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台监测系统和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27766099发布日期:2021-12-04 01:00阅读:253来源:国知局
站台监测系统和方法与流程

1.本公开涉及自动控制领域,具体地,涉及一种站台监测系统和方法。


背景技术:

2.通常为了保证乘客的候车安全,会在轨道交通(例如,地铁,单轨列车,火车等)的候车站点设置全封闭或半封闭的候车站台,以提高乘客的候车舒适度。一般全封闭的候车站台能够将列车行车区与乘客候车区完全隔离,出现不安全事故的概率较小,而半封闭的候车站台通常是在列车行车区与候车站台之间设置1.5米左右的半高站台,通过半高站台将列车行车区与候车站台隔开,由于半高站台1.5米以上的部分不存在隔离设施,因此时常会出现攀越半高站台的不文明行为,而这种不文明行为存在着严重的安全隐患。
3.目前的半高站台运营模式中,为了消除半高站台存在的安全隐患,通常会派专人现场巡视,或者派专人通过观看监控视频的方式查看是否有人或者宠物等生命体存在安全隐患,并在发现存在安全隐患的情况下,提醒乘客不要靠近半高站台,不要攀越站台。也就是说,目前的站台监测方式对人工的依赖性较强,不能有效的节约人工成本,并且由于人工监测的不稳定性,所以也很难保证对具有安全隐患行为的识别率。


技术实现要素:

4.本公开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站台监测系统和方法。
5.为了实现上述目的,在本公开的第一方面提供一种站台监测系统,所述系统包括:控制器,以及与所述控制器连接的监测组件和报警装置;
6.所述监测组件,用于获取预设的站台监测空间内的生命检测信号;
7.所述控制器,用于在所述监测组件获取到所述生命检测信号的情况下,根据所述生命检测信号确定所述站台监测空间内是否存在危险生命体,并在确定所述站台监测空间内存在所述危险生命体的情况下,确定所述危险生命体所在的目标区域,根据所述目标区域确定所述危险生命体对应的目标危险等级,并根据所述目标危险等级向所述报警装置发送控制指令,所述控制指令用于控制所述报警装置执行与所述目标危险等级相匹配的报警策略;
8.所述报警装置,用于根据所述控制指令执行与所述目标危险等级对应的报警策略。
9.可选地,所述控制器用于:
10.获取持续检测到所述生命检测信号的时间长度;在所述时间长度大于或者等于预设时间阈值时,确定存在所述危险生命体;在所述时间长度小于所述预设时间阈值时,确定不存在所述危险生命体。
11.可选地,所述监测组件包括多个红外传感器,不同的所述红外传感器,用于获取所述站台监测空间内不同区域的生命检测信号,并将所述生命检测信号发送至所述控制器;
12.所述控制器,用于在接收到所述生命检测信号的情况下,获取发送所述生命检测
信号的目标红外传感器的目标标识,根据所述目标标识确定所述目标红外传感器对应的目标检测区域,将所述目标检测区域确定为所述危险生命体所在的所述目标区域,确定所述目标区域与所述站台门所在平面的目标距离,根据所述目标距离确定所述危险生命体当前的目标危险等级。
13.可选地,多个所述红外传感器分布在预设网格的交叉点处,所述预设网格设置在所述站台检测空间对应的站台地面上;或者
14.多个所述红外传感器分布在与站台门所在平面平行的多条目标直线上。
15.可选地,所述控制器,还用于:
16.获取所述目标区域中与所述站台门所在平面最近的目标位置;
17.将所述目标位置与所述站台门所在平面之间的距离确定为所述目标区域与所述站台门所在平面的目标距离。
18.可选地,所述控制器,还用于:
19.在所述目标距离小于或者等于第一距离阈值的情况下,确定所述危险生命体当前的所述目标危险等级为高级危险等级;
20.在所述目标距离大于所述第一距离阈值且小于第二距离阈值的情况下,确定所述危险生命体当前的所述目标危险等级为中级危险等级;
