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发明涉及交通设施领域,特别地,涉及一种移动交通灯。
背景技术:
移动交通灯是一种常见的交通设施,主要用于临时道路交通指示。移动交通灯的灯柱上具有四个侧面,各侧面上分别设有红、黄、绿三个灯头,以对十字路口的各个方向进行交通指示;为此,需要匹配至少12个具有相互关联的电子通道,并且,其控制模块直接设置于基座内,经常处于高温或潮湿环境中;这使得移动交通灯的故障率相较于只具有3个灯头的固定交通灯,将大幅提高。并且,相较于固定式交通灯,由于移动交通灯没有线缆与控制终端连接,一旦发生故障,还不能远程排除,由于需要对灯头及电路进行大量排查工作,因此也不适宜现场维修,通常需要直接更换,这使其具有较高的维护成本。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上述问题,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灯箱式移动交通灯,该移动交通灯电子结构简单,易于维护,成本较低。
本发明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该灯箱式移动交通灯包括基座,所述基座上方竖直设有长方体灯箱;该灯箱的四个侧面上,从上至下分别设有红、黄、绿三个装配有透光板的透光孔;所述灯箱内设有与灯箱具有共同中心轴的、由所述基座内的伺服电机按指令驱动旋转的正八棱筒;所述正八棱筒的侧面从上至下分成三个分段,各分段上分别设有一层滤光孔,上层的滤光孔包括主红光孔、辅红光孔,所述主红光孔、辅红光孔分别贯通所述正八棱筒的一对侧面;且以正八棱筒的旋转时针方向为前方,所述辅红光孔处于主红光孔的后方;中层的滤光孔包括贯通正八棱筒的一对侧面的黄光孔,以正八棱筒的旋转时针方向为前方,所述黄光孔处于所述辅红光孔的后方;下层的滤光孔包括贯通正八棱筒的一对侧面的绿光孔,以正八棱筒的旋转时针方向为前方,所述绿光孔处于所述黄光孔的后方;所述主红光孔、辅红光孔、黄光孔、绿光孔分别贯通所述正八棱筒的一个侧面;所述主红光孔、辅红光孔、黄光孔、绿光孔通过覆盖于孔上的滤光片实现滤光;各所述滤光孔在正八棱筒旋转一周的过程中,依次与该滤光孔所在高度的各所述透光孔正对;所述灯箱、正八棱筒的公共中心轴线上设有竖直固定于所述基座的白光灯管。
作为优选,所述透光板由凸向灯箱外侧的球壳形光学雾化板构成,以使得在各个方向上都可以清晰一致地看到透光板的光亮。
作为优选,所述主红光孔、辅红光孔连成一体;从而对于同一个红光透光孔,从主红光孔与之正对切换到辅红光孔与之正对的过程中,始终保持显示红色,以保障红灯状态的稳定性。
作为优选,所述主红光孔、辅红光孔、黄光孔、绿光孔直接由它们各自所在的分段的侧面构成。
作为优选,所述正八棱筒的各分段之间由水平隔板隔开,使各分段上的滤光孔所发出的光照互不干扰。
作为优选,所述正八棱筒的内表面由镜面或白色反射面构成,外表面除所述滤光孔之外的区域均由黑色面构成,以吸收由所述灯箱的内表面所反射的光照。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在于:该灯箱式移动交通灯由于所述正八棱筒的各分段上只有一种颜色的滤光孔,使得正八棱筒在旋转过程中,始终使所述灯箱的上层透光孔显示红灯,中层透光孔显示黄灯、下层透光孔显示绿灯;所述伺服电机按指令每隔设定的时间,转过45°,则根据几何关系可知,当灯箱的第一对侧面上显示红灯时,第二对侧面必然显示绿灯或黄灯;而当第一对侧面跳转至绿灯时,第二对侧面必然显示红灯;而当第一对侧面再转至黄灯时,第二对侧面必显示为红灯;由此可见,该移动交通灯的显示规律完全符合普通交通灯的显示标准;该移动交通灯仅采用了一根白光灯管,并只需要一路针对所述伺服电机的控制通道,因此极易维护;并且不会出现传统交通灯双向红灯、双向绿灯之类的故障。
附图说明
图1是本灯箱式移动交通灯实施例一的示意图。
图2是本灯箱式移动交通灯实施例一中,正八棱筒的俯视示意图。
图3是本灯箱式移动交通灯实施例二的示意图。
