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基于驻车空调的抗疲劳检测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26546099发布日期:2021-09-07 23:30阅读:86来源:国知局
一种基于驻车空调的抗疲劳检测方法与流程

1.本发明涉及车载安全控制技术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基于驻车空调的抗疲劳检测方法。


背景技术:

2.疲劳驾驶是指驾驶员在长时间连续驾车后,产生生理机能和心理机能的失调,而在客观上出现驾驶技能下降的现象。疲劳驾驶会影响到驾驶员的注意、感觉、知觉、思维、判断、意志、决定和运动等诸方面,例如驾驶员可能表现为:困倦瞌睡、四肢无力、注意力不集中、判断能力下降、甚至是精神恍惚乃至瞬间记忆消失。而一旦驾驶员出现疲劳驾驶,则极易因动作迟误、操作停顿、修正时间不当等不安全因素引发道路交通事故。
3.影响疲劳驾驶的因素有很多,例如长时间连续性驾驶、夜间驾驶、睡眠时间不足或睡眠质量不好等等,以疲劳驾驶最为突出的货车运输领域为例,有相关研究统计资料表明,至少一半以上的货车驾驶员为了片面追求短期经济利益,在感到困倦瞌睡时都会选择在车上进行休息乃至睡眠,继而在夜间车辆较少时段进行长时间的连续性高速驾驶。
4.为了满足驾驶员在需经常等待装卸货时、或在运输途中随车休息时“能在驻车时使用空调”的需求,目前市面上已经出现了小批量的驻车空调,相比传统车载空调,驻车空调极大提高了驾驶员运输途中随车休息时的休息质量乃至睡眠质量,进而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货车的疲劳驾驶概率,但出于驾驶员在驾驶途中尤其是在夜间驾驶时不由自主会感到疲劳,以及在疲劳之际其主观上仍不太情愿主动停车休息乃至最终酿成不可挽回的损失等问题,驻车空调目前在货车运输领域所发挥的抗疲劳效用仍十分有限。


技术实现要素:

5.有鉴于此,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基于驻车空调的抗疲劳检测方法,使得在驾驶途中,疲劳状态监测装置可以与驻车空调完美协作,进而使得驻车空调在驾驶途中也可以发挥更大的抗疲劳效用。
6.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基于驻车空调的抗疲劳检测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7.s1:疲劳状态监测装置实时监测驾驶员驾驶状态信息并对当前的驾驶状态进行定时判定或实时判定;
8.s2:在满足第一触发条件时,驻车空调自动开启舒缓模式,疲劳状态监测装置在基于第一触发条件的基础上对舒缓模式进行加成计算,由此得到“剩余健康驾驶时长h”的预判值并给出到驾驶员;
9.s3:在驻车空调舒缓模式运行下,疲劳状态监测装置持续对h值做出修正并给出到驾驶员;
10.s4:在满足第二触发条件时,驻车空调由舒缓模式自动转入警醒模式,第二触发条件至少包括:当步骤s3中的h值被修正为0时。
11.优选地,第一触发条件为以下条件中的任意一项:
12.1)在驾驶员给出开启指示时;
13.2)在疲劳状态监测装置监测到同一驾驶员连续驾驶超过第三预设时长m时;
14.3)在监测到的疲劳状态信息其所对应的特征参数的下降速率和/或下降幅度大于等于第一特征阈值时。
15.优选地,疲劳状态监测装置基于perclos标准监测获得“驾驶员注意力方向”,通过“驾驶员注意力方向”建立起与其所对应的“驾驶员注意力分散程度”的特征参数,并对特征参数的变化持续监测。
16.优选地,步骤s2中的加成计算,其包括如下检测运算步骤:
17.s201:判断同一驾驶员是否从本次驾驶起即给出驻车空调舒缓模式的开启指示,如是,执行步骤s202,如否,依次执行步骤s203与s204;
18.s202:获取预设的第一时间映射表,第一时间映射表中设置有h与驾驶员姓名、车厢人数之间的对应关系,根据疲劳状态监测装置监测获取到的驾驶人姓名、车厢人数在第一时间映射表中查询得到h值;
19.s203:基于舒缓模式的开启时刻a',由疲劳状态监测装置对同一驾驶员自本次驾驶起即持续监测到的特征参数进行数学建模分析,同时获取得到基于a'时刻下的特征参数瞬时平均值b'、特征参数总下降幅度值c'、特征参数下降速率的瞬时平均值d';
