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本实用新型涉及电动车上电梯预警系统,尤其是涉及一种基于智能分析技术的电动车上电梯预警系统。
背景技术:
2.电瓶车、电动自行车的使用越来越普及,给广大群众的生活带来了很大便利,但小区中部分车主经常会把电动车推进电梯,进入家中充电,由于家中不具备完善的充电桩设施,导致电瓶车充电引起的火灾越来越频繁。针对阻止电动车乘电梯上楼的问题,物业大多仅仅采取在电梯轿厢内安装阻拦凳等手段,但仍无法有效阻止此类事件的发生。
技术实现要素:
3.本实用新型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基于智能分析技术的电动车上电梯预警系统。
4.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可采取下述技术方案:
5.本实用新型所述的基于智能分析技术的电动车上电梯预警系统,所述预警系统包括:
6.识别阻止单元,所述识别阻止单元设置在每个电梯轿厢内的,分别具有第一摄像头、第二摄像头、声音报警器、轿厢门执行机构和plc;
7.记录曝光单元,所述记录曝光单元具有交换机、硬盘录像机、服务器和显示屏;
8.其中,所述第一摄像头设置在电梯轿厢顶部,用于监控是否有电动车进入和对进电梯的人进行人像采集并将数据信息传输至所述plc;所述第二摄像头设置在电梯轿厢中下部,用于对进入的电动车的车牌号进行数据采集,并将数据发送至plc;所述plc接收第一摄像头和第二摄像头的数据信息,当判断电动车进入电梯轿厢内时,控制轿厢门执行机构禁止关闭,同时控制所述声音报警器开启语音警报,同时将数据信息发送至所述交换机;交换机将接收到的识别阻止单元的数据信息传输至所述硬盘录像机和服务器,所述服务器将数据录入,若同一车牌超过预设次数,将人像信息发送至所述显示屏进行显示曝光。
9.本实用新型优点在于通过视频监控以及数据库的分析,可在电动车进入电梯时发出警报,并控制电梯门不关闭,直到电动车离开,利用本系统可以对推电动车上电梯现象实现智能管控和预警,可以有效地解决居民推电动车上电梯的问题,避免了电车过度充电造成的潜在火灾隐患。
附图说明
10.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11.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电路原理框图。
具体实施方式
12.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
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需要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所有方向性指示(诸如上、下、左、右、前、后
……
)仅用于解释在某一特定姿态(如附图所示)下各部件之间的相对位置关系、运动情况等,如果该特定姿态发生改变时,则该方向性指示也相应地随之改变。
13.另外,在本实用新型中如涉及“第一”、“第二”等的描述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其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至少一个该特征。
14.如图1、2所示,本实用新型所述的基于智能分析技术的电动车上电梯预警系统,包括:
15.识别阻止单元10,识别阻止单元10设置在每个电梯轿厢20内的,分别具有第一摄像头11、第二摄像头12、声音报警器、轿厢门执行机构和plc;
16.记录曝光单元30,记录曝光单元30具有交换机、硬盘录像机、服务器和显示屏;
17.其中,第一摄像头11设置在电梯轿厢20顶部,用于监控是否有电动车进入和对进电梯的人进行人像采集并将数据信息传输至plc;第二摄像头12设置在电梯轿厢20中下部,用于对进入的电动车的车牌号进行数据采集,并将数据发送至plc;plc接收第一摄像头11和第二摄像头12的数据信息,当判断电动车进入电梯轿厢内时,控制轿厢门执行机构禁止关闭,同时控制声音报警器开启语音警报,同时将数据信息发送至交换机;交换机将接收到的识别阻止单元的数据信息传输至硬盘录像机和服务器,服务器将数据录入,若同一车牌超过预设次数,将人像信息发送至显示屏进行显示曝光。
18.其工作原理流程为:
19.1、部署在小区门口的人像识别系统,对进出小区的每位用户采集人脸信息并建档,将人和车进行匹配,利于提高识别灵敏度;
20.2、电动车进入电梯后,安装在电梯上的第二摄像头12自动抓拍电动车车牌,快速计算后判断进入电梯的为电动车,并通过声音报警器启动语音告警,警示车主将电动车移出电梯;
21.3、若电动车未及时离开,plc发出报警信息,同时联动梯控的轿厢门执行机构,电梯的门将禁止关闭;电动车离开后,电梯才可以正常运行;同时抓拍信息传输到服务器,物业人员得到报警消息,可以在显示屏上对进入电梯的电动车图像进行核实;
22.4、在服务器中记录用户的违规行为,一旦超过三次,就通过门禁阻止用户进入小区,并且在小区的显示屏上显示用户信息,为了保护用户隐私,可以遮住图像的部分信息,从而起到警示的作用。
23.本系统可以在短时间内发现进入电梯轿厢20的电动车,并做出及时的处理。图像识别的过程不需要互联网的参与,是在嵌入式系统上实时进行的边缘计算。
24.第一摄像头11和第二摄像头12分别安装在电梯内部靠上的位置,和位于电瓶车高度的水平位置,约1米高度,如图1所示。
25.相关技术参数:
26.1、第一摄像头11参数配置:采用200万像素双目宽动态摄像头,采用星光级图像传
感器,可适应夜间低照度环境;面部识别距离0.3m
‑
1.5m,支持照片视频防假;
27.2、第二摄像头12参数配置:采用400万星光级1/2.7"cmos智能半球网络摄像机;智能侦测:采用深度学习硬件及算法,提供精准的人车分类侦测,支持越界侦测,区域入侵侦测,进入/离开区域侦测。支持联动白光报警;支持联动声音报警;最小照度:0.005lux @(f1.2,agc on),0 lux with ir;镜头:4mm,水平视场角83.7
°
[2.8mm(102.7),6mm(51.8),8mm(39.4)可选];调整角度:水平:0
°
~360
°
,垂直:0
°
~75
°
,旋转0
°
~360
°
;宽动态范围:120db;视频压缩标准:h.265/h.264/ mjpeg;最大图像尺寸:2560x1440。
[0028]
3、显示屏:采用户外全彩led显示屏:型号:p10;发光点颜色1r1g1b;像素点间距10;最佳视距10m
‑
100m;白平衡亮度≥7500cd/
㎡
;分辨率:32*16;扫描方式1/2扫。
[0029]
采用人脸识别技术采集人脸并把信息传入至数据库,可以为每个用户建立档案,便于进行比对分析,可以提高采集灵敏度和准确性;运用专门的摄像机从合适的角度拍摄车牌,可以提高识别成功率,并对相关电动车入档,出现超过三次进入电梯的行为,就可以在显示屏上曝光,从而起到很好的警示作用;采用人脸和车牌结合的方式,同时利用用户和电动车的匹配关系进行识别,可以提高识别的精准性,完善小区中人车关联信息。与传统的视频监控技术相比,本预警系统采用的智能视频分析技术能够同时监控多个场景,提高监控的质量和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