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交通信息发布方法及装置与流程

文档序号:18933446发布日期:2019-10-22 20:59阅读:358来源:国知局
一种交通信息发布方法及装置与流程

本发明涉及交通信息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交通信息发布方法及装置。



背景技术:

交通信息中包括路段的交通状态信息,交通状态信息用于表示道路的通行状态,例如畅通、拥堵、关闭等。用户出行时获知交通状态信息,能够帮助用户了解道路通行状态并合理安排出行路线,因此,交通信息在人们的日常出行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现有的交通信息是通过交通信息处理系统处理并发布给终端的。现有的交通信息处理系统通常包括三个环节:浮动车位置数据接收、浮动车位置数据处理、交通信息发布,其中,浮动车位置数据处理环节是基于某一版本电子地图路网数据对浮动车位置数据进行处理,以得到该版本电子地图路网数据中各路段的交通状态信息。

在实际应用中,由于业务需求不同,不同业务上部署的电子地图数据的更新周期存在不同,有些更新的频繁,有些更新的缓慢,因此,同一时期存在不同服务上部署不同版本的电子地图路网数据的情况。由于不同版本的电子地图路网数据的制作工艺存在差异,因此,会存在同一路段在不同版本的电子地图路网数据中的表达不同的问题。由于现有的浮动车数据处理环节只能得到某一版电子地图路网数据中路段的交通状态信息,也就是说,交通信息发布环节也只能发布该版电子地图路网数据中路段的交通信息,不能发布其他版本电子地图路网数据中路段的交通信息。考虑到同一路段在不同版本的电子地图路网数据中存在表达不同的问题,为了能够为部署不同版本电子地图路网数据的业务发布交通状态信息,现有技术为部署不同版本电子地图路网数据的业务分别部署一套交通信息处理系统,比如,有两个业务,这两个业务部署的电子地图路网数据的版本不同,现有技术需要对应配置两套交通信息处理系统。由此可见,现有技术解决为部署不同版本电子地图路网数据发布交通信息的方案存在成本高,硬件资源浪费等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交通信息发布方法及装置,以克服相关技术中以克服现有技术中交通信息的发布成本高,硬件资源浪费等问题。

一方面,本发明提供一种交通信息发布方法,包括:

获取基于参考电子地图路网数据得到的参考路段的交通信息,所述交通信息中包括交通状态信息;

从所述参考电子地图路网数据中,获取所述参考路段的属性信息;

将所述参考路段的属性信息与预设的目标电子地图路网数据中的路段的属性信息进行匹配,获取与所述参考路段匹配的路段,将匹配的路段作为目标路段,并获取所述目标路段的标识;

生成携带所述目标路段的标识和所述交通状态信息的差分交通消息;

将所述差分交通消息发送给使用所述目标电子地图路网数据的应用端。

另一方面,本发明提供一种交通信息发布装置,所述装置包括:

交通信息获取模块,用于获取基于参考电子地图路网数据得到的参考路段的交通信息,所述交通信息中包括交通状态信息;

属性信息获取模块,用于从所述参考电子地图路网数据中,获取所述参考路段的属性信息;

第一匹配模块,用于将所述参考路段的属性信息与预设的目标电子地图路网数据中的路段的属性信息进行匹配,获取与所述参考路段匹配的路段,将匹配的路段作为目标路段,并获取所述目标路段的标识;

差分信息生成模块,用于生成携带所述目标路段的标识和所述交通状态信息的差分交通消息;

发布模块,用于将所述差分交通消息发送给使用所述目标电子地图路网数据的应用端。

本发明至少具有以下有益效果:本发明实施例中,通过获取基于参考电子地图路网数据得到的参考路段的交通信息,并基于参考电子地图路网数据和目标电子地图路网数据的映射关系,在目标电子地图路网数据中确定出与参考路段匹配的路段,将匹配的路段作为目标路段,并获取所述目标路段的标识;之后,生成携带所述目标路段的标识和所述交通状态信息的差分交通消息并发送给使用目标电子地图路网数据的应用端。通过上述方法,只需要部署一套交通信息处理系统,用于确定参考电子地图路网数据中设定路段的交通状态,并为使用不同版本的电子地图路网数据的应用端发送交通信息,从而能够节约成本及硬件资源,降低交通信息的发布对硬件资源的消耗。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中现有技术中的交通信息发布方法的示例性流程图之一;

图2为本发明实施例中关于复杂节点内部道路的示意图之一;

图3为本发明实施例中关于复杂节点内部道路的示意图之二;

图4为本发明实施例中辅路的示意图;

图5为本发明实施例中匝道(A)的示意图;

图6为本发明实施例中匝道(B)的示意图;

图7为本发明实施例中右转专用道的示意图;

图8为本发明实施例中左转专用道的示意图;

图9为本发明实施例中左右转专用道的示意图;

图10为本发明实施例中交通信息发布方法的示例性流程图之二;

图11为本发明实施例中交通信息发布方法的示例性流程图之三;

图12为本发明实施例中交通信息发布方法的示例性流程图之四;

图13为本发明实施例中交通信息发布装置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实施例进行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实施例仅用于说明和解释本发明,并不用于限定本发明。

这里将详细地对示例性实施例进行说明,其示例表示在附图中。下面的描述涉及附图时,除非另有表示,不同附图中的相同数字表示相同或相似的要素。以下示例性实施例中所描述的实施方式并不代表与本发明相一致的所有实施方式。相反,它们仅是与如所附权利要求书中所详述的、本发明的一些方面相一致的装置和方法的例子。