20.s204:根据疲劳状态监测装置监测获取到的驾驶人姓名、车厢人数,获取预设的第二时间映射表,第二时间映射表中设置有h与a'、b'、c'、d'之间的对应关系,根据a'、b'、c'、d'在第二时间映射表中查询得到h值。
21.优选地,步骤s3中的持续修正,其包括如下检测运算步骤:
22.s301:基于舒缓模式的当前运行时刻a,由疲劳状态监测装置对同一驾驶员自a'时刻起即持续监测到的特征参数进行数学建模分析,同时获取得到基于当前运行时刻a下的特征参数瞬时平均值b、特征参数总下降幅度值c,以及特征参数下降速率的瞬时平均值d;
23.s302:疲劳状态监测装置实时判断b是否处于(0.95~1.05)*b'区间第六预设时长以上,以及d是否处于(0.95~1.05)*d'区间第七预设时长以上,在没有同时满足前,执行步骤s303,直至当同时满足时,执行步骤s304;
24.s303:获取预设的第三时间映射表,第三时间映射表中设置有h值与a、b、c、d之间的对应关系,根据a、b、c、d在第三时间映射表中查询得到h值;
25.s304:基于当前运行时刻a下的特征参数瞬时平均值b持续计算与修正h值。
26.优选地,第二触发条件还包括:在疲劳状态监测装置监测到同一驾驶员连续驾驶超过第四预设时长n时,其中n>m。
27.优选地,舒缓模式的运行方式包括:驻车空调快速调整车厢内温度、湿度、氧气浓度中的一项或者多项使其快速到达并持续保持在第一预设区间,以增强驾驶员的舒适度。
28.优选地,警醒模式的运行方式包括:驻车空调在保持既有舒缓模式运行基础上,每隔第一预设时长x自动开启持续时间为t的冷风档吹脸模式,以增强驾驶员的警醒度乃至强行保持清醒。
29.优选地,警醒模式包括轻度警醒模式、中度警醒模式、重度警醒模式,驻车空调自动转入警醒模式中的任意一个时,其自动转入方式为:在警醒模式运行下,当每次的冷风档
吹脸模式结束后,疲劳状态监测装置每隔第二预设时长y对基于上一轮疲劳驾驶状态的判定进行其改善程度上的新一轮判定,从而确定新一轮驾驶状态,驻车空调依据新一轮驾驶状态纠偏执行至与其相适配的运行模式,其中y=1/2x。
30.优选地,疲劳驾驶状态包括轻度疲劳、中度疲劳、重度疲劳三种状态,或还有第四种状态,即:假定为轻度疲劳;只有轻度疲劳经一轮疲劳度改善后,步骤s4才可以重新返回步骤s3,驻车空调得以继续维持对h值的修正并给出到驾驶员。
31.相对于现有技术而言,本发明所述的一种基于驻车空调的抗疲劳检测方法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32.1)使驾驶员对于本次驾驶的疲劳预判持续建立起不断修正的理性认知,并在疲劳到来之际,及时建立感性认知;
33.2)与驻车空调舒缓模式结合乃至警醒模式结合,从心理和生理双层角度协同作用,弱化驾驶员潜意识里最初坚守的主观意愿色彩,进而使得驾驶员更情愿从主观上进行主动停车休息;
34.3)与驻车空调警醒模式结合,使得驾驶员在更情愿主动停车休息之前,例如在找寻及驾往附近停车场或服务区的过程中强行保持清醒。
附图说明
35.构成本发明的一部分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发明的进一步理解,本发明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发明,并不构成对本发明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
36.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1

2中所述的一种基于驻车空调的抗疲劳检测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37.图2为实施例1中所述的一种加成计算的检测运算流程示意图;
38.图3为实施例1中所述的一种持续修正的检测运算流程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39.为使本发明的上述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易懂,下面将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发明做进一步的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本发明在此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是构成本发明的部分实施例,其仅用以解释本发明,并不构成对本发明的限定,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发明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
