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城市交通智能控制系统的道路检测控制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3479853阅读:148来源:国知局
一种城市交通智能控制系统的道路检测控制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属于交通控制设备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城市交通智能控制系统的道路检测控制装置。



背景技术:

交通智能控制系统的概念从上世纪诞生至今,每个不同的国家和地域都根据自己的现实状况对该系统进行整体性的开发研究。针对我国城市道路交通特征及关键问题,从理论上研究一套系统的控制策略及实现方法,并基于国际通用的NTCIP通信协议开发一套智能交通信号控制系统,具有极强的针对性。目前,我国正处于城市化进程的高速发展时期,汽车保有量快速增长,致使城市道路交通的供需矛盾日益突出,主要表现为交通拥堵加剧和空气污染严重,尤其是高峰时段的交通拥堵有愈演愈烈之势,成为亟待解决的社会问题。

城市交通网络的拥堵往往首先是由局部点的堵塞开始,经过演化导致了由点到线,由线到面的交通堵塞。国内外的实践证明,城市交通管理和信号控制是有效缓解交通拥堵的集约化方式,是保障城市交通系统安全、稳定、畅通运行的重要技术手段。国外从上世纪五十年代开始研究交通控制技术,经过几十年的发展,世界各国先后研制了多种交通控制系统,比较典型的有英国的TRANSYT系统和SCOOT系统、澳大利亚的SCATS系统等。但由于我国的混合交通问题,交通状况显著不同于国外,导致很多国外的交通控制系统在国内出现“水土不服”。该控制系统包括了从信息采集到信号实施过程中的若干细节装置和设备,发明人在设计整套控制系统的同时,为了满足个细节点的技术要求,全新设计了道路检测控制装置,用于道路通行状况的全面检测监控。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城市交通智能控制系统的道路检测控制装置,可以实时的监控检测道路拥堵和通行状况,以满足城市交通智能控制系统在监控和智能调整环节的技术要求。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实用新型所述的一种城市交通智能控制系统的道路检测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交通灯、交通灯控制器、道路区域检测装置、车辆检测装置和摄像装置;所述道路区域检测装置和车辆检测装置连接交通灯控制器,所述交通灯控制器连接控制交通灯;所述道路区域检测装置包括前、中、后段车辆感压线圈,所述前、中、后段车辆感压线圈分别预埋设置在两个路口之间的路段的两端和中部;所述前、中、后段车辆感压线圈埋设在路面一下10-15cm处;当中段和后段车辆感压线圈检测到有车辆停留超过预设时长后,交通灯控制器调节控制前一路段的交通灯开启分流模式。

所述车辆检测装置包括冲击力检测器、车辆称重器和控制装置,所述冲击力检测器安装在路面以上,与车辆的行驶方向相垂直;所述车辆称重器安装在路面以下;所述冲击力检测器能够检测车辆在行驶过程中的瞬时冲击力,所述车辆称重器能够检测车辆的重量,冲击力检测器和车辆称重器能够将检测到的瞬时冲击力数值和车辆重量数值传送给控制装置,控制装置能够计算出车辆的瞬时速度。

优选的,所述道路区域检测装置还包括实线压力感应装置,所述实线压力感应装置包括若干个凸点式压力传感器,所述凸点式压力传感器设置在道路的实线上,所述凸点式压力传感器通过数据线连接摄像装置;当凸点式压力传感器感受到压力时,摄像装置能够自动对准对应感压的凸点式压力传感器所在区域,进行摄像或者拍照。

优选的,所述冲击力检测器包括条形减速外壳,所述条形减速外壳的横截面呈“匚”形;在条形减速外壳的面向来车方向的一侧开设插口,在插口内插入冲击测速棒;在条形减速外壳中由插口处向内依次设置冲击回弹腔和冲击力数据芯片腔;在冲击回弹腔内设置冲击力传感器,所述冲击力传感器通过数据线连接冲击力数据芯片,所述冲击力数据芯片设置在冲击力数据芯片腔内。

