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能源信息采集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基于物联网的能源信息采集系统。
背景技术:
随着国家对环保的不断重视,已经出台了各种针对工厂能耗大户的能源控制政策。对于这些能耗大户来说,精准定位了解本厂的能源使用信息,为后续的降能耗改革提供数据基础显得尤为重要。
目前绝大部分工厂的能源信息采集是靠人工定期去抄表,然后录入电脑统计成报表,换算为上级监管部门能管系统要求的吨标煤单位。少部分已经安装了采集系统的,有的使用拉网线的方式,有的使用WIFI的方式。使用拉网线的方式,若需要采集的设备处没有预设网口,或者处于无尘车间,布线会比较复杂,工程量大;使用WIFI的方式,传输距离有限,并且若有障碍物,对信号的阻挡也较严重。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克服现有的缺陷,提供一种基于物联网的能源信息采集系统,从而解决上述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基于物联网的能源信息采集系统,包括计量表、终端、集中器、云端服务器和Web客户端,所述计量表通过RS485与终端电性连接,所述终端通过无线网络与集中器电性连接,所述集中器通过4G网络与云端服务器电性连接,所述云端服务器与Web客户端电性连接。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计量表可以是水表、电表、燃气表或积算仪。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终端与集中器之间可以加装中继。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云端服务器内部预设有能源转换公式。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该种基于物联网的能源信息采集系统,终端和计量表通过RS485连接,可以直接读取数据,不做任何改动,获取数据准确,并且1个终端可连接多个同类型计量表,1个集中器可以对应多个终端,使用的终端和集中器个数少,系统布置成本少,而且终端通过非WIFI的无线方式将数据上传到集中器,集中器通过4G网络将数据传输到云端服务器,不需要拉网线,而且设备可以直接通过各计量表取电,不需要拉电源线,另外终端和集中器之间可以通过加装中继,使用信号接力的方式实现大范围的无线连接,打破了传输距离限制,还能够直接在系统中将采集的原始数据换算为吨标煤单位,并可直接导出为报表文件,为人们提供了很大的帮助。
附图说明
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理解,并且构成说明书的一部分,与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一起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在附图中:
图1为本实用新型所述一种基于物联网的能源信息采集系统的系统组成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所述终端与电表的连接示例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所述集中器连接示例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所述采集数据示例图;
图中:1、计量表;2、终端;3、集中器;4、云端服务器;5、Web客户端。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请参阅图1-4,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技术方案:一种基于物联网的能源信息采集系统,包括计量表1、终端2、集中器3、云端服务器4和Web客户端5,计量表1通过RS485与终端2电性连接,终端2通过无线网络与集中器3电性连接,集中器3通过4G网络与云端服务器4电性连接,云端服务器4与Web客户端5电性连接。
计量表1可以是水表、电表、燃气表或积算仪,终端2与集中器3之间可以加装中继,云端服务器4内部预设有能源转换公式。
具体原理:使用时,终端2通过RS485连接计量表1采集数据,计量表1可以是水表、电表、燃气表或积算仪,采集到的数据通过非WIFI的无线方式上报给集中器3,终端2与集中器3之间可以加装中继进行信号接力,集中器3通过4G网络对若干终端2采集到的数据集中上报到云端服务器4,云端服务器4对数据进行存储,并按照预设的能源转换公式处理数据,转化为统一的吨标煤单位,然后响应Web客户端5的命令提取数据,通过Web客户端5显示返回的数据,并可通过Web客户端5导出预设格式的报表文件。
该种基于物联网的能源信息采集系统,终端2和计量表1通过RS485连接,可以直接读取数据,不做任何改动,获取数据准确,并且1个终端2可连接多个同类型计量表1,1个集中器3可以对应多个终端2,使用的终端2和集中器3个数少,系统布置成本少,而且终端2通过非WIFI的无线方式将数据上传到集中器3,集中器3通过4G网络将数据传输到云端服务器4,不需要拉网线,而且设备可以直接通过各计量表1取电,不需要拉电源线,另外终端2和集中器3之间可以通过加装中继,使用信号接力的方式实现大范围的无线连接,打破了传输距离限制,还能够直接在系统中将采集的原始数据换算为吨标煤单位,并可直接导出为报表文件,为人们提供了很大的帮助。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