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申请涉及视频监控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视频监控的实现方法和监控设备。
背景技术:
视频监控(Cameras and Surveillance)是安全防范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传统的监控系统包括前端摄像机、传输线缆、视频监控平台。摄像机可分为网络数字摄像机和模拟摄像机,可作为前端视频图像信号的采集。视频监控系统是一种防范能力较强的综合系统。视频监控以其直观、准确、及时和信息内容丰富而广泛应用于许多场合。近年来,随着计算机、网络以及图像处理、传输技术的飞速发展,视频监控技术也有了长足的发展,IPC(Internet Protocol Camera,网络摄像头)的应用日益广泛。
目前大多数IPC晚上通过红外补光进行监控,在红外波段,摄像机还原出来的图像是单色的,不像白天可见光下可辨别各类物体。红外补光下,所有的物体都呈现单色,视频监控智能分析就显得非常困难,比如当有人从监控场景边缘走过时,运动检测可能无法产生告警信号,造成漏报;晚上巡逻员的手电筒不小心扫到有监控的区域,运动检测可能解析出画面有运动物体而告警,造成误报。
现IPC的发展趋势是智能化,在白天的可见光下,IPC运动检测对监控区域内的行为分析效果较好;但是,在夜晚场景下,通过红外补光,单色环境使IPC运动检测遇到了很多难题,运动检测指标在夜晚环境下降很多,基本无法达到商用指标,而夜晚正是监控的关键时间,夜晚如何有效防范小偷入侵是夜晚监控面临的一大难题。如图1所示,为现有技术中IPC在夜间进行监控的应用场景示意图。
基于这样的问题,现有技术主要给出了两种解决方案:
方案一、基于运动分析的红外监控。大多数夜晚监控主要是红外补光,通过运动检测等智能分析手段,分析前后几帧图像是否有变化,当变化超过一定的阈值就认为存在运动物体。这类智能分析方法无法判别运动物体是人还是其他物体,只要前后几帧图像变化超过了阈值,就产生告警信号。
方案二、基于热感应的监控方案。主要利用PIR(Passive Infrared Sensor,被动式红外传感器)监控热感电压的变化情况来实现。当有人入侵时,PIR会输出告警信号,进而联动到告警设备或其他联动操作。目前有厂家推出的智能家居方案中,有使用PIR作为监控触发设备,当PIR产生告警信号后,原本处于待机状态的IPC就会马上进入监控状态。
申请人在实现本申请的过程中发现,上述现有的处理方案至少存在如下的问题:
夜晚场景,大多数IPC使用的是红外补光,其补光效果影响智能分析结果。红外补光一般在中间区域相对亮度高些,在边缘则相对暗些,如果夜晚有人入侵,沿着监控区域边缘行走,智能分析技术可能就无法产生告警信号。红外补光下视频智能分析,目前业界指标均较低,误报率和漏报率均较高。
将PIR与IPC结合应用的方案中,如果入侵者正对PIR方向慢慢行走,PIR灵敏度会大大降低甚至失灵,这是PIR技术上的缺陷。目前厂家推出的智能家居方案中,IPC是处于待机状态,只有当PIR产生告警信号后,才能使IPC进入监控状态,假如由于PIR的缺陷导致未能感应到入侵者,那么IPC监控也就失去了意义。
技术实现要素: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视频监控的实现方法和监控设备,通过集成运动检测和PIR检测功能,并配合相应的监控检测规则,避免了现有技术中独立应用PIR检测和运动检测所存在的缺陷,改善了视频监控,尤其是光线不好的应用场景中视频监控的预警效果,降低了监控范围内的误报率和漏报率。
为了达到上述技术目的,本申请提供了一种视频监控的实现方法,应用于包括了集成运动检测单元和PIR检测单元的监控设备的监控系统中,所述方法具体包括:
同时通过运动检测单元和PIR检测单元获取监控信息;
当所述运动检测单元所获取的监控信息中包括异常信息时,通过所述PIR检测单元所获取的监控信息进行告警验证,或,当所述PIR检测单元所获取的监控信息中包括异常信息时,通过所述运动检测单元所获取的监控信息进行告警验证;
如果验证通过,触发告警操作;
如果验证不通过,继续同时通过运动检测单元和PIR检测单元获取监控信息。
优选的,所述当运动检测单元所获取的监控信息中包括异常信息时,通过另一个功能单元所获取的监控信息进行告警验证,具体包括:
当所述运动检测单元所获取的监控信息中包括被监控对象的运动信息时,判断所述PIR检测单元所获取的监控信息中是否包括热感压差告警信息;
如果包括,则告警验证通过;
如果不包括,则判断所述被监控对象的运动轨迹是否一直处于所述PIR检测单元的监控盲区,如果判断结果为是,则告警验证通过,如果判断结果为否,则告警验证不通过。
优选的,所述当所述PIR检测单元所获取的监控信息中包括异常信息时,通过另一个功能单元所获取的监控信息进行告警验证,具体包括:
当所述PIR检测单元所获取的监控信息中包括热感压差告警信息时,判断所述运动检测单元所获取的监控信息中是否包括被监控对象的运动信息;
如果包括,则告警验证通过;
如果不包括,则判断所述热感压差告警信息是否为持续告警信息,如果判断结果为是,则告警验证通过,如果判断结果为否,则根据所述运动检测单元所获取的监控信息继续进行验证检测。
优选的,所述如果判断结果为否,则根据所述运动检测单元所获取的监控信息继续进行验证检测,具体包括:
当所述PIR检测单元所获取的监控信息中所包括的热感压差告警信息不是持续告警信息时,则继续获取所述PIR检测单元的监控信息,并判断所述热感压差告警信息所对应的热源相对应的位置是否处于所述运动检测单元的可识别区域;
如果判断结果为否,则继续获取所述PIR检测单元的监控信息,如果判断结果为是,则判断所述运动检测单元所获取的监控信息中是否包括相对应的运动信息;
如果判断结果为否,则告警验证不通过,如果判断结果为是,则告警验证通过。
优选的,所述方法还包括:
当所述运动检测单元所获取的监控信息中包括被监控对象的运动信息,并且所述PIR检测单元所获取的监控信息中包括热感压差告警信息时,启动录像操作;
判断所述热感压差告警信息所对应的热源相对应的位置是否处于所述运动检测单元的可识别区域;
如果判断结果为是,启动周期性拍摄操作。
另一方面,本申请实施例还提出了一种监控设备,具体包括:
运动检测单元,用于进行运动检测监控;
PIR检测单元,用于进行热感电压波动的监控;
获取单元,用于同时通过运动检测单元和PIR检测单元获取监控信息;
验证单元,用于在所述获取单元确定所述运动检测单元或所述PIR检测单元所获取的监控信息中包括异常信息时,通过另一个功能单元所获取的监控信息进行告警验证,如果验证不通过,则通知获取单元继续同时通过运动检测单元和PIR检测单元获取监控信息。;
告警单元,用于在所述验证单元的验证通过时,触发告警操作。
优选的,所述验证单元,具体用于:
当所述运动检测单元所获取的监控信息中包括被监控对象的运动信息时,判断所述PIR检测单元所获取的监控信息中是否包括热感压差告警信息;
如果包括,则告警验证通过;
如果不包括,则判断所述被监控对象的运动轨迹是否一直处于所述PIR检测单元的监控盲区,如果判断结果为是,则告警验证通过,如果判断结果为否,则告警验证不通过。
优选的,所述验证单元,具体用于:
当所述PIR检测单元所获取的监控信息中包括热感压差告警信息时,判断所述运动检测单元所获取的监控信息中是否包括被监控对象的运动信息;
如果包括,则告警验证通过;
如果不包括,则判断所述热感压差告警信息是否为持续告警信息,如果判断结果为是,则告警验证通过,如果判断结果为否,则根据所述运动检测单元所获取的监控信息继续进行验证检测。
优选的,所述验证单元,具体用于:
当所述PIR检测单元所获取的监控信息中所包括的热感压告警差信息不是持续告警信息时,则继续获取所述PIR检测单元的监控信息,并判断所述热感压差告警信息所对应的热源相对应的位置是否处于所述运动检测单元的可识别区域;
如果判断结果为否,则继续获取所述PIR检测单元的监控信息,如果判断结果为是,则判断所述运动检测单元所获取的监控信息中是否包括相对应的运动信息;
如果判断结果为否,则告警验证不通过,如果判断结果为是,则告警验证通过。
优选的,所述监控设备还包括:
录像单元,用于当所述验证单元确定所述运动检测单元所获取的监控信息中包括被监控对象的运动信息,并且所述PIR检测单元所获取的监控信息中包括热感压差告警信息时,启动录像操作;
拍摄单元,用于当所述验证单元确定所述运动检测单元所获取的监控信息中包括被监控对象的运动信息,并且所述PIR检测单元所获取的监控信息中包括热感压差告警信息时,判断所述热感压差告警信息所对应的热源相对应的位置是否处于所述运动检测单元的可识别区域,如果判断结果为是,则启动周期性拍摄操作。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申请实施例所提出的技术方案的有益技术效果包括:
本申请实施例公开了一种视频监控的实现方法和监控设备,该方法将基于PIR的热感电压监控和基于视频捕捉的运动检测功能相结合,当其中的任意一项检测结果中存在异常信息时,通过另一项检测结果进行告警验证,只有验证通过的情况下,才会触发告警操作,从而,利用运动检测及热感电压监控各自的优点提升监控告警的灵敏度和准确性,避免了现有技术中独立应用PIR检测和运动检测所存在的缺陷,改善了视频监控,尤其是光线不好的应用场景中视频监控的预警效果,降低了监控范围内的误报率和漏报率。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申请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现有技术中IPC在夜间进行监控的应用场景示意图;
图2为本申请实施例所提出的一种视频监控的实现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图3为PIR探测器监控原理的示意图;
图4为本申请实施例所提出的一种具体应用场景下的视频监控的实现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图5A为本申请实施例提出的一种基于正装方式的视频监控场景示意图;
图5B为本申请实施例提出的一种基于侧装方式的视频监控场景示意图;
图5C为本申请实施例提出的另一种基于侧装方式的视频监控场景示意图;
图6为本申请实施例中一个夜间补光场景的效果示意图;
图7为本申请实施例所提出的一种监控设备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正如本申请背景技术所陈述的,对于夜晚或光线不足的情况,现有的视频监控技术的准确性受到了很大的影响,即使通过红外补光,仍存在大量的边缘区域光照不足,影响监控效果,即使提出了基于热感电压监控的PIR技术,仍由于PIR技术本身所存在的盲区影响,导致视频监控准确度和灵敏度受到影响,误报率和漏报率居高不下。严重威胁用户的人身和财产安全。
本申请的发明人希望通过本申请所提供的方法,可以实现将基于PIR的热感电压监控和基于视频捕捉的运动检测功能相结合,利用运动检测及热感电压监控各自的优点提升监控告警的灵敏度和准确性,改善视频监控,尤其是光线不好的应用场景中视频监控的预警效果,降低监控范围内的误报率和漏报率。
如图2所示,为本申请实施例所提出的一种视频监控的实现方法的流程示意图,该方法应用于包括了集成运动检测单元和PIR检测单元的监控设备的监控系统中,具体包括:
步骤S201、同时通过运动检测单元和PIR检测单元获取监控信息。
本步骤中,运动检测单元和PIR检测单元都处于运行状态。在被监控范围,运动检测单元基于各被监控对象的运动轨迹进行监控,判断有没有动态的物体进入被监控范围,而PIR检测单元基于热源反应所触发的电压波动进行监控,判断有没有热源物体,尤其是接近人体温度的热源物体进入被监控范围。
两种监控模式同时运行,避免在现有技术中需要PIR触发IPC监控所导致的漏报情况。并且,本申请实施例所提出的技术方案不是采取两种监控模式的独立运转,而是进一步的通过两种监控模式互为验证的方式,确保被监控到的告警对象的可靠性,避免误报情况的出现。
步骤S202、当所述运动检测单元所获取的监控信息中包括异常信息时,通过所述PIR检测单元所获取的监控信息进行告警验证,或,当所述PIR检测单元所获取的监控信息中包括异常信息时,通过所述运动检测单元所获取的监控信息进行告警验证。
如果验证通过,则执行步骤S203;
如果验证不通过,返回步骤S201,继续同时通过运动检测单元和PIR检测单元获取监控信息。
为了更加清晰的阐述本申请实施例所提出的技术方案,下面分别以运动检测单元所获取的监控信息中包括异常信息,以及PIR检测单元所获取的监控信息中包括异常信息的两种情况为例,对本步骤的处理过程进行说明。
情况一、运动检测单元所获取的监控信息中包括异常信息。
在具体的应用场景中,运动检测单元通过对多个视频画面帧的对比来识别画面中的影像变化,以此来判断其所获取的监控信息中是否包括异常信息。
在监控信息中,如果出现了新的影像,则判断出现了新的被监控对象,或者画面中的影像的坐标位置发生了移动或变化,则判断被监控对象的影像发生了移动,从而,可以确认被监控区域中有运动物体出现,进而,这些画面中变化元素的集合组成了该运动物体的运动信息,这样的信息即为监控信息中的异常信息。
基于上述说明,当运动检测单元所获取的监控信息中包括被监控对象的运动信息时,进一步判断PIR检测单元所获取的监控信息中是否包括热感压差告警信息。