21.在所述目标距离大于或者等于所述第二距离阈值的情况下,确定所述危险生命体当前的所述目标危险等级为初级危险等级。
22.可选地,所述系统还包括温度传感器,所述监测组件还包括电磁波探测器,
23.所述温度传感器,用于检测当前的环境温度;
24.所述电磁波探测器,用于通过电磁波的方式获取所述生命检测信号和所述生命检测信号对应的生命体所在的目标区域;
25.所述控制器,还用于在所述环境温度大于或者等于预设温度阈值时,通过电磁波探测器获取所述站台监测空间内的所述生命检测信号和对应的生命体所在的目标区域;在所述环境温度小于所述预设温度阈值时,通过所述红外传感器获取所述站台监测空间内的所述生命检测信号。
26.在本公开的第二方面提供一种站台监测方法,应用于站台监测系统,所述方法包括:
27.获取预设的站台监测空间内的生命检测信号;
28.在获取到所述生命检测信号的情况下,根据所述生命检测信号确定所述站台监测空间内是否存在危险生命体;
29.在确定所述站台监测空间内存在所述危险生命体的情况下,确定所述危险生命体所在的目标区域;
30.根据所述目标区域确定所述危险生命体对应的目标危险等级;
31.根据所述目标危险等级执行与所述目标危险等级相匹配的报警策略。
32.可选地,所述根据所述生命检测信号确定所述站台监测空间内是否存在危险生命体,包括:
33.获取持续检测到所述生命检测信号的时间长度;
34.在所述时间长度大于或者等于预设时间阈值时,确定存在所述危险生命体;
35.在所述时间长度小于所述预设时间阈值时,确定不存在所述危险生命体。
36.可选地,所述站台监测系统包括多个红外传感器,不同的所述红外传感器,用于获取所述站台监测空间内不同区域的生命检测信号,所述确定所述危险生命体所在的目标区域,包括:
37.在接收到所述生命检测信号的情况下,获取发送所述生命检测信号的目标红外传感器的目标标识;
38.根据所述目标标识确定所述目标红外传感器对应的目标检测区域;
39.将所述目标检测区域确定为所述危险生命体所在的所述目标区域;
40.相应地,所述根据所述目标区域确定所述危险生命体对应的目标危险等级,包括:
41.确定所述目标区域与所述站台门所在平面的目标距离;
42.根据所述目标距离确定所述危险生命体当前的目标危险等级。
43.可选地,多个所述红外传感器分布在预设网格的交叉点处,所述预设网格设置在所述站台检测空间对应的站台地面上;或者
44.多个所述红外传感器分布在与站台门所在平面平行的多条目标直线上。
45.可选地,所述确定所述目标区域与所述站台门所在平面的目标距离,包括:
46.获取所述目标区域中与所述站台门所在平面最近的目标位置;
47.将所述目标位置与所述站台门所在平面之间的距离确定为所述目标区域与所述站台门所在平面的目标距离。
48.可选地,所述根据所述目标距离确定所述危险生命体当前的目标危险等级,包括:
49.在所述目标距离小于或者等于第一距离阈值的情况下,确定所述危险生命体当前的所述目标危险等级为高级危险等级;
50.在所述目标距离大于所述第一距离阈值且小于第二距离阈值的情况下,确定所述危险生命体当前的所述目标危险等级为中级危险等级;
51.在所述目标距离大于或者等于所述第二距离阈值的情况下,确定所述危险生命体当前的所述目标危险等级为初级危险等级。
52.可选地,所述站台监测系统还包括温度传感器和电磁波探测器,所述温度传感器,用于检测当前的环境温度;所述电磁波探测器,用于通过电磁波的方式获取所述生命检测信号和所述生命检测信号对应的生命体所在的目标区域,所述方法还包括:
53.在所述环境温度大于或者等于预设温度阈值时,通过电磁波探测器获取所述站台监测空间内的所述生命检测信号和所述生命检测信号对应的生命体所在的目标区域;
54.在所述环境温度小于所述预设温度阈值时,通过所述红外传感器获取所述站台监测空间内的所述生命检测信号。