图4是本灯箱式移动交通灯实施例三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发明进一步说明:
实施例一:
在图1、图2所示的实施例一中,该灯箱式移动交通灯包括基座1,所述基座1上方竖直设有长方体灯箱2;该灯箱2的四个侧面上,从上至下分别设有红、黄、绿三个装配有透光板的透光孔20;所述灯箱2内设有与灯箱2具有共同中心轴的、由所述基座1内的伺服电机4按指令驱动旋转的正八棱筒3;所述正八棱筒3的侧面从上至下分成三个分段,各分段上分别设有一层滤光孔,上层的滤光孔包括主红光孔301、辅红光孔302,所述主红光孔301、辅红光孔302分别贯通所述正八棱筒3的一对侧面;且以正八棱筒3的旋转时针方向为前方,图2中即顺时针方向箭头所指的方向为前方,所述辅红光孔302处于主红光孔301的后方;中层的滤光孔包括贯通正八棱筒3的一对侧面的黄光孔303,以正八棱筒3的旋转时针方向为前方,所述黄光孔303处于所述辅红光孔302的后方;下层的滤光孔包括贯通正八棱筒3的一对侧面的绿光孔304,以正八棱筒3的旋转时针方向为前方,所述绿光孔304处于所述黄光孔303的后方;所述主红光孔301、辅红光孔302、黄光孔303、绿光孔304分别贯通所述正八棱筒3的一个侧面,其周向位置分布如图2所示,图2中,仅以示意性文字标识了各滤光孔的位置,主要是考虑到图面的清晰度和便于理解;所述主红光孔301、辅红光孔302、黄光孔303、绿光孔304通过覆盖于孔上的滤光片实现滤光;各所述滤光孔在正八棱筒3旋转一周的过程中,依次与该滤光孔所在高度的各所述透光孔20正对;即从上至下三层透光孔20的中心高度与从上至下三层滤光孔的中心高度对应相等;所述灯箱2、正八棱筒3的公共中心轴线上设有竖直固定于所述基座1的白光灯管5。
本实施例一中,所述透光孔20的透光板由凸向灯箱2外侧的球壳形光学雾化板构成,以使得在各个方向上都可以清晰一致地看到透光板的光亮。
所述正八棱筒3的各分段之间由水平隔板31隔开,使各分段上的滤光孔所发出的光照互不干扰。正八棱筒3的内表面由镜面或白色反射面构成,外表面除所述滤光孔之外的区域均由黑色面构成,以吸收由所述灯箱2的内表面所反射的光照。
上述灯箱式移动交通灯由于所述正八棱筒3的各分段上只有一种颜色的滤光孔,使得正八棱筒3在旋转过程中,始终使所述灯箱2的上层透光孔显示红灯,中层透光孔显示黄灯、下层透光孔显示绿灯;所述伺服电机4按指令每隔设定的时间,转过45°,则根据几何关系可知,当灯箱1的第一对侧面上显示红灯时,第二对侧面必然显示绿灯或黄灯(第一对侧面正对主红光孔301时,第二对侧面显示绿灯;第一对侧面正对辅红光孔302时,第二对侧面显示黄灯);而当第一对侧面跳转至绿灯时,第二对侧面必然显示红灯;而当第一对侧面再转至黄灯时,第二对侧面必显示为红灯;由此可见,该移动交通灯的显示规律完全符合普通交通灯的显示标准;该移动交通灯仅采用了一根白光灯管5,并只需要一路针对所述伺服电机4的控制通道,因此极易维护;并且不会出现传统交通灯双向红灯、双向绿灯之类的故障。
实施例二:
对于图3所示的实施例二,其与实施例一的不同之处在于:所述主红光孔、辅红光孔连成一体,形成一个跨越正八棱筒3两侧面的合红光孔3012;从而对于同一个红光透光孔20,从主红光孔与之正对切换到辅红光孔与之正对的过程中,始终保持显示红色,以保障红灯状态的稳定性。
此外,还可以使所述主红光孔301、辅红光孔302、黄光孔303、绿光孔303直接由它们各自所在的分段的侧面构成。
实施例三:
对于图4所示的实施例三,其与实施例二的不同之处在于:所述灯箱2的顶部与所述正八棱筒3正对的部分由顶面呈拱形的凸透镜21构成,以对太阳光照进行采集,并折射入正八棱筒3内部;从而在环境光照较强烈的情况下,可以将太阳光引入正八棱筒3内,并最终通过各滤光孔流出,以对该交通灯的灯光进行增亮补充,使该移动交通灯始终保持清晰可见的灯光。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并不用以限制本发明,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