如果包括,则表示PIR检测单元也检测到了异常情况,可以确认出现了入侵物体,确认告警验证通过。
如果不包括,则表示PIR检测单元尚未检测到异常情况,因此,需要进一步判断该被监控对象的运动轨迹是否一直处于PIR检测单元的监控盲区。
如果判断结果为是,则表示PIR检测单元未监控到异常情况的原因是盲区导致的,所以,PIR检测单元尚未检测到异常情况并不能否认入侵物体的存在,因此,运动检测单元的检测可以直接作为告警依据,确认告警验证通过。
相反,如果判断结果为否,则表示运动检测单元所检测到的入侵物体经过了PIR检测单元的有效监控区域,但PIR检测单元却没有检测到异常,因此,入侵物体必然不是热源物体,或者说不具有与人类相似的温度特征,也就没有引起相应的电压波动,可能只是光影干扰,确认告警验证不通过。
情况二、PIR检测单元所获取的监控信息中包括异常信息
在具体的应用场景中,PIR检测单元根据被监控区域中的温度分布情况生成相应的热感电压记录,并根据被监控区域中温度变化所引起的热感电压波动变化来判断其所获取的监控信息中是否包括异常信息,针对视频监控的特点主要是为了防范人类侵入的特点,引起电压记录变化的有效温度变化范围可以设置为人体温度范围。
在监控信息中,PIR检测单元根据初始状态时监控范围内的温度情况锁定了初始的热感电压记录,只要监控范围内发生了有效的温度变化(即与上述有效温度范围相匹配的温度变化且超过一定阈值),则PIR检测单元即可捕捉到相应的热感电压变化,且该热感电压变化超过了预设的阈值,从而,认为被监控区域中有入侵者出现,这样的热感压差告警信息即为监控信息中的异常信息。
基于上述说明,当PIR检测单元所获取的监控信息中包括热感压差告警信息时,进一步判断运动检测单元所获取的监控信息中是否包括被监控对象的运动信息。
如果包括,则表示运动检测单元也检测到了异常情况,可以确认出现了入侵物体,确认告警验证通过。
如果不包括,则表示运动检测单元尚未检测到异常情况,因此,需要进一步判断该热感压差告警信息是否为持续告警信息。
如果判断结果为是,则表示运动检测单元未监控到异常情况的原因可能是由于入侵者处于运动检测的监控区域边缘,或者是处于监控区域中光线不好的区域导致成像不清或无法成像,从而导致运动检测单元由于无法通过画面成像辨识入侵者图像所导致的,所以,运动检测单元尚未检测到异常情况并不能否认入侵物体的存在,因此,PIR检测单元的检测可以直接作为告警依据,尤其是检测到类似人体温度的稳定热源物体所引起的电压波动记录的情况下,可以确认告警验证通过。
相反,如果判断结果为否,则存在环境温度变化或其他热源干扰的可能,需要进一步根据所述运动检测单元所获取的监控信息进行验证检测。
在具体的应用场景中,上述的验证检测的处理过程具体可以采用如下方案实现。
在PIR检测单元所获取的监控信息中所包括的热感压差告警信息不是持续告警信息的情况下,继续获取PIR检测单元的监控信息,并判断所述热感压差告警信息所对应的热源相对应的位置是否处于所述运动检测单元的可识别区域,即判断引起电压波动的热源物体的位置是否处于可识别区域。
如果该位置未处于可识别区域,则当前的运动检测单元并不能确定被监控对象是否有效,需要继续获取PIR检测单元的监控信息。
如果该位置处于可识别区域,则判断运动检测单元所获取的监控信息中是否包括相对应的运动信息,即判断运动检测单元是否可以检测到入侵物体的运动影像。
如果不包括,则代表运动检测单元在热源反应所对应的位置上检测不到入侵物体,所以,上述热源反应可能是干扰,确定告警验证不通过。
相反,如果运动检测单元所获取的监控信息中包括相对应的运动信息,则表示该热源反应确实对应了一个入侵物体,确认告警验证通过。
步骤S203、触发告警操作。
需要进一步说明的是,对于上述运动检测单元和PIR检测单元所获取的监控信息中都包括异常信息的情况,为了更好的进行影像取证操作,可以进一步触发录像和拍照的操作处理。其中,录像操作可以全程记录被监控对象的运动情况,因此,可以在确定两种监控信息中都包括异常信息之后,直接开始录像操作。但是,考虑到监控设备可视范围内光线情况对拍照结果的影响,需要在确定被监控对象进入可识别区域之后,才触发拍摄操作。具体的处理过程如下:
当所述运动检测单元所获取的监控信息中包括被监控对象的运动信息,并且所述PIR检测单元所获取的监控信息中包括热感压差告警信息时,启动录像操作。
判断所述热感压差告警信息所对应的热源相对应的位置是否处于所述运动检测单元的可识别区域,如果判断结果为否,则继续进行上述判断,如果判断结果为是,则启动周期性拍摄操作。这里进行周期性拍摄的目的在于增多拍照证据的数量。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申请实施例所提出的技术方案的有益技术效果包括:
本申请实施例公开了一种视频监控的实现方法和监控设备,该方法将基于PIR的热感电压监控和基于视频捕捉的运动检测功能相结合,当其中的任意一项检测结果中存在异常信息时,通过另一项检测结果进行告警验证,只有验证通过的情况下,才会触发告警操作,从而,利用运动检测及热感电压监控各自的优点提升监控告警的灵敏度和准确性,避免了现有技术中独立应用PIR检测和运动检测所存在的缺陷,改善了视频监控,尤其是光线不好的应用场景中视频监控的预警效果,降低了监控范围内的误报率和漏报率。
下面将结合本申请中的附图,对本申请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的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申请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申请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申请保护的范围。
首先,对PIR监控的原理进行说明如下:
PIR探测器本身不发射任何能量,而只是被动接收、探测来自环境的红外辐射。在室温条件下,任何物体均有辐射,温度越高的物体,红外辐射越强。人是恒温动物,红外辐射也最为稳定。PIR探测器安装后经过数秒钟适应环境,对当前的监控区域的温度所引起的电压波动进行适应,使相应的电压曲线趋于稳定,从而完成初始化,在没有人进入该监控区域时,当前的红外辐射状态基本稳定不变,但是,一旦有人体红外线辐射进来,经光学系统聚焦就使热释电器件产生了突变电信号,引起热感电压的变化,产生热感压差告警信息,从而发出告警。
PIR探测器主要由光学系统(菲涅尔透镜)、热释电元件及报警控制器等部分组成,其核心是热释电元件,通过光学系统的配合作用可以探测到某个立体防范空间内的热辐射变化。被动式红外传感器的探测波长范围是8~14um,人体辐射的红外峰值波长约为10um,正好在范围以内。
如图3所示,为PIR探测器监控原理的示意图。通过热释电元件和菲涅尔透镜,在PIR探测器之前形成了多个检测区域。对于双元热释电元件,当有一个菲涅尔透镜时,会形成2个明区和1个暗区;当有N个菲涅尔透镜时,会形成2N个明区和2N-1个暗区。探测区域没有人时,两个热释电元件电压是稳定的,当有人进入时,就会产生电压差,如果电压差超过了告警阈值,则会产生告警。
PIR探测器由于其功耗小、隐蔽性好、成本低廉、对光照条件无要求等优点,而被广泛用于安防系统、智能家居、企业安全等领域。
但是,PIR探测器易受各种热源的干扰,被动红外穿透能力差,当环境温度和人体温度接近时,探测灵敏度下降明显,有时造成短时失灵。
不仅如此,PIR探测器除了受温度等环境因素影响外,当人体沿着PIR方向行走(即沿着PIR检测明区行走,而不存在跨越明暗区域)时,PIR探测器能检测到电压,但是由于是在同一个明区前后移动,双元热释电元件压差变化很小,此时不会产生告警。在这样的场景下,PIR探测器灵敏度降低,这样的区域即为PIR检测盲区,在安防系统中易产生漏报。
另一方面,如背景技术所述,运动检测是依据前后图像帧数据的变化超过一定阈值,则认为是检测到了运动物体。这是非常精准的检测方法,但是其缺陷是不论是人或者物体,只要是运动物体就上报告警,因此,运动检测上报告警是无法判断是否有人入侵,比如光线闪过等干扰,就会产生误报。
正因为上述的两种监控技术都存在各自的缺陷,现有技术独立应用这样的两种监控技术将会导致较高的误报率和漏报率,影响监控效果,危害监控用户的安全。
本申请实施例为了解决上述现有技术的问题,同时避免运动检测和PIR检测单独应用所产生的缺陷,提出了集成运动检测和PIR检测功能,并配合相应的监控检测规则的处理方式,改善了视频监控,尤其是光线不好的应用场景中视频监控的预警效果,降低了监控范围内的误报率和漏报率。
如图4所示,为本申请实施例所提出的一种具体应用场景下的视频监控的实现方法的流程示意图,该方法具体包括:
步骤S401、安装集成了PIR功能的IPC。
在具体的应用场景中,集成了PIR功能的IPC的安装方式决定了PIR检测区域。IPC安装方式一般有正装、侧装两种方式。
如图5A所示,为本申请实施例提出的一种基于正装方式的视频监控场景示意图。IPC的拍摄方向正对着入口,PIR检测盲区沿入口方向排布,入侵者可以从入口进入后,可以沿着PIR检测盲区运动,以躲避PIR检测。