优选的,在数据线上套装橡胶套,所述橡胶套的一端连接顶板,橡胶套的另一端连通冲击力数据芯片腔,在橡胶套外套装复位弹簧,所述复位弹簧的一端抵住冲击力数据芯片腔的外壁,复位弹簧的另一端抵住顶板;在所述顶板的外周安装三个以上的复位滑轮,在冲击回弹腔的内壁上设置对应的复位滑槽,所述复位滑轮设置在复位滑槽中。

优选的,所述插口内设置上、下定位导向凸起,所述冲击测速棒的两端分别设置前端冲击力接触块和后端冲击力接触块,冲击测速棒的中部为平直杆体,在杆体的上侧面和下侧面设置导向滑轨,在上、下定位导向凸起上分别设置两个以上的导向滑轮,所述导向滑轮设置在导向滑轨中。

优选的,条形减速外壳上开设“T”字形铆接孔和“8”字形铆接孔;铆钉包括“T”形铆钉和膨胀铆钉,“T”形铆钉和膨胀铆钉分别穿过“T”字形铆接孔和“8”字形铆接孔固定在路面上。

优选的,所述膨胀铆钉包括中空的钉柱和两个以上的膨胀铆臂,所述钉柱的下部设置铆接凸起;在钉柱的中部设置拉绳外穿孔,在钉柱的外周围绕设置膨胀铆臂,所述膨胀铆臂的上部连接固定在钉柱的外壁上,膨胀铆臂的下部连接滑环,所述滑环套装在钉柱上;还包括铆臂拉绳,所述铆臂拉绳的一端穿过钉柱的中空腔体和拉绳外穿孔后连接滑环,铆臂拉绳的另一端连接定位插销;在钉柱和条形减速外壳上分别开设定位插销孔;所述“8”字形铆接孔包括上腔体、下腔体和铆接穿孔,膨胀铆钉由上而下依次穿过上腔体、下腔体和铆接穿孔,并将铆接凸起插入地面中;所述膨胀铆臂设置在下腔体中,并在铆臂拉绳的拉力下涨紧下腔体的侧壁,所述定位插销依次插入条形减速外壳和钉柱上的定位插销孔中。

优选的,还包括加固悬臂,所述加固悬臂的一端设置漏斗形铆接凹槽,所述铆接凹槽的底部设置铆接穿孔;加固悬臂的另一端插入条形减速外壳的上顶面中;加固悬臂的铆接凹槽嵌入在“8”字形铆接孔的上腔体中,所述加固悬臂通过膨胀铆钉与条形减速外壳固定为一体。

优选的,所述车辆称重器包括重量传感器,所述重量传感器安装在路面以下10-15cm 处;重量传感器通过数据线连接控制装置。

优选的,还包括数据显示器,所述数据显示器连接控制装置,控制装置能够将检测和计算出的通过车辆的时速和重量现实在数据显示器上。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1、本实用新型中装置通过道路区域检测装置和车辆检测装置的配合协作,在相邻路口之间实现相对独立而又协同工作的子系统。装置从点到面布局了小范围的交通智能控制系统。该装置设计科学,实用性极强,可以应对相对复杂的城市交通状况,通过将各路口进行了联合为一体控制,极大的提高了单一路口对交通通行状况的影响力。

2、本实用新型车辆检测装置包括冲击力检测器、车辆称重器和控制装置三部分,车辆在正常行驶过程中,首先通过车辆称重器检测车辆的车身重量,配合视频检测可以及时发现车辆是否出现超载超限行驶的情况,然后车辆经过冲击力检测器时,通过检测车辆瞬时对冲击力检测器产生的冲攻击力,配合车辆自重,最后由控制装置计算得出车辆的速度。本设计由各部分并行完成工作,科学精准。

3、本实用新型采用冲击力检测器来检测车速,而不是单纯的运用摄像头来及检测车速,有一效果在于,冲击力检测器设计为减速带的状态,一方面可以检测车辆的车速,另一方面保留了减速带对车辆形成的被动减速的功能。该设计构思巧妙,可以在很大程度提高道路车辆通行安全。