40.实施例1
41.如图1

3所示,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基于驻车空调的抗疲劳检测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42.s1:疲劳状态监测装置实时监测驾驶员驾驶状态信息并对当前的驾驶状态进行定时判定或实时判定;
43.s2:在满足第一触发条件时,驻车空调自动开启舒缓模式,疲劳状态监测装置在基于第一触发条件的基础上对舒缓模式进行加成计算,由此得到“剩余健康驾驶时长h”的预判值并给出到驾驶员;
44.s3:在驻车空调舒缓模式运行下,疲劳状态监测装置持续对h值做出修正并给出到驾驶员;
45.s4:在满足第二触发条件时,驻车空调由舒缓模式自动转入警醒模式,第二触发条件至少包括:当步骤s3中的h值被修正为0时。
46.其中,舒缓模式例如可以为:驻车空调快速调整车厢内温度、湿度、氧气浓度中的一项或者多项使其快速到达并持续保持在第一预设区间,以增强驾驶员的舒适度。警醒模式例如可以为:驻车空调在保持既有舒缓模式运行基础上,每隔第一预设时长x自动开启持续时间为t的冷风档吹脸模式,以增强驾驶员的警醒度乃至强行保持清醒。本发明在此侧重于从检测角度去解决“使得在驾驶途中,疲劳状态监测装置可以与驻车空调完美协作,进而使得驻车空调在驾驶途中也可以发挥更大的抗疲劳效用”这一声称技术问题,故在此均不对驻车空调其舒缓模式和/或警醒模式的具体运行方式做出特别限定。以上述示例方式为例,本领域技术人员在此还可以理解的是,在上述示例方式的基础上,驻车空调还可以向其他车载单元发出指令调用,以进一步增强驾驶员的舒适度和/或警醒度。具体的,以舒缓模式为例,驻车空调还可以发起对于车顶灯的指令调用,以自动调节车顶灯的亮度与柔和度;或发起对于车载娱乐系统的指令调用,以自动推荐及播放轻柔音乐;再或发起对于具有按摩功能的靠背座椅的指令调用等等,以上均有利于进一步增强驾驶员的舒适度。而以警醒模式为例,驻车空调还可以发起对于声光报警系统的指令调用,以进一步增强驾驶员的警醒度,并还可以向周围车辆乃至报警平台发送疲劳报警信号。
47.具体的,步骤s1中对于当前驾驶状态的判定可以包括健康驾驶状态、疲劳驾驶状态两种状态,当步骤s3中的h值被修正为0时,也即对应当前驾驶状态被判定为疲劳驾驶状态,当然上述两种状态还可以根据程度不同做出进一步的细分式判定。本发明与现有技术所不同的是:本发明通过疲劳状态监测装置对h值做出预判,且对h初始预判值的得出,一是需建立在驻车空调舒缓模式被触发开启之际,二是基于开启之际所对应的第一触发条件的基础上,再对驻车空调舒缓模式进行加成计算得到。这种预判值的得出在初始给出时并不需要力求非常精确,其目的仅在于及时给出到驾驶员,这种给出方式可以是经由车载语音单元以语音播报形式给出,例如语音播报内容可以设定为“驻车空调舒缓模式已开启,预计您在舒缓模式下的健康驾驶时长为h”,也可以是经由车载显示单元以实时示数形式给出。至于对h预判值的精准性控制可以在驻车空调舒缓模式的运行过程中进行持续不断的修正,并也给出到驾驶员,直至h值被修正为0时,满足第二触发条件,驻车空调由舒缓模式自动转入警醒模式。
48.本发明与现有技术进行上述区别设定的原因在于:
49.1)本发明通过研究发现,驾驶员在驾驶途中尤其是在夜间驾驶时不由自主会感到疲劳,而在疲劳不由自主到来之际,很多驾驶员很可能并没有产生这方面的思维意识,且大多数驾驶员对其疲劳的预判往往带有很强的主观意愿色彩,以至于在疲劳之际其主观上仍不太情愿主动停车休息乃至最终酿成不可挽回的损失。
50.2)本发明还通过研究分析得出,造成上述结果的原因至少有二:一是驾驶员基于本次疲劳到来之际时的自我感性认知缺乏,或是在感知到时已严重滞后以至于造成错觉,以及建立于错觉基础上的盲目自信;二是最初建立在“驾驶员潜意识里的主观意愿色彩”基础上的理性认知(或预判),在本次驾驶途中无法得到持续性的正确修正,而仍被驾驶员的自信所坚守。
