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防拆除报警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5263471发布日期:2021-06-01 23:46阅读:138来源:国知局
一种防拆除报警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安防设备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防拆除报警装置。



背景技术:

随着电子技术的发展,家庭报警系统已成为人们的首选安防产品。通常的家庭安防系统是指通过各种报警探测器、报警主机、摄像机、读卡器、门禁控制器、接警中心及其他安防设备为住宅提供包括入侵报警系统在内的综合性系统。该综合性系统包括了三大子系统:闭路监控电视子系统、门禁子系统以及入侵报警子系统。警报器是入侵报警子系统的一个关键部件,也是最容易受到入侵者暴力破坏的器件。

现有技术中的警报器一般通过物理结构防拆来实现其防拆除功能,例如设置特制的防拆螺栓,只有使用相应的拆卸工具,才不会引发警报。而当前由于警报器的普及,不法分子对警报器的使用功能渐为熟悉,若不法分子把产品和底座整个拆除,则警报器将会失去报警效果。



技术实现要素:

基于此,有必要针对目前的安防警报器所存在的容易被整体拆除而导致失效的问题,提供一种防拆除报警装置。

上述目的通过下述技术方案实现:

一种防拆除报警装置,包括壳体,所述壳体内容设有监控组件、内置独立电池和警报器,所述监控组件用以采集影像或物理参数,所述内置独立电池电性连接于所述监控组件和所述警报器;所述壳体上设置有第一防拆组件和第二防拆组件,所述第一防拆组件包括保护壳、连接触片和连接触头,所述保护壳设置于所述壳体表面且凸出于所述壳体,所述连接触片数量为两个,所述连接触头插入两个所述连接触片之间时,两个所述连接触片电性连通,所述连接触头固定于靠近所述壳体的固定结构;所述第二防拆组件包括凹槽、盲孔、滚动体和触发开关,所述凹槽沉设于所述壳体表面,所述盲孔设置于所述凹槽槽底,所述触发开关设置于所述盲孔底部,所述滚动体可滚动地放置于所述凹槽内。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凹槽内还设置有放置槽,所述滚动体放置于所述放置槽内。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凹槽整体呈“十”字形,所述盲孔的数量为四个,四个所述盲孔位于所述“十”字形凹槽的四个端部。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触发开关为物理式触发开关。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监控组件为摄像头、红外检测器、声音检测器当中的一种或多种。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壳体内还容设有无线通讯组件,所述无线通讯组件以无线通讯方式和外部设备进行通讯,所述无线通讯组件以有线方式和所述第一防拆组件和所述第二防拆组件进行通讯。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防拆除报警装置,包括壳体,壳体内容设有监控组件、内置独立电池和警报器,于壳体上还设置有第一防拆组件和第二防拆组件,第一防拆组件包括连接触片和连接触头,当壳体被挪动时,连接触头和连接触片脱离接触,连接触头断开连接并使得警报器动作;第二防拆组件上设置有滚动体和触发开关,当壳体被挪动时,滚动体会触碰触发开关,使得警报器动作。通过设置两组防拆组件,能够有效保证监控组件不会被人为拆除而失效,隐蔽性良好、整个报警系统安全可靠。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提供的防拆除报警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当中实施例提供的防拆除报警装置沿另一视向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图1当中实施例提供的防拆除报警装置的俯视图。

其中:

壳体100;监控组件110;第一防拆组件120;保护壳121;连接触片122;连接触头123;第二防拆组件130;凹槽131;盲孔132;放置槽133。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通过实施例,并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用以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