4、本实用新型的冲击力检测器通过钉柱和膨胀铆臂将其牢固的固定地面上,因为该装置是通过车辆的瞬时冲击力来检测车速,所以冲击力检测器稳定的固定程度尤为重要,该设计通过两者将冲击力检测器牢固锁死在地面上以保障该设计的功能得到全面体现。该设计环节不仅可以在本装置中采用,在固定安装的各环节中均可借鉴采用,非常适宜推广。

5、本实用新型设计了可以直观显现信息的装置,使得装置的整个运行状态可以及时的反映出来。该设计时效性强,实用性强,同时可以通过时刻检测路口或路段的交通流量,得出科学的路段交通通行解决方案。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车辆检测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冲击力检测器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图3的A部放大图;

图5是图3的B部放大图;

图中:

1、控制装置;

2、冲击力检测器:2.1、“8”字形铆接孔;2.2、冲击力数据芯片;2.3、冲击力数据芯片腔;2.4、数据线;2.5、冲击回弹腔;2.6、橡胶套;2.7、复位滑轮;2.8、顶板;2.9、冲击力传感器;2.10、“T”字形铆接孔;2.11、“T”形铆钉;2.12、冲击测速棒;2.13、加固悬臂;2.14、条形减速外壳;2.15、膨胀铆钉;2.16、铆臂拉绳;2.17、上腔体;2.18、定位插销;2.19、下腔体;2.20、铆接凸起;2.21、滑环;2.22、拉绳外穿孔;2.23、膨胀铆臂; 2.24、钉柱;2.25、导向滑轮;2.26、导向滑轨;

3、车辆称重器;

4、数据线;

5、实线;

6、前段车辆感压线圈。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与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描述。

如图1所示,一种城市交通智能控制系统的道路检测控制装置,包括交通灯、交通灯控制器、道路区域检测装置、车辆检测装置和摄像装置五部分,其中道路区域检测装置、车辆检测装置和行人感应装置连接交通灯控制器,所述交通灯控制器连接控制交通灯,各部分的信号传到至交通灯控制器,再有交通灯控制器带动交通灯进行直观表达。所述道路区域检测装置包括前、中、后段车辆感压线圈,所述前、中、后段车辆感压线圈分别预埋设置在两个路口之间的路段的两端和中部;所述前、中、后段车辆感压线圈埋设在路面一下10- 15cm处;当中段和后段车辆感压线圈检测到有车辆停留超过预设时长后,交通灯控制器调节控制前一路段的交通灯开启分流模式,如停止上一个路口驶向该路段的放行信号,提前将车流向其他方向的路段分流。由此可以避免车辆从第一拥堵路口向第二、第三拥堵路口蔓延,同时也避免由此带来其他方向行驶车辆拥堵的情况。

如图2所示,所述车辆检测装置包括冲击力检测器、车辆称重器和控制装置三部分。其中冲击力检测器安装在路面以上,与车辆的行驶方向相垂直,冲击力检测器包括条形减速外壳,所述条形减速外壳的横截面呈“匚”形;在条形减速外壳的面向来车方向的一侧开设插口,在插口内插入冲击测速棒;在条形减速外壳中由插口处向内依次设置冲击回弹腔和冲击力数据芯片腔;在冲击回弹腔内设置冲击力传感器,所述冲击力传感器通过数据线连接冲击力数据芯片,所述冲击力数据芯片设置在冲击力数据芯片腔内。当正常行驶的汽车经过冲击力检测器时,汽车轮胎对冲击测速棒产生冲击力,该冲击力由冲击力传感器感测出来,同时通过数据线传达出去。所述的车辆称重器安装在路面以下;所述冲击力检测器能够检测车辆在行驶过程中的瞬时冲击力,所述车辆称重器能够检测车辆的重量,冲击力检测器和车辆称重器能够将检测到的瞬时冲击力数值和车辆重量数值传送给控制装置,控制装置能够计算出车辆的瞬时速度。所述插口内设置上、下定位导向凸起,所述冲击测速棒的两端分别设置前端冲击力接触块和后端冲击力接触块,冲击测速棒的中部为平直杆体,如图5所示,在杆体的上侧面和下侧面设置导向滑轨,在上、下定位导向凸起上分别设置两个以上的导向滑轮,所述导向滑轮设置在导向滑轨中。所述道路区域检测装置还包括实线压力感应装置,所述实线压力感应装置包括若干个凸点式压力传感器,所述凸点式压力传感器设置在道路的实线上,所述凸点式压力传感器通过数据线连接摄像装置;当凸点式压力传感器感受到压力时,摄像装置能够自动对准对应感压的凸点式压力传感器所在区域,进行摄像或者拍照。为了保障实际使用中信号传导,在数据线上套装橡胶套,所述橡胶套的一端连接顶板,橡胶套的另一端连通冲击力数据芯片腔,在橡胶套外套装复位弹簧,所述复位弹簧的一端抵住冲击力数据芯片腔的外壁,复位弹簧的另一端抵住顶板;在所述顶板的外周安装三个以上的复位滑轮,在冲击回弹腔的内壁上设置对应的复位滑槽,所述复位滑轮设置在复位滑槽中。