55.上述技术方案,能够根据生命检测信号确定所述站台监测空间内是否存在危险生命体,并在确定所述站台监测空间内存在所述危险生命体的情况下,确定所述危险生命体对应的目标危险等级,根据所述目标危险等级执行与所述目标危险等级相匹配的报警策略,能够提高站台监测的自动化程度,提升危险生命体的识别率,并且能够针对不同的危险等级的危险生命体执行不同的报警策略,从而能够更有效降低安全事故的发生概率。
56.本公开的其他特征和优点将在随后的具体实施方式部分予以详细说明。
附图说明
57.附图是用来提供对本公开的进一步理解,并且构成说明书的一部分,与下面的具体实施方式一起用于解释本公开,但并不构成对本公开的限制。在附图中:
58.图1是本公开一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一种站台监测系统的示意图;
59.图2a是本公开一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红外传感器的分布示意图;
60.图2b是本公开另一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红外传感器的分布示意图;
61.图2c是本公开一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监测组件的工作原理示意图;
62.图3是本公开一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一种站台监测方法的流程图。
具体实施方式
63.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公开的具体实施方式进行详细说明。应当理解的是,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方式仅用于说明和解释本公开,并不用于限制本公开。
64.在详细介绍本公开的具体实施方式之前,首先对本公开的应用场景进行以下说明,本公开可以应用于生命体监测过程,例如可以应用于轨道交通中半封闭站台内监测是否有乘客攀越站台门或者处于危险区域的场景,或者,景区内监测是否有游客进入禁止区域的场景。这里以监测是否有乘客攀越站台门或者处于危险区域的场景为例进行说明,半封闭的候车站台通常是在列车行车区与候车站台之间设置1.5米左右的半高站台,通过半高站台将列车行车区与候车站台隔开,由于半高站台1.5米以上的部分不存在隔离设施,因此时常会出现攀越站台的不文明行为,而这种不文明行为存在着严重的安全隐患。目前的半高站台运营模式中,为了消除半高站台存在的安全隐患,通常会派专人现场巡视,或者派专人通过观看监控视频的方式查看是否有人或者宠物等生命体存在安全隐患,并在发现存在安全隐患的情况下,提醒乘客不要靠近半高站台,不要攀越站台。也就是说,目前的站台监测方式对人工的依赖性较强,不能有效的节约人工成本,并且由于人工监测的不稳定性很容易导致没有发现个别存在安全隐患的危险生命体,所以也存在监测识别率低,可靠性较差的问题。
65.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公开提供一种站台监测系统和方法,该方法通过获取预设的站台监测空间内的生命检测信号;在获取到该生命检测信号的情况下,根据该生命检测信号确定该站台监测空间内是否存在危险生命体;在确定该站台监测空间内存在该危险生命体的情况下,确定该危险生命体所在的目标区域;根据该目标区域确定该危险生命体对应的目标危险等级;根据该目标危险等级执行与该目标危险等级相匹配的报警策略。能够提高站台监测的自动化程度,提升危险生命体的识别率,并且能够针对不同的危险等级的危险生命体执行不同的报警策略,从而能够更有效降低安全事故的发生概率。
66.图1是本公开一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一种站台监测系统的示意图;参见图1,该系统包括:控制器101,以及与该控制器101连接的监测组件102和报警装置103;
