用点餐装置的使用性能。


技术实现要素:

4.本发明的目的就在于为了解决上述至少一个技术问题而提供一种智慧食堂的点餐装置。
5.本发明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上述目的:一种智慧食堂的点餐装置,包括
6.壳体组件,其构成该点餐装置的外部壳体结构,且其包括呈方形状的外壳,所述外壳的上表面中心处开设有透明观察窗,且所述外壳上表面位于透明观察窗的一侧连接有告示牌,所述外壳上表面位于透明观察窗的另一侧连接有电子广告牌,所述外壳位于透明观察窗正下方的内腔中放置有包装餐品;
7.操作组件,其用于就餐人员选择餐品,且其包括位于所述透明观察窗一侧的刷卡读卡器以及密码触控输入屏、位于所述透明观察窗另一侧的取餐口以及位于所述透明观察窗前侧端的选餐按钮,所述外壳位于告示牌正下方的内腔中放置有控制主板,且所述刷卡读卡器、密码触控输入屏以及选餐按钮均与控制主板呈信号传输连接;
8.餐品输送组件,其用于将就餐人员所选取的包装餐品输送至取餐口的正下方,且其包括设置在所述外壳内并位于透明观察窗正下方的导餐传动带以及设置在所述导餐传动带输送前端的送餐传动带,且所述送餐传动带与导餐传动带呈垂直状设置;
9.所述导餐传动带和送餐传动带结构相同,均包括若干个传动滚轴、连接在所述传动滚轴两侧的撑板以及用于带动传动滚轴同步转动的动力输送组件,所述动力输送组件设置在其中一侧撑板的外侧,且所述动力输送组件包括固定连接在所述传动滚轴中心轴一端以及转动连接在撑板外侧面的传动轮、套设在若干个所述传动轮之间的传动皮带以及提供转动动力的传动电机,所述传动电机的转动轴与传动皮带相连接,所述传动电机通过控制
主板进行电信号控制。
10.作为本发明再进一步的方案:所述刷卡读卡器针对有卡人员通过刷卡方式向控制主板输送就餐人员身份信息,所述密码触控输入屏针对无卡人员通过输入用户名以及密码方式向控制主板输送就餐人员身份信息。
11.作为本发明再进一步的方案:所述告示牌采用双面胶粘贴的方式固定贴合在外壳的表面。
12.作为本发明再进一步的方案:所述导餐传动带通过隔板设置有若干条,且每个所述导餐传动带均由单独的动力输送组件控制,且每一个所述导餐传动带均对应一个选餐按钮。
13.作为本发明再进一步的方案:所述外壳内并位于取餐口的正下方设置有餐品托板,且所述餐品托板与送餐传动带同一水平线设置,所述餐品托板的上表面内嵌有防滑垫。
14.作为本发明再进一步的方案:所述外壳的背侧面开口处转动连接有背侧盖板,且所述背侧盖板通过只录入配餐人员指纹的密码锁与外壳固定连接。
15.作为本发明再进一步的方案:所述外壳内且位于电子广告牌的正下方设置有备用电源。
16.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设置有刷卡读卡器以及密码触控输入屏,能够针对不同的用餐人员提供相应的使用该点餐装置进行点餐的方式,同时也可在点餐结束后,直接将就餐人员所花费的金额从账户上划去,使该点餐装置的使用更加灵活方便;设置有导餐传动带每一个所述导餐传动带均对应一个选餐按钮,能够将不同的餐品放置在相应的导餐传送带上,并将不同种类的餐品分隔开,确保就餐人员能够精准选择想要的餐品;设置有电子广告牌,在取餐过程中,就餐人员能够观看电子广告牌上的广告,实现该点餐装置的广告宣传价值。
附图说明
17.图1为本发明整体前视结构示意图;
18.图2为本发明俯视剖面结构示意图;
19.图3为本发明整体后视结构示意图;
20.图4为本发明动力输送组件结构示意图。
21.图中:1、外壳,2、透明观察窗,3、刷卡读卡器,4、密码触控输入屏,5、告示牌,6、电子广告牌,7、取餐口,8、控制主板,9、隔板,10、导餐传动带,11、送餐传动带,12、包装餐品,13、备用电源,14、餐品托板,15、背侧盖板,16、传动滚轴,17、传动轮,18、传动皮带,19、传动电机,20、选餐按钮。
具体实施方式
22.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23.实施例一
24.如图1至图4所示,一种智慧食堂的点餐装置,包括
25.壳体组件,其构成该点餐装置的外部壳体结构,且其包括呈方形状的外壳1,所述外壳1的上表面中心处开设有透明观察窗2,且所述外壳1上表面位于透明观察窗2的一侧连接有告示牌5,所述外壳1上表面位于透明观察窗2的另一侧连接有电子广告牌6,所述外壳1位于透明观察窗2正下方的内腔中放置有包装餐品12;
26.操作组件,其用于就餐人员选择餐品,且其包括位于所述透明观察窗2一侧的刷卡读卡器3以及密码触控输入屏4、位于所述透明观察窗2另一侧的取餐口7以及位于所述透明观察窗2前侧端的选餐按钮20,所述外壳1位于告示牌5正下方的内腔中放置有控制主板8,且所述刷卡读卡器3、密码触控输入屏4以及选餐按钮20均与控制主板8呈信号传输连接;