如图5B所示,为本申请实施例提出的一种基于侧装方式的视频监控场景示意图。在该场景中,IPC的拍摄方向垂直于入口方向。如图5C所示,为本申请实施例提出的另一种基于侧装方式的视频监控场景示意图。在该场景中,IPC的拍摄方向与入口方向存在非90度的夹角。在以上两种场景中,PIR检测盲区与入口方向都存在夹角。入侵者可以从入口进入后,很难沿着PIR检测盲区运动。
从图5A到5C中可以看出,当IPC被安装在室内环境时,只有摄像机正装方式时才可能出现容易躲避的PIR检测盲区,当人进门沿着PIR检测盲区直线行走,PIR检测器灵敏度就会降低。而在图5B和5C的场景中,由于各PIR检测盲区的角度变化,当人进门后,很难准确的只进入一个PIR检测盲区,相反,很容易的会进入PIR检测的有效区域,从而触发PIR探测器告警。
步骤S402、同时进行运动检测和PIR检测。
在本步骤中,由于红外补光效果的不同,运动检测可以将监控画面依据检测指标划分不同块区域。如图6所示,为本申请实施例中一个夜间补光场景的效果示意图。该示意图中,近距离区域补光效果相对较好;随着距离的增加,画面成像逐渐模糊,运动检测在这些区域的检测准确度也逐渐降低。
从图6中补光效果图来看,图中可以分为补光较好区域,补光较差区域,补光无效区域。根据实际的需要,可以设置补光较好区域为可识别区域,也可以将补光较好区域和补光较差区域都设置为可识别区域,这样的变化并不会影响本申请的保护范围。
另一方面,对于双元热释电PIR探测器,不同检测距离对应着不同的电压幅度。依据PIR检测原理中距离与电压之间的对应关系,可以通过检测到的电压值来反推出大致的距离。
基于上述说明,可以依据PIR检测的电压与距离的关系,确定热源反应点在运动检测画面中所处的区域,进而依据区域划分,结合PIR检测及运动检测结果进行告警分析,具体分析过程请参见后续步骤,在此不再具体说明。
如果运动检测和PIR检测都无异常,则继续本步骤的处理。
如果运动检测和PIR检测都检测到了异常,则执行步骤S403。
如果运动检测异常,而PIR检测无异常,则执行步骤S404。
如果PIR检测异常,而运动检测无异常,则执行步骤S405。
步骤S403、触发告警操作。
需要进一步说明的是,在本步骤中,已经可以确认存在入侵者,则为了更好的取证,需要进行影像记录。但是,由于场景中补光效果有差异,运动检测虽然检测到画面中有运动物体,但其位置未必是最佳抓拍位置。因此,依据运动检测返回的运动物体的坐标值,持续关注运动物体的位置,当坐标值在可识别区域(尤其是补光较好区域)时,每间隔一定时间(周期性)进行抓拍并上传告警服务中心。此外,当运动检测和PIR检测同时检测到异常信息时,可以立即启动录像操作,以防止入侵者持续不进入可识别区域(尤其是补光较好区域)而不触发抓拍的问题。
步骤S404、判断被监控对象的运动轨迹是否一直处于PIR检测盲区。
在运动检测异常,而PIR检测无异常的情况下,可能是入侵者进入PIR检测盲区,也可能是影子、光线等干扰导致PIR无法检测到,因此,需要通过本步骤,依据PIR检测盲区的特性进行判断。
情况一、被监控对象的运动轨迹一直处于PIR检测盲区,则执行步骤S403,触发告警操作。
对于此种情况,本申请实施例依据前述的IPC的不同安装方式进行说明如下。
1、IPC安装方式为正装。在该类场景下,当入侵者从入口进入后,如果其朝向IPC沿着直线缓慢行走(或者行进路线中有不超过当前PIR检测盲区的轻微晃动),则会进入PIR检测盲区,PIR不会检测到异常。在此种情况下,运动检测可以检测到运动信息,根据被监控对象产生运动的坐标值变化记录,可以分析其运动轨迹。若运动轨迹是直线(或一直处于PIR检测盲区的范围),则判断被监控对象很有可能是由于进入了PIR检测盲区才没有触发PIR检测异常,因此,需要进行告警。
当有多个入侵者从入口进入时,只有所有人都是一排直线沿着PIR探测器方向行走,从而进入PIR检测盲区,才不会触发PIR检测异常,具体的分析过程与上述类似,可以依据运动轨迹来判断是否触发告警操作。
2、IPC安装方式为侧装。该类场景下,不论入侵者在入口方向直线运动或者往左右移动,都很容易会跨越PIR探测区域,从而触发PIR检测异常。
综上所述,如果入侵者进入入口后不是一直在PIR检测盲区进行运动(实际应用场景中,这样的运动轨迹要求十分苛刻,很难实现),则必然会跨越PIR探测区域,此时PIR探测器会持续检测到异常,此种情况即为前述的“运动检测和PIR检测都检测到了异常”的情况,同样应该执行步骤S403,触发告警操作。
