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户外医学救援呼救定位手环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1024188发布日期:2020-06-09 19:51阅读:796来源:国知局
一种户外医学救援呼救定位手环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一种户外医学救援呼救定位手环,涉及救援定位呼救装置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适合于高山景区uouke(尤其是老年游客)意外医疗救援定位、呼救手环(可穿戴装置)。



背景技术:

现有智能手环具有多功能如呼叫定位,通讯视频功能等,价位较高,大面积使用成本较高,若投入景区使用所需成本高,在游客使用时需交纳高额押金,所以不易被游客普遍接受,不易推广,仅用于生活中的儿童保护较多,大面积用于景区游客的几乎没有。

山西省旅游资源丰富,其中,高山景区分布较多,热力指数较高,有乌金山/北武当山景区等。近年来随着国家文化旅游事业的发展,60岁以上的老年人被很多景区设定为免票,这也促使有了更多的老年人旅游团体,与此同时也存在了一些风险,尤其是在高山景区,山体海拔高,森林密度大,地域范围广,游客一旦发生意外(伤害或急症),医护人员从接到急救电话到赶到现场的时间往往要2-3小时,甚至4-6小时,而对于一些疾病如心跳骤停、脑中风、心肌梗死是等不到很长时间的(4-6分钟)。

因此,研发一种定位准确又可呼救,价格低廉,景区推广压力小的智能手环迫在眉睫。如何做到让景区第一时间获取定位信息后,联系到无人机定位系统,并将精确信息导入无人机系统,派出无人机到达现场,找到出事人及出事地点,反馈给中心系统,方便120急救车及景区救援车以最快时间到达现场,已然成为市场刚需。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克服了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提供了一种户外医学救援呼救定位手环,能够解决在高山景区、丛林、荒漠等特殊环境下人员出现紧急状况时,救援人员不能及时得到呼救信息、不能及时精确寻找救援地点等因素导致救援时间长的问题。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为:一种户外医学救援呼救定位手环,包括手环本体,所述手环本体内置芯片和电源,所述电源为芯片供电,所述手环本体外壳上仅设置有一键呼救按钮,所述芯片上集成无线信号发射模块和定位模块,所述一键呼救按钮的上端与手环本体外壳齐平或略高于手环本体外壳外表面,所述一键呼救按钮的下端与芯片对应的触点相对应,通过所述一键呼救按钮触发芯片的无线信号发射模块向外发射实时的位置信号。

所述芯片上设置有心率传感器,通过无线信号发射模块向外发送生命体征信号。

所述芯片上设置有无线信号接收模块和数字信号转换模块,且所述芯片上挂载有麦克风模块和音响模块,通过无线信号发射模块、数字信号转换模块和无线信号接收模块,使得呼救者能与救援者之间进行语音通话。

所述无线信号发射模块发送的信号能被匹配的无人救援机、景区控制中心及手机app对应接收。

所述芯片上集成nb-lot模块。

所述芯片上集成陀螺仪模块。

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的有益效果是:本实用新型具备定位和呼救功能,功能简单、使用方便、操作简单、成本低、不易丢失,且目标用户(景区游客)接受度高,推广压力小,具有很好的市场研发前景。并且该实用新型可以与手机开发的手机app及景区的网络系统兼容,使医疗与景区救援人员及时收到求救信息,促使救援行动迅速展开和顺利进行。

通过上述方式,使用者可在意识丧失前几秒内按下手环的呼救按钮,由手环内装置的芯片精准定位出事地点,使自己能够得到及时的医疗救助,避免因救援时间过长而造成严重后果的情况发生。同时该实用新型的作用还可延伸至灾难现场、救援人员以及特殊群体(如婴幼儿、老人)在特定场所的保护。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的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信号控制框架图。

图中:1为手环本体、2为芯片、21为无线信号发射模块、22为定位模块、23为心率传感器、24为无线信号接收模块、25为数字信号转换模块、26为麦克风模块、27为音响模块、28为nb-lot模块、29为陀螺仪模块、3为电源、4为一键呼救按钮。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图2所示,本实用新型一种户外医学救援呼救定位手环,包括手环本体1,所述手环本体1内置芯片2和电源3,所述电源3为芯片2供电,所述手环本体1外壳上仅设置有一键呼救按钮4,所述芯片2上集成无线信号发射模块21和定位模块22,所述一键呼救按钮4的上端与手环本体1外壳齐平或略高于手环本体1外壳外表面,所述一键呼救按钮4的下端与芯片2对应的触点相对应,通过所述一键呼救按钮4触发芯片2的无线信号发射模块21向外发射实时的位置信号。

