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发明属于驾驶员疲劳驾驶判定领域,更具体地说,尤其涉及一种特长隧道驾驶员疲劳驾驶判定以及提醒方法。
背景技术:
疲劳驾驶极易引起交通事故,是指驾驶人在长时间连续行车后,产生生理机能和心理机能的失调,而在客观上出现驾驶技能下降的现象,驾驶人睡眠质量差或不足,长时间驾驶车辆,容易缺乏内源氧出现疲劳,驾驶疲劳会影响到驾驶人的注意、感觉、知觉、思维、判断、意志、决定和运动等诸方面。疲劳后继续驾驶车辆,会感到困倦瞌睡,四肢无力,注意力不集中,判断能力下降,甚至出现精神恍惚或瞬间记忆消失,出现动作迟误或过早,操作停顿或修正时间不当等不安全因素,极易发生道路交通事故。
目前的技术,大多采用唤醒设备对驾驶员进行唤醒,但是无法对同样行驶在隧道内的其他车辆进行预警,其提醒效果并不理想,因此我们提出一种特长隧道驾驶员疲劳驾驶判定以及提醒方法,本方法在提醒驾驶员的同时,通过打开车辆双闪灯并间隔鸣笛的方式对行驶环境内其余车辆进行提醒,进一步预防事故的发生。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是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缺点,而提出的一种特长隧道驾驶员疲劳驾驶判定以及提醒方法,本方法采用分级式判定,判定结果更为精确,对于预防是事故发生更为有效,且本发明的疲劳驾驶提醒方式在提醒驾驶员的同时,通过打开车辆双闪灯并间隔鸣笛的方式对行驶环境内其余车辆进行提醒,一定程度上预防了事故。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特长隧道驾驶员疲劳驾驶判定以及提醒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s1、阈值设定,对驾驶时长阈值、车辆路线偏移阈值、车速阈值进行设定,并且将驾驶员出行开始前24小时内驾驶员的睡眠数据输入;
s2、进入隧道提醒,根据卫星定位信息,在进入隧道前的最近服务区处对驾驶员进行提醒;
s3、驾驶员信息实时采集,在随带行驶中对驾驶员的眼动数据、手动数据、纵向及横向加速度数据,将睡眠时长、闭眼时长、手部脱离操作位时间作为判定指标,并通过车速传感器对车辆行驶速度进行实时采集;
s4、疲劳驾驶判定与分级,判定疲劳驾驶的具体条件为:
1)采集到的车辆路线偏移量超过设定阈值,并且车速不在设定的阈值范围内;
2)驾驶时长超过设定阈值,并且驾驶员出行开始前24小时内驾驶员的睡眠不足6小时;
3)驾驶员存在间断性闭眼动作,且每次闭眼时间超过1.5秒;
4)驾驶员手部脱离操作位时间大于3秒;
疲劳等级按照从低到高依次为:d级、c级、b级、a级,上述条件满足任意一项判定为d级,上述条件满足任意二项判定为c级,上述条件满足任意三项判定为b级,上述条件全部满足判定为d级;
s5、疲劳驾驶提醒,当疲劳驾驶等级判定为d级和c级时采用车内声光报警设备对驾驶员进行提醒;当疲劳驾驶等级判定为b级和a级时在用声光报警设备对驾驶员提醒的同时,打开车辆双闪灯并间隔鸣笛对行驶环境内其余车辆进行提醒,并将疲劳驾驶信息输送至当前道路管理部门,对车辆进行拦截。
优选的,步骤s1所述的驾驶时长阈值最长为4小时,当行驶时长到达设定阈值的85%时,进行语音提醒,提醒间隔为5分钟/次。
优选的,步骤s1中所述的车辆路线偏移阈值具体设定方式为:
l路-l车≥0.2m;
其中,l路为车辆所在的车道宽度;l车为车辆自身最大宽度。
优选的,步骤s1所述的车速阈值低于隧道行驶最高速度,且当车速加速或者减速大于正常行驶速度的30%触发疲劳驾驶判定。
优选的,步骤s2所述的卫星定位采用gps卫星定位,其具体包括成像模块、方向检测模块以及运算处理模块,所述成像模块设置在gps定位的一个预定位置上;所述方向检测模块检测所述成像装置摄影期间的摄影方向;以及所述运算处理装置形成景象数据,其中所述成像装置输出的图像数据与所述方向检测装置输出的方位数据相关联。
优选的,步骤s3中所述的驾驶员信息实时采集采用安装在车内的红外摄像头进行采集,并且所述红外摄像头设为带有无线信号收发模块的红外摄像头,当摄像头采集到驾驶员行为有异常时,将视频数据备份并传输至车载黑匣子以及公路监控中心。
优选的,所述无线信号收发模块包括wifi天线、lte天线、射频开关、频分器以及处理器,所述射频开关包括第一输入端口、第二输入端口以及wifi信号输出端口,所述频分器包括第三输入端口、第一输出端口以及第二输出端口,所述wifi天线与所述第一输入端口连接,所述lte天线与所述第三输入端口连接,所述第一输出端口与所述第二输入端口连接,所述频分器用于将所述lte天线接收的信号中的wifi信号以及lte信号分开,并将分开后的所述wifi信号以及所述lte信号分别通过所述第一输出端口以及所述第二输出端口输出。
优选的,步骤s3中所述的车速传感器具体设置为光电式车速传感器,所述光电式车速传感器包括转盘、两组光导体纤维、发光二极管和作为光传感器的光电三极管组成,所述光电式车速传感器以光电三极管为基础的放大器为发动机控制电脑或点火模块提供足够功率的信号,并且通过光电三极管和放大器产生数字输出信号,所述发光二极管透过转盘上的孔照到光电三极管上实现光的传递与接收,转盘上间断的孔可以开闭照射到光电三极管上的光源,进而触发光电三极管和放大器,使之像开关一样地打开或关闭输出信号。