情况二、被监控对象的运动轨迹没有一直处于PIR检测盲区,而是跨越了PIR探测区域,运动检测异常很有可能是因为光影干扰,因此,返回步骤S402继续进行检测。
该光影干扰导致运动检测异常的场景下,不论是IPC正装或者侧装,PIR肯定无法检测到异常。因此,此种情况下,虽然运动检测返回画面中运动物体坐标值穿越了PIR检测区域,但是,PIR仍旧捕捉不到热源反应所触发的热感压差告警信息,从而,可以确定运动检测到的运动信息并不是人类的运动记录,很有可能是光线或者影子变化,甚至是非人类物体的运动所产生的,排除入侵者的可能,无需理会当前运动检测得到的异常记录,直接返回步骤S402继续进行检测即可,无需上报告警,避免了因此而产生的误报操作。
步骤S405、判断PIR检测结果是否为持续的告警信息。
情况一、如果持续检测异常,则执行步骤S403,触发告警操作。
如果PIR检测持续检测到异常,则必然是有人入侵。因为如果是热源或者环境温度因素影响,PIR检测不可能持续检测到异常。而此种情况没有触发运动检测异常的原因,很有可能只是因为入侵者处于监控区域边缘或者如图6所示的无补光区域等光线不好的区域,而导致运动检测无法通过图像识别入侵者。
情况二、如果不是持续异常,则执行步骤S406。
如果PIR检测不是持续检测到异常,此时需要辅助运动检测,分两种情形考虑,具体可以通过步骤S406来实现。
步骤S406、判断被监控物体是否处于运动检测的可识别区域。
如前所述,依据PIR检测原理中距离与电压之间的对应关系,可以通过PIR检测到的电压值来反推出目标物体与摄像机之间大致的距离。通过这个距离值,以及步骤S402中关于可识别区域的划分,又可以判断目标物体当前是否处于运动检测的可识别区域。
如果判断目标物体的当前位置是在可识别区域(尤其是补光较好区域)中,则执行步骤S407。
如果判断目标物体的当前位置不是在可识别区域中,则无法通过运动检测进行验证,需要返回步骤S405,直到确定PIR检测持续检测到异常,或者能够通过运动检测辅助验证,才能触发系统告警操作。
步骤S407、判断运动检测是否检测到异常。
在目标物体的当前位置是在可识别区域(尤其是补光较好区域)中的情况下,如果目标物体确实是入侵者,则运动检测就应该能够捕捉到该目标物体的运动信息和图像画面。因此,如果在这种情况下,运动检测同样检测到了异常,则执行步骤S403,触发告警操作。相反,如果运动检测并没有检测到异常,则PIR检测的异常结果很有可能就是环境温度或其他热源所引起的干扰,,排除入侵者的可能,无需理会当前PIR检测得到的异常记录,直接返回步骤S402继续进行检测即可,无需上报告警,避免了因此而产生的误报操作。
本领域技术人员都可以知晓的是,PIR探测器易受热源、环境温度变化等影响而产生误报,所以,本申请实施例所提出的技术方案中,通过运动检测进行辅助验证。但是,在运动检测无法覆盖到的区域,为了防止PIR探测器受干扰而产生误报,策略中需要PIR检测持续检测到异常信息才判断有人入侵,输出系统告警。而在运动检测能覆盖到的区域,即使PIR检测不是持续检测到异常信息,但通过运动检测的辅助验证,在PIR检测与运动检测同时检测到异常时,同样可以排除干扰因素对PIR探测器的影响。由此可见,PIR检测和运动检测两者有效结合,大大降低了漏报率和误报率。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申请实施例所提出的技术方案的有益技术效果包括:
本申请实施例公开了一种视频监控的实现方法和监控设备,该方法将基于PIR的热感电压监控和基于视频捕捉的运动检测功能相结合,当其中的任意一项检测结果中存在异常信息时,通过另一项检测结果进行告警验证,只有验证通过的情况下,才会触发告警操作,从而,利用运动检测及热感电压监控各自的优点提升监控告警的灵敏度和准确性,避免了现有技术中独立应用PIR检测和运动检测所存在的缺陷,改善了视频监控,尤其是光线不好的应用场景中视频监控的预警效果,降低了监控范围内的误报率和漏报率。
为更清楚地说明本申请前述实施例提供的方案,基于与上述方法同样的发明构思,本申请实施例还提出了一种监控设备,其结构示意图如图7所示,具体包括:
运动检测单元71,用于进行运动检测监控;
PIR检测单元72,用于进行热感电压波动的监控;
获取单元73,用于同时通过运动检测单元71和PIR检测单元72获取监控信息;
验证单元74,用于在所述获取单元73确定所述运动检测单元71所获取的监控信息中包括异常信息时,通过所述PIR检测单元72所获取的监控信息进行告警验证,或,在所述获取单元73确定所述PIR检测单元72所获取的监控信息中包括异常信息时,通过所述运动检测单元71所获取的监控信息进行告警验证,如果验证不通过,则通知获取单元73继续同时通过运动检测单元71和PIR检测单元72获取监控信息。;
