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基于NB-IOT的公交车安全检测系统及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17072353发布日期:2019-03-08 23:25阅读:392来源:国知局
一种基于NB-IOT的公交车安全检测系统及方法与流程

本发明涉及nb-iot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基于nb-iot的公交车安全检测系统及方法。



背景技术:

公交车是每个城市都会有的一种重要交通工具。而公交出行经常面临一些安全问题,例如乘客携带易燃易爆物上车、电动公交车漏液、电池自燃等问题。它的公共性使得它的安全性变得尤为重要。

目前为了预防出现这些安全问题,市面上已经应用了一些安全监控装置,例如:烟雾感应器、电池漏液监测装置、易燃易爆物品检测器等等。当这些传感装置在出现异常时即进行报警,用于提醒司机及乘客做好应变应急措施。然而这些传感装置的运行状态、数据采集等,基本全依靠于司机的定期检查以及车辆的定期检查,可能会造成管理上的疏漏,已经损坏的传感器件未能及时被检测并替换掉,增大了公交车的危险性,且在出现一些安全隐患时,由于司机及乘客缺乏专业指导,容易错过最佳疏散时间或救援时间。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提供一种基于nb-iot的公交车安全检测系统及方法,解决的技术问题是,现有公交车上的传感装置存在管理上的疏漏,导致已经损坏的传感器件未能被及时检测并替换掉,增大了公交车的危险性,且在出现一些安全隐患时,由于司机及乘客缺乏专业指导,容易错过最佳疏散时间或救援时间。

为解决以上技术问题,本发明提供一种基于nb-iot的公交车安全检测系统,包括机顶盒及与其独立连接的传感器模块和服务器;所述机顶盒中设置有用于连接所述服务器的nb-iot传输模块。

所述服务器用于设定所述传感器模块的合格范围数据;

所述机顶盒用于通过所述nb-iot传输模块主动获取所述合格范围数据;

所述传感器模块用于将自身获取的传感数据传输到所述机顶盒;

所述机顶盒还用于根据所述合格范围参数监控所述传感数据是否正常,并在监控到所述传感数据异常时,作出相应的报警显示以及通过所述nb-iot传输模块向所述服务器上传危险信号数据;

所述服务器还用于根据所述危险信号数据进行危险信号报警。

具体地,所述服务端设有sockettcp服务端、所述机顶盒设有与所述sockettcp服务端匹配的sockettcp客户端,用于建立所述nb-iot传输模块的数据传输通道。

优选地,所述传感器模块包括烟雾感应器、电池漏液检测装置、重力感应器、易燃易爆物品检测器中的一种或多种。

具体地,所述危险信号数据包括传感器模块名称和对应的所述传感数据。

与上述系统对应的是,本发明还提供一种基于nb-iot的公交车安全检测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s1.远端设定近端的传感合格范围数据;

s2.所述近端通过nb-iot传输技术获取所述传感合格范围数据;

s3.所述近端实时获取传感数据;

s4.所述近端根据所述合格范围参数监控所述传感数据是否正常,若是则保存所述传感数据,若否则作出对应的报警显示并同时通过所述nb-iot传输技术发送危险信号数据到所述远端;

s5.所述远端根据所述危险信号数据进行危险信号报警。

进一步地,所述远端为服务器端,所述近端为公交车上的机顶盒;所述服务器端与所述机顶盒之间的传输协议为tcp/ip协议。

进一步地,所述步骤s1前还包括步骤:

s0.服务器端启动,开启sockettcp服务端。

进一步地,所述近端执行所述步骤s2具体包括步骤:

s21.开启机顶盒、传感器模块;

s22.唤醒nb-iot模块;

s23.获取ip地址;

s24.启动sockettcp客户端;

s25.获取所述传感合格范围数据。

具体地,所述危险信号数据包括传感器模块名称和对应的所述传感数据。

本发明提供的一种基于nb-iot的公交车安全检测系统及方法,由公交车上的机顶盒将所有的传感器信息进行统计汇总,并且在发生传感异常时进行异常及应对措施的显示,便于司机的初步检查,其存下的记录便于定检人员查看,也便于维修人员根据屏幕上的提示信息进行维修,降低公交车因自身器件发生危险的可能性;与此同时,将异常信息通过nb-iot这一高速传输技术及时地上传到服务器端,保证了信息传输的及时性和有效性,便于公交安全监督人员在公交车出现一些安全隐患如发现乘客携带易燃易爆物品上车时,必要时及时对司机及乘客进行远程疏散指导,避免发生意外,以及发生意外时及时派发救援小组进行救援等,有助于提高救援效率。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基于nb-iot的公交车安全检测系统的模块结构图;

图2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基于nb-iot的公交车安全检测方法的步骤流程图;