51.由此,本发明的检测逻辑在于:1)使驾驶员对于本次驾驶的疲劳预判持续建立起
不断修正的理性认知,并在疲劳到来之际,及时建立感性认知;2)与驻车空调舒缓模式结合乃至警醒模式结合,从心理和生理双层角度协同作用,弱化驾驶员潜意识里最初坚守的主观意愿色彩,进而使得驾驶员更情愿从主观上进行主动停车休息;3)与驻车空调警醒模式结合,使得驾驶员在更情愿主动停车休息之前,例如在找寻及驾往附近停车场或服务区的过程中强行保持清醒。
52.更为具体的,本实施例通过步骤s2,初步建立起了驾驶员对于本次驾驶其“剩余健康驾驶时长h”的客观性预知,并继而通过步骤s3对上述初步的客观性预知不断力求做出最为精准的实时性修正,这种初步的客观性预知及其后续的实时性修正,不论是在初步的客观性预知建立之际还是在后续的实时性修正过程中,又均是建立在舒缓模式的基础上,也即驾驶员在对本次驾驶下的h值从“预知到修正”的整个认知过程中,且是在疲劳发生之前还同步融合了抗疲劳解决方案,从而在一定程度上相当于延缓了疲劳的发生时间,进而在步骤s4中的疲劳发生之际,不仅在一定程度上提前满足了驾驶员对于本次驾驶里程上的期望值,还因疲劳会比正常状态来得稍微迅猛从而在一定程度上加深驾驶员此刻对于疲劳的感受度,上述两方面因素从心理和生理双层角度协同作用,并继续叠加步骤s4中的警醒模式,非常有助于弱化驾驶员潜意识里最初坚守的主观意愿色彩,进而使得驾驶员更情愿从主观上进行主动停车休息。步骤s4中的警醒模式,例如冷风档吹脸模式的间歇性作用还有助于驾驶员在主动停车休息之前,例如在找寻及驾往附近停车场或服务区的过程中强行保持清醒。
53.优选地,第一触发条件为以下条件中的任意一项:
54.1)在驾驶员给出开启指示时;
55.2)在疲劳状态监测装置监测到同一驾驶员连续驾驶超过第三预设时长m时;
56.3)在监测到的疲劳状态信息其所对应的特征参数的下降速率和/或下降幅度大于等于第一特征阈值时。
57.具体的,影响疲劳驾驶的因素有很多,其中驾驶舒适度作为其中的一项重要因素,相对于路况等其他因素而言是相对可控的,驾驶舒适度越高,驾驶员越不易产生疲劳,而驾驶员在驾驶过程中,由于精神的高度紧绷,对于驾驶舒适度例如氧气浓度并不能很敏感的及时关注与调节,通过设置第一触发条件,使得驻车空调的舒缓模式既可以是应驾驶员的开启指示进行自动开启,也可以是在满足强制触发条件下时的强制开启,从而不必在驾驶途中全程开启舒缓模式,有利于驻车空调蓄电池的节能,尤其是在春秋季节当温度、湿度等均适宜时。当然本领域技术人员在此可以理解的是,通过对第一特征阈值的适当设定,即使在监测到的疲劳状态信息其所对应的特征参数的下降速率或下降幅度大于等于第一特征阈值时,此时驾驶员仍将处于健康驾驶状态。
58.优选地,疲劳状态监测装置基于perclos标准监测获得“驾驶员注意力方向”,通过“驾驶员注意力方向”建立起与其所对应的“驾驶员注意力分散程度”的特征参数,并对特征参数的变化持续监测。
59.具体的,现有技术中对于驾驶员疲劳状态的检测方法有很多,按照目前国际上比较通用的分类,大致分为基于驾驶人生理信号、基于驾驶人生理反应特征、基于驾驶人操作行为和基于车辆状态信息四大类,其中perclos(percentage of eyeiid ciosure over the pupii、over time,度量疲劳/瞌睡的物理量)标准,是基于驾驶人生理反应特征的检测
方法中所最为广泛采用的疲劳算法,其是将眼睑闭合时间占一段时间的百分比作为生理疲劳的测量指标,利用面部识别技术定位眼睛、鼻尖和嘴角位置,将眼睛、鼻尖和嘴角位置结合起来,再根据对眼球的追踪获得驾驶员注意力方向,并判断驾驶员的注意力是否分散来实现防疲劳。由于perclos标准采用非接触式测量,且对疲劳状态的识别精度较好,故而一是相比于接触式测量,不会对实际驾驶及其疲劳监测产生局限,实用性较好;二是在将“驾驶员注意力方向”作为疲劳状态信息进行监测时,由于识别精度足够高,进而方便持续监测与其所对应的“驾驶员注意力分散程度”的特征参数的变化。在这里尤其需要说明的是,由于特征参数的局部波动是呈不规律的非线性波动,例如类似于心电图的局部波动,故而本发明采用的比较方式是,利用特征参数的下降速率和/或下降幅度,与第一特征阈值进行比较,相比于瞬时参数的比较方式,比较结果更为准确可靠,从而对于驻车空调舒缓模式的强制性触发开启也显得更为合理,进一步利于驻车空调蓄电池的节能。
60.优选地,步骤s2中的加成计算,其包括如下检测运算步骤:
