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手动火灾报警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8313932发布日期:2019-07-31 20:48阅读:558来源:国知局
一种手动火灾报警器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报警装置设备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手动火灾报警器。



背景技术:

手动报警器是火灾报警系统中的一个设备类型,当人员发现火灾时,在火灾探测器没有探测到火灾的时候,人员手动按下手动报警器,报告火灾信号,手动报警按钮广泛应用于住宅、工厂、油库、化工库等场地,特别是在油库、化工库这类火灾危险性较大的场地,必须严格按照《火灾自动报警系设计规范》进行设置。

专利公开号为CN201134132Y的中国专利,提出了防水手动报警器,包括底座和扣在底座上的盒盖,底座和盒盖之间固定有接线柱,底座上设置有接线柱以及与接线柱电性连接的静接触片,盒盖内固定有电路板盒,电路板盒内固定有与接线柱电性连接的电路板,电路板和下方固定有与静接触片相接触的动接触片,电路板上固定有报警开关,盒盖与电路板盒之间固定有中板,中板与盒盖之间固定有防水盖,中板的一侧转动连接有绝缘板,绝缘板朝向中板的一侧固定有定复位环,中板上固定有与定复位环复位匹配的定复位口。

上述中的现有技术方案存在以下缺陷:报警器的盒盖外壁比较光滑,不便在油库、化工库这种室外厂区的墙壁上进行直接安装,安装时,必须要配备合适的安装架进行安装,使得报警器的安装过程较为繁杂。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步骤简单、安装方便的一种手动火灾报警器。

本实用新型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

一种手动火灾报警器,包括壳体,所述壳体内固定有电路模块和触发按键,所述壳体一侧卡接设置有壳盖,所述壳盖上开设有操作口,所述壳体的外壁远离所述操作口的一侧固定有凸起,所述凸起开设有穿槽,所述穿槽内穿设有固定片,所述固定片开设有插接槽,所述插接槽内穿设有两个插接螺栓。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安装前,在安装位置均开设两个安装孔,再将插接槽的两端对准两个安装孔,并将两个插接螺栓穿设于插接槽和两个安装孔内,旋紧插接螺栓,从而使得壳体固定安装于所要安装的位置,通过插接螺栓在插接槽内滑移,从而能够根据安装位置的开孔间距随时调整两个插接螺栓之间的间距,通过插接螺栓与安装孔的插接适配,便于工作人员安装和拆卸壳体,同时使得壳体的安装工作更加简单。

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壳体外壁于所述穿槽和所述壳盖的相邻侧壁开设有螺纹孔,所述螺纹孔内螺纹连接有容纳所述电路模块的线缆的置线管。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将电路模块的线缆置于置线管内,再将置线管与螺纹孔螺纹连接,置线管起到保护电路模块的电缆的作用。

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壳盖朝向所述壳体的一侧固定有两个卡扣,所述壳体的内壁于靠近所述壳盖的一侧开设有两个与所述卡扣卡接适配的卡槽。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利用卡扣和卡槽的卡接适配,便于壳盖和壳体的安装和拆卸。

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壳体和所述壳盖的四个边角处均穿设有锁紧螺栓,所述壳体远离所述壳盖的一侧安置有与所述锁紧螺栓螺纹连接的锁紧螺母。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利用锁紧螺栓与锁紧螺母的螺纹连接,使得壳体和壳盖的连接更加紧密。

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壳体的顶端铰接连接有遮挡所述壳体和所述壳盖的保护盖。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利用保护盖对可以和壳盖产生防护作用,避免壳体和壳盖因自然气候影响而快速老化。

进一步设置为:所述保护盖远离铰接点的一端且于朝向所述壳盖的一侧固定有配重块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保护盖能够借助配重块的重量自然下落,从而覆盖壳体和壳盖。

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壳体的一侧固定有扩音器,所述电路模块与所述扩音器通过电缆信号连接。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工作人员按下触发按键后,电路模块传输信号至扩音器,使得扩音器快速发出较为响亮清晰的警报提示声。

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壳盖上固定有与所述电路模块电性连接的提示灯。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提示灯便于工作人员判断报警器的工作状态是否正常。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技术效果为:

(1)通过卡槽与卡扣的卡接适配,便于壳盖与壳体的安装与拆卸,从而便于工作人员定期检查报警器的内部情况;

(2)通过插接螺栓在插接槽内滑移,便于工作人员根据安装位置的打孔间距调节两个插接螺栓的间距,通过插接螺栓与安装位置的安装孔进行螺纹连接,使得报警器的安装更加简单方便。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是沿图1中A-A线的剖视图;

图3是实用新型的整体结构爆炸示意图。

附图标记:1、壳体;2、电路模块;3、触发按键;4、壳盖;5、操作口;6、凸起;7、穿槽;8、固定片;9、插接槽;10、插接螺栓;11、螺纹孔;12、置线管;13、卡扣;14、卡槽;15、锁紧螺栓;16、锁紧螺母;17、保护盖;18、配重块;19、扩音器;20、提示灯。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参照图1,为本实用新型公开的一种手动火灾报警器,包括壳体1,壳体1呈长方体状且内部为中空,壳体1一侧呈开口结构,壳体1内固定有电路模块2,且于电路模块2靠近开口的一侧固定有触发按键3。

