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车道道路会车提醒系统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8911941发布日期:2019-10-19 02:51阅读:372来源:国知局
单车道道路会车提醒系统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道路交通的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单车道道路会车提醒系统。



背景技术:

目前,会车,即反向行驶的列车、汽车等同时在某一地点交错通过;会车是一种交通用语,交通规则中对于会车提出了许多制度和规定。

现有的技术中,单车道道路即道路宽度只够一辆汽车行驶的道路,单车道道路弯弯曲曲,道路的一入口处看不见道路的另一入口;当道路的一入口处有一辆汽车刚刚驶入时,在道路的另一入口处有另一辆汽车刚好准备驶入道路中时,由于两辆汽车在驶入道路时无法相互看见,导致两辆汽车在道路中段相遇才能知晓对面入口原来有汽车驶入,此时需有一辆汽车从道路中倒出才行,进而造成了会车较为麻烦,故有待改进。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便于在双向行驶的单车道进行会车的单车道道路会车提醒系统。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了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单车道道路会车提醒系统,包括设于道路一入口处的、用于在车辆经过时输出一第一检测信号的第一车辆检测单元;设于道路另一入口处的、用于在车辆经过时输出一第二检测信号的第二车辆检测单元;靠近第一车辆检测单元的、用于检测车辆重量并输出一第一重量检测信号的第一重量检测单元;靠近第二车辆检测单元的、用于检测车辆重量并输出一第二重量检测信号的第二重量检测单元,第一重量检测单元和第二重量检测单元均位于第一车辆检测单元与第二车辆检测单元之间;第一升降机构,用于接收第一检测信号并控制第一重量检测单元上升至高于地面以获取第一重量检测信号并在车辆经过后控制第一重量检测单元下降至低于地面以停止获取第一重量检测信号;第二升降机构,用于接收第二检测信号并控制第二重量检测单元上升至高于地面以获取第二重量检测信号并在车辆经过后控制第二重量检测单元下降至低于地面以停止获取第二重量检测信号;用于接收第一重量检测信号并输出第一控制信号的第一处理单元;用于接收第二重量检测信号并输出第二控制信号的第二处理单元;用于接收第一控制信号并输出第一提示信号的第一提示单元,第一提示单元设于道路上远离第一重量检测单元的一入口处;用于接收第二控制信号并输出第二提示信号的第二提示单元,第二提示单元设于道路上远离第二重量检测单元的一入口处。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道路安装有第一车辆检测单元的一侧来车时,首先,第一车辆检测单元检测到有车并输出第一检测信号;其次,第一升降机构接收第一检测信号,之后第一升降机构驱动第一重量检测升至高于地面以获取第一重量检测信号;车压在第一重量检测单元时,第一重量检测单元输出第一重量检测信号;第一处理单元接收第一重量检测信号之后输出第一控制信号,第一提示单元接收第一控制信号之后输出第一提示信号,以警示道路另一侧的准备驶入道路中汽车,道路中有反向行驶的车;压过第一重量检测单元之后,第一升降机构驱动第一重量检测单元下降至低于地面;

当道路安装有第二车辆检测单元的一侧来车时,首先,第二车辆检测单元检测到有车并输出第二检测信号;其次,第二升降机构接收第二检测信号,之后第二升降机构驱动第二重量检测升至高于以获取第二重量检测信号;车压在第二重量检测单元时,第二重量检测单元输出第二重量检测信号;第二处理单元接收第二重量检测信号之后输出第二控制信号,第二提示单元接收第二控制信号之后输出第二提示信号,以警示道路另一侧的准备驶入道路中汽车,道路中有反向行驶的车;压过第二重量检测单元之后,第二升降机构驱动第一重量检测单元下降至低于地面;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中,通过上述的设定,达到了便于在双向行驶的单车道进行会车的目的。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道路上开设有供第一升降机构安装的第一安装空间,第一升降机构包括第一活动板、第一推动板、第一滑块、第一丝杆、第一电机、三极管Q1、继电器KM1、延时继电器KT1以及延时继电器KT2;