图3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图2的软件流程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具体阐明本发明的实施方式,实施例的给出仅仅是为了说明目的,并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定,包括附图仅供参考和说明使用,不构成对本发明专利保护范围的限制,因为在不脱离本发明精神和范围基础上,可以对本发明进行许多改变。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基于nb-iot的公交车安全检测系统,其模块结构如图1所示。在本实施例中,所述的一种基于nb-iot的公交车安全检测系统包括机顶盒10及与其独立连接的传感器模块20和服务器30;所述机顶盒10中设置有用于连接所述服务器30的nb-iot传输模块(nb-iot——narrowbandinternetofthing,基于蜂窝的窄带物联网,为万物互联网络的一个重要分支,其构建于蜂窝网络,只消耗大约180khz的带宽,可直接部署于gsm网络、umts网络或者lte网络,以降低部署成本、实现平滑升级。nb-iot是iot领域一个新兴的技术,支持低功耗设备在广域网的蜂窝数据连接,也被叫作低功耗广域网。nb-iot支持待机时间长、对网络连接要求较高设备的高效连接。nb-iot设备电池寿命可以比普通网络传输设备提高至少10年,同时还能提供非常全面的室内蜂窝数据连接覆盖)。

所述服务器30设定所述传感器模块20的合格范围数据,也即是在传感器模块20本身的运行参数以及传感参数符合合格条件的一个范围区间。所述服务端设有sockettcp服务端、所述机顶盒10设有与所述sockettcp服务端匹配的sockettcp客户端,用于建立所述nb-iot传输模块的数据传输通道。

所述机顶盒10通过所述nb-iot传输模块主动获取所述合格范围数据;

所述传感器模块20将自身获取的传感数据传输到所述机顶盒10。所述传感器模块20包括但不限于烟雾感应器、电池漏液检测装置、重力感应器、易燃易爆物品检测器中的一种或多种,可以是公交车上配备的任何传感器。

所述机顶盒10还根据所述合格范围参数监控所述传感数据是否正常,并在监控到所述传感数据异常时,作出相应的报警显示(在机顶盒10的显示屏上直接显示故障信息,如:烟雾报警器已损坏等)以及通过所述nb-iot传输模块向所述服务器30上传危险信号数据。

所述服务器30还根据所述危险信号数据进行危险信号报警。具体地,所述危险信号数据包括但不限于传感器模块20名称和对应的所述传感数据,基于服务器30本身具有强大的数据处理能力。后台工作人员可以通过访问该服务器30获得相关的危险信号,服务器30上也可以作关联账号绑定处理,当发生危险信号时,立即将危险信号通过短信或微信公众号或app推送等方式发送到相应的用户(公交司机、维检人员等),使得相关负责人员能够立即收到该危险信号,便于迅速采取行动。

与上述系统对应的是,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一种基于nb-iot的公交车安全检测方法,其步骤流程图如图2所示,其软件流程图如图3所示,文字则描述为包括以下步骤:

s1.远端设定近端的传感合格范围数据;

s2.所述近端通过nb-iot传输技术获取所述传感合格范围数据;

s3.所述近端实时获取传感数据;

s4.所述近端根据所述合格范围参数监控所述传感数据是否正常,若是则保存所述传感数据,若否则作出对应的报警显示并同时通过所述nb-iot传输技术发送危险信号数据到所述远端;

s5.所述远端根据所述危险信号数据进行危险信号报警。

进一步地,所述远端为服务器30端,所述近端为公交车上的机顶盒10,所述机顶盒10中设有nb-iot模块;所述服务器30端与所述机顶盒10之间的传输协议为tcp/ip协议。考虑到数据协议可能存在差异,所以由机顶盒软件进行数据解析适配。

进一步地,所述步骤s1前还包括步骤:

s0.服务器30端启动,开启sockettcp服务端。

进一步地,所述近端执行所述步骤s2具体包括步骤:

s21.开启机顶盒10、传感器模块20;

s22.唤醒nb-iot模块;

s23.获取ip地址;

s24.启动sockettcp客户端;

s25.获取所述传感合格范围数据。

具体地,所述危险信号数据包括传感器模块20名称和对应的所述传感数据。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基于nb-iot的公交车安全检测系统及方法,由公交车上的机顶盒10将所有的传感器信息进行统计汇总,并且在发生传感异常时进行异常及应对措施的显示,便于司机的初步检查,其存下的记录便于定检人员查看,也便于维修人员根据屏幕上的提示信息进行维修,降低公交车因自身器件发生危险的可能性;与此同时,将异常信息通过nb-iot这一高速传输技术及时地上传到服务器30端,保证了信息传输的及时性和有效性,便于公交安全监督人员在公交车出现一些安全隐患如发现乘客携带易燃易爆物品上车时,必要时及时对司机及乘客进行远程疏散指导,避免发生意外,以及发生意外时及时派发救援小组进行救援等,有助于提高救援效率。

上述实施例为本发明较佳的实施方式,但本发明的实施方式并不受上述实施例的限制,其他的任何未背离本发明的精神实质与原理下所作的改变、修饰、替代、组合、简化,均应为等效的置换方式,都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