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适应交通灯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864635阅读:543来源:国知局
自适应交通灯的制作方法与工艺

本发明涉及交通设施领域,特别地,涉及一种交通灯。



背景技术:

交通灯是一种基础的交通设施,可在极大程度上改善交通路口的通行秩序。而在浓雾天气下,由于能见度极低,汽车需要在较近的距离才能看清交通灯,由此,后方快速行驶的车辆,极有可能追尾前方路口等待红灯的车辆,从而酿成交通事故。由此可见,目前的交通灯尚有待改进。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上述问题,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自适应交通灯,该自适应交通灯可在浓雾天气下使灯光可见度大幅提高,以确保较远处的车辆可以看清交通信号,以提高交通安全。

本发明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该自适应交通灯包括红、黄、绿三种灯头;各灯头包括有基壳,以及设于基壳内的光源,所述光源由驱动板驱动,产生射向前方的水平光束;所述基壳前方设有表面均布出光孔的发光面板,所述发光面板由光学雾化板构成,所述水平光束照射在该发光面板上时,发光面板均匀发光;所述基壳内还设有可控制所述发光面板纵向位移的控制机构;所述交通灯还包括有雾汽传感机构;所述雾汽传感机构在感测到浓雾天气状况时,使所述控制机构控制所述发光面板纵向移动至第二工位,此时各所述水平光束恰从所述发光面板上的各出光孔射出;而在非浓雾天气状况时,所述发光面板纵向移动至第一工位,此时各所述水平光束照射在发光面板上,使发光面板均匀发光。

作为优选,所述光源包括均布于所述基壳内的竖直平面上的激光头,各所述激光头分别产生一束所述的水平光束。

作为优选,所述发光面板与光源之间的基壳底部开设有排水孔,以排除通过发光面板的出光孔进入基壳内的积水。

作为优选,所述雾汽传感机构由设于所述基壳外部的雾传感器构成,可直接采购而得。

作为优选,所述雾汽传感机构包括设于所述光源与发光面板之间的、所述基壳内部上方的湿度传感器,以及裹紧该湿度传感器的细孔网壳;由此,在下雨天气下,由于雨水难以进入光源与发光面板之间,故所述湿度传感器只能检测到较为有限的湿度;而在浓雾天气下,雾汽可通过所述发光面板的出光孔进入光源与发光面板之间的区域,且雾汽将在所述细孔网壳上凝结成水,从而导致所述湿度传感器检测到的湿度剧增,以判定为浓雾天气。

作为优选,所述雾汽传感机构为设于所述基壳上的、面向地面的红外收发器;该红外收发器中的红外发射头以固定的时间间隔向地面发送红外信号;而该红外收发器中的红外接收头接收由地面反射回来的所述红外信号,当所述红外接收头接收到的反射红外信号强度低于设定值时,判定为浓雾天气。

作为优选,所述控制机构包括设于所述发光面板上侧的、与所述基壳固定的电磁体,以及固定于所述发光面板的上边沿的衔铁;所述发光面板约束于开设在基壳内的纵向滑槽中;所述电磁体掉电时,所述发光面板在自重作用下,向下保持在所述第一工位;所述电磁体接通时,所述发光面板在磁吸力作用下,向上位移,并保持在所述第二工位。

作为优选,所述控制机构包括设于所述发光面板的上侧和/或下侧的约束弹簧,以及贴设于所述发光面板背面的孔隙状透光层;所述出光孔贯穿所述发光面板及孔隙状透光层;所述孔隙状透光层表面的积水重量未超过设计水平时,所述发光面板在所述约束弹簧的约束作用下,保持在所述第一工位;而当孔隙状透光层表面的积水重量超过设计水平时,发光面板在重力作用下下降到所述第二工位。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在于:该自适应交通灯在非浓雾环境下,所述发光面板保持在第一工位,此时,由光源产生的水平光束照射到发光面板上,使发光面板均匀发光,此时,该交通灯的显示效果与普通交通灯一致;而在浓雾环境下,所述发光面板保持在第二工位,此时,各所述水平光束从发光面板上的各出光孔射出,使光能集中于各水平光束中,籍由雾汽的散射作用,在空中形成射程极远的有色光束,以使汽车在较远处,即可在空中大范围地看到交通灯的指示状态;从而提前做好准备,以提高交通安全。

附图说明

图1是本自适应交通灯的实施例一在非浓雾天气状况下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自适应交通灯的实施例一在浓雾天气状况下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自适应交通灯实施例二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自适应交通灯实施例三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发明进一步说明:

实施例一:

本发明涉及的自适应交通灯包括红、黄、绿三种灯头。在图1、图2所示的实施例一中,各灯头包括有基壳1,以及设于基壳1内的光源2,所述光源2由驱动板21驱动,产生射向前方的水平光束;所述基壳1前方设有表面均布出光孔30的发光面板3,所述发光面板3由光学雾化板构成,如雾化亚克力板;所述水平光束照射在该发光面板3上时,发光面板3均匀发光;所述基壳1内还设有可控制所述发光面板3纵向位移的控制机构;所述交通灯还包括有雾汽传感机构;所述雾汽传感机构在感测到浓雾天气状况时,使所述控制机构控制所述发光面板3纵向移动至如图2所示的第二工位,此时各所述水平光束恰从所述发光面板3上的各出光孔30射出;而在非浓雾天气状况时,所述发光面板3纵向移动至如图1所示的第一工位,此时各所述水平光束照射在发光面板3上,使发光面板3均匀发光。

