激光传感器车辆交通量监测系统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8994686发布日期:2019-10-29 21:08阅读:467来源:国知局
激光传感器车辆交通量监测系统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车辆交通量监测的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激光传感器车辆交通量监测系统。



背景技术:

随着国民经济的快速发展,各种机动车尤其是私家车拥有量急剧增加,这使得交通拥挤问题在许多大城市显得十分紧张。尤其对于早晚交通高峰时段,一些主要交叉路口处的阻车长度可能长达上千米,甚至有的阻车车长从一个交叉路口延伸到另一个交叉路口,一辆车通过一个交叉路口,可能耗时半小时以上,交通拥挤带来时间的浪费,给市民的正常生活造成严重的负面影响,同时给对国民经济的发展带来了严重的影响。而对于这种情况,应该采用交通信号与交通流量相适应的方法,以代替固定周期控制的方法,也就是说在交通网络中车流、人流的变化是随机的,不同的流量对绿灯时间有着不同的要求。

目前的道路交通量监测主要采用视频、图像采集的方式进行监测,需要进一步对视频或图像进行一系列复杂的处理,才能准确得知交通量的具体情况,为此提出一种激光传感器车辆交通量监测系统,更直接更量化的得知道路交通量的情况。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激光传感器车辆交通量监测系统,通过在红绿灯杆或监控杆上安装若干组监测组件,采用激光传感器来进行监测,并且监测数据能通过自带GPS的无线数传终端发送给监控中心。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激光传感器车辆交通量监测系统,包括安装于红绿灯杆或监控杆上的若干组监测组件、与每组所述监测组件电性连接的供电模组、与每组所述监测组件通信连接的通讯模组,每组所述的监测组件包括激光传感器、用于安装所述激光传感器的盒体、与所述盒体连接的锁紧箍,所述的盒体通过锁紧箍固定于红绿灯杆或监控杆上。

进一步,所述的锁紧箍由两个半圆环活动铰接而成,且每个所述半圆环的内圈均设置有防滑条,两个所述半圆环在未铰接的一端均设置有连接耳,两个连接耳之间通过螺栓、螺母构成的紧固组件锁紧连接,所述盒体的顶部边沿与其中一半圆环外部无缝焊连,所述盒体连接半圆环上设置有用于穿线的穿线孔。

进一步,所述盒体的底部通过若干紧固件安装有底板,所述底板的上端面通过一圈密封圈与盒体密封连接,所述底板上设置有激光发射器安装口和激光接收器安装口,分别用于安装激光传感器的激光发射器和激光接收器,所述激光传感器上连接的总线穿过所述穿线孔后从红绿灯杆或监控杆上内部穿线。

进一步,所述的穿线孔上设置有密封套,所述激光传感器上连接的总线从密封套中穿过,并通过密封套与半圆环密封连接。

进一步,所述的供电模组包括连接电网的供电电源线和辅助供电单元,所述的辅助供电单元包括安装在红绿灯杆或监控杆上的太阳能电池板、所述的太阳能电池板通过太阳能充电控制器与蓄电池电性连接,所述的蓄电池通过逆变器对所述的激光传感器和通讯模组进行供电。

进一步,所述的通讯模组包括自带GPS的无线数传终端,所述无线数传终端通过逆变器与蓄电池电性连接,所述的太阳能充电控制器、蓄电池、逆变器和无线数传终端均安装在固定于红绿灯杆或监控杆上侧部的安装箱内。

进一步,所述的安装箱固定连接在红绿灯杆或监控杆上,并且安装箱和红绿灯杆或监控杆上设置有相对应的过线孔,所述的安装箱上设置有检修门,所述的检修门的边缘设置有密封边,检修门通过所述密封边与安装箱密封连接。

进一步,所述的监测组件与被监测道路的车道数相同,并且监测组件设置于对应车道的正上方。

由于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本实用新型为激光传感器车辆交通量监测系统,将设置有激光传感器的监测组件安装在红绿灯杆或监控杆上,并且每个车道对应一个监测组件,在无车辆的情况下,激光传感器感应的间距是与地面之间的基准间距,一旦有车辆经过,激光传感器感应到的间距就会小于该基准间距,监测信号会发生变化,各个监测组件上的激光传感器将感应信号发送给自带GPS的无线数传终端,再通过自带GPS的无线数传终端发送给监控中心,经过监控中心的统计就能得知该无线数传终端所在路段某段时间内的交通量,通过交通量来制定该路口红绿灯的时间,并且供电模组可以采用辅助供电单元进行供电,节能环保。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中激光传感器车辆交通量监测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中激光传感器车辆交通量监测系统的局部剖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中监测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中锁紧箍的内周面结构示意图。