基于现有技术中,同一时期存在不同服务上部署不同版本的电子地图路网数据的情况,为了便于理解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交通信息发布方法,这里先定义两个名词:

1、参考电子地图路网数据:为上述不同版本的电子地图路网数据中的一个;

2、目标电子地图路网数据:为上述不同版本的电子地图中的除参考电子地图路网数据之外的其它版本的电子地图路网数据。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交通信息发布方法,该方法中首先获取基于参考电子地图路网数据得到的参考路段的交通信息,并基于参考电子地图路网数据和目标电子地图路网数据的映射关系,在目标电子地图路网数据中确定出与参考路段匹配的路段,将匹配的路段作为目标路段,并获取所述目标路段的标识;之后,生成携带所述目标路段的标识和所述交通状态信息的差分交通消息并发送给使用目标电子地图路网数据的应用端。

通过上述方法,只需要部署一套交通信息处理系统,用于确定参考电子地图路网数据中设定路段的交通状态,并为使用不同版本的电子地图路网数据的应用端发送交通信息,从而能够节约成本及硬件资源,降低交通信息的发布对硬件资源的消耗。

下面通过简单的实施例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交通信息发布方法进行详细说明。

实施例一

如图1所示,为本发明实施例中提供的一种交通信息发布方法的示例性流程图,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101:获取基于参考电子地图路网数据得到的参考路段的交通信息,所述交通信息中包括交通状态信息。

其中,参考电子地图路网数据可以并不固定为某一版本的电子地图路网数据。例如电子地图路网数据的版本有版本1、版本2和版本3,实际使用时可以根据实际需要选择哪个版本的电子地图路网数据作为参考电子地图路网数据,而其它版本的电子地图路网数据便自动成为目标电子地图路网数据。当然,考虑更新周期最短的电子地图与实际的地理信息最接近,可以优先采用更新周期最短(即更新最频繁)的电子地图路网数据作为参考电子地图路网数据。

其中,路段是形成道路的基本单位,例如京藏高速是一条路线较长的道路,可以将京藏高速切割为一段一段的路段,以便于表示京藏高速上部分道路区域。

步骤102:从所述参考电子地图路网数据中,获取所述参考路段的属性信息。

步骤103:将所述参考路段的属性信息与预设的目标电子地图路网数据中的路段的属性信息进行匹配,获取与所述参考路段匹配的路段,将匹配的路段作为目标路段,并获取所述目标路段的标识。

步骤104:生成携带所述目标路段的标识和所述交通状态信息的差分交通消息。

步骤105:将所述差分交通消息发送给使用所述目标电子地图路网数据的应用端。

其中,步骤103和步骤104中是针对每一个目标电子地图路网数据执行的操作,而针对不同的目标电子地图路网数据,可以并行执行上述步骤103和步骤104。从而可以在同一时间可以生成不同目标电子地图路网数据的各自的差分交通信息。

其中,差分交通信息可以通过以下两种方式之一生成:

方式一,将设定路段在目标电子地图路网数据中的路段唯一标识替换参考交通信息中的路段唯一标识后,生成针对该目标电子地图路网数据的差分交通信息。

方式二,提取参考交通信息中的交通状态信息,然后由提取的交通状态信息和设定路段在目标电子地图路网数据中的路段唯一标识,生成目标电子地图路网数据的差分交通信息。

为便于进一步理解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方案,下面,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交通信息发布方法进行详细说明:

一、其中,在一个实施例中,步骤103可以执行为以下两种方式之一:

方式1)、

其中,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参考路段的属性信息至少包括形状点属性信息和基础属性信息,所述形状点至少包括:作为参考路段的起点的形状点和作为参考路段的终点的形状点;则,步骤103可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A1:在所述目标电子地图路网数据中,确定与所述参考路段的起点的距离小于等于第一预设距离的至少一条第一目标路段;以及,确定与所述参考路段的终点的距离小于等于第二预设距离的至少一条第二目标路段。

其中,在一个实施例中,具体实施时,在目标电子地图中,可以参考路段的起点为基准,在包括该起点的第一预设范围内,确定出所述至少一条第一目标路段。其中,第一预设范围,例如以起点为圆心的圆形区域,或以起点为中心的矩形区域等。

同理,具体实施时,在目标电子地图中,可以参考路段的终点为基准,在包括该终点的第一预设范围内,确定出所述至少一条第二目标路段。其中,第二预设范围,例如以终点为圆心的圆形区域,或以终点为中心的矩形区域等。

步骤A2:从所述至少一条第一目标路段中选择与所述参考路段的基础属性信息的匹配度最高的第一目标路段作为起点路段,并将所述参考路段的起点在所述起点路段的垂足点作为目标起点。

步骤A3:从所述至少一条第二目标路段中选择与所述参考路段的基础属性信息的匹配度最高的第二目标路段作为终点路段,并将所述参考路段的终点在所述终点路段的垂足点作为目标终点。

其中,步骤A2和步骤A3的执行顺序不受限。

步骤A4:根据所述目标电子地图路网数据,计算从所述目标起点到所述目标终点的第一路径。

步骤A5:将所述第一路径中包括的路段作为所述目标路段,并获取所述目标路段的标识。

其中,在一个实施例中,前述基础属性信息可以包括表1中的至少一种信息。需要说明的是表1仅用于示例性说明本发明实施例中的内容,并不用于限定本发明,实际实施时可以根据实际需求设定基础属性信息,只要能够用于描述道路的基础属性即可,本发明对此不做限定。

