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交通安全行人预警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5026683发布日期:2021-05-11 16:53阅读:145来源:国知局
一种交通安全行人预警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交通安全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交通安全行人预警装置。



背景技术:

随着道路交通的不断发展,越来越多的交通工具行驶在公路上,其中包括公共汽车、出租车、私家车、货车以及电动车等等,小轿车在行驶时其盲区尚且较小,然而在公共汽车以及货车上,车辆的驾驶员由于汽车盲区过大,极难发现处于驾驶者盲区内的人或是物品,特别是难以发现在行走的行人,这也导致大型车辆的安全性较差,现有车辆上使用的行人预警装置,普遍采用雷达探测,然而在汽车上普遍存在前后可探测,左右无法探测的问题,这也导致大型车辆在转弯时极难对车辆两侧的行人进行观察,进而导致危险事故时常发生。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交通安全行人预警装置,该交通安全行人预警装置,其可方便的对车辆四周进行全方位探测且进行警报提示,最大限度的提高车辆行驶时的安全性,避免了危险事故的发生。

为实现以上目的,本发明通过以下技术方案予以实现:一种交通安全行人预警装置,包括密封底箱、探测机构以及旋转机构,还包括蓄电池、风电机构、警报器;

所述探测机构安装在密封底箱的顶部,所述旋转机构安装在探测机构的外侧,所述风电机构安装在密封底箱的顶部并与蓄电池的输入端电性连接,所述密封底箱的两侧均安装有警报器;

所述探测机构包括立柱、第一轴承、转盘、从动齿轮、第二轴承、转杆、齿盘、接收器、超声波发生器、红外探测器以及中央处理器;

所述立柱安装在密封底箱顶部的中部,所述第一轴承套接在立柱的外侧,所述转盘套接在第一轴承的外侧,所述第二轴承安装在转盘的顶部,所述转杆插接在第二轴承的内圈中并与齿盘的底部连接,所述接收器安装在齿盘的顶部并与超声波发生器连接,所述红外探测器与超声波发生器连接,所述中央处理器安装在密封底箱顶部的右侧,所述蓄电池的输出端分别与超声波发生器、红外探测器以及中央处理器的输入端电性连接,所述超声波发生器与红外探测器的输出端均与中央处理器的输入端电性连接,所述警报器的输入端分别与蓄电池以及中央处理器的输出端电性连接。

优选的,所述旋转机构包括支撑板、旋转电机、主动齿轮以及内齿环;

所述支撑板安装在立柱的正面,所述旋转电机安装在支撑板的顶部,所述主动齿轮套接在旋转电机输出轴的外侧,所述内齿环安装在转盘的底部并与主动齿轮的外侧啮合。

优选的,所述风电机构包括第三轴承、支撑杆、转环、横杆、风力发电机、叶片以及导风板;

所述第三轴承安装在密封底箱的顶部,所述支撑杆插接在第三轴承的内圈中,所述转环安装在支撑杆的顶部,所述横杆安装在转环的内壁并与风力发电机连接,所述叶片安装在风力发电机输入轴的外侧,所述转环的两侧均安装有导风板。

优选的,所述密封底箱内底壁的中部安装有固定电机,所述固定电机输出轴的两侧均连接有螺纹套,所述螺纹套的内侧插接有螺纹杆,所述螺纹杆远离螺纹套的一端连接有活塞块,所述活塞块的外表面与密封底箱的内壁贴合,所述密封底箱底部的两侧均连通有负压管,所述负压管的底部连通有吸盘,所述吸盘的底部开设有开口。

优选的,所述立柱两侧的底部均安装有蓄电池。

优选的,所述警报器的数量为两个,且两个所述警报器分别安装在密封底箱的两侧。

借由上述技术方案,本发明提供了一种交通安全行人预警装置。至少具备以下有益效果:

(1)、该交通安全行人预警装置,通过旋转机构的设置,使接收器和超声波发生器以及红外探测器可方便的在此装置的顶部进行转动,进而使超声波发生器和红外探测器可全方位无死角的对车辆的四周进行扫描,扫描完成后的信息被接收器所接收,接收器接收到的电信号传递给中央处理器,通过中央处理器的识别四周是否有行人或是障碍物,进而使中央处理器控制警报器发出警报,从而达到提示驾驶员以及行人的效果,从而使此装置可方便的对车辆四周进行全方位探测且进行警报提示,最大限度的提高车辆行驶时的安全性,避免了危险事故的发生。

(2)、该交通安全行人预警装置,通过风电机构的设置,使车辆在行驶时所受到的空气力带动叶片转动,从而使叶片带动风力发电机的输入轴进行转动,从而使风力发电机进行发电,从而使风力发电机将电能传递给蓄电池,从而使蓄电池进行充电,从而使蓄电池可方便的将电力传递给各个电器元件,进而使此装置无需外接电源亦可正常使用,使此装置的使用更加的安全,解决了传统行人预警装置需要外接供电的问题。

(3)、该交通安全行人预警装置,通过固定电机的设置,使中央处理器可通过控制固定电机启动,从而使固定电机带动螺纹套进行转动,使螺纹套拉动螺纹杆靠近或是远离固定电机,从而使螺纹杆可方便的带动活塞块进行移动,进而使密封底箱内腔的两侧可方便的产生负压,进而使负压可传递到吸盘的内侧,从而使吸盘可方便的吸附在车辆的顶部,从而使此装置可方便的在车辆的顶部安装,解决了传统统行人预警装置难以拆装的问题,使此装置的拆装和检修均更加的方便。

(4)、该交通安全行人预警装置,通过旋转电机的设置,使旋转电机可通过带动主动齿轮来带动内齿环进行转动,从而使内齿环带动转盘进行转动,进而使位于转盘顶部的接收器和超声波发生器以及红外探测器可方便的进行旋转,进而使此装置对路面信息的扫描更加的全面。

附图说明

此处所说明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发明的进一步理解,构成本申请的一部分:

图1为本发明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电器件电路连接图。

图中:密封底箱1;

探测机构2、立柱21、第一轴承22、转盘23、从动齿轮24、第二轴承25、转杆26、齿盘27、接收器28、超声波发生器29、红外探测器210、中央处理器211;

旋转机构3、支撑板31、旋转电机32、主动齿轮33、内齿环34;

蓄电池4;

风电机构5、第三轴承51、支撑杆52、转环53、横杆54、风力发电机55、叶片56、导风板57;

警报器6、固定电机7、螺纹套8、螺纹杆9、活塞块10、负压管11、吸盘12、开口13。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

请参阅图1-2,本发明提供一种技术方案:一种交通安全行人预警装置,包括密封底箱1、探测机构2以及旋转机构3,还包括蓄电池4、风电机构5、警报器6;

探测机构2安装在密封底箱1的顶部,旋转机构3安装在探测机构2的外侧,风电机构5安装在密封底箱1的顶部并与蓄电池4的输入端电性连接,密封底箱1的两侧均安装有警报器6;

探测机构2包括立柱21、第一轴承22、转盘23、从动齿轮24、第二轴承25、转杆26、齿盘27、接收器28、超声波发生器29、红外探测器210以及中央处理器211;

立柱21安装在密封底箱1顶部的中部,第一轴承22套接在立柱21的外侧,转盘23套接在第一轴承22的外侧,第二轴承25安装在转盘23的顶部,转杆26插接在第二轴承25的内圈中并与齿盘27的底部连接,接收器28安装在齿盘27的顶部并与超声波发生器29连接,红外探测器210与超声波发生器29连接,中央处理器211安装在密封底箱1顶部的右侧,蓄电池4的输出端分别与超声波发生器29、红外探测器210以及中央处理器211的输入端电性连接,超声波发生器29与红外探测器210的输出端均与中央处理器211的输入端电性连接,警报器6的输入端分别与蓄电池4以及中央处理器211的输出端电性连接。

旋转机构3包括支撑板31、旋转电机32、主动齿轮33以及内齿环34;