如图3和4所示,条形减速外壳上开设“T”字形铆接孔和“8”字形铆接孔,铆钉包括“T”形铆钉和膨胀铆钉,“T”形铆钉和膨胀铆钉分别穿过“T”字形铆接孔和“8”字形铆接孔固定在路面上。所述膨胀铆钉包括中空的钉柱和两个以上的膨胀铆臂,所述钉柱的下部设置铆接凸起,在钉柱的中部设置拉绳外穿孔,在钉柱的外周围绕设置膨胀铆臂,所述膨胀铆臂的上部连接固定在钉柱的外壁上,膨胀铆臂的下部连接滑环,所述滑环套装在钉柱上;还包括铆臂拉绳,所述铆臂拉绳的一端穿过钉柱的中空腔体和拉绳外穿孔后连接滑环,铆臂拉绳的另一端连接定位插销,在钉柱和条形减速外壳上分别开设定位插销孔,所述“8”字形铆接孔包括上腔体、下腔体和铆接穿孔,膨胀铆钉由上而下依次穿过上腔体、下腔体和铆接穿孔,并将铆接凸起插入地面中,由此将地面和冲击力检测器锁死,固定为一体。所述膨胀铆臂设置在下腔体中,并在铆臂拉绳的拉力下涨紧下腔体的侧壁,所述定位插销依次插入条形减速外壳和钉柱上的定位插销孔中。设计还包括加固悬臂,所述加固悬臂的一端设置漏斗形铆接凹槽,所述铆接凹槽的底部设置铆接穿孔;加固悬臂的另一端插入条形减速外壳的上顶面中;加固悬臂的铆接凹槽嵌入在“8”字形铆接孔的上腔体中,所述加固悬臂通过膨胀铆钉与条形减速外壳固定为一体。此设计目的在于冲击力检测器通过钉柱和膨胀铆臂将其牢固的固定地面上,因为该装置是通过车辆的瞬时冲击力来检测车速,所以冲击力检测器稳定的固定程度尤为重要,该设计通过两者将冲击力检测器牢固锁死在地面上以保障该设计的功能得到全面体现。

该装置还需要确认车辆称重器包括重量传感器,所述重量传感器安装在路面以下10- 15cm处,该深度为测量最佳深度,重量传感器通过数据线连接控制装置,将测量的数据进行反馈。该装置还包括数据显示器,所述数据显示器连接控制装置,控制装置能够将检测和计算出的通过车辆的时速和重量现实在数据显示器上,实现了装置的时效性和全面性。

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非是对本实用新型作其它形式的限制,任何熟悉本专业的技术人员可能利用上述揭示的技术内容加以变更或改型为等同变化的等效实施例。凡是未脱离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内容,依据本实用新型的技术实质对以上实施例所作的任何简单修改、等同变化与改型,仍属于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