表1基础属性信息表

为便于理解表1中的基础属性信息,下面对上述各基础属性信息进行说明,其中:

(1)、roadclass(道路等级):

roadclass例如是电子地图路网数据中按照国家标准或行业相关标准将形状点的所在的路段的等级划分为高速公路、国道、省道、县道、乡公路、县乡村内部道路、城市快速道(即城市中的道路,该道路中央设有分隔带、且具有四条以上的车道,可供车辆最快以第一预设阈值的速度行驶)、主要道路(即城市中用于连接各分区(如海淀区、西城区)的干路,该干路以交通功能为主、可供车辆最快以第二预设阈值的速度行驶,其中,第二预设阈值小于第一预设阈值)、次要道路(即城市中承担主要道路与各分区间的交通集散作用,兼具服务功能、可供车辆最快以第三预设阈值的速度行驶的道路,其中,第三预设阈值小于第二预设阈值)、普通道路-A(城市中连接次要道路和街坊路的道路,该道路以服务功能为主、可供车辆最快以第四预设阈值的速度行驶的道路,其中,第四预设阈值小于第三预设阈值)、非导航道路(预设的不用于导航计算的道路)等。

其中,每一个道路等级都用一个等级值来表示。例如,国道对应的等级值为1,非导航道路对应的等级值为10。

(2)、和Formway(道路分类):

Formway例如是电子地图路网数据中按照国家标准或行业相关标准将形状点所在路段分类为:主路、复杂节点内部道路、高架、环岛、辅助道路、匝道(A)、匝道(B)、出口、入口、右转专用道、左转专用道、普通道路-B、左右转专用道等,并且每一个道路分类都有一个分类值。其中:

关于主路:指分为上行线和下行线以便于能够双向行驶的道路。

关于复杂节点内部道路:例如如图2所示,图2中共有三条道路分别为L1、L2和L3,其中L1的行驶方向与L2的行驶方向相反,而L3贯穿L1和L2,并与L1和L2分别交于两点A和B,那么点AB之间的路段为一种复杂节点内部道路。

此外,复杂节点内部道路如图3所示,在图3中,共有两条道路(D1和D2)和一段路段(点C和点E之间的路段),其中,道路D1和D2的行驶方向相反,而CE路段用于连接道路D1和D2,并用于车辆在道路D1和D2之间掉头使用。

关于辅助道路:指服务区内的道路。

关于辅路:如图4所示,指同高架周围与高架平行的紧贴地面的道路。

关于匝道(A):在t型(或y型)互通立交中,将高速道路定义为主线,次要道路定义为引线,匝道(A)可表示连接引线与主线互通的道路,如图5所示。匝道(A)也可以表示连接次要道路与次要道路互通的道路。

关于匝道(B):在互通立交中,匝道(B)表示JCT道路(连接主线与主线之间的道路)与匝道(A)的重合部分(如图6中点Y1与点Y2之间的道路)。

关于右转专用道(A)和右转专用道(B):如图7所示,实际当中存在只能够单方向行驶的右转专用道,该仅可单方向行驶的右转专用道分为两种类型,如图7中的A型和B型。故此,在表1中,存在与A型对应的关于右转专用道(A),与B型对应的关于右转专用道(B)。但在实际使用中,右转专用道(A)和右转专用道(B)各自的分类值可以根据实际需要统一设定即可,即除表1所示的分类值,还可以将右转专用道(A)的分类值设置为12,而将右转专用道(B)的分类值设置为11,只要按约定统一设置即可,本发明对此不做限定。

关于左转专用道(A)和左转专用道(B):如图8所示,实际当中存在只能够单方向行驶的左转专用道,该仅可单方向行驶的左转专用道分为两种类型,如图8中的A型和B型。故此,在表1中,存在与A型对应的关于左转专用道(A),与B型对应的关于左转专用道(B)。但在实际使用中,左转专用道(A)和左转专用道(B)各自的分类值可以根据实际需要统一设定即可,即除表1所示的分类值,还可以将左转专用道(A)的分类值设置为14,而将左转专用道(B)的分类值设置为13,只要按约定统一设置即可,本发明对此不做限定。

关于左右转专用道:如图9中的道路A所示,实际当中存在可以双方向行驶的左右转专用道,即既可以由道路1通过该道路右转至道路2,也可以由道路2通过该道路左转至道路1上的道路。

关于普通道路-B:指除主路、复杂节点内部道路、高架、环岛、辅助道路、匝道(A)、匝道(B)、出口、入口、右转专用道、左转专用道、左右转专用道之外的其他道路。

(3)、形状点对应的角度:在电子地图路网数据中,每条道路还可含各形状点对应的角度。

针对每一形状点,该形状点对应的角度用于描述道路在所述角度对应的形状点的延伸方向角。其中,关于延伸方向角,例如路段在形状点A处沿偏正北方向30°延伸,那么角度30°即为延伸方向角。其中,在一个实施例中,针对任一形状点,该形状点对应的角度可根据以下方法计算获得,具体的,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B1:对于任一形状点,从所述形状点所在的路段上确定一参考点。

步骤B2:计算所述形状点至所述参考点的方向,与预设方向之间的夹角;将计算的夹角作为所述形状点对应的角度。

其中,在一个实施例中,预设方向,例如是以下方向中的任一种:正北方向、正南方向、正东方向、正西方向、东偏北45°方向、东偏南45°方向等等。任何预设方向均适用于本发明实施例,本发明对此不做限定。