67.该监测组件102,用于获取预设的站台监测空间内的生命检测信号;
68.该控制器101,用于在该监测组件获取到该生命检测信号的情况下,根据该生命检测信号确定该站台监测空间内是否存在危险生命体,并在确定该站台监测空间内存在该危险生命体的情况下,确定该危险生命体所在的目标区域,根据该目标区域确定该危险生命体对应的目标危险等级,并根据该目标危险等级向该报警装置发送控制指令,该控制指令
用于控制该报警装置执行与该目标危险等级相匹配的报警策略;
69.该报警装置103,用于根据该控制指令执行与该目标危险等级对应的报警策略。
70.其中,该监测组件102可以包括多个红外传感器1021,不同的该红外传感器1021,用于获取该站台监测空间内不同区域的生命检测信号。
71.需要说明的是,多个该红外传感器1021可以按照预设的分布规律分布在该站台地面上,该分布规律可以是:将该站台监测空间对应的站台地面划分成网格,将多个红外传感器1021分布在该网格的交叉点处(如图2a所示,图2a是本公开一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红外传感器的分布示意图);或者,分布在与站台门所在平面平行的目标直线上,该目标直线可以包括多条,在每条目标直线上每隔预设分布距离分布一个红外传感器1021,不同的目标直线上相邻的两个红外传感器1021对应的预设分布距离可以不同,多条目标直线中每两条相邻的目标直线之间的间隔距离可以不同(如图2b所示,图2b是本公开另一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红外传感器的分布示意图);再或者,将多个红外传感器分布成预设警告标识图案(例如,感叹号的形状),分布呈该预设警告标识图案的红外传感器不仅能够获取各自监测区域内的生命检测信号,还能够提升站台的美观度。
72.另外,每个红外传感器1021辐射红外线的角度a的范围可以是30
°
至45
°
,每个红外传感器1021对应的监测区域为红外传感器中红外线能够照射到的区域范围,参见图2c所示(图2c是本公开一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监测组件的工作原理示意图),在相邻的两个红外传感器1021的间隔较近时,相邻的红外传感器1021的监测区域可以存在重合区域,在两个红外传感器1021的间隔较远时,相邻的红外传感器1021的监测区域不存在重合区域,相邻的红外传感器之间的间隔距离可以根据监测需求进行调整,本公开对此不作限定。
73.上述技术方案,能够根据生命检测信号确定该站台监测空间内是否存在危险生命体,并在确定该站台监测空间内存在该危险生命体的情况下,确定该危险生命体对应的目标危险等级,根据该目标危险等级执行与该目标危险等级相匹配的报警策略,能够提高站台监测的自动化程度,提升危险生命体的识别率,并且能够针对不同的危险等级的危险生命体执行不同的报警策略,从而能够更有效降低安全事故的发生概率。
74.可选地,该控制器101,还用于:
75.获取持续检测到该生命检测信号的时间长度;在该时间长度大于或者等于预设时间阈值时,确定存在该危险生命体;在该时间长度小于该预设时间阈值时,确定不存在该危险生命体。
76.其中,一种实施方式中,该时间长度可以是当前生命体对应的生命检测信号在该站台监测空间内持续的时间,在当前生命体出现在该站台监测空间内的时间长度大于或者等于预设时间阈值时,确定该当前生命体为危险生命体,即该站台监测空间存在该危险生命体;在当前生命体出现在该站台监测空间内的时间长度小于预设时间阈值时,确定该当前生命体为非危险生命体,即该站台预测空间不存在该危险生命体;例如,第一个红外传感器获取到乘客a对应的生命检测信号的持续时间为10秒,紧接着,第二个红外传感器获取到该乘客a对应的生命检测信号的持续时间为5秒,即该乘客a在该站台监测空间内的第一监测区域待了10秒后,移动至了该站台监测空间内的第二监测区域,在该第二监测区域停留的时间为5秒,则该乘客a在该站台监测空间内的时间长度为15秒。如此,针对每个进入站台监测空间内的乘客单独计算停留在站台监测空间内的时间长度,从而确定每个进入站台监