所述芯片2上设置有心率传感器23,通过无线信号发射模块21向外发送生命体征信号。

所述芯片2上设置有无线信号接收模块24和数字信号转换模块25,且所述芯片2上挂载有麦克风模块26和音响模块27,通过无线信号发射模块21、数字信号转换模块25和无线信号接收模块24,使得呼救者能与救援者之间进行语音通话。

所述无线信号发射模块21发送的信号能被匹配的无人救援机、景区控制中心及手机app对应接收。

所述芯片2上集成nb-lot模块28。

所述芯片2上集成陀螺仪模块29。

本实用新型手环外观设计与现有智能手环的外观设计大体相同,但本实用新型手环无内嵌式电子屏幕、无触屏功能设计,相比现有智能手环,本实用新型手环增加了一键呼救及实时定位功能。

本实用新型手环与现有智能手环都需要安装内置芯片,但本实用新型手环芯片在正常工作时可与同期的无人机救援、景区系统相匹配。在精准定位后开启无人机救援,快速投放小型急救设备。能够第一时间内通知高山景区医学救援中心,最大程度地提高到达现场的速度,同时报告当地120急救。

本实用新型具有如下特质:

①材质:手环本体采用硅胶材质,内部构造简单,便于携带或佩戴,贴合人体皮肤,耐磨耐压不易损坏。

②快捷:一键操作,准确定位,便于使用者学习使用,接受程度高。

③连通性广:手环内置芯片与无人机系统、急救中心、总控中心、手机app等多方连接,构成整体搜救系统。

④范围广、信号强:手环具有nb-lot模块,可使用运营商(中国移动)基站,搭配物连卡,信号覆盖范围广、信号强。

本实用新型是一种含定位、呼救的便捷携带设备,通过与终端app“我在这”无线相连接,实时定位,为游客安全提供保障,提高景区的有效管理,在危急状况发生时可第一时间做出有效反应,也在一定程度上起到了防范作用。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使用者可及时一键呼救、精准定位的可携带设备,该设备具有一键呼救、实时定位、预设电子围栏、周期性检测生命体征等功能,有效解决了使用者在特殊环境下呼救、定位困难,自救成本高的问题,增加了使用者在遇到突发情况时得到救援的生存率,为高山、丛林等特殊环境景区增加了安全保障。

本实用新型具体解决在高山景区、丛林、荒漠等特殊环境下人员出现紧急状况时,救援人员不能及时得到呼救信息、不能及时精确寻找救援地点等因素导致救援时间长的问题,具体实施方式为:量产本实用新型手环,投放相应景区使用,景区为游客讲解手环使用方法,游客在进入景区遇到突发事件时按下手环按钮,手环向急救中心、景区相关部门、当地应急救援中心发送包括呼救者的呼救信息、定位信息、生命体征信息。

下面结合具体案例对本实用新型的应用场景进行介绍。

案例1:当某一老人,在景区某一地点发生如心梗、中风、骨折、昏迷等意外时,在意识丧失前几秒,就可以快速按下左手手腕上戴的智能手环的红色按钮,对方中心系统即可收到呼救信号,并准确定位,方便找出最近的无人机,无人机根据定位信息率先到达事发地点,投放医药物资,并将现场实况及时反馈给总控中心,有利于总控中心及救援团队的行动顺利进行。

案例2:在例1中的救援过程中,第一批救援人员可佩戴此手环,在呼救者遇到危险或紧急情况时,可按下呼救按钮,及时在系统上出现定位信息,缩短了下一批救援人员到达救援地点的时间,保证人员安全。

其他普通介质(如徽章、卡片等)在使用者发生紧急情况下,仍需要人体去定位,导致耽搁在场人员的反应时间。而本实用新型手环是在左手佩戴,在使用者发生紧急情况的几秒钟之内,即使是在黑暗中,利用人体自身定位,如右手去找左手,也能及时按下,用时较短,定位准确地向中心传回定位信息。因此,本实用新型智能呼救定位手环的设计更具合理性,科学性。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并非因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专利范围,凡是利用本实用新型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的等效结构或等效流程变换,或直接或间接运用在其他相关的技术领域,均同理包括在本实用新型的专利保护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