第一活动板竖向滑动装配于第一安装空间中,第一重量检测单元设于第一活动板上;第一推动板滑动装配于第一安装空间中;第一活动板靠近第一推动板的一端开设有第一倾斜面,第一推动板的端部贴合于第一倾斜面;第一电机(56)设于第一安装空间的内壁上;第一丝杆的端部与第一电机相连;第一滑块与第一丝杆螺纹连接并抵接于安装空间的内壁上,第一滑块与第一推动板相连;三极管Q1的基极耦接于第一车辆检测单元,三级管Q1的集电极耦接于继电器KM1的线圈,三极管Q1的发射极接地,继电器KM1的第一常开触点组耦接于第一电机的正转供电回路,继电器KM1的第二常开触点耦接于三级管Q1的集电极和发射极之间;延时继电器KT1的线圈耦接于继电器KM1的线圈背向三级管Q1的一端,延时继电器KT1的常开触点组耦接于第一电机反转供电回路,延时继电器KT1的常闭触点组耦接于电机正转供电回路;延时继电器KT2线圈的一端耦接于延时继电器KT1线圈背向继电器KM1的一端,延时继电器KT2的常闭触点耦接于延时继电器KT2线圈背向延时继电器KT1的一端与电源之间。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第一电机工作,其输出轴的正转带动第一丝杆的正转,第一丝杆的正转带动第一滑块沿安装空间的内壁滑动,从而驱动第一推动板朝向第一活动板运动,第一推动板朝向第一活动板运动时,第一推动板的端部沿第一倾斜面产生相对滑动,从而驱动第一活动板上升至高于地面,以使第一重量检测单元被车压;第一电机工作,其输出轴的反转带动第一丝杆的反转,第一丝杆的反转带动第一滑块沿安装空间的内壁滑动,从而驱动第一推动板背向第一活动板运动,第一推动板背向第一活动板运动时,第一推动板的端部沿第一倾斜面产生相对滑动,从而使得第一活动板在自身重力的作用下下落至地面中,以避免第一重量检测单元被车压;

第一车辆检测单元检测到有车驶入道路中时,首先,三级管Q1的基极接入高电平后导通,使得继电器KM1线圈通电,继电器KM1的第一常开触点组闭合,进而使得第一电机的正转供电回路导通,第一电机工作,其输出轴正转,从而驱动第一活动板上升至高于地面,以使第一重量检测单元获取第一重量检测信号;继电器KM1的第二常开触点闭合,使得延时继电器KT1线圈通电,延时继电器KT1的常开触点组闭合,延时继电器KT1的常闭触点组断开,使得第一电机的反转供电回路导通且第一电机的正转供电回路断开;第一电机工作,其输出轴反转,从而驱动第一活动板在自身重力的作用下下落至地面内,以避免第一重量检测单元被车压。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道路上开设有供第二升降机构安装的第二安装空间,第二升降机构包括第二活动板、第二推动板、第二滑块、第二丝杆、第二电机、三极管Q2、继电器KM2、延时继电器KT3以及延时继电器KT4;

第二活动板竖向滑动装配于第二安装空间中,第二重量检测单元设于第二活动板上;第二推动板滑动装配于第二安装空间中;第二活动板靠近第二推动板的一端开设有第三倾斜面,第二推动板的端部贴合于第三倾斜面;第二电机设于第二安装空间的内壁上;第二丝杆的端部与第二电机相连;第二滑块与第二丝杆螺纹连接并抵接于第二安装空间的内壁上,第二滑块与第二推动板相连;三极管Q2的基极耦接于第二车辆检测单元,三级管Q2的集电极耦接于继电器KM2线圈的一端,三极管Q2的发射极接地,继电器KM2的第一常开触点组耦接于第二电机的正转供电回路,继电器KM2的第二常开触点耦接于三级管Q2的集电极和发射极之间;延时继电器KT3线圈的一端耦接于继电器KM2线圈背向三极管Q2的一端,延时继电器KT3的常开触点组耦接于第二电机反转的供电回路,延时继电器KT3的常闭触点组耦接于第二电机正转的供电回路;延时继电器KT4线圈的一端耦接于延时继电器KT3线圈背向继电器KM2的一端,延时继电器KT4的常闭触点耦接于延时继电器KT4线圈背向延时继电器KT3的一端与电源之间。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第二电机工作,其输出轴的正转带动第二丝杆的正转,第二丝杆的正转带动第二滑块沿安装空间的内壁滑动,从而驱动第二推动板朝向第二活动板运动,第二推动板朝向第二活动板运动时,第二推动板的端部沿第三倾斜面产生相对滑动,从而驱动第二活动板上升至高于地面,以使第二重量检测单元被车压;第二电机工作,其输出轴的反转带动第二丝杆的反转,第二丝杆的反转带动第二滑块沿安装空间的内壁滑动,从而驱动第二推动板背向第二活动板运动,第二推动板背向第二活动板运动时,第二推动板的端部沿第三倾斜面产生相对滑动,从而使得第二活动板在自身重力的作用下下落至地面中,以避免第二重量检测单元被车压;