其中,在一个实施例中,在步骤B1中,可根据以下方法确定所述参考点,具体的,包括以下内容:

a)、当所述形状点不是所述形状点所在的路段的终点时,在所述形状点和所述形状点所在的路段的终点之间的路段上,查找第一目标点,使得所述第一目标点与所述形状点之间的所述形状点所在的路段的长度为预设长度;

若查找到所述第一目标点,则所述第一目标点为所述参考点,否则,将所述形状点所在的路段的终点作为所述参考点。

b)、当所述形状点是所述形状点所在的路段的终点时,从所述形状点所在的路段上确定第二目标点,使得所述第二目标点与所述形状点所在的路段的终点之间的所述形状点所在的路段的长度为预设长度;

若查找到所述第二目标点,则所述第二目标点为所述参考点,否则,将所述形状点所在的路段的起点作为参考点。

(4)、形状点距离下个形状点的距离:其中,在一个实施例中,形状点距离下个形状点的距离可以是两形状点的直线距离,也可以是两形状点在路段上截取的路段长度。

其中,在一个实施例中,在了解上述的基础属性信息之后,步骤A2可以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C1:针对所述至少一条第一目标路段中的每一条第一目标路段,计算该路段与所述参考路段的属性信息中相同属性字段的参数值的差值;并从预置的属性字段与权重因子对应关系中,获得各属性字段对应的权重因子。

步骤C2:根据查询到的权重因子以及计算得到的各差值,通过加权求和的方式计算第一目标路段与参考路段的属性信息的匹配度;

步骤C3:选择匹配度最高的第一目标路段作为所述起点路段。

与步骤A2同理,步骤A3可以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D1:针对所述至少一条第二目标路段中的每一条第二目标路段,计算该路段与所述参考路段的属性信息中相同属性字段的参数值的差值;并从预置的属性字段与权重因子对应关系中,获得各属性字段对应的权重因子。

步骤D2:根据查询到的权重因子以及计算得到的各差值,通过加权求和的方式计算第二目标路段与参考路段的属性信息的匹配度。

步骤D3:选择匹配度最高的第二目标路段作为终点路段。

下面,以步骤C1-步骤C3为例,对于计算基础属性信息的匹配度的方法进行说明,具体的:针对每个第一路段,可以先确定参考路段的起点至该第一路段的垂足点,然后根据以下匹配度公式计算基础属性信息的匹配度,该公式如公式(1)所示:

pi=λ1·di+λ2·ci+λ3·ei+λ4·fi+λ5·gi (1)

其中在公式(1)中:pi表示基础属性信息的匹配度;di表示参考路段的起点至垂足点i的距离;ci表示参考路段的起点与垂足点i之间的路段的等级值的差值;ei表示参考路段的起点与垂足点i之间的路段的分类值的差值;fi表示参考路段的起点的距离下一个形状点的距离、与垂足点i的距离下一个形状点的距离之间的差值;gi表示表示参考路段的起点对应的角度、与垂足点i对应的角度之间的角度差。

当然,具体实施时,也可增加或删除公式(1)中参与计算的基础属性信息,本发明对此不做限定。

对于步骤A3中计算基础属性信息的匹配度的方法与步骤A2的相同,在此不再赘述。

其中,需要说明的是,在各版本的电子地图路网数据中,各路段由有限数量的形状点表示,故此,同一路段的形状点和形状点之间有间隔,故此,可能上述垂足点可能位于相邻的两形状点之间,这样,电子地图中可能未存储有该垂足点的属性信息,那么可以将距离垂足点距离最近的形状点视为垂足点。

其中,在一个实施例中,具体实施时,步骤A2也可以执行为:针对每个第一目标路段,可以先根据roadclass和Formway计算该第一目标路段与参考路段的匹配度,然后,再选择预置等级的匹配度的第一目标路段(例如,选择匹配度最高和次高的第一目标路段)。然后,在确定起点与选择的各第一目标路段的垂足点,并根据垂足点对应的角度,垂足点距离下个形状点的距离,计算起点与各垂足点的匹配度,最后选择匹配度最高的垂足点作为目标起点。

依照同样的处理方式,选择与参考路段的终点匹配度最高的垂足点作为目标终点。

总之,根据基础属性信息确定目标起点和目标终点的方法均适用于本发明实施例,本发明对此不做限定。

其中,在一个实施例中,步骤A4中的第一路径可以是目标起点至目标终点之间路径最短的一条路径,也可以是根据预置条件确定的第一路径,该预置条件例如是与参考路段的roadclass相同和/或Formway相同的一条路径。

其中,在一个实施例中,由于道路的改建等,第一路径中包括的路段可以不止一条,此时为了准确的确定第一路径中哪些路段为目标路段,在执行步骤A5之前,还可以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E1:判断所述第一路径包括的路段的条数是否为1。

步骤E2:若步骤E1的判断结果为是,则执行将所述第一路径中包括的路段作为所述目标路段,并获取所述目标路段的标识的步骤。

步骤E3:若步骤E1的判断结果为否,则计算所述起点路段在所述第一路径中的长度与所述起点路段的总长度的比值,判断该比值是否小于第一预设比值;若是,则从所述第一路径中删除所述起点路段;以及,