本实施例一中,所述光源2包括均布于所述基壳1内的竖直平面上的激光头,各所述激光头分别产生一束所述的水平光束。所述激光头也可以由带反射罩的发光二极管及聚光透镜所构成的直线光束发射器替代。所述发光面板3与光源2之间的基壳底部开设有排水孔10,以排除通过发光面板3的出光孔30进入基壳1内的积水。

本实施例一中,所述雾汽传感机构包括设于所述光源2与发光面板3之间的、所述基壳1内部上方的湿度传感器4,以及裹紧该湿度传感器的细孔网壳(未标记);由此,在下雨天气下,由于雨水难以进入光源2与发光面板3之间,故所述湿度传感器4只能检测到较为有限的湿度;而在浓雾天气下,雾汽可通过所述发光面板3的出光孔30进入光源2与发光面板3之间的区域,且雾汽将在所述细孔网壳上凝结成水,从而导致所述湿度传感器4检测到的湿度剧增,以判定为浓雾天气。相较于传统的雾传感器,本雾汽传感机构由于在浓雾天气下,检测到的湿度具有突变特征,因此准确性更高;而传统的雾传感器通过可见度来判断环境雾浓度,将受到镜头污染、雨水干扰等问题的影响,导致其准确度较为有限。

本实施例一中,所述控制机构包括设于所述发光面板3上侧的、与所述基壳1固定的电磁体51,以及固定于所述发光面板3的上边沿的衔铁52;所述发光面板3约束于开设在基壳1内的纵向滑槽中;所述电磁体51掉电时,所述发光面板3在自重作用下,向下保持在图1所示的所述第一工位;所述电磁体51接通时,所述发光面板3在磁吸力作用下,向上位移,并保持在图2所示的所述第二工位。该控制机构结构简单,易于实现。

上述自适应交通灯在非浓雾环境下,所述发光面板3保持在第一工位,如图1所示,此时,由光源2产生的水平光束照射到发光面板3上,使发光面板3均匀发光,此时,该交通灯的显示效果与普通交通灯一致;而在浓雾环境下,如图2所示,所述发光面板3保持在第二工位,此时,各所述水平光束从发光面板3上的各出光孔30射出,使光能集中于各水平光束中,籍由雾汽的散射作用,在空中形成射程极远的有色光束,以使汽车在较远处,即可在空中大范围地看到交通灯的指示状态;从而提前做好准备,以提高交通安全。

实施例二:

对于图3所示的实施例二,其与实施例一的不同之处在于:所述雾汽传感机构为设于所述基壳1上的、面向地面的红外收发器6;该红外收发器6中的红外发射头以固定的时间间隔向地面发送红外信号;而该红外收发器6中的红外接收头接收由地面反射回来的所述红外信号,当所述红外接收头接收到的反射红外信号强度低于设定值时,判定为浓雾天气。本实施例二中的红外收发器6可直接采购而得。相较于传统的雾传感器,本红外收发器6向地面发送红外信号,其反射回来的红外信号强度几乎只受到空气中雾汽浓度的影响(水汽可以大量吸收红外辐射),而其它情况对其影响很小,如,下雨天时,雨水线之间通常具有较大间隔,并不明显吸收红外辐射;因此,其对浓雾天气的检测亦具有较高的可靠性。

实施例三:

对于图4所示的实施例三,其与实施例一不同的是,所述控制机构包括设于所述发光面板3上侧的约束弹簧7,以及贴设于所述发光面板3背面的孔隙状透光层31;所述出光孔30贯穿所述发光面板3及孔隙状透光层31;所述孔隙状透光层31可由透明树脂材料经发泡工艺制作而成;也可以采用针板直接在所述发光面板3上压制一层密布细孔的针孔层,构成所述孔隙状透光层;也可以通过拉丝工艺在发光面板3的背面制作一层单向的,或纵横交错的沟壑层,构成所述孔隙状透光层。

所述孔隙状透光层31表面的积水重量未超过设计水平时,所述发光面板3在所述约束弹簧7的约束作用下,保持在所述第一工位;而当孔隙状透光层31表面的积水重量超过设计水平时,发光面板3在重力作用下下降到所述第二工位。一般情况下,当环境雾汽浓度较低时,由于所述光源2的照射,发光面板3具有较高的温度,所述孔隙状透光层31上难以凝结较多的水量,只有当环境雾汽浓度达到较高的水平时,孔隙状透光层31上水量的积累速度大于蒸发速度时,才得以凝结较多的水量,以促使发光面板3下降。

对于实施例三,将所述雾汽传感机构、控制机构精简至一层所述孔隙状透光层31,以及所述约束弹簧7;使得结构大幅简化,成本大幅降低。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并不用以限制本发明,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