第二车辆检测单元检测到有车驶入道路中时,首先,三级管Q2的基极接入高电平后导通,使得继电器KM2线圈通电,继电器KM2的第一常开触点组闭合,进而使得第二电机的正转供电回路导通,第二电机工作,其输出轴正转,从而驱动第二活动板上升至高于地面,以使第二重量检测单元获取第二重量检测信号;继电器KM2的第二常开触点闭合,使得延时继电器KT3线圈通电,延时继电器KT3的常开触点组闭合,延时继电器KT3的常闭触点组断开,使得第二电机的反转供电回路导通且第二电机的正转供电回路断开;第二电机工作,其输出轴反转,从而驱动第二活动板在自身重力的作用下下落至地面内,以避免第二重量检测单元被车压。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第一处理单元包括用于接收第一重量检测信号并输出第一比较信号的第一比较电路;用于接收第一比较信号并输出第一控制信号的第一控制电路。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接收第一重量检测信号之后,将第一重量检测信号与预设的重量基准值信号进行对比,第一重量检测信号大于预设的重量基准值信号时,第一比较电路输出第一比较信号,第一控制电路接收第一比较信号后输出第一控制信号;第一提示单元接收第一控制信号之后输出第一提示信号,以警示道路另一侧的准备驶入道路中汽车,道路中有反向行驶的车。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第一比较电路包括电阻R1、变阻器RP1以及比较器A1;电阻R1与变阻器RP1串联,电阻R1远离变阻器RP1的一端连接电源,变阻器RP1远离电阻R1的一端接地;比较器A1的同相输入端耦接于第一重量检测单元;比较器A1的反相输入端耦接于电阻R1与变阻器RP1之间;比较器A1的输出端耦接于第一控制电路;第一控制电路包括三极管Q3以及继电器KM3;三极管Q3的基极耦接于比较器A1的输出端;三极管Q3的集电极耦接于继电器KM3线圈的一端;三极管Q3的发射极接地;继电器KM3线圈背向三级管Q3的一端连接电源;继电器KM3的常开触点耦接于第一提示单元。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根据重量基准值以调节变阻器RP1的阻值,从而根据市场上汽车的最低重量,对变阻器RP1的阻值进行调节;当第一重量检测单元检测到的重量高于重力基准值时,则第一重量检测单元输出的电压值高于电阻R1器的电压值,则比较器A1输出高电平,进而实现对检测的重量值与预设的重量基准值之间进行比较;三极管Q3的基极接入高电平后导通,使得继电器KM3的线圈通电,继电器KM3的常开触点闭合,则第一提示单元启动,从而使得控制第一提示单元启闭简易;当第一重量检测单元检测到的重量低于重力基准值时,则第一重量检测单元输出的电压低于电阻R1器的电压值,则比较器A1输出低电平,三极管Q3的基极接入低电平后不导通,从而使得第一提示单元不进行工作。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第二处理单元包括接收第二重量检测信号并输出第二比较信号的第二比较电路;以及接收第二比较信号并输出第二控制信号的第二控制电路。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接收第二重量检测信号之后,将第二重量检测信号与预设的重量基准值信号进行对比,第二重量检测信号大于预设的重量基准值信号时,第二比较电路输出第二比较信号,第二控制电路接收第二比较信号后输出第二控制信号;第二提示单元接收第二控制信号之后输出第二提示信号,以警示道路另一侧的准备驶入道路中汽车,道路中有反向行驶的车。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第二比较电路包括电阻R2、变阻器RP2以及比较器A2;电阻R2与变阻器RP2串联,电阻R2远离变阻器RP2的一端连接电源,变阻器RP2远离电阻R2的一端接地;比较器A2的同相输入端耦接于第二重量检测单元;比较器A2的反相输入端耦接于电阻R2与变阻器RP2之间;比较器A2的输出端耦接于第二控制电路。第二控制电路包括三级管Q4以及继电器KM4;三极管Q4的基极耦接于比较器A2的输出端;三极管Q4的集电极耦接于继电器KM4线圈的一端;三极管Q4的发射极接地;继电器KM4线圈背向三极管Q4的一端连接电源;继电器KM4的常开触点耦接于第二提示单元。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根据重量基准值以调节变阻器RP2的阻值,从而根据市场上汽车的最低重量,对变阻器RP2的阻值进行调节;当第二重量检测单元检测到的重量高于重力基准值时,则第二重量检测单元输出的电压值高于电阻R2器的电压值,则比较器A2输出高电平,进而实现对检测的重量值与预设的重量基准值之间进行比较;三极管Q4的基极接入高电平后导通,使得继电器KM4的线圈通电,继电器KM4的常开触点闭合,则第二提示单元启动,从而使得控制第二提示单元启闭简易;当第二重量检测单元检测到的重量低于重力基准值时,则第二重量检测单元输出的电压低于电阻R2器的电压值,则比较器A2输出低电平,三级管Q4的基极接入低电平后不导通,从而使得第二提示单元不进行工作。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第一提示单元和所述第二提示单元分别设置为警示灯L1和警示灯L2;所述继电器KM3的常开触点耦接于警示灯L1的供电回路;所述继电器KM4的常开触点耦接于警示灯L2的供电回路。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继电器KM3的线圈通电后继电器KM3的常开触点闭合,则警示灯L1启动;继电器KM4的线圈通电后继电器KM4的常开触点闭合,则警示灯L2启动;从而实现在道路的一侧有侧驶入时,在道路的另一侧的警示灯亮起,以起到警示道路另一侧的车辆不要驶入该道路中。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技术效果为:

本实用新型中,通过第一车辆检测单元、第一升降机构、第一重量检测单元、第一处理单元、第一提示单元、第二车辆检测单元、第二升降机构、第二重量检测单元、第二处理单元以及第二提示单元的设定,使得在道路的一侧有一辆车刚驶入道路中时,警示道路另一侧正准备驶入该道路中的另一车辆,道路中有反向行驶的车辆。

附图说明

图1为有车从道路的一侧驶入时的状态示意图;

图2中(A)为第一车辆检测单元和第一升降机构之间的连接示意图;

图2中(B)为第二车辆检测单元和第二升降机构之间的连接示意图;

图3中(C)为第一重量检测单元、第一活动板以及第一推动板之间的连接结构示意图;

图3中(D)为第一电机、第一丝杆以及第一滑块之间的连接结构示意图;

图3中(E)为第一丝杆、第一滑块以及第一推板之间的连接结构示意图;

图3中(F)为第二重量检测单元、第二活动板以及第二推动板之间的连接结构示意图;

图3中(G)为第二电机、第二丝杆以及第二滑块之间的连接结构示意图;

图3中(H)为第二丝杆、第二滑块以及第二推板之间的连接结构示意图;

图4中(A)为第一重量检测单元、第一处理单元、第一提示单元以及第一提示单元之间的连接示意图;

