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涉及车辆安全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校车防遗留智能报警系统。
背景技术:
目前,广大中小学生的交通安全隐患问题已经从单一的道路交通安全管理问题,逐步发展为牵涉到家庭幸福、社会稳定的一个重大问题。不可否认,任何事物都存在着两面性:一方面,校车的出现,为孩子们的上学、放学,家庭与学校之间的行走,提供了极大的便利;但另一方面,从全国校车使用状况来看,校车乘员的身份特殊,通常为中小学生及幼儿园儿童。他们年龄尚小,缺乏自我保护意识。如果在乘车过程中睡着,下车时司机或监管员又没有仔细巡查的话,就可能导致学生滞留车内。目前校车多为密闭结构,若不能及时发现,必将严重危及学生的生命安全。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校车防遗留智能报警系统,旨在解决驾驶员离开校车时可能存在人员遗留车内的问题。
本实用新型是这样实现的,第一方面提供一种校车防遗留智能报警系统,所述校车防遗留智能报警系统包括主控制器、称重传感器、移动侦测器、红外传感器、摄像模块、无线通讯模块以及监控平台,所述主控制器分别与所述称重传感器、所述移动侦测器、所述红外传感器、所述摄像模块以及所述无线通讯模块连接,所述主控制器通过所述无线通讯模块与所述监控平台无线连接,所述称重传感器设置于驾驶座椅内部;
所述主控制器通过所述称重传感器检测到压力时,控制所述红外传感器以及所述移动侦测器处于待机状态;
所述主控制器通过所述称重传感器检测不到压力时,控制所述红外传感器以及所述移动侦测器开始工作;
所述主控制器通过所述红外传感器或者所述移动侦测器检测到有人存在时,生成报警信息并控制摄像模块获取校车内部的视频信息,将所述报警信息和所述视频信息发送给所述监控平台。
结合第一方面,作为第一方面的第一种实施方式,所述校车防遗留智能报警系统还包括音频模块,所述音频模块连接所述主控制器,所述主控制器通过所述音频模块接收声音信号并发送给所述监控平台。
结合第一方面,作为第一方面的第二种实施方式,所述校车防遗留智能报警系统还包括2.4G射频发射模块和2.4G射频接收模块,所述2.4G射频发射模块与所述称重传感器连接,所述2.4G射频接收模块与所述主控制器连接;
所述2.4G射频发射模块将所述称重传感器输出的电信号转化成射频信号,并发送给所述2.4G射频接收模块;
所述2.4G射频接收模块将所述射频信号转换成电信号发送给所述主控制器。
结合第一方面,作为第一方面的第三种实施方式,所述校车防遗留智能报警系统还包括移动终端,所述主控制器通过所述无线通讯模块与所述移动终端无线连接;
所述主控制器将所述报警信息和所述视频信息发送给所述移动终端。
结合第一方面,作为第一方面的第四种实施方式,所述主控制器连接车窗控制器;
所述主控制器通过所述红外传感器或者所述移动侦测器检测到有人存在时,所述主控制器向所述车窗控制器发送开启信号,使所述车窗控制器控制车窗开启至预设距离。
结合第一方面,作为第一方面的第五种实施方式,所述校车防遗留智能报警系统还包括车门开启模块,所述主控制器连接所述车门开启模块和车门控制器;
所述主控制器通过所述红外传感器以及所述移动侦测器检测到有人存在时,所述主控制器检测到所述车门开启模块处于开启状态时,向所述车门控制器发送开启信号,使所述车门控制器控制车门开启。
结合第一方面,作为第一方面的第六种实施方式,所述校车防遗留智能报警系统还包括车载电池、按钮组、继电器、可控开关以及设置于校车外表面的扬声器,所述按钮组设置于车辆内部,所述按钮组包括多个并联的按钮,所述车载电池的正极端连接每个按钮的输入端和所述继电器的电压输入端,每个按钮的输出端连接所述继电器的第一控制端,所述继电器的电压输出端连接所述扬声器的电压输入端,所述继电器的第二控制端和所述扬声器的电压输出端共接于所述可控开关的输入端,所述可控开关的控制端连接所述主控制器的输出端,所述可控开关的输出端连接所述电池的负极;
所述主控制器通过所述红外传感器或者所述移动侦测器检测到有人存在时,控制所述可控开关处于导通状态;
当所述按钮组中某个按钮被按压时,所述继电器处于导通状态使所述扬声器开始发音。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校车防遗留智能报警系统,校车防遗留智能报警系统包括主控制器、称重传感器、移动侦测器、红外传感器、摄像模块、无线通讯模块以及监控平台,称重传感器设置于驾驶座椅内部,主控制器通过称重传感器检测到压力时,控制红外传感器以及移动侦测器处于待机状态;主控制器通过称重传感器检测不到压力时,控制红外传感器以及移动侦测器开始工作;主控制器通过红外传感器或者移动侦测器检测到有人存在时,生成报警信息并控制摄像模块获取校车内部的视频信息,将报警信息和视频信息发送给监控平台,本技术方案通过重力传感技术、人体红外探测技术以及视频图像分析技术进行多种探测,在驾驶员离开车辆后对车辆内部进行监控管理,智能判断校车内是否存在人员遗留现象,当检测到车辆内部存在人员时,及时向监控平台发出报警,防止人员遗留车内部,实现了校车安全接送儿童。