本文中为组件所编序号本身,例如“第一”、“第二”等,仅用于区分所描述的对象,不具有任何顺序或技术含义。而本申请所说“连接”、“联接”,如无特别说明,均包括直接和间接连接(联接)。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顺时针”、“逆时针”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在本实用新型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上”或“下”可以是第一和第二特征直接接触,或第一和第二特征通过中间媒介间接接触。而且,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上方”和“上面”可是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上方或斜上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高于第二特征。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下”、“下方”和“下面”可以是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下方或斜下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小于第二特征。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防拆除报警装置,如图1至图3所述,包括壳体100,壳体100内容设有监控组件110、内置独立电池和警报器,于壳体100上还设置有第一防拆组件120和第二防拆组件130,第一防拆组件120包括连接触片122和连接触头123,当壳体100被挪动时,连接触头123和连接触片122脱离接触,连接触头123断开连接并使得警报器动作;第二防拆组件130上设置有滚动体和触发开关(图中未示出),当壳体100被挪动时,滚动体会触碰触发开关,使得警报器动作。通过设置两组防拆组件,能够有效保证监控组件110不会被人为拆除而失效,隐蔽性良好、整个报警系统安全可靠。

具体的,监控组件110用以采集影像或物理参数,当监控组件110采集到的信息与预设信息符合时,例如采集到的陌生人影像,监控组件110向警报器发出讯号,使得警报器发出警报,通知相关人员。内置独立电池电性连接于监控组件110和警报器,内置独立电池用于向警报器和监控组件110供电,监控组件110也可外接市电,内置独立电池可以防止他人通过破坏市电连接的方式阻碍警报器的工作,也能够避免因停电等电气故障导致的警报器失效。

壳体100上设置有第一防拆组件120和第二防拆组件130,第一防拆组件120包括保护壳121、连接触片122和连接触头123,保护壳121设置于壳体100表面且凸出于壳体100,连接触片122数量为两个,连接触头123插入两个连接触片122之间时,两个连接触片122电性连通,连接触头123固定于靠近壳体100的固定结构。通常情况下壳体100固定安装于墙体或安装板上,连接触头123独立于壳体100,安装在壳体100所安装的墙体或安装板上。壳体100安装到位后,连接触头123插入两个连接触片122之间,并使得两个连接触头123连通。当壳体100在外力作用下远离墙体或安装板时,连接触头123从两个连接触片122之间脱出,两个连接触片122断开连接,警报器发出警报。

第二防拆组件130包括凹槽131、盲孔132、滚动体和触发开关,凹槽131沉设于壳体100表面,盲孔132设置于凹槽131槽底,触发开关设置于盲孔132底部,滚动体可滚动地放置于凹槽131内,通常情况下滚动体为球状。壳体100安装到位后,设置有凹槽131的一面处于水平状态,此时将滚动体放入凹槽131内,由于凹槽131处于水平状态,滚动体不会发生滚动。当壳体100受外力作用,凹槽131不再保持水平,滚动体在重力作用下滚动并落入盲孔132内,撞击盲孔132底部的触发开关,并使得警报器工作。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凹槽131内还设置有放置槽133,滚动体放置于放置槽133内,放置槽133能够保证滚动体不会因为壳体100正常的微小运动而滚动落入盲孔132内。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凹槽131整体呈“十”字形,盲孔132的数量为四个,四个盲孔132位于“十”字形凹槽131的四个端部。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触发开关为物理式触发开关。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监控组件110为摄像头、红外检测器、声音检测器当中的一种或多种。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壳体内还容设有无线通讯组件,无线通讯组件以无线通讯方式和外部设备进行通讯,无线通讯组件以有线方式和第一防拆组件和第二防拆组件进行通讯。无线通讯组件有两个作用,一是向外部设备发出警报,二是在检修时,通过输入预设安全码,使得第一防拆组件和第二防拆组件失效,避免正常检修导致警报器发出警报。

以上实施例的各技术特征可以进行任意的组合,为使描述简洁,未对上述实施例中的各个技术特征所有可能的组合都进行描述,然而,只要这些技术特征的组合不存在矛盾,都应当认为是本说明书记载的范围。

以上所述实施例仅表达了本实用新型的几种实施方式,其描述较为具体和详细,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专利范围的限制。应当指出的是,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因此,本实用新型专利的保护范围应以所附权利要求为准。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