图4中(B)为第二重量检测单元、第二处理单元、第二提示单元以及第二提示单元之间的连接示意图。

附图标记:1、第一车辆检测单元;2、第二车辆检测单元;3、第一重量检测单元;4、第二重量检测单元;5、第一升降机构;51、第一活动板;511、第一倾斜面;512、第一通孔;52、第一推动板;521、第二倾斜面;53、第一滑块;54、第一滑槽;55、第一丝杆;56、第一电机;6、第二升降机构;61、第二活动板;611、第三倾斜面;612、第二通孔;62、第二推动板;621、第四倾斜面;63、第二滑块;64、第二滑槽;65、第二丝杆;66、第二电机;7、第一处理单元;71、第一比较电路;72、第一控制电路;8、第一提示单元;9、第二处理单元;91、第二比较电路;92、第二控制电路;10、第二提示单元;101、第一安装空间;102、第二安装空间。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参照图1,为本实用新型公开的一种单车道道路会车提醒系统,包括第一车辆检测单元1以及第二车辆检测单元2。第一车辆检测单元1和第二车辆检测单元2在道路的两入口处相对设置。第一车辆检测单元1在车辆驶过其上方时输出第一检测信号;第二车辆检测单元2在车辆驶过其上方时输出第二检测信号。本实施例中,第一车辆检测单元1和第二车辆检测单元2均设置为地磁传感器,地磁传感器嵌设在地面内且上表面与地面相平齐。

参照图2和图3,单车道道路会车提醒系统还包括第一升降机构5。第一升降机构5与第一车辆检测单元1电连接。第一升降机构5包括第一活动板51、第一推动板52、第一滑块53、第一滑槽54、第一丝杆55、第一电机56、三极管Q1、继电器KM1、延时继电器KT1以及延时继电器KT2。

道路上开设有第一安装空间101,第一活动板51竖向滑动装配在第一安装空间101中,第一安装空间101中开设有供第一活动板51竖向滑动的第一通孔512,第一活动板51的下端开设有第一倾斜面511,第一重量检测单元3安装在第一活动板51的上表面;第一推动板52水平滑动在第一安装空间101内,第一推动板52的滑动轨迹和第一活动板51的滑动轨迹相交,第一推动板52朝向第一活动板51的一侧开设有第二倾斜面521,第二倾斜面521与第一倾斜面511平行且相对设置;第一滑块53安装在第一推动板52朝向第一滑槽54的一侧;第一滑槽54水平开设在第一安装空间101的内壁上,第一滑块53滑动连接在第一滑槽54中,第一滑块53抵接在第一滑槽54的内壁上;第一丝杆55水平置于第一滑槽54中,第一丝杆55的一端转动装配在第一滑槽54的内壁上,第一丝杆55的另一端与第一电机56同轴相连,第一电机56固定在安装空间的内壁上,第一丝杆55与第一滑块53螺纹装配;

三极管Q2的发射极接地,继电器KM2的第一常开触点组耦接于第二电机(66)的正转供电回路,继电器KM2的第二常开触点耦接于三级管Q2的集电极和发射极之间;延时继电器KT3线圈的一端耦接于继电器KM2线圈背向三极管Q2的一端,延时继电器KT3的常开触点组耦接于第二电机66反转的供电回路,延时继电器KT3的常闭触点组耦接于第二电机66正转的供电回路;延时继电器KT4线圈的一端耦接于延时继电器KT3线圈背向继电器KM2的一端,延时继电器KT4的常闭触点耦接于延时继电器KT4线圈背向延时继电器KT3的一端与电源之间。

本实施例中,延时继电器KT1在继电器KM1工作后10s开始工作;延时继电器KT2在延时继电器KT1工作后10s开始工作。

本实施例中,继电器KM1的第一常开触点组为三个常开触点,第一个常开触点电连接在第一电机56的U端与电源之间,第二个常开触点电连接在第一电机56的V端与电源之间,第三个常开触点电连接在第一电机56的W端与电源之间;延时继电器KT1的常开触点组为三个常开触点,第一个常开触点电连接在第一电机56的W端与电源之间,第二个常开触点电连接在第一电机56的V端与电源之间,第三个常开触点电连接在第一电机的U端与电源之间;延时继电器KT2的常闭触点组为三个常闭触点,第一个常闭触点电连接在第一电机56的U端与电源之间,第二个常闭触点电连接在第一电机56的V端与电源之间,第三个常闭触点电连接在第一电机56的V端与电源之间。

本实施例中,定义第一电机56正转时,驱动第一推动板52朝向第一活动板51运动,第二倾斜面521沿第一倾斜面511相对滑动,进而驱动第一活动板51上升至高于地面;定义第一电机56反转时,驱动第一推动板52背向第一活动板51运动,第二倾斜面521沿第一倾斜面511相对滑动,进而第一活动板51在自身重力的作用下落至地面中。