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校车防遗留智能报警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校车防遗留智能报警系统的另一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校车防遗留智能报警系统的另一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
为了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下面通过具体实施例来进行说明。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一种校车防遗留智能报警系统,如图1所示,所述校车防遗留智能报警系统包括主控制器101、称重传感器102、移动侦测器103、红外传感器104、摄像模块105、无线通讯模块106以及监控平台107,所述主控制器101分别与所述称重传感器102、所述移动侦测器103、所述红外传感器104、所述摄像模块105以及所述无线通讯模块106连接,所述主控制器101 通过所述无线通讯模块106与所述监控平台107无线连接,所述称重传感器102 设置于驾驶座椅内部;
所述主控制器101通过所述称重传感器102检测到压力时,控制所述红外传感器104以及所述移动侦测器103处于待机状态;
所述主控制器101通过所述称重传感器102检测不到压力时,控制所述红外传感器104以及所述移动侦测器103开始工作;
所述主控制器101通过所述红外传感器104或者所述移动侦测器103检测到有人存在时,生成报警信息并控制摄像模块105获取校车内部的视频信息,将所述报警信息和所述视频信息发送给所述监控平台107。
其中,称重传感器102为用于将质量信号转变为可测量的电信号输出的装置,当驾驶座椅上有驾驶员时,称重传感器102将检测到驾驶员的质量信号转变成电信号输出至主控制器101,主控制器101根据所接收的电信号即可判断驾驶座椅上是否有驾驶员,具体的,称重传感器102可以为S型、悬臂型、桥式或者柱筒式传感器等等。
其中,移动侦测器103为用于无人值守监控录像和自动报警,通过摄像头按照不同帧率采集得到的图像会被CPU按照一定算法进行计算和比较,当画面有变化时,如有人走过,即可检测出有人员存在,具体的,移动侦测器103可以为海康威视生产的各种型号的移动侦测产品。
其中,红外传感器104为用红外线为介质的测量系统,通过红外线检测是否有人员活动,具体的,红外传感器104可以为光子探测器和热探测器。
其中,无线通讯模块106为使主控制器101与监控平台107无线连接的模块,具体的,无线通讯模块106可以为3G/4G网络模块。
其中,主控制器101用于接收称重传感器102、移动侦测器103以及红外传感器104检测的信号,当检测到驾驶座椅上没有驾驶员,并且通过移动侦测器103或者红外传感器104检测车辆内有人时,控制摄像头拍摄视频进行确认,并发送给监控平台107,具体的,主控制器101可以采用AT89C20。
进一步的,所述校车防遗留智能报警系统还包括音频模块,所述音频模块连接所述主控制器101,所述主控制器101通过所述音频模块接收声音信号并发送给所述监控平台107。
本技术方案的具体工作过程为:
称重传感器102安装在驾驶座位上,驾驶员在驾驶车辆过程中,通过感应人体重力产生的压力发送信号至主控制器101,主控制器101默认此信号为车辆行驶中,控制器通过联动红外传感器104及移动侦测模块处于待机状态。
驾驶员离开驾驶座位时,通过感应人体重力产生的压力信号发送至主控制器101,主控制器101默认此信号为车辆结束行驶,主控制器101联动红外传感器104及移动侦测器103开始工作状态。
主控制器101通过自身的全景360度监控摄像头以及红外传感器104红外探测及视频覆盖整个车厢,实时监控校车内的实际状况,对学生是否遗留进行分析判断。红外传感器104探测到红外信号或移动侦测器103探测到物体移动时,系统实时启动录像设备对现场进行视频录像,并通过4G无线网络传送警情信息和图像信息给校车安全监管平台,监控管理人员可以第一时间通过语音对讲与现场人员进行通话,并通知相关安全人员进行紧急处理,从而实现校车学生下车后车内状态的监控与管理。
本技术方案中,主控制器101采用移动侦测以及人体红外探测双重探测方式进行分析判断车内实际状态,监管人员可以远程查看视频信息进行事件分析,也可以通过远程控制系统设备的工作状态。
本技术方案中,视频模块的视频录像具有本地SD卡存储和远程存储两种方式,方便事后的调查取证。