告警单元75,用于在所述验证单元74的验证通过时,触发告警操作。
优选的,所述验证单元74,具体用于:
当所述运动检测单元71所获取的监控信息中包括被监控对象的运动信息时,判断所述PIR检测单元72所获取的监控信息中是否包括热感压差告警信息;
如果包括,则告警验证通过;
如果不包括,则判断所述被监控对象的运动轨迹是否一直处于所述PIR检测单元72的监控盲区,如果判断结果为是,则告警验证通过,如果判断结果为否,则告警验证不通过。
优选的,所述验证单元74,具体用于:
当所述PIR检测单元72所获取的监控信息中包括热感压差告警信息时,判断所述运动检测单元71所获取的监控信息中是否包括被监控对象的运动信息;
如果包括,则告警验证通过;
如果不包括,则判断所述热感压差告警信息是否为持续告警信息,如果判断结果为是,则告警验证通过,如果判断结果为否,则根据所述运动检测单元71所获取的监控信息继续进行验证检测。
优选的,所述验证单元74,具体用于:
当所述PIR检测单元72所获取的监控信息中所包括的热感压差告警信息不是持续告警信息时,则继续获取所述PIR检测单元72的监控信息,并判断所述热感压差告警信息所对应的热源相对应的位置是否处于所述运动检测单元71的可识别区域;
如果判断结果为否,则继续获取所述PIR检测单元72的监控信息,如果判断结果为是,则判断所述运动检测单元71所获取的监控信息中是否包括相对应的运动信息;
如果判断结果为否,则告警验证不通过,如果判断结果为是,则告警验证通过。
优选的,所述监控设备还包括:
录像单元76,用于当所述验证单元74确定所述运动检测单元71所获取的监控信息中包括被监控对象的运动信息,并且所述PIR检测单元72所获取的监控信息中包括热感压差告警信息时,启动录像操作;
拍摄单元77,用于当所述验证单元74确定所述运动检测单元71所获取的监控信息中包括被监控对象的运动信息,并且所述PIR检测单元72所获取的监控信息中包括热感压差告警信息时,判断所述热感压差告警信息所对应的热源相对应的位置是否处于所述运动检测单元71的可识别区域,如果判断结果为是,则启动周期性拍摄操作。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申请实施例所提出的技术方案的有益技术效果包括:
本申请实施例公开了一种视频监控的实现方法和监控设备,该方法将基于PIR的热感电压监控和基于视频捕捉的运动检测功能相结合,当其中的任意一项检测结果中存在异常信息时,通过另一项检测结果进行告警验证,只有验证通过的情况下,才会触发告警操作,从而,利用运动检测及热感电压监控各自的优点提升监控告警的灵敏度和准确性,避免了现有技术中独立应用PIR检测和运动检测所存在的缺陷,改善了视频监控,尤其是光线不好的应用场景中视频监控的预警效果,降低了监控范围内的误报率和漏报率。
通过以上的实施方式的描述,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清楚地了解到本发明实施例可以通过硬件实现,也可以借助软件加必要的通用硬件平台的方式来实现。基于这样的理解,本发明实施例的技术方案可以以软件产品的形式体现出来,该软件产品可以存储在一个非易失性存储介质(可以是CD-ROM,U盘,移动硬盘等)中,包括若干指令用以使得一台计算机设备(可以是个人计算机,服务器,或网络侧设备等)执行本发明实施例各个实施场景所述的方法。
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附图只是一个优选实施场景的示意图,附图中的模块或流程并不一定是实施本发明实施例所必须的。
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实施场景中的装置中的模块可以按照实施场景描述进行分布于实施场景的装置中,也可以进行相应变化位于不同于本实施场景的一个或多个装置中。上述实施场景的模块可以合并为一个模块,也可以进一步拆分成多个子模块。
上述本发明实施例序号仅仅为了描述,不代表实施场景的优劣。
以上公开的仅为本发明实施例的几个具体实施场景,但是,本发明实施例并非局限于此,任何本领域的技术人员能思之的变化都应落入本发明实施例的业务限制范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