参照图2和图3,单车道道路会车提醒系统还包括第二升降机构6。第二升降机构6与第二车辆检测单元2电连接。

参照图3,第二升降机构6包括第二活动板61、第二推动板62、第二滑块63、第二滑槽64、第二丝杆65、第二电机66、三极管Q2、继电器KM2、延时继电器KT3以及延时继电器KT4。

道路上开设有另一第二安装空间102,第二活动板61竖向滑动装配在该安装空间中,第二安装空间102中开设有供第二活动板61竖向滑动的另一第二通孔612,第二活动板61的下端开设有第三倾斜面611;第二重量检测单元4安装在第二活动板61的上表面;第二推动板62水平滑动连接在第二安装空间102中,第二推动板62的滑动轨迹和第二活动板61的滑动轨迹相交,第二推动板62朝向第二活动板61的一侧开设有第四倾斜面621,第四倾斜面621与第三倾斜面611平行且相对设置;第二滑块63安装在第二推动板62背向第二滑槽64的一侧;第二滑槽64水平开设在第二安装空间102的内壁上,第二滑块63抵接在第二滑槽64的内壁上;第二丝杆65水平置于第二滑槽64中,第二丝杆65的一端转动装配在第二滑槽64的内壁上,第二丝杆65的另一端与第二电机66同轴相连,第二电机66固定在第二安装空间102的内壁上,第二丝杆65与第二滑块63螺纹装配;

三极管Q2的基极耦接于第二车辆检测单元2,三级管Q2的集电极耦接于继电器KM2线圈的一端,三极管Q2的发射极接地,继电器KM2的第一常开触点组耦接于第二电机66的正转供电回路,继电器KM2的第二常开触点耦接于三级管Q2的集电极和发射极之间;延时继电器KT3线圈的一端耦接于继电器KM2线圈背向三极管Q2的一端,延时继电器KT3的常开触点组耦接于第二电机66反转的供电回路,延时继电器KT3的常闭触点组耦接于第二电机66正转的供电回路;延时继电器KT4线圈的一端耦接于延时继电器KT3线圈背向继电器KM2的一端,延时继电器KT4的常闭触点耦接于延时继电器KT4线圈背向延时继电器KT3的一端与电源之间。

本实施例中,延时继电器KT3在继电器KM2工作后10s开始工作;延时继电器KT4在延时继电器KT3工作后10s开始工作。

本实施例中,继电器KM2的第一常开触点组为三个常开触点,第一个常开触点电连接在第二电机66的U端与电源之间,第二个常开触点电连接在第二电机66的V端与电源之间,第三个常开触点电连接在第二电机66的W端与电源之间;延时继电器KT3的常开触点组为三个常开触点,第一个常开触点电连接在第二电机66的W端与电源之间,第二个常开触点电连接在第二电机66的V端与电源之间,第三个常开触点电连接在第二电机的U端与电源之间;延时继电器KT3的常闭触点组为三个常闭触点,第一个常闭触点电连接在第二电机66的U端与电源之间,第二个常闭触点电连接在第二电机66的V端与电源之间,第三个常闭触点电连接在第二电机66的V端与电源之间。

本实施例中,定义第二电机66正转时,驱动第二推动板62朝向第二活动板61运动,第四倾斜面621沿第三倾斜面611相对滑动,进而驱动第二活动板61上升至高于地面;定义第二电机66反转时,驱动第二推动板62背向第二活动板61运动,第四倾斜面621沿第三倾斜面611相对滑动,进而第二活动板61在自身重力的作用下落至地面中。

参照图3,第一重量检测单元3和第二重量检测单元4在道路的两入口处相对设置,第一重量检测单元3位于第一车辆检测单元1朝向第二车辆检测单元2的一侧,第二重量检测单元4位于第二车辆检测单元2朝向第一车辆检测单元1的一侧。第一重量检测单元3用于检测从道路一侧驶入的车的重量并输出第一重量检测信号;第二重量检测单元4用于检测从道路另一侧驶入道路中车的重量并输出第二重量检测信号。本实施例中,第一重量检测单元3和第二重量检测单元4均设置为称重传感器。