27.餐品输送组件,其用于将就餐人员所选取的包装餐品12输送至取餐口7的正下方,且其包括设置在所述外壳1内并位于透明观察窗2正下方的导餐传动带10以及设置在所述导餐传动带10输送前端的送餐传动带11,且所述送餐传动带11与导餐传动带10呈垂直状设置;
28.所述导餐传动带10和送餐传动带11结构相同,均包括若干个传动滚轴16、连接在所述传动滚轴16两侧的撑板以及用于带动传动滚轴16同步转动的动力输送组件,所述动力输送组件设置在其中一侧撑板的外侧,且所述动力输送组件包括固定连接在所述传动滚轴16中心轴一端以及转动连接在撑板外侧面的传动轮17、套设在若干个所述传动轮17之间的传动皮带18以及提供转动动力的传动电机19,所述传动电机19的转动轴与传动皮带18相连接,所述传动电机19通过控制主板8进行电信号控制。
29.实施例二
30.如图1至图4所示,本实施例中除包括实施例一中的所有技术特征之外,还包括:
31.所述刷卡读卡器3针对有卡人员通过刷卡方式向控制主板8输送就餐人员身份信息,所述密码触控输入屏4针对无卡人员通过输入用户名以及密码方式向控制主板8输送就餐人员身份信息,以能够针对不同的用餐人员提供相应的使用该点餐装置进行点餐的方式,同时也可在点餐结束后,直接将就餐人员所花费的金额从账户上划去,使该点餐装置的使用更加灵活方便。
32.所述告示牌5采用双面胶粘贴的方式固定贴合在外壳1的表面,可针对该点餐装置每天所供应的餐品种类,选择张贴相应的告示牌5,以使就餐人员能够提前选择自己喜欢的包装餐品12,进而在点餐时能够直接选择,无需较长时间的等待。
33.所述导餐传动带10通过隔板设置有若干条,且每个所述导餐传动带10均由单独的动力输送组件控制,且每一个所述导餐传动带10均对应一个选餐按钮20,能够将不同的餐品放置在相应的导餐传送带10上,并将不同种类的餐品分隔开,确保就餐人员能够精准选择想要的餐品。
34.实施例三
35.如图1至图4所示,本实施例中除包括实施例一中的所有技术特征之外,还包括:
36.所述外壳1内并位于取餐口7的正下方设置有餐品托板14,且所述餐品托板14与送餐传动带11同一水平线设置,所述餐品托板14的上表面内嵌有防滑垫,以能够将就餐人员所选择的餐品输送至送餐传动带11的末端后,能够将餐品平稳的推送到餐品托板14上,进而便于就餐人员拿取。
37.所述外壳1的背侧面开口处转动连接有背侧盖板15,且所述背侧盖板15通过只录入配餐人员指纹的密码锁与外壳1固定连接,只能够由配餐人员才能打开该点餐装置进行补货,提高该点餐装置使用的安全性能。
38.所述外壳1内且位于电子广告牌6的正下方设置有备用电源13,能够在断电的情况下,持续为该点餐装置进行供电,以确保能够该点餐装置能够持续运行,以防止长时间无法运行使用,导致所放置的包装餐品12变质。
39.工作原理:就餐人员通过刷卡读卡器3或密码触控输入屏4向控制主板8输送就餐人员身份信息,然后根据自己所喜欢的餐品,按动相应的选餐按钮20,控制主板8通过控制电机的转动,先将餐品由导餐传动带10输送到送餐传动带11上,再由送餐传动带11将餐品输送到餐品托板14上,进而便于就餐人员拿取,同时控制主板8可在点餐结束后,直接将就餐人员所花费的金额从账户上划去,使该点餐装置的使用更加灵活方便,且在取餐过程中,就餐人员能够观看电子广告牌6上的广告,实现该点餐装置的广告宣传价值。
40.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显然本发明不限于上述示范性实施例的细节,而且在不背离本发明的精神或基本特征的情况下,能够以其他的具体形式实现本发明。因此,无论从哪一点来看,均应将实施例看作是示范性的,而且是非限制性的,本发明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而不是上述说明限定,因此旨在将落在权利要求的等同要件的含义和范围内的所有变化囊括在本发明内。不应将权利要求中的任何附图标记视为限制所涉及的权利要求。
41.此外,应当理解,虽然本说明书按照实施方式加以描述,但并非每个实施方式仅包含一个独立的技术方案,说明书的这种叙述方式仅仅是为清楚起见,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当将说明书作为一个整体,各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也可以经适当组合,形成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的其他实施方式。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