图中:1-监测组件、11-激光传感器、12-盒体、121-底板、122-激光发射器安装口、123-激光接收器安装口、13-锁紧箍、131-半圆环、132-防滑条、133-连接耳、134-螺栓、135-螺母、136-穿线孔、137-密封套;2-供电模组、21-供电电源线、22-太阳能电池板、23-太阳能充电控制器、24-蓄电池、25-逆变器;3-通讯模组、31-无线数传终端、4-安装箱、41-检修门、42-密封边。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明了,下面通过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但是应该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的范围。此外,在以下说明中,省略了对公知结构和技术的描述,以避免不必要地混淆本实用新型的概念。

如图1至图4所示,激光传感器车辆交通量监测系统,包括安装于红绿灯杆或监控杆上的若干组监测组件1、与每组所述监测组件1电性连接的供电模组2、与每组所述监测组件1通信连接的通讯模组3,每组所述的监测组件1包括激光传感器11、用于安装所述激光传感器11的盒体12、与所述盒体12连接的锁紧箍13,所述的盒体12通过锁紧箍13固定于红绿灯杆或监控杆上。

进一步地,所述的锁紧箍13由两个半圆环131活动铰接而成,且每个所述半圆环131的内圈均设置有防滑条132,两个所述半圆环131在未铰接的一端均设置有连接耳133,两个连接耳133之间通过螺栓134、螺母135构成的紧固组件锁紧连接,所述盒体12的顶部边沿与其中一半圆环131外部无缝焊连,所述盒体12连接半圆环131上设置有用于穿线的穿线孔136。

具体地,所述盒体12的底部通过若干紧固件安装有底板121,所述底板121的上端面通过一圈密封圈与盒体12密封连接,所述底板121上设置有激光发射器安装口122和激光接收器安装口123,分别用于安装激光传感器11的激光发射器和激光接收器,所述激光传感器11上连接的总线穿过所述穿线孔136后从红绿灯杆或监控杆上内部穿线。

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所述的穿线孔136上设置有密封套137,所述激光传感器11上连接的总线从密封套137中穿过,并通过密封套137与半圆环131密封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的供电模组2包括连接电网的供电电源线21和辅助供电单元,所述的辅助供电单元包括安装在红绿灯杆或监控杆上的太阳能电池板22、所述的太阳能电池板22通过太阳能充电控制器23与蓄电池24电性连接,所述的蓄电池24通过逆变器25对所述的激光传感器11和通讯模组3进行供电。供电电源线21与蓄电池24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的通讯模组3包括自带GPS的无线数传终端31,所述无线数传终端31通过逆变器25与蓄电池24电性连接,所述的太阳能充电控制器23、蓄电池24、逆变器25和无线数传终端31均安装在固定于红绿灯杆或监控杆上侧部的安装箱4内。

更进一步地,所述的安装箱4固定连接在红绿灯杆或监控杆上,并且安装箱4和红绿灯杆或监控杆上设置有相对应的过线孔,所述的安装箱4上设置有检修门41,所述的检修门41的边缘设置有密封边42,检修门41通过所述密封边42与安装箱4密封连接。

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所述的监测组件1与被监测道路的车道数相同,并且监测组件1设置于对应车道的正上方。

本实用新型激光传感器车辆交通量监测系统的工作原理:监测组件1上的激光传感器11对对应的车道进行检测,一旦有车辆经过,激光传感器感应到的间距就会小于预设的基准间距(激光传感器与地面之间的间距为基准间距),各个监测组件上的激光传感器将感应信号发送给自带GPS的无线数传终端,再通过自带GPS的无线数传终端发送给监控中心,车辆经过,检测到的间距会发生两次变化(一次是检测间距<基准间距,另一次是检测间距回到基准间距),因此检测间距每发生两次变化就代表有一辆车经过,如此换算,经过监控中心的统计就能得知该无线数传终端所在路段在某段时间内的交通量,该交通量的计算相较于传统通过视频分析,方便且结果更加精准,通过交通量来制定该路口红绿灯的时间,并且供电模组可以采用辅助供电单元进行供电,由太阳能电池板22将太阳能转变为电能,再通过太阳能充电控制器23对蓄电池24进行充电,蓄电池24通过逆变器25对激光传感器11和无线数传终端31进行供电,节能环保。

以上仅为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例,但本实用新型的技术特征并不局限于此。任何以本实用新型为基础,为解决基本相同的技术问题,实现基本相同的技术效果,所作出地简单变化、等同替换或者修饰等,皆涵盖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中。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