参照图4,第一处理单元7与第一重量检测单元3电连接,第一处理单元7用于接收第一重量检测信号并输出第一控制信号。第一处理单元7包括第一比较电路71以及第一控制电路72。第一比较电路71接收第一重量检测信号并输出第一比较信号;第一控制电路72与第一比较电路71电连接,第一控制电路72接收第一比较信号并输出第一控制信号。

参照图4,第一比较电路71包括电阻R1、变阻器RP1以及比较器A1。电阻R1与变阻器RP1串联,电阻R1远离变阻器RP1的一端连接电源,变阻器RP1远离电阻R1的一端接地;比较器A1的同相输入端耦接于第一重量检测单元3,比较器A1的反相输入端耦接于电阻R1与变阻器RP1之间,比较器A1的输出端耦接于第一控制电路72。

参照图4,第一控制电路72包括三极管Q3以及继电器KM3。三极管Q3的基极耦接于比较器A1的输出端,三极管Q3的集电极耦接于继电器KM3线圈的一端,三极管Q3的发射极接地,继电器KM3的常开触点耦接于第一提示单元8,继电器KM3线圈背向三极管Q3的一端连接电源。

参照图4,第二处理单元9与第二重量检测单元4电连接,第二处理单元9用于接收第二重量检测信号并输出第二控制信号。第二处理单元9包括第二比较电路91以及第二控制电路92。第二比较电路91接收第二重量检测信号并输出第二比较信号;第二控制电路92与第二比较电路91电连接,第二控制电路92接收第二比较信号并输出第二控制信号的。

参照图4,第二比较电路91包括电阻R2、变阻器RP2以及比较器A2。电阻R2与变阻器RP2串联,电阻R2远离变阻器RP2的一端连接电源,变阻器RP2远离电阻R2的一端接地;比较器A2的同相输入端耦接于第二重量检测单元4;比较器A2的反相输入端耦接于电阻R2与变阻器RP2之间;比较器A2的输出端耦接于第二控制电路92。

参照图4,第二控制电路92包括三级管Q4以及继电器KM4。三极管Q4的基极耦接于比较器A2的输出端;三极管Q4的集电极耦接于继电器KM4线圈的一端;三极管Q4的发射极接地;继电器KM4线圈背向三级管Q4的一端连接电源;继电器KM4的常开触点耦接于第二提示单元10。

参照图4,第一提示单元8设置为警示灯L1以及与警示灯L1电连接的电源,继电器KM3的常开触点耦接于电源背向警示灯L1的一端与警示灯L1背向电源的一端之间;第二提示单元10设置为警示灯L2以及与警示灯L2电连接的电源,继电器KM4的常开触点耦接于电源背向警示灯L2的一端与警示灯L2背向电源的一端之间。

本实施例的实施原理为:

当道路安装有第一车辆检测单元1的一侧来车时,第一车辆检测单元1感应到车辆并输出第一检测信号,第一升降机构5接收第一检测信号后,三级管Q1的基极接入高电平后导通,使得继电器KM1线圈通电,继电器KM1的第一常开触点组和第二常开触点闭合,三级管Q1自锁,延时继电器KT1的线圈和延时继电器KT2的线圈均通电;进而使得第一电机56的正转供电回路导通;第一电机56工作,其输出轴的正转带动第一丝杆55的正转,第一丝杆55的正转带动第一滑块53在第一滑槽54中朝向第一活动板51滑动,从而驱动第一推动板52朝向第一活动板51运动,第一推动板52朝向第一活动板51运动时,第二倾斜面521沿第一倾斜面511产生相对滑动,从而驱动第一活动板51上升至高于地面,以使第一重量检测单元3能够与车轮发生接触;