本发明的技术效果和优点:本发明提供的一种特长隧道驾驶员疲劳驾驶判定以及提醒方法,与传统的疲劳驾驶判定方法相比,本发明采用分级式判定,判定结果更为精确,对于预防是事故发生更为有效,且本发明的疲劳驾驶提醒方式在提醒驾驶员的同时,通过打开车辆双闪灯并间隔鸣笛的方式对行驶环境内其余车辆进行提醒,一定程度上预防了事故。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特长隧道驾驶员疲劳驾驶判定以及提醒方法流程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发明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发明,并不用于限定本发明。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本发明提供了如图1的一种特长隧道驾驶员疲劳驾驶判定以及提醒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s1、阈值设定,对驾驶时长阈值、车辆路线偏移阈值、车速阈值进行设定,并且将驾驶员出行开始前24小时内驾驶员的睡眠数据输入;
其中,步骤s1的驾驶时长阈值最长为4小时,当行驶时长到达设定阈值的85%时,进行语音提醒,提醒间隔为5分钟/次;
步骤s1中的车辆路线偏移阈值具体设定方式为:
l路-l车≥0.2m;
其中,l路为车辆所在的车道宽度;l车为车辆自身最大宽度;
步骤s1的车速阈值低于隧道行驶最高速度,且当车速加速或者减速大于正常行驶速度的30%触发疲劳驾驶判定;
s2、进入隧道提醒,根据卫星定位信息,在进入隧道前的最近服务区处对驾驶员进行提醒;
其中,步骤s2的卫星定位采用gps卫星定位,其具体包括成像模块、方向检测模块以及运算处理模块,成像模块设置在gps定位的一个预定位置上;方向检测模块检测成像装置摄影期间的摄影方向;以及运算处理装置形成景象数据,其中成像装置输出的图像数据与方向检测装置输出的方位数据相关联;
s3、驾驶员信息实时采集,在随带行驶中对驾驶员的眼动数据、手动数据、纵向及横向加速度数据,将睡眠时长、闭眼时长、手部脱离操作位时间作为判定指标,并通过车速传感器对车辆行驶速度进行实时采集;
其中,步骤s3中的驾驶员信息实时采集采用安装在车内的红外摄像头进行采集,并且红外摄像头设为带有无线信号收发模块的红外摄像头,当摄像头采集到驾驶员行为有异常时,将视频数据备份并传输至车载黑匣子以及公路监控中心;
无线信号收发模块包括wifi天线、lte天线、射频开关、频分器以及处理器,射频开关包括第一输入端口、第二输入端口以及wifi信号输出端口,频分器包括第三输入端口、第一输出端口以及第二输出端口,wifi天线与第一输入端口连接,lte天线与第三输入端口连接,第一输出端口与第二输入端口连接,频分器用于将lte天线接收的信号中的wifi信号以及lte信号分开,并将分开后的wifi信号以及lte信号分别通过第一输出端口以及第二输出端口输出;
步骤s3中的车速传感器具体设置为光电式车速传感器,光电式车速传感器包括转盘、两组光导体纤维、发光二极管和作为光传感器的光电三极管组成,光电式车速传感器以光电三极管为基础的放大器为发动机控制电脑或点火模块提供足够功率的信号,并且通过光电三极管和放大器产生数字输出信号,发光二极管透过转盘上的孔照到光电三极管上实现光的传递与接收,转盘上间断的孔可以开闭照射到光电三极管上的光源,进而触发光电三极管和放大器,使之像开关一样地打开或关闭输出信号;
s4、疲劳驾驶判定与分级,判定疲劳驾驶的具体条件为:
1)采集到的车辆路线偏移量超过设定阈值,并且车速不在设定的阈值范围内;
2)驾驶时长超过设定阈值,并且驾驶员出行开始前24小时内驾驶员的睡眠不足6小时;
3)驾驶员存在间断性闭眼动作,且每次闭眼时间超过1.5秒;
4)驾驶员手部脱离操作位时间大于3秒;
疲劳等级按照从低到高依次为:d级、c级、b级、a级,上述条件满足任意一项判定为d级,上述条件满足任意二项判定为c级,上述条件满足任意三项判定为b级,上述条件全部满足判定为d级;
s5、疲劳驾驶提醒,当疲劳驾驶等级判定为d级和c级时采用车内声光报警设备对驾驶员进行提醒;当疲劳驾驶等级判定为b级和a级时在用声光报警设备对驾驶员提醒的同时,打开车辆双闪灯并间隔鸣笛对行驶环境内其余车辆进行提醒,并将疲劳驾驶信息输送至当前道路管理部门,对车辆进行拦截。
综上所述:本发明提供的一种特长隧道驾驶员疲劳驾驶判定以及提醒方法,与传统的疲劳驾驶判定方法相比,本发明采用分级式判定,判定结果更为精确,对于预防是事故发生更为有效,且本发明的疲劳驾驶提醒方式在提醒驾驶员的同时,通过打开车辆双闪灯并间隔鸣笛的方式对行驶环境内其余车辆进行提醒,一定程度上预防了事故。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发明,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了详细的说明,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