参照图1,壳体1于开口部分卡接设置有壳盖4,壳盖4呈“凸”字形。参照图2,壳盖4靠近壳体1的一侧的四个边沿处均固定有卡扣13,每个卡扣13均于边沿处的中部,壳体1于开口所处一侧的相邻四个侧壁均开设有与卡扣13卡接适配的卡槽14。利用卡扣13和卡槽14的卡接适配,便于壳盖4和壳体1的安装和拆卸。参照图1与图3,壳体1和壳盖4的四个边角处均穿设有锁紧螺栓15,锁紧螺栓15垂直穿设于壳体1和壳盖4,壳体1远离壳盖4的一侧设置有与锁紧螺栓15螺纹连接的锁紧螺母16。利用锁紧螺栓15与锁紧螺母16的螺纹连接,使得壳体1和壳盖4的连接更加紧密。

参照图1,壳盖4的中部开设有操作口5,操作口5的开口面积大于触发按键3朝向壳盖4一侧的侧面积。当壳盖4与壳体1卡接连接时,操作口5与触发按键3正好对准,通过操作口5能够直接按下触发按键3,从而实现手动报警的功能。

参照图2与图3,壳体1远离壳盖4一侧的外壁固定有凸起6,凸起6靠近壳体1的一端沿壳体1的长度方向开设有穿槽7,穿槽7内沿壳体1的长度方向穿设有固定片8,固定片8呈长方体状,固定片8的长度大于壳体1的长度,固定片8沿长度方向的四个棱角均与穿槽7的内壁抵接,固定片8靠近壳体1的一侧与壳体1的外壁通过粘贴方式固定连接。固定片8的中部沿固定片8的长度方向开设有插接槽9,插接槽9内穿设有两个插接螺栓10,插接螺栓10处于插接槽9两端,插接螺栓10垂直于固定片8设置。安装壳体1的过程中,在安装位置预先开设两个安装孔,在插接槽9内调节两个插接螺栓10之间的间距,对准两个安装孔,并旋紧插接螺栓10,从而将壳体1固定安装于安装位置。

参照图3,壳体1外壁于穿槽7和壳盖4的相邻侧壁开设有与壳体1内部连通的螺纹孔11,螺纹孔11处于所处壳体1侧壁的中部,螺纹孔11内螺纹连接有置线管12,置线管12垂直于螺纹孔11所处壳体1的一侧,置线管12远离壳体1的一端延伸至壳体1外。置线管12用于引导电路模块2的电缆与外部设备电性连接,置线管12同时起到保护电路模块2的电缆的作用。

壳体1远离螺纹孔11的一侧铰接连接有遮挡壳体1和壳盖4的保护盖17,保护盖17远离铰接点的一端绕过壳体1和壳盖4的外壁并延伸至螺纹孔11所处的一侧,保护盖17的剖面呈“L”字形。保护盖17对壳体1和壳盖4起到防护作用,避免壳体1和壳盖4因自然气候影响而快速老化。保护盖17远离铰接点的一端且于朝向壳盖4的一侧固定有配重块18。保护盖17能够借助配重块18的重量自然下落,从而覆盖壳体1和壳盖4。

参照图1与图3,壳体1于螺纹孔11和凸起6的相邻外壁固定有扩音器19,电路模块2与扩音器19通过电缆信号连接。工作人员按下触发按键3后,电路模块2传输信号至扩音器19,使得扩音器19快速发出较为响亮清晰的警报提示声。壳盖4上固定有提示灯20,提示灯20与电路模块2电性连接。提示灯20便于工作人员判断报警器的工作状态是否正常。

本实施例的实施原理及有益效果为:

安装前,在安装位置开设两个安装孔,再将插接槽9的两端与两个安装孔对齐,根据两个安装孔的开设位置调节两个插接螺栓10之间的间距,对准后,再将两个插接螺栓10插接于两个安装孔内,旋紧插接螺栓10,使得凸起6紧密抵接于所要安装位置的侧壁上,将电路模块2的线缆穿出螺纹孔11,根据线缆与外部设备连接长度,将置线管12裁断为合适的长度,并将线缆穿设于置线管12内,再将置线管12与螺纹孔11螺纹连接,从而完成壳体1的安装。

本实用新型通过插接螺栓10在插接槽9内滑移,从而能够根据安装位置的安装孔间距随时调整两个插接螺栓10的安装位置,同时插接螺栓10的插接安装方式,便于工作人员安装和拆卸壳体1,使得壳体1的安装工作更加简单。

本具体实施方式的实施例均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并非依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故:凡依本实用新型的结构、形状、原理所做的等效变化,均应涵盖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