本技术方案提供一种校车防遗留智能报警系统,通过视频图像分析技术、人体红外探测技术以及重力传感技术进行多种探测,对校车内部进行实时监控管理,智能判断校车内是否存在学生遗留现象,实现了校车安全接送学生以及防止学生遗留车内的问题。
进一步的,如图2所示,所述主控制器101与所述称重传感器102可以有线连接,也可以无线连接,作为一种实施方式,可以通过2.4G射频发射模块 108和2.4G射频接收模块109实现无线连接,具体的,所述校车防遗留智能报警系统还包括2.4G射频发射模块108和2.4G射频接收模块109,所述2.4G射频发射模块108与所述称重传感器102连接,所述2.4G射频接收模块109与所述主控制器101连接;
所述2.4G射频发射模块108将所述称重传感器102输出的电信号转化成射频信号,并发送给2.4G射频接收模块109;
所述2.4G射频接收模块109将所述射频信号转换成电信号发送给所述主控制器101。
进一步的,也可以通过远程设备监控校车的内部状况,具体的,所述校车防遗留智能报警系统还包括移动终端110,所述主控制器101通过所述无线通讯模块106与所述移动终端110无线连接;
所述主控制器101将所述报警信息和所述视频信息发送给所述移动终端 110。
进一步的,当主控制器101检测到车辆内部有人时,为了保证车辆内部空气流动,控制车窗开启,具体的,所述主控制器101连接车窗控制器111;
所述主控制器101通过所述红外传感器104以及所述移动侦测器103检测到有人存在时,所述主控制器101向所述车窗控制器111发送开启信号,使所述车窗控制器111控制车窗开启至预设距离。
其中,预设距离可以为5厘米至10厘米,可以保证空气流通,又保证外部人员不能进入车内。
进一步的,当主控制器101检测到车辆内部有人时,监控人员也可以根据音频设备与车辆内部人员通话,将车门开启模块112的位置告诉车内人员,使车内人员可以自行开启车门,具体的,所述校车防遗留智能报警系统还包括车门开启模块112,所述主控制器101连接所述车门开启模块112和车门控制器 113;
所述主控制器101通过所述红外传感器104以及所述移动侦测器103检测到有人存在时,所述主控制器101检测到所述车门开启模块112处于开启状态时,向所述车门控制器113发送开启信号,使所述车门控制器113控制车门开启。
通过设置车门开启模块112可以实现车辆内部的人员从内部开启车门。
进一步的,如图3所示,所述校车防遗留智能报警系统还包括车载电池124、按钮组121、继电器122、可控开关125以及设置于校车外表面的扬声器123,所述按钮组121设置于车辆内部,所述按钮组121包括多个并联的按钮,所述车载电池124的正极连接每个按钮121的输入端和所述继电器122的电压输入端,每个按钮的输出端连接所述继电器122的第一控制端,所述继电器122的电压输出端连接所述扬声器123的电压输入端,所述继电器122的第二控制端和所述扬声器123的电压输出端共接于所述可控开关125的输入端,所述可控开关125的控制端连接所述主控制器101的输出端,所述可控开关125的输出端连接所述电池124的负极;
所述主控制器101通过所述红外传感器104或者所述移动侦测器103检测到有人存在时,控制所述可控开关125处于导通状态;
当所述按钮组121中某个按钮被按压时,所述继电器122处于导通状态使所述扬声器123开始发音。
本实施例工作过程具体如下:
所述主控制器101通过所述红外传感器104或者所述移动侦测器103检测到有人存在时,控制所述可控开关125处于导通状态。
当按下按钮组121中的按钮时,相当于开关闭合,继电器122的控制端会与车载电池124接通形成回路,继电器122的线圈得电产生磁性,会吸合继电器122的动触点;继电器122的动触点吸合之后,车载电池124、继电器122 的输出端、扬声器123组成的主回路闭合,扬声器123与车载电池124接通,扬声器123会自动重复播放存储的“车里有人,请开车门”的呼救声音,呼救声音大于100分贝,确保呼救信息的传递效果。
救援人员进入车辆后可通过按压解锁的方式断开按钮;如因失灵导致呼救按钮不能解锁,也可用拔下继电器的方式断开主回路的连接,以便及时停止呼救,避免不必要的噪音污染。
以上内容是结合具体的应用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所作的进一步详细说明,不能认定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只局限于这些说明。对于本实用新型所属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构思的前提下做出若干等同替代或明显变型,而且性能或用途相同,都应当视为属于本实用新型由所提交的权利要求书确定的专利保护范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