耐高温感烟探测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4097602发布日期:2021-02-26 23:26阅读:195来源:国知局
耐高温感烟探测器的制作方法

[0001]
本申请涉及火灾报警的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耐高温感烟探测器。


背景技术:

[0002]
随着现代建筑内用火、用电量的增加,建筑内火灾发生的频率越来越高。建筑内火灾一旦发生,很容易出现扑救不及时、灭火器材缺乏及在场人惊慌失措、逃生迟缓等不利因素,最终导致重大生命财产损失。
[0003]
相关技术中火灾报警器通常为感烟探测器,其工作远离为火情发生时,杂物燃烧产生烟气,烟气从火灾报警器的探测口飘入进入感烟探测器的光学迷宫内,当光学迷宫检测到烟气中的烟尘两超过阈值后,触发警报器,从而对建筑内人员进行提醒,为建筑内人员争取灭火时机和逃生机会。
[0004]
针对上述中的相关技术,发明人认为存在有当火情蔓延较快时,感烟探测器容易受到灼热气流温度的影响,内部探测元件和报警元件在高温的影响下失效,而造成报警中断,导致报警时长过短,使建筑内人员误以为警报误报的可能性的缺陷。


技术实现要素:

[0005]
为了改善感烟探测器内的探测元件和报警元件在高温的影响下失效而导致报警时长过短的缺陷,本申请提供一种耐高温感烟探测器。
[0006]
本申请提供的一种耐高温感烟探测器采用如下的技术方案:
[0007]
一种耐高温感烟探测器,包括探测器本体,所述探测器本体外壳上开设有若干探测口,所述探测器本体外壳上固设有若干降温结构,所述降温结构包括基壳,所述基壳内设有空腔,所述空腔内壁上固设有若干导热板,所述导热板穿出基壳,所述导热板位于基壳外侧的一端位于探测口的外侧,各个所述导热板相互平行设置且均垂直于探测器本体外壳位于探测口处的外壁设置。
[0008]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由于探测器本体的探测口处设有降温结构,当气流进入探测器本体前,气流经过各个导热板,导热板将气流包含的热量快速传导至基壳内部,基壳内部通过放入比热容较大的液体或者容易蒸发吸热的液体,例如水,通过液体吸热使气体降温,减少了灼热气流进入探测器本体内损坏探测元件和报警元件的可能性。
[0009]
优选的,所述探测器本体外壳外侧设有隔热外壳。
[0010]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由于设置了隔热外壳,减少了热量直接透过探测器本体的外壳进入探测器内部,损坏探测元件和报警元件的情况,使报警持续进行和监测,从而减少了报警中断导致的建筑内人员认为时误报的可能性。
[0011]
优选的,所述探测器本体上设有水路冷却装置。
[0012]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水路冷却装置进一步减少了热量从探测器本体无外壳传导至探测器本体内部的可能性,提升了探测器的耐高温能力,进而提升了装置可靠性。
[0013]
优选的,所述水路冷却装置包括冷却外壳、进水管和出水管,所述冷却外壳设置在
探测器本体外侧,所述冷却外壳内开设有冷却腔,所述进水管和出水管对称分布在冷却外壳的两侧且分别与冷却腔连通。
[0014]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进水管和出水管使水路在冷却外壳内形成循环,从而持续带走传导至冷却外壳上的热量,进一步减缓了热量进入探测器外壳内部的速度。
[0015]
优选的,所述隔热外壳位于冷却外壳远离探测器本体的一侧。
[0016]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将隔热外壳设置在冷却外壳外部,从而将大量热量阻隔在装置外侧,少量热量通过隔热外壳后,通过冷却外壳内的流水将热量带走,减少了热量过高时冷却外壳内的冷却用水沸腾影响对气流降温效率的可能性,同时通过隔热外壳在冷却外壳的外侧,提高了对热量阻隔和吸收的效率。
[0017]
优选的,所述冷却外壳上设有水喷头,所述水喷头与冷却腔连通。
[0018]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由于设置了水喷头,在火情发生时,水喷头开始工作,使从进水口进入冷却外壳内部的水从水喷头喷出,对火势进行控制,同时喷出的水蒸发吸热,进一步降低了探测器周围的环境温度,减少探测器本体内部的探测元件和报警元件损坏的可能性。
[0019]
优选的,所述探测器本体处设有温度传感器,所述水喷头为带有电控阀门的雾化水喷头,所述温度传感器与水喷头的电控阀门电连接。
[0020]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设置温度传感器,当温度传感器检测到环境温度过高时,控制电控阀门启动,从而使水喷头开始喷水,控制火势并降温。
[0021]
优选的,所述探测器本体内部设有发信器。