计算所述终点路段在所述第一路径中的长度与所述终点路段的总长度的比值;并判断该比值是否小于第一预设比值;若是,则从所述第一路径中删除所述终点路段。

其中,在一个实施例中,具体实施时,第一预设比值可以设置为一个大于等于50%的值。这样,例如,当起点路段在所述第一路径中的长度与所述起点路段的总长度的比值大于等于50%时,说明起点路段大部分都包括在第一路径中,则起点路段可以视为一条目标路段。而当起点路段在所述第一路径中的长度与所述起点路段的总长度的比值仅为10%时,说明起点路段仅有一小部分在第一路径中,这样,将起点路段视为一条目标路段是不合理的,故此,应将起点路段从第一路径中删除。同理,以同样的方法处理终点路段。

这样,通过,上述步骤E1-步骤E3可以剔除并非目标路段的路段,从而保证确定目标路段的准确性。

其中,在一个实施例中,为了便于确定第一路径是否是包含目标路段的路径,以便于提高确定目标路段的准确性,本发明实施例中,在执行步骤A5之前,还可以确定所述第一路径的总长度与所述参考路段的总长度的比值,若比值大于等于第二预设比值,则执行步骤A5。第二预设比值可以设置为一个较大的值,例如90%。这样,说明第一路径和参考路段更加接近。能够进一步说明第一路径是与参考路段匹配的路径。从而,可以确定第一路径中包括的路段即为目标路段。

方式2)、

其中,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参考路段的属性信息包括所述参考路段的起点的形状点位置信息和终点的形状点位置信息;则,步骤103可以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F1:以获取的所述参考路段的起点为出发点,终点为目的地;根据预设的目标电子地图路网数据,确定从所述出发点至所述目的地的第二路径。

步骤F2:在所述第二路径上进行位置点采样,获得至少一个采样位置点,并获得所述至少一个采样位置点中的各采样位置点的位置信息。

步骤F3:根据所述各采样点的位置信息,确定所述各采样点是否在所述参考路段上。

步骤F4:若步骤F3的判断结果为是,则将所述第二路径中包括的路段作为所述目标路段,并获取所述目标路段的标识。

二、其中,在一个实施例中,不同版本的电子地图路网数据之间,有些路段是没有变化的,而对于没有变化的路段执行上述方式1)和方式2)来确定目标路段,显然会降低确定目标路段,生成差分交通信息的效率,故此,本发明实施例中,为了简化操作,提高最终确定目标路段的效率,在执行步骤102之后,还可以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G1:判断所述目标电子地图路网数据中是否存在与所述参考路段的标识相同的路段。

步骤G2:若步骤G1的判断结果为否,则执行步骤103。

步骤G3:若步骤G1的判断结果为是,则根据所述参考路段的属性信息,判断所述目标电子地图路网数据中与所述参考路段的标识相同的路段的地理位置和/或路段长度是否匹配。

步骤G4:若步骤G3的判断结果为不匹配,则执行步骤103;若G3的判断结果为匹配,则确定所述目标路段的标识为所述参考路段的标识,并执行步骤104。

这样,当参考路段在目标电子地图路网数据中未发生变化时,可以避免采用方式1)和方式2)的方法进行路段匹配,而是通过上述步骤G1-步骤G4少量的操作和少量的参数(地理位置和/或路段长度)即可准确的确定出目标路段,从而可以快速的获取目标路段的标识,以便于生成和发布差分交通信息。

三、其中,在一个实施例中,为便于下一次生成和发布差分交通信息,可以预设标识对应关系集合,该集合中包括参考路段的标识与对应的目标路段的标识的对应关系。

这样,在生成和发布差分交通信息之前,可以先查找预设的对应关系集合中是否存在参考路段的标识对应的目标路段标识,若存在,则可以省略步骤102-步骤103,加快生成和发布差分交通信息的效率。具体的,为达此目的,在步骤102之前,还可以判断预设的标识对应关系集合中是否存在与所述参考路段的标识对应的目标路段的标识,若存在,则执行步骤104,若不存在,则执行步骤102,并在执行步骤103之后,还可以将所述参考路段的标识与获取的所述目标路段的标识的对应关系添加到所述预设的标识对应关系集合中,以便于下次生成和发布差分交通信息。

其中,上述标识对应关系集合可以如表2所示:表2中存储了各路段在不同版本的电子地图路网数据中的路段标识;表2中第一行中的路段ID1、路段ID2、…、路段IDn表示同一路段在不同版本电子地图中的路段标识。

这样,不管哪个版本的电子地图路网数据作为参考电子地图路网数据都能从表2的对应关系中查找参考路段在目标电子地图路网数据中的目标路段的标识。

表2标识对应关系集合

由此,通过标识对应关系集合,能够实现快速确定设定路段在目标电子地图路网数据中的目标路段的标识,从而进一步生成差分交通信息,相对现有技术中通过重复确定交通状态信息的方法能够更快的将目标电子地图路网数据的交通信息发送给使用目标电子地图路网数据的应用端,能够在节约硬件资源的同时,提高发送交通信息的效率。

其中,在一个实施例中,不同版本的电子地图路网数据需要根据自己的更新周期进行更新,因此,上述标识对应关系集合中,参考电子地图路网数据的参考路段的标识和目标电子地图路网数据中的目标路段的标识的对应关系可能会发生改变。故此,标识对应关系集合需要不断更新。以确保对应关系集合中的对应关系的准确性,从而提高生成差分交通信息的准确性。

