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运输车辆违规监管系统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3539864阅读:148来源:国知局
一种运输车辆违规监管系统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基于物联网的运输车辆的违规监管系统,属于交通运输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随着汽车量的逐步上升,交通事故也变得更频发。现有交通事故中,货车、运渣车、水泥罐车引发的事故也日益增加。经调查显示,运渣车、水泥罐车由于所经过的路况较差,车牌或号牌易被污挡,加之司机存在侥幸心里认为路口摄像头拍不清车牌号码,以致随意闯红灯、超速行驶,最终造成交通事故频发。此外,运渣车辆还多存在超载运输的情况。

基于此,提供一种基于物联网的运输车辆综合执法监管系统,对运输车辆的号牌、载重及防尘处理等情况进行记录备案,经监管部门随机抽检运输车辆运载情况的合规性,通过监管提高司机的认识,将有利于避免或减少超载运输,运输车辆违规行驶等引发的交通事故。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目的是针对背景技术中存在的缺陷与不足,提供一种基于物联网的运输车辆综合执法监管系统,用于对货车、运渣车、水泥罐车等运输车辆进行综合监管,以避免或减少交通事故的发生。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予以实现:一种运输车辆违规监管系统,包括车辆识别单元、运载信息获取单元、网络传输单元、信息处理单元,以及放行控制单元。所述车辆识别单元采用图形识别技术,当运输车辆(以下简称车辆)驶入监测区域后自动对车辆的前后车牌进行识别和记录其车牌号码信息,所述运载信息获取单元收集所识别的车辆的运载信息,并将所识别、记录的车牌号码信息与收集的运载信息绑定后通过网络传输单元传递至信息处理单元;所述信息处理单元经网络传输单元连接至车辆登记系统,并根据所识别、记录的车牌号码信息获取对应车辆的登记信息;再经信息处理单元对获取的车辆登记信息与收集的运载信息进行集中处理和对比,判定是否存在车牌号码不完整或超载等违规的情况;一方面将处理或判定结果进行传输和备案处理,另一方面将处理或判定结果的执行指令传递至放行控制单元,最终由放行控制单元控制车辆的通行。

进一步的,所述车辆登记系统为交通管理局车辆管理所的车辆登记系统,可根据需求从车辆登记系统中读取车主、车型、额定载重量等主要信息。

所述车辆识别单元包括至少一个车牌识别器和至少一个车牌冲洗装置,所述车牌识别器设置于车辆监测区域的前侧或后侧,或者是前侧和后侧,作为优选的为两个车牌识别器,分别设置于车辆监测区域的前侧和后侧。所述车牌识别器采用图形识别技术,用于对车辆的车牌号码进行识别,并对前后车牌的号码信息进行一致性的比对和记录。即,当车牌号码不一致时,进行拍照处理并将拍照记录传递至车辆监管部门(如交警部门等)备案,以便进行查处处理;同时发出报警信息告知驾驶人员留意车牌的符合性。

进一步的,所述车辆识别单元包括车牌冲洗装置,所述车牌冲洗装置设置于车辆监测区域的前侧或后侧,或者是前侧和后侧,且车牌冲洗装置的出水端朝向车辆的车牌悬挂区域。当车辆识别单元不能识别出车辆车牌号码时,启动车牌冲洗装置,由车牌冲洗装置的出水端喷水对车辆车牌进行冲洗,当识别出车辆车牌号码时停止车牌冲洗装置的运行。

所述运载信息主要包括车辆整体外形或装载货物后的遮挡或防尘处理情况,车辆车箱尾板上放大号牌的完整与清洁情况,以及车辆的载重情况。

所述运载信息获取单元包括若干个摄像装置,所述摄像装置包括车辆的整车摄像装置,以及车辆的车箱尾板号牌摄像装置。所述整车摄像装置包括至少一个摄像头,并置于车辆监测区域的前侧或后侧,或者是前侧和后侧,用于对车辆的整体外形或装载货物后的遮挡或防尘处理情况进行拍照或录像记录;再由运载信息获取单元将该拍照或录像记录经网络传输单元传输至各监管部门进行备案,以用于查询车辆的外观是否改装过,载物尺寸是否超过允许的尺寸。所述号牌摄像装置设置于车辆监测区域的后侧,用于对车辆的车箱尾板上的放大号牌进行拍照或录像记录,再由运载信息获取单元将该记录信息经网络传输单元传输至各监管部门进行备案,以用于查询运输车辆的放大号牌是否完整、清楚。

进一步的,所述运载信息获取单元包括若干个传感器装置,所述传感器装置包括但不限于称重传感器。所述称重传感器置于车辆监测区域,用于测量车辆识别单元所识别的车辆的总载重量信息。再由运载信息获取单元将测量的总载重量数据信息经网络传输单元传递至信息处理单元,由信息处理单元从车辆监管部门调取所识别车辆的登记信息(额定载重量)与称重传感器所测量的总重量信息进行对比记录和判定是否超载。根据比对情况,将超载信息及处理结果反馈至控制放行单元,即超载后不予开启闸门放行。通过该称重传感器装置的运用,及对车辆额定载重信息的调取比对,最终控制车辆的正常通行,可有效杜绝或减少超载车辆的上路行驶。