通过旋转机构3的设置,使接收器28和超声波发生器29以及红外探测器210可方便的在此装置的顶部进行转动,进而使超声波发生器29和红外探测器210可全方位无死角的对车辆的四周进行扫描,扫描完成后的信息被接收器28所接收,接收器28接收到的电信号传递给中央处理器211,通过中央处理器211的识别四周是否有行人或是障碍物,进而使中央处理器211控制警报器6发出警报,从而达到提示驾驶员以及行人的效果,从而使此装置可方便的对车辆四周进行全方位探测且进行警报提示,最大限度的提高车辆行驶时的安全性,避免了危险事故的发生。

支撑板31安装在立柱21的正面,旋转电机32安装在支撑板31的顶部,主动齿轮33套接在旋转电机32输出轴的外侧,内齿环34安装在转盘23的底部并与主动齿轮33的外侧啮合。

通过旋转电机32的设置,使旋转电机32可通过带动主动齿轮33来带动内齿环34进行转动,从而使内齿环34带动转盘23进行转动,进而使位于转盘23顶部的接收器28和超声波发生器29以及红外探测器210可方便的进行旋转,进而使此装置对路面信息的扫描更加的全面。

风电机构5包括第三轴承51、支撑杆52、转环53、横杆54、风力发电机55、叶片56以及导风板57;

第三轴承51安装在密封底箱1的顶部,支撑杆52插接在第三轴承51的内圈中,转环53安装在支撑杆52的顶部,横杆54安装在转环53的内壁并与风力发电机55连接,叶片56安装在风力发电机55输入轴的外侧,转环53的两侧均安装有导风板57。

通过风电机构5的设置,使车辆在行驶时所受到的空气力带动叶片56转动,从而使叶片56带动风力发电机55的输入轴进行转动,从而使风力发电机55进行发电,从而使风力发电机55将电能传递给蓄电池4,从而使蓄电池4进行充电,从而使蓄电池4可方便的将电力传递给各个电器元件,进而使此装置无需外接电源亦可正常使用,使此装置的使用更加的安全,解决了传统行人预警装置需要外接供电的问题。

密封底箱1内底壁的中部安装有固定电机7,固定电机7输出轴的两侧均连接有螺纹套8,螺纹套8的内侧插接有螺纹杆9,螺纹杆9远离螺纹套8的一端连接有活塞块10,活塞块10的外表面与密封底箱1的内壁贴合,密封底箱1底部的两侧均连通有负压管11,负压管11的底部连通有吸盘12,吸盘12的底部开设有开口13。

通过固定电机7的设置,使中央处理器211可通过控制固定电机7启动,从而使固定电机7带动螺纹套8进行转动,使螺纹套8拉动螺纹杆9靠近或是远离固定电机7,从而使螺纹杆9可方便的带动活塞块10进行移动,进而使密封底箱1内腔的两侧可方便的产生负压,进而使负压可传递到吸盘12的内侧,从而使吸盘12可方便的吸附在车辆的顶部,从而使此装置可方便的在车辆的顶部安装,解决了传统统行人预警装置难以拆装的问题,使此装置的拆装和检修均更加的方便。

立柱21两侧的底部均安装有蓄电池4。

警报器6的数量为两个,且两个警报器6分别安装在密封底箱1的两侧。

在使用时,通过旋转机构3的设置,使接收器28和超声波发生器29以及红外探测器210可方便的在此装置的顶部进行转动,进而使超声波发生器29和红外探测器210可全方位无死角的对车辆的四周进行扫描,扫描完成后的信息被接收器28所接收,接收器28接收到的电信号传递给中央处理器211,通过中央处理器211的识别四周是否有行人或是障碍物,进而使中央处理器211控制警报器6发出警报,从而达到提示驾驶员以及行人的效果,从而使此装置可方便的对车辆四周进行全方位探测且进行警报提示,最大限度的提高车辆行驶时的安全性,避免了危险事故的发生。

以上对本发明所提供的交通安全行人预警装置进行了详细介绍。本发明应用了具体个例对本发明的原理及实施方式进行了阐述,以上实施例的说明只是用于帮助理解本发明的方法及其核心思想。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发明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对本发明进行若干改进和修饰,这些改进和修饰也落入本发明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