[0022]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发信器,当感烟探测器监测到空气中烟气内烟雾量高于阈值后,触发发信器向消防人员和管理人员手持的终端发出讯息,从而及时通知消防人员,终端在接收到讯息后,持续的发出警报讯息,从而进一步减少了报警中断的可能性。
[0023]
综上所述,本申请包括以下至少一种有益技术效果:
[0024]
1.通过设置降温结构,当气流通过探测口进入探测器本体前,通过导热板将气流中的热量传导至基壳内部,空腔内的液体吸收热量,从而降低气流的温度,降低气流的温度,减少了探测器内部探测元件和报警元件受到高温影响而失效的可能性;
[0025]
2.通过设置冷却外壳,实用冷却外壳内部空腔的流动水吸收热量,从而进一步减少了探测器内温度升高的可能性;
[0026]
3.通过水喷头将冷却外壳内部的水喷出,控制火势的同时,降低了装置周围的温度。
附图说明
[0027]
图1是本申请实施例用于体现装置外侧整体结构的示意图。
[0028]
图2是本申请实施例用于体现探测器本体外水路冷却装置的。
[0029]
图3是本申请实施例用于体现装置内部各个结构的剖面示意图。
[0030]
附图标记说明:1、探测器本体;11、探测口;2、降温结构;21、基壳;22、空腔;23、导热板;3、隔热外壳;4、水路冷却装置;41、冷却外壳;411、进水管;412、出水管;413、冷却腔;5、水喷头;6、温度传感器。
具体实施方式
[0031]
以下结合附图1-3对本申请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0032]
本申请实施例公开一种耐高温感烟探测器。参照图1和图2,耐高温感烟探测器包括探测器本体1,探测器本体1内部设有用于检测烟气中烟尘含量的检测元件和报警元件以及发信器(图中未示出),检测元件为光学迷宫,报警元件选用蜂鸣扬声报警器。探测器本体1的外壳上开设有若干探测口11,各个探测口11一侧均设有与探测器本体1外壳固定连接的降温结构2。探测器本体1外壳外侧设有水路冷却装置4。
[0033]
参照图2,降温结构2包括基壳21,基壳21为封闭的容器,基壳21采用绝热材料制成,基壳21部侧壁上设有弹簧限压阀(图中未示出),基壳21上设有若干导热板23,若干导热板23平行设置且一端穿出基壳21,导热板23垂直于探测口11所在平面,且位于探测口11外侧。基壳21的封闭内腔内充满了易挥发材料或者比热容大的材料,该材料可以是水,也可以是其它不易燃的易挥发液体。当火情发生时,炙热的气流进入感烟探测器前,经过个个导热板23之间,导热板23将炙热气流中的热量传导至基壳21内部,通过水吸收热量,从而对气流进行降温,同时当水吸热挥发或者沸腾时,气体膨胀使基壳21内部压力升高时,多余气体从弹簧限压阀排出,减少了基壳21内部由于压力上升而使水的沸点上升,对气流的降温能力减弱的可能性。
[0034]
参照图3,水路冷却装置4包括冷却外壳41,冷却外壳41上固定连接有进水管411和出水管412,冷却外壳41内开设有冷却腔413,冷却外壳41包覆在探测器本体1外壳上,进水管411与出水管412分别于冷却腔413连通,同时进水管411和出水管412与外接水路连通,使水在冷却外壳41内侧流动,冷却外壳41采用导热性能优良的金属材料制成,本实施例选用铝材质使冷却外壳41具有较轻的质量的同时,铝材质表面自然形成的氧化铝具有良好的抗养花性能。当火情发生时,热量透过冷却外壳41被冷却外壳41内的水流吸收,进一步减少传递入烟感探测器内的热量。
[0035]
参照图3,冷却外壳41远离高温探测器的一侧固设有雾化水喷头5,雾化水喷头5与冷却腔413连通,且雾化水喷头5内部设有电控阀门,水喷头5的一侧固设有温度传感器6,温度传感器6与电控阀门电连接,当温度传感器6监测到温度升高时,控制电控阀打开,雾化水喷头5开始喷水,从而通过经过了冷却外壳41内的水喷出抑制火势,并通过水雾的蒸发降低感烟探测器周围的温度。冷却外壳41外侧设有隔热外壳3,隔热外壳3采用气凝胶毡材料结构制成。
[0036]
本申请实施例一种耐高温感烟探测器的实施原理为:火情发生时,炙热的气流进入探测口11前,首先需要经过若干平行设置的导热板23,导热板23将气流中的热量导入基壳21内,通过机壳内的水吸收气流中的热量,同时若干平行设置的导热板23增加了换热面积,提升了换热效率,从而减少了气流进入探测器本体1内部对探测元件和报警元件造成伤害使其失效的可能性。
[0037]
当火情发生时,外部热量向感烟探测器内部传导时,首先被隔热外壳3阻隔,减少热量传递的总量和速度,当部分热量穿过隔热外壳3后,通过冷却外壳41内的流水带走热量,从而进一步减少了热量传递入探测器内部的可能性。同时,温度传感器6控制电控阀门开启,使水喷头5喷出水流,抑制火势并降低装置周围温度。
[0038]
通过降低进入探测口11气流的温度,和热量从感烟探测器外壳进入内部的速度,
降低高温影响感烟探测器本体1内部探测元件和报警元件正常工作的可能性,减少了报警中断使建筑内人员认为误报警,而失去救火时机或者逃生时间的可能性。
[0039]
以上均为本申请的较佳实施例,并非依此限制本申请的保护范围,故:凡依本申请的结构、形状、原理所做的等效变化,均应涵盖于本申请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