所述网络传输单元以Internet网为介质,用以传输车辆识别单元、运载信息获取单元、信息处理单元的相关数据信息。具体为将识别后的车辆信息及收集获取的运载信息,以及将车辆管理部门的车辆登记信息传递至信息处理单元,用以实现车辆信息的核定、遮挡或防尘处理情况的记录、超载情况的判定,以及运载信息的备案,最终供监管部门抽检与监管。

进一步的,所述网络传输单元涉及的数据信息的传输包括但不限于无线传输、有线传输,优先为有线传输。针对特殊区域或场所也可采用手机卡、网络卡的数据流量进行无线传输。

所述信息处理单元,用于获取和处理车辆识别单元、运载信息获取单元的相关数据信息,以及经网络传输单元从交通管理局车辆管理所的车辆登记系统中获取车辆识别单元识别的车牌号码所对应车辆的登记信息,并将该车辆登记信息与运载信息进行集中处理,以判定有无违规(如车牌号码不完整、超载等)情况,最终将处理或判定结果传输至各监管部门备案,以及传递至放行控制单元。如,当运载信息获取单元传递的经称重传感器测量到车辆的总重量超过所识别车辆允许载重量和整车重量值时,则判定为超载。

进一步的,可根据监管部门不同的需求,将不同的记录信息数据传递至不同的监管部门进行备案。例如,将车辆信息对应的实际载重信息传递至运政监管部门(如运政处)备案;同理,将车辆信息对应的车辆放大号牌和车辆外形的记录数据传递至车辆监管部门(如交警队)备案;同理,将车辆信息对应的整车遮挡或防尘记录数据传递至防尘监管部门(如防尘办)备案。

所述放行控制单元包括门闸,通过接受信息处理单元的处理执行指令,进而控制门闸的开启或关闭,最终控制车辆的通行。如,当信息处理单元输出检测到所识别的车辆超载时或者未能识别到车辆信息(如未悬挂车牌)时,输出不予开闸放行指令时,放行控制单元收到该指令后不予开启闸门,禁止车辆通行。

本实用新型涉及的一种运输车辆违规监管系统,其主要运行流程如下:车牌号码识别→运载信息识别→车辆登记信息获取与运载信息处理、比对(判定是否存在违规情况)→处理或比对结果备案→开启门闸放行。主要运行模式如下:运输车辆驶入监测区域时,启动系统的车辆识别单元,其中车牌识别器立即对车辆的车牌号码进行自动识别并记录,当未能及时识别到车牌号码时则自动开启车牌冲洗装置对未识别车牌进行冲洗。在完成车牌号码识别后,进入运载信息获取环节,即通过摄像装置、传感器装置获取车辆的运载信息(号牌清洁情况、货物遮挡防尘情况及载重情况)并记录,再将车牌号码信息和运载信息经网络介质传递至信息处理单元,一方面由信息处理单元将接收到的车牌号码信息和运载信息进行备案处理或反馈至各监管部门,一方面由信息处理单元根据识别的车牌号码获取其对应的车辆的登记信息(额定载重量等),并将该额定载重量与实际获取的实际载重量进行比对,判定是否超载运输,如,未超载则输出放行指令至放行控制单元,由其开启门闸,实现对车辆的放行,反之则不予开闸放行。

本实用新型基于物联网,采用车牌图形自动识别技术,配合车牌冲洗装置,结合对车辆整体外形、载货后的防护、车厢尾板上放大号牌的摄像装置,以及车辆称重传感器。通过识别车辆信息后记录车辆整体外形与运载防护情况信息,测量比对车辆实际载重信息是否超载后,将记录和测量的信息经网络介质传递至监管部门自动备案,成功备案后反馈执行指令,进而控制放行单元开闸放行车辆。其带来有益效果在于:第一,车牌自动识别与冲洗装置,保障了车牌的清洁,减少了遮污车牌号码的可能性,号牌摄像装置对车箱尾板上的放大号牌是否完整或清楚进行记录并供车辆监管部门抽检,降低了车辆所有人不及时清洁号牌的可能性,进而提升了道路路口监控设备对车辆号牌的识别成功率,最终降低了车辆闯交通信号灯的机率;第二,通过对车辆前后车牌进行识别,以及车辆整体外形及防护情况形进行记录,可便于车辆监管部门识别车辆是否进行过改装,同时可便于防尘监管部门识别车辆对运输的渣土等是否采取防尘处理;第三,结合称重传感器等硬件,并将所识别车辆的载重信息上传与车辆监管部门对该车辆的额定载重进行比对,判定是否超重,并将此比对信息反馈至放行单元,若超重则不能开启闸门,进而杜绝或降低了超载运输的可能性,最终减少了超载运输。第四,基于网络和共享的单个系统可供多个监管部门同时使用,极大的降低了成本,还可有效降低违规运输与违规行驶的发生率。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系统框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运载信息收集及监管处理框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的系统运用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的系统另一种运用示意图。