故此,本发明实施例中,在标识对应关系集合中,针对任一对应关系,若该对应关系中的目标电子地图路网数据的目标路段的标识,在预设时长内未用于生成差分交通信息时,则删除该对应关系。这样,参考路段的标识和目标路段的标识的对应关系,会在下一次生成和发布差分交通信息时重新确定,并添加到对应关系集合中,实现了确保对应关系的准确性。其中,预设时长即为对应关系的老化周期,可以是电子地图路网数据的最短更新周期。此外,一个版本的电子地图路网数据的交通信息也具有发布周期,例如每间隔预设时段发布一次,预设周期也可以根据交通信息的发布周期确定,本发明对此不做限定。

综上所述,本发明实施例中,通过根据参考参考电子地图路网数据中的参考路段及该参考路段的交通信息,便可以生成和发布目标电子地图路网数据中的差分交通信息。实现只需要部署一套交通信息处理系统即可为使用不同的版本的电子地图路网数据的应用端发布交通信息,相对于现有技术中使用多套交通信息处理系统发布交通信息的方法能够节约硬件资源。

实施例二

下面以首先判断参考路段是否变化为例,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交通信息发布方法进行详细说明,如图10所示,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1001:获取基于参考电子地图路网数据得到的参考路段的交通信息,所述交通信息中包括交通状态信息。

步骤1002:从所述参考电子地图路网数据中,获取所述参考路段的属性信息。

步骤1003:判断所述目标电子地图路网数据中是否存在与所述参考路段的标识相同的路段,若是执行步骤1004,若否,执行步骤1006。

步骤1004:根据所述参考路段的属性信息,判断所述目标电子地图路网数据中与所述参考路段的标识相同的路段的地理位置和/或路段长度是否匹配;若匹配,则执行步骤1005,若不匹配,则执行步骤1006。

步骤1005:确定所述目标路段的标识为所述参考路段的标识,之后,执行步骤1007。

步骤1006:将所述参考路段的属性信息与预设的目标电子地图路网数据中的路段的属性信息进行匹配,获取与所述参考路段匹配的路段,将匹配的路段作为目标路段,并获取所述目标路段的标识。

其中,步骤1006的执行方法已在实施例一中详细说明,在此不再赘述。

步骤1007:生成携带所述目标路段的标识和所述交通状态信息的差分交通消息。

步骤1008:将所述差分交通消息发送给使用所述目标电子地图路网数据的应用端。

本发明实施例中,当参考路段在目标电子地图路网数据中未发生变化时,可以避免采用实施例一中方式1)和方式2)的方法进行路段匹配,从而可以快速的获取目标路段的标识,以便于生成和发布差分交通信息。

实施例三

下面以查找标识对应关系集合为例,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交通信息发布方法进行详细说明,如图11所示,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1101:获取基于参考电子地图路网数据得到的参考路段的交通信息,所述交通信息中包括交通状态信息。

步骤1102:查找预设的对应关系集合中是否存在参考路段的标识对应的目标路段标识;若不存在,执行步骤1103;若存在,执行步骤1105。

步骤1103:从所述参考电子地图路网数据中,获取所述参考路段的属性信息,之后,执行步骤1104。

步骤1104:将所述参考路段的属性信息与预设的目标电子地图路网数据中的路段的属性信息进行匹配,获取与所述参考路段匹配的路段,将匹配的路段作为目标路段,并获取所述目标路段的标识。

其中,步骤1104的执行方法已在实施例一中详细说明,在此不再赘述。

其中,在一个实施例中,执行步骤1104之后,还可以将参考路段的标识和目标路段的标识的对应关系添加到标识对应关系集合中个,以便于下次生成和发布差分交通信息时使用。

步骤1105:生成携带所述目标路段的标识和所述交通状态信息的差分交通消息。

步骤1106:将所述差分交通消息发送给使用所述目标电子地图路网数据的应用端。

本发明实施例中,通过标识对应关系集合,能够实现快速确定设定路段在目标电子地图路网数据中的目标路段的标识,从而进一步生成差分交通信息,相对现有技术中通过重复确定交通状态信息的方法能够更快的将目标电子地图路网数据的交通信息发送给使用目标电子地图路网数据的应用端,能够在节约硬件资源的同时,提高发送交通信息的效率。

实施例四

下面以实施例一中的方式1)确定参考路段的目标路段的标识为例,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交通信息发布方法进行详细说明,如图12所示,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1201:获取基于参考电子地图路网数据得到的参考路段的交通信息,所述交通信息中包括交通状态信息。

步骤1202:从所述参考电子地图路网数据中,获取所述参考路段的属性信息;所述属性信息中包括形状点属性信息和基础属性信息,所述形状点至少包括:作为参考路段的起点的形状点和作为参考路段的终点的形状点。

步骤1203:在所述目标电子地图路网数据中,确定与所述参考路段的起点的距离小于等于第一预设距离的至少一条第一目标路段;以及,确定与所述参考路段的终点的距离小于等于第二预设距离的至少一条第二目标路段。

步骤1204:针对所述至少一条第一目标路段中或第二目标路段中的每一条第一目标路段或第二目标路段,计算该路段与所述参考路段的属性信息中相同属性字段的参数值的差值;并从预置的属性字段与权重因子对应关系中,获得各属性字段对应的权重因子。

步骤1205:根据查询到的权重因子以及计算得到的各差值,通过加权求和的方式计算第一目标路段或第二目标路段与参考路段的属性信息的匹配度。

步骤1206:选择匹配度最高的第一目标路段作为所述起点路段以及匹配度最高的第二目标路段作为终点路段。

步骤1207:将所述参考路段的起点在所述起点路段的垂足点作为目标起点,并将所述参考路段的终点在所述终点路段的垂足点作为目标终点;根据所述目标电子地图路网数据,计算从所述目标起点到所述目标终点的第一路径。