测空间内的乘客是否为危险生命体,能够有效提升危险生命体的识别率。
77.另一种实施方式中,该时间长度可以是该站台监测空间中一直存在生命体的时间,例如,乘客a在该站台监测空间内待了15秒,在乘客a待的15秒内,有乘客b进入该台监测空间,并且在乘客a离开该站台监测空间之后,该乘客b依然在该站台监测空间停留了10秒,则该时间长度为25秒。如此,根据多个生命体在站台监测空间内停留的总时间确定是否存在危险生命体,能够避免短时间内过多的乘客进入该站台监测空间,却不会进行危险提醒的现象,从而能够有效提升站台监测系统的可靠性。
78.可选地,该监测组件102包括多个红外传感器1021,不同的该红外传感器1021,用于获取该站台监测空间内不同区域的生命检测信号,并将该生命检测信号发送至该控制器101;
79.该控制器101,用于在接收到该生命检测信号的情况下,获取发送该生命检测信号的目标红外传感器的目标标识,根据该目标标识确定该目标红外传感器对应的目标检测区域,将该目标检测区域确定为该危险生命体所在的该目标区域,确定该目标区域与该站台门所在平面的目标距离,根据该目标距离确定该危险生命体当前的目标危险等级。
80.其中,确定该目标区域与该站台门所在平面的目标距离的实施方式可以包括以下两种:
81.一种是,获取该目标区域中与该站台门所在平面最近的目标位置;将该目标位置与该站台门所在平面之间的距离确定为该目标区域与该站台门所在平面的目标距离。
82.另一种是,由于在红外传感器安装完成之后,每个红外传感器对应的目标检测区域为固定不变的,即该目标区域与该站台门所在平面的目标距离为固定值,因此可以在系统中预先存储每个目标区域与站台门所在平面的目标距离,使用过程中在确定该目标区域之后,可以直接调用该目标区域对应的目标距离,以减少获取目标距离的用时,提高确定危险生命体对应的目标危险等级的速度,从而能够提高站台监测系统的检测效率,降低安全事故的发生概率。
83.示例地,乘客c进入该站台监测空间后,编号为(x,y)的红外传感器获取到了该乘客c对应的生命检测信号,并将该乘客c对应的生命检测信号发送至该控制器101,该控制器101接收到该乘客c对应的生命检测信号后,确定采集到该乘客c对应的生命检测信号的红外传感器的编号(x,y),根据该编号(x,y)确定(x,y)红外传感器对应的目标检测区域(区域a),表明该乘客c当前处于区域a,可以获取该区域a与站台门所在平面的目标距离。在该站台监测系统中,预先存储有编号(x,y)与目标检测区域(区域a)的对应关系,在确定该编号为(x,y)时,能够获取到该编号(x,y)对应的目标检测区域(区域a)。
84.需要说明的是,在多个红外传感器同时检测到生命检测信号时,获取每个生命检测信号对应的红外传感器的编号,并获取每个编号的红外传感器对应的检测区域,从多个该检测区域中确定与该站台门所在平面距离最近的目标检测区域,并将该目标检测区域与该站台门所在平面的距离确定为该目标距离。在该站台监测系统中,预先存储有每个编号的红外传感器对应的目标检测区域。
85.可选地,该控制器101,还用于:
86.在该目标距离小于或者等于第一距离阈值的情况下,确定该危险生命体当前的该目标危险等级为高级危险等级;
87.在该目标距离大于该第一距离阈值且小于第二距离阈值的情况下,确定该危险生命体当前的该目标危险等级为中级危险等级;
88.在该目标距离大于或者等于该第二距离阈值的情况下,确定该危险生命体当前的该目标危险等级为初级危险等级。
89.其中,该第一距离阈值小于该第二距离阈值,该目标距离越小,表明该危险生命体与站台门所在平面的距离越小,该危险生命体当前对应的危险等级越高。