图中标记:1车辆,1-1车牌,1-1-1前车牌,1-1-2后车牌,1-2车箱;

2-1车牌识别器,2-1-1前车牌识别器,2-1-2后车牌识别器;2-2车牌冲洗装置,2-2-1出水端,2-2-1-1前车牌冲洗出水端,2-2-1-2后车牌冲洗出水端,2-2-1-3车箱号牌冲洗出水端;

3-1整车摄像装置,3-2号牌摄像装置,4称重传感器,5门闸。

具体实施方式

为更好地、详细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效果,下面结合附图及实施例进行说明。如图1、图3所示,当运输车辆驶入监测系统区域时进行车辆感应,系统中车辆识别单元的车牌识别器2-1启动,并由前车牌冲洗出水端2-2-1-1、后车牌冲洗出水端2-2-1-2分别对车辆的前车牌1-1-1、后车牌1-1-2进行自动识别,将识别的前车牌号码与后车牌号码进行一致性比对和记录,以避免套牌和未悬挂车牌的情况发生。在此识别过程中,当未悬挂车牌或车牌被遮挡或车牌号码不清楚未能及时识别到车牌号码时,将自动开启车牌冲洗装置2-2,由该装置的冲洗水管出水端2-2-1对未能识别的车牌进行冲洗(具体为前车牌冲洗出水端2-2-1-1用于冲洗前车牌1-1-1;后车牌冲洗出水端2-2-1-2与车箱号牌冲洗出水端2-2-1-3同时开启,分别用于冲洗后车牌1-1-2和冲洗车箱1-2尾板上的放大号牌),待冲洗后再次自动识别。上述过程中,若发现车辆前后车牌号码不一致时,则输出不予放行的指令至放行控制单元,并不予开启门闸5,同时将此识别的信息经网络传输单元传递至车辆监管部门备案,以供其调查是否存在套牌或未悬挂车牌。

当完成车辆的车牌号码的成功识别后,则进入运载信息获取阶段。再结合图2所示,整车摄像装置3-1对车辆的整体外形及货物遮挡、防尘进行拍照或录像记录;号牌摄像装置3-2则对车辆的车箱尾板上的放大号牌进行拍照或录像记录。再结合图4所示,当需要对车辆载重情况进行监管时,则可在监测区域增加称重传感器4,通过该称重传感器4测量车辆及货物的总重量并形成记录。上述拍照或录像的记录及测量的记录,以及车辆车牌号码信息都一并经运载信息获取单元经网络传输单元传递至信息处理单元。信息处理单元一方面将收到的车辆车牌号码和摄像装置牌照或录像的数据进行传输备案或传递至监管部门(具体为,将装载货物后的遮挡、防尘情况信息传递至防尘监管部门;将车辆整体外形、车牌号码及车箱尾板放大号牌情况信息传递至车辆监管部门;将车辆运载总重量情况信息传递至运政监管部门),供监管部门抽查;信息处理单元另一方面将接收到的车牌号码信息经网络传输单元从车辆管理部门获取所识别的车牌号码对应车辆的登记信息(主要有车主、车型、额定载重量等),并将该车辆的登记信息中额定载重量与运载信息获取单元获得的测量的实际载重进行比对,进而判定车辆是否超载;若未超载则输出放行指令至放行控制单元,由其开启门闸5,实现对车辆的放行,反之则不予开闸放行。

上述过程中,如图1所示,当出现网络故障时,系统还支持手机等移动终端对车辆运载情况进行拍照或录像记录,并通过手动上传的方式实现对运载信息的上传与备案后,最终在未违规的前提下手动开启闸门放行。

上述过程中,如图2所示,在完成运载信息的上传备案后,各执法监管部门可随机抽查备案信息,以便查阅是否存在违规运输的情况。例如,当防尘管理部门需查询时间内某建筑工地运渣监测现场的情况,则可以直接调取备案记录,查询监测现场上传的运渣车辆的渣土防尘处理照片或视频。同理,当车辆监管部门需查询某工地运渣车辆的号牌是否完整或清洁时,只需跟备案记录查询相应的照片或视频即可。同理,当运政监管部门需查阅某车辆的载重情况时,也可直接调取备案记录进行查阅,最终实现抽检,监控。

针对上述系统的运用情况,可将该系统应用于建筑工地运渣出口,收费公路入口,以及水泥罐车出厂的门口。根据不同应用场所的需求,实现同一系统共享后对不同违规信息的监控。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