步骤1208:判断第一路径的总长度与参考路段的总长度的比值,是否大于等于第二预设比值;若大于,执行步骤1209,若否,则结束操作。

步骤1209:判断所述第一路径包括的路段的条数是否为1;若否,执行步骤1210,若是,执行步骤1211。

步骤1210:计算所述起点路段在所述第一路径中的长度与所述起点路段的总长度的比值,判断该比值是否小于第一预设比值;若是,则从所述第一路径中删除所述起点路段;以及,计算所述终点路段在所述第一路径中的长度与所述终点路段的总长度的比值;并判断该比值是否小于第一预设比值;若是,则从所述第一路径中删除所述终点路段。

步骤1211:将所述第一路径中包括的路段作为所述目标路段,并获取所述目标路段的标识。

步骤1212:生成携带所述目标路段的标识和所述交通状态信息的差分交通消息。

步骤1213:将所述差分交通消息发送给使用所述目标电子地图路网数据的应用端。

本发明实施例中,首先获取基于参考电子地图路网数据得到的参考路段的交通信息,并基于参考电子地图路网数据和目标电子地图路网数据的映射关系,在目标电子地图路网数据中确定出与参考路段匹配的路段,将匹配的路段作为目标路段,并获取所述目标路段的标识;之后,生成携带所述目标路段的标识和所述交通状态信息的差分交通消息并发送给使用目标电子地图路网数据的应用端。通过上述方法,只需要部署一套交通信息处理系统,用于确定参考电子地图路网数据中设定路段的交通状态,并为使用不同版本的电子地图路网数据的应用端发送交通信息,从而能够节约成本及硬件资源,降低交通信息的发布对硬件资源的消耗。

实施例五

基于相同的发明构思,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一种交通信息发布装置,如图13所示,该装置包括:

交通信息获取模块1301,用于获取基于参考电子地图路网数据得到的参考路段的交通信息,所述交通信息中包括交通状态信息;

属性信息获取模块1302,用于从所述参考电子地图路网数据中,获取所述参考路段的属性信息;

第一匹配模块1303,用于将所述参考路段的属性信息与预设的目标电子地图路网数据中的路段的属性信息进行匹配,获取与所述参考路段匹配的路段,将匹配的路段作为目标路段,并获取所述目标路段的标识;

差分信息生成模块1304,用于生成携带所述目标路段的标识和所述交通状态信息的差分交通消息;

发布模块1305,用于将所述差分交通消息发送给使用所述目标电子地图路网数据的应用端。

其中,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装置还包括:

第一判断模块,用于所述属性信息获取模块从所述参考电子地图路网数据中,获取所述参考路段的属性信息之后,判断所述目标电子地图路网数据中是否存在与所述参考路段的标识相同的路段;

第一执行模块,用于若所述判断模块的判断结果为否,则触发所述第一匹配模块执行将所述参考路段的属性信息与预设的目标电子地图路网数据中的路段的属性信息进行匹配的步骤;

第二执行模块,用于若所述判断模块的判断结果为是,则根据所述参考路段的属性信息,判断所述目标电子地图路网数据中与所述参考路段的标识相同的路段的地理位置和/或路段长度是否匹配;

处理模块,用于若所述第二执行模块的判断结果为不匹配,则触发所述第一匹配模块执行将所述参考路段的属性信息与预设的目标电子地图路网数据中的路段的属性信息进行匹配的步骤;若所述第二执行模块的判断结果为匹配,则确定所述目标路段的标识为所述参考路段的标识,并触发所述差分信息生成模块执行所述生成携带所述目标路段的标识和所述交通状态信息的差分交通消息的步骤。

其中,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装置还包括:

确定模块,用于所述属性信息获取模块从所述参考电子地图路网数据中,获取所述参考路段的属性信息之前,确定预设的标识对应关系集合中不存在与所述参考路段的标识对应的目标路段的标识,所述目标路段为所述目标电子地图路网数据中的路段;

对应关系更新模块,用于所述第一匹配模块将匹配的路段作为目标路段,并获取所述目标路段的标识之后,将所述参考路段的标识与获取的所述目标路段的标识的对应关系添加到所述预设的标识对应关系集合中。

其中,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参考路段的属性信息至少包括形状点属性信息和基础属性信息,所述形状点至少包括:作为参考路段的起点的形状点和作为参考路段的终点的形状点;

所述第一匹配模块,具体包括:

目标路段获取单元,用于在所述目标电子地图路网数据中,确定与所述参考路段的起点的距离小于等于第一预设距离的至少一条第一目标路段;以及,确定与所述参考路段的终点的距离小于等于第二预设距离的至少一条第二目标路段;

目标起点及终点确定单元,用于从所述至少一条第一目标路段中选择与所述参考路段的基础属性信息的匹配度最高的第一目标路段作为起点路段,并将所述参考路段的起点在所述起点路段的垂足点作为目标起点;以及;从所述至少一条第二目标路段中选择与所述参考路段的基础属性信息的匹配度最高的第二目标路段作为终点路段,并将所述参考路段的终点在所述终点路段的垂足点作为目标终点;

第一路径确定单元,用于根据所述目标电子地图路网数据,计算从所述目标起点到所述目标终点的第一路径;

第一标识获取单元,用于将所述第一路径中包括的路段作为所述目标路段,并获取所述目标路段的标识。

其中,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装置还包括:

第二判断模块,用于所述第一标识获取单元将所述第一路径中包括的路段作为所述目标路段,并获取所述目标路段的标识之前,判断所述第一路径包括的路段的条数是否为1;