90.需要说明的是,在确定该目标危险等级为该高级危险等级时,控制报警装置中的光电发生器产生光电警告信号,通过该光电警告信号促使该危险生命体离开该站台监测空间。在确定该目标危险等级为该中级危险等级时,可以控制该报警装置以广播的方式播放音频信息,该音频信息可以是预先录制的警告语音;在确定该危险等级为该初级危险等级时,可以控制该报警装置进行灯光报警,并在灯光报警的同时输出预设文字提示信息和/或图像提示信息。
91.可选地,该系统还包括温度传感器104,该监测组件还包括电磁波探测器1022,
92.该温度传感器104,用于检测当前的环境温度;
93.该电磁波探测器1022,用于通过电磁波的方式获取该生命检测信号和该生命检测信号对应的生命体所在的目标区域;
94.该控制器101,还用于在该环境温度大于或者等于预设温度阈值时,通过电磁波探测器1022获取该站台监测空间内的该生命检测信号和对应的生命体所在的目标区域;在该环境温度小于该预设温度阈值时,通过该红外传感器1021获取该站台监测空间内的该生命检测信号。
95.需要说明的是,由于红外传感器1021获取生命体检测信号会受到物体表面温度的影响,而人体的温度通常在34℃至40℃之间,而在高温环境下,环境温度温度也很容易属于34℃至40℃之间,为了提高站台监测系统对应的监测结果的可靠性,当环境温度大于或者等于预设温度阈值(例如,可以是34℃)时,可以通过电磁波探测器(例如雷达)获取站台监测空间内的生命检测信号,以及该生命检测信号对应的生命体所在的目标区域。这样,能够有效提高站台监测系统在高温环境下得到监测结果的准确性,能够提升站台监测系统的可靠性。
96.上述技术方案,能够根据生命检测信号确定该站台监测空间内是否存在危险生命体,并在确定该站台监测空间内存在该危险生命体的情况下,确定该危险生命体对应的目标危险等级,根据该目标危险等级执行与该目标危险等级相匹配的报警策略,能够提高站台监测的自动化程度,提升危险生命体的识别率,并且能够针对不同的危险等级的危险生命体执行不同的报警策略,从而能够更有效降低安全事故的发生概率。
97.图3是本公开一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一种站台监测方法的流程图;参见图3,应用于站台监测系统,该方法可以包括以下步骤:
98.步骤301,获取预设的站台监测空间内的生命检测信号。
99.其中,该站台监测空间可以是站台内靠近站台门的预设空间区域,在该站台监测空间对应的站台地面上设置有监测组件,该站台监测空间由该监测组件对应的监测区域形成。该监测组件可以包括多个红外传感器或者至少一个电磁波探测器。
100.需要说明的是,该站台监测系统还可以包括温度传感器,该温度传感器,用于检测
当前的环境温度;该电磁波探测器,用于通过电磁波的方式获取该生命检测信号和该生命检测信号对应的生命体所在的目标区域。在该环境温度大于或者等于预设温度阈值时,通过电磁波探测器获取该站台监测空间内的该生命检测信号和该生命检测信号对应的生命体所在的目标区域;在该环境温度小于该预设温度阈值时,通过该红外传感器获取该站台监测空间内的该生命检测信号。
101.步骤302,在获取到该生命检测信号的情况下,根据该生命检测信号确定该站台监测空间内是否存在危险生命体。
102.本步骤中,可以获取持续检测到该生命检测信号的时间长度;在该时间长度大于或者等于预设时间阈值时,确定存在该危险生命体;在该时间长度小于该预设时间阈值时,确定不存在该危险生命体。
103.需要说明的是,一种实施方式中,该时间长度可以是当前生命体对应的生命检测信号在该站台监测空间内持续的时间,在当前生命体出现在该站台监测空间内的时间长度大于或者等于预设时间阈值时,确定该当前生命体为危险生命体,即该站台预测空间存在该危险生命体;在当前生命体出现在该站台监测空间内的时间长度小于预设时间阈值时,确定该当前生命体为非危险生命体,即该站台监测空间不存在该危险生命体;另一种实施方式中,该时间长度可以是该站台监测空间中一直存在生命体的时间。