车压在第一重量检测单元3上时,第一重量检测单元3输出第一重量检测信号,第一处理单元7接收第一重量检测信号之后输出第一控制信号,第一控制电路72接收第一比较信号后输出第一控制信号;第一提示单元8接收第一控制信号之后输出第一提示信号;即:根据市场上汽车的最低重量,对变阻器RP1的阻值进行调节,从而形成重量基准值电压;当有车经过第一重量检测单元3时,第一重量检测单元3检测到的重量高于市场上汽车的最低重量时,则第一重量检测单元3输出的电压值高于重量基准值电压,则比较器A1输出高电平,三极管Q3的基极接入高电平后导通,使得继电器KM3的线圈通电,继电器KM3的常开触点闭合,则第一提示单元8回路导通,警示灯L1亮起,以警示准备从道路另一侧驶入的车辆,道路中有反向行驶的车辆;当没有车经过第一重量检测单元3或经过第一重量检测单元3的为质量较小的自行车或摩托车时,第一重量检测单元3检测到的重量低于市场上汽车的最低重量,则第一重量检测单元3输出的电压低于电阻R1器的电压值,则比较器A1输出低电平,三极管Q3的基极接入低电平后不导通,从而使得第一提示单元8不进行工作,警示灯L1不亮;

继电器KM1工作10s后,延时继电器KT1处于工作状态,继电器KT1的常开触点组闭合,常闭触点组断开,使得第一电机56的反转供电回路导通,正转供电回路断开,其输出轴的反转,带动第一丝杆55反转,第一丝杆55的反转带动第一滑块53在第一滑槽54中朝向第一活动板51滑动,从而驱动第一推动板52背向第一活动板51运动,第一推动板52背向第一活动板51运动时,第二倾斜面521沿第一倾斜面511产生相对滑动,从而驱动第一活动板51在自身重力的作用下滑落至地面内,以避免第一重量检测单元3被车压。

当道路安装有第二车辆检测单元2的一侧来车时,第二车辆检测单元2感应到车辆并输出第二检测信号;第二升降机构6接收第二检测信号后,三级管Q2的基极接入高电平后导通,使得继电器KM2线圈通电,继电器KM2的第一常开触点组和第二常开触点闭合,三极管Q2自锁,延时继电器KT3的线圈和延时继电器KT4的线圈均通电;进而使得第二电机66的正转供电回路导通;第二电机66工作,其输出轴的正转带动第二丝杆65的正转,第二丝杆65的正转带动第二滑块63在第二滑槽64中朝向第二推动板62滑动,从而驱动第二推动板62朝向第二活动板61运动,第二推动板62朝向第二活动板61运动时,第四倾斜面621沿第三倾斜面611产生相对滑动,从而驱动第二活动板61上升至高于地面,以使第二重量检测单元4能够与车轮发生接触;

车压在第二重量检测单元4时,第二重量检测单元4输出第二重量检测信号,第二处理单元9接收第二重量检测信号之后输出第二控制信号,第二控制电路92接收第二比较信号后输出第二控制信号;第二提示单元10接收第二控制信号之后输出第二提示信号;即:根据市场上汽车的最低重量,对变阻器RP2的阻值进行调节,从而形成重量基准值电压;当第二重量检测单元4检测到的重量高于市场上汽车的最低重量时,则第二重量检测单元4输出的电压值高于重量基准值电压,则比较器A2输出高电平,三极管Q4的基极接入高电平后导通,使得继电器KM4的线圈通电,继电器KM4的常开触点闭合,则第二提示单元10回路导通,警示灯L2亮起,以警示准备从道路另一侧驶入的车辆,道路中有反向行驶的车辆;当没有车经过第二重量检测单元4或经过第二重量检测单元4的为质量较小的自行车或摩托车时,第二重量检测单元4检测到的重量低于市场上汽车的最低重量,则比较器A2输出低电平,三级管Q4的基极接入低电平后不导通,从而使得第二提示单元10不进行工作,警示灯L2不亮;

继电器KM2工作10s后,延时继电器KT3处于工作状态,延时继电器KT3的常开触点组闭合,常闭触点组断开,使得第二电机66的反转供电回路导通,正转供电回路断开,其输出轴的反转带动第二丝杆65的反转,第二丝杆65的反转带动第二滑块63在第二滑槽64中朝向第二活动板62滑动,从而驱动第二推动板62背向第二活动板61运动,第二推动板62背向第二活动板61运动时,第四倾斜面621沿第三倾斜面611产生相对滑动,从而驱动第二活动板61在自身重力的作用下滑落至地面内,以避免第二重量检测单元4被车压。

本具体实施方式的实施例均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并非依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故:凡依本实用新型的结构、形状、原理所做的等效变化,均应涵盖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