第三执行模块,用于若所述第二判断模块的判断结果为是,则触发所述第一标识获取单元执行将所述第一路径中包括的路段作为所述目标路段,并获取所述目标路段的标识的步骤;

第四执行模块,用于若所述第二判断模块的判断结果为否,则计算所述起点路段在所述第一路径中的长度与所述起点路段的总长度的比值,判断该比值是否小于第一预设比值;若是,则从所述第一路径中删除所述起点路段;以及,计算所述终点路段在所述第一路径中的长度与所述终点路段的总长度的比值;并判断该比值是否小于第一预设比值;若是,则从所述第一路径中删除所述终点路段。

其中,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装置还包括:

第五执行模块,用于所述第一标识获取单元将所述第一路径中包括的路段作为所述目标路段,并获取所述目标路段的标识之前,确定所述第一路径的总长度与所述参考路段的总长度的比值,若比值大于等于第二预设比值,则触发所述第一标识获取单元执行所述将所述第一路径中包括的路段作为所述目标路段,并获取所述目标路段的标识的步骤。

其中,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目标起点及终点确定单元,具体用于:

针对所述至少一条第一目标路段中或第二目标路段中的每一条第一目标路段或第二目标路段,计算该路段与所述参考路段的属性信息中相同属性字段的参数值的差值;并从预置的属性字段与权重因子对应关系中,获得各属性字段对应的权重因子;并,

根据查询到的权重因子以及计算得到的各差值,通过加权求和的方式计算第一目标路段或第二目标路段与参考路段的属性信息的匹配度;

选择匹配度最高的第一目标路段作为所述起点路段以及匹配度最高的第二目标路段作为终点路段。

其中,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参考路段的属性信息包括所述参考路段的起点的形状点位置信息和终点的形状点位置信息;

所述第一匹配模块,具体包括:

第二路径确定单元,用于以获取的所述参考路段的起点为出发点,终点为目的地;根据预设的目标电子地图路网数据,确定从所述出发点至所述目的地的第二路径;

采样单元,用于在所述第二路径上进行位置点采样,获得至少一个采样位置点,并获得所述至少一个采样位置点中的各采样位置点的位置信息;

采样点匹配单元,用于根据所述各采样点的位置信息,确定所述各采样点是否在所述参考路段上;

第二标识获取单元,用于若所述采样点匹配单元的判断结果为是,则将所述第二路径中包括的路段作为所述目标路段,并获取所述目标路段的标识。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交通信息发布装置,通过获取基于参考电子地图路网数据得到的参考路段的交通信息,并基于参考电子地图路网数据和目标电子地图路网数据的映射关系,在目标电子地图路网数据中确定出与参考路段匹配的路段,将匹配的路段作为目标路段,并获取所述目标路段的标识;之后,生成携带所述目标路段的标识和所述交通状态信息的差分交通消息并发送给使用目标电子地图路网数据的应用端。通过上述方法,只需要部署一套交通信息处理系统,用于确定参考电子地图路网数据中设定路段的交通状态,并为使用不同版本的电子地图路网数据的应用端发送交通信息,从而能够节约成本及硬件资源,降低交通信息的发布对硬件资源的消耗。

关于上述实施例中的装置,其中各个模块执行操作的具体方式已经在有关该方法的实施例中进行了详细描述,此处将不做详细阐述说明。

本领域内的技术人员应明白,本发明的实施例可提供为方法、系统、或计算机程序产品。因此,本发明可采用完全硬件实施例、完全软件实施例、或结合软件和硬件方面的实施例的形式。而且,本发明可采用在一个或多个其中包含有计算机可用程序代码的计算机可用存储介质(包括但不限于磁盘存储器、CD-ROM、光学存储器等)上实施的计算机程序产品的形式。

本发明是参照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方法、设备(系统)、和计算机程序产品的流程图和/或方框图来描述的。应理解可由计算机程序指令实现流程图和/或方框图中的每一流程和/或方框、以及流程图和/或方框图中的流程和/或方框的结合。可提供这些计算机程序指令到通用计算机、专用计算机、嵌入式处理机或其他可编程数据处理设备的处理器以产生一个机器,使得通过计算机或其他可编程数据处理设备的处理器执行的指令产生用于实现在流程图一个流程或多个流程和/或方框图一个方框或多个方框中指定的功能的装置。

这些计算机程序指令也可存储在能引导计算机或其他可编程数据处理设备以特定方式工作的计算机可读存储器中,使得存储在该计算机可读存储器中的指令产生包括指令装置的制造品,该指令装置实现在流程图一个流程或多个流程和/或方框图一个方框或多个方框中指定的功能。

这些计算机程序指令也可装载到计算机或其他可编程数据处理设备上,使得在计算机或其他可编程设备上执行一系列操作步骤以产生计算机实现的处理,从而在计算机或其他可编程设备上执行的指令提供用于实现在流程图一个流程或多个流程和/或方框图一个方框或多个方框中指定的功能的步骤。

尽管已描述了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但本领域内的技术人员一旦得知了基本创造性概念,则可对这些实施例作出另外的变更和修改。所以,所附权利要求意欲解释为包括优选实施例以及落入本发明范围的所有变更和修改。

显然,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对本发明进行各种改动和变型而不脱离本发明的精神和范围。这样,倘若本发明的这些修改和变型属于本发明权利要求及其等同技术的范围之内,则本发明也意图包含这些改动和变型在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