104.步骤303,在确定该站台监测空间内存在该危险生命体的情况下,确定该危险生命体所在的目标区域。
105.其中,该站台监测系统包括多个红外传感器,不同的该红外传感器,用于获取该站台监测空间内不同区域的生命检测信号。多个所述红外传感器按照以下分布规律中的任一个分布:
106.分布规律一,多个所述红外传感器分布在预设网格的交叉点处,所述预设网格设置在所述站台检测空间对应的站台地面上;
107.分布规律二,多个所述红外传感器分布在与站台门所在平面平行的多条目标直线上;
108.分布规律三,多个所述红外传感器分布成预设警告标识图案。
109.步骤中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为:在接收到该生命检测信号的情况下,获取发送该生命检测信号的目标红外传感器的目标标识;根据该目标标识确定该目标红外传感器对应的目标检测区域;将该目标检测区域确定为该危险生命体所在的该目标区域。
110.步骤304,根据该目标区域确定该危险生命体对应的目标危险等级。
111.其中,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为:确定该目标区域与该站台门所在平面的目标距离;根据该目标距离确定该危险生命体当前的目标危险等级。
112.另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为:在系统中预先存储每个目标区域与站台门所在平面的目标距离,使用过程中在确定该目标区域之后,可以直接调用该目标区域对应的目标距离,根据该目标距离确定该危险生命体当前的目标危险等级。
113.需要说明的是,该根据该目标距离确定该危险生命体当前的目标危险等级,可以包括:在该目标距离小于或者等于第一距离阈值的情况下,确定该危险生命体当前的该目标危险等级为高级危险等级;在该目标距离大于该第一距离阈值且小于第二距离阈值的情况下,确定该危险生命体当前的该目标危险等级为中级危险等级;在该目标距离大于或者
等于该第二距离阈值的情况下,确定该危险生命体当前的该目标危险等级为初级危险等级。
114.步骤305,根据该目标危险等级执行与该目标危险等级相匹配的报警策略。
115.需要说明的是,在确定该目标危险等级为该高级危险等级时,控制报警装置中的光电发生器产生光电警告信号,通过该光电警告信号促使该危险生命体离开该站台监测空间。在确定该目标危险等级为该中级危险等级时,可以控制该报警装置以广播的方式播放音频信息,该音频信息可以是预先录制的警告语音;在确定该危险等级为该初级危险等级时,可以控制该报警装置进行灯光报警,并在灯光报警的同时输出预设文字提示信息和/或图像提示信息。
116.以上技术方案,能够根据生命检测信号确定该站台监测空间内是否存在危险生命体,并在确定该站台监测空间内存在该危险生命体的情况下,确定该危险生命体对应的目标危险等级,根据该目标危险等级执行与该目标危险等级相匹配的报警策略,能够提高站台监测的自动化程度,提升危险生命体的识别率,并且能够针对不同的危险等级的危险生命体执行不同的报警策略,从而能够更有效降低安全事故的发生概率。
117.以上方法部分的具体实施示例可以参加系统中的相关描述,本公开在此不再赘述。
118.以上结合附图详细描述了本公开的优选实施方式,但是,本公开并不限于上述实施方式中的具体细节,在本公开的技术构思范围内,可以对本公开的技术方案进行多种简单变型,这些简单变型均属于本公开的保护范围。
119.另外需要说明的是,在上述具体实施方式中所描述的各个具体技术特征,在不矛盾的情况下,可以通过任何合适的方式进行组合,为了避免不必要的重复,本公开对各种可能的组合方式不再另行说明。
120.此外,本公开的各种不同的实施方式之间也可以进行任意组合,只要其不违背本公开的思想,其同样应当视为本公开所公开的内容。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