61.s201:判断同一驾驶员是否从本次驾驶起即给出驻车空调舒缓模式的开启指示,如是,执行步骤s202,如否,依次执行步骤s203与s204;
62.s202:获取预设的第一时间映射表,第一时间映射表中设置有h与驾驶员姓名、车厢人数之间的对应关系,根据疲劳状态监测装置监测获取到的驾驶人姓名、车厢人数在第一时间映射表中查询得到h值;
63.s203:基于舒缓模式的开启时刻a',由疲劳状态监测装置对同一驾驶员自本次驾驶起即持续监测到的特征参数进行数学建模分析,同时获取得到基于a'时刻下的特征参数瞬时平均值b'、特征参数总下降幅度值c'、特征参数下降速率的瞬时平均值d';
64.s204:根据疲劳状态监测装置监测获取到的驾驶人姓名、车厢人数,获取预设的第二时间映射表,第二时间映射表中设置有h与a'、b'、c'、d'之间的对应关系,根据a'、b'、c'、d'在第二时间映射表中查询得到h值。
65.具体的,现有技术中,当不包含本发明的加成计算时,例如单纯对于步骤s202其h值得出的算法有很多,由于每套算法其所采用的特征参数的不同,导致不同算法间的算法模型也会存在较大差异,故本发明在此均不对算法本身做出特别限定。同时由于影响驾驶舒适度的因素有很多,例如其并不局限于温度、湿度、氧气浓度方面的调节,其还可以是来自于灯光、音乐、按摩等层面的调节,同时更是与驻车空调和车辆本身的性能有关,即舒缓模式根据现实情况需要进行高低配置时,舒缓模式本身也是作为一个变量,本优选实施方式在此仅基于建立在现实数据模型的基础上,对加成计算下的h初始预判值的得出尽力做出较为客观的预判,但对于精确性也并不需要过分苛求,其目的仅在于及时给出到驾驶员即可。
66.优选地,步骤s3中的持续修正,其包括如下检测运算步骤:
67.s301:基于舒缓模式的当前运行时刻a,由疲劳状态监测装置对同一驾驶员自a'时刻起即持续监测到的特征参数进行数学建模分析,同时获取得到基于当前运行时刻a下的特征参数瞬时平均值b、特征参数总下降幅度值c,以及特征参数下降速率的瞬时平均值d;
68.s302:疲劳状态监测装置实时判断b是否处于(0.95~1.05)*b'区间第六预设时长以上,以及d是否处于(0.95~1.05)*d'区间第七预设时长以上,在没有同时满足前,执行步骤s303,直至当同时满足时,执行步骤s304;
69.s303:获取预设的第三时间映射表,第三时间映射表中设置有h值与a、b、c、d之间的对应关系,根据a、b、c、d在第三时间映射表中查询得到h值;
70.s304:基于当前运行时刻a下的特征参数瞬时平均值b持续计算与修正h值。
71.具体的,仍如上所述,现有技术中,当不包含本发明的加成计算时,单纯对于步骤s202其h值得出的算法有很多,对于本发明而言,持续修正的难点在于舒缓模式对于驾驶员疲劳状态信息其所对应的特征参数的影响时效与影响力均是未知的,这种影响随着舒缓模式从启动到快速调整到位,再到舒缓模式持续发挥效应,直至边际效应递减归零的整个过程中,均可以真实地反应到特征参数的波动上,虽然特征参数的波动并不规律甚至在局部还表现地波动比较剧烈,但整体上在边际效应递减归零的末端,d值必然是下降的,即过了舒缓期后,d值已无限再度接近于d'值,而且b值此时与b'值相差也不会太大。
72.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通过上述解释性说明,其已不难理解的是,步骤s302的同时满足时刻,即可以看做是舒缓模式相对于开启时刻a'的失效时刻。而对于步骤s301处其c值、d值的得出此处应做广义理解,也即当特征参数瞬时平均值b因为舒缓模式持续发挥效应而表现为短暂性上升态势时,所得出的c值可能为负数,而所得出的d值则必然为负数;对于步骤s302而言,当d为负值时,其必然不满足执行步骤s304的判断条件,同时叠加第六预设时长和第七预设时长的设定,从而排除了舒缓模式在边际效应递减归零前的误判概率,其中,第六预设时长可以设定为20秒,第七预设时长可以设定为10秒。由此,在边际效应递减归零前,仍仅基于建立在现实数据模型的基础上,对加成计算下的h值力求做出较为客观的持续性修正,但同样对于精确性也并不需要过分苛求,其目的仅在于及时给出到驾驶员即可。而在边际效应递减归零之后,步骤s304对于h值的计算已不再受加成计算的影响,可以应用现有技术中的多种算法进行计算。
73.优选地,第二触发条件还包括:在疲劳状态监测装置监测到同一驾驶员连续驾驶超过第四预设时长n时,其中n>m。
74.具体的,第二触发条件均为强制性触发条件,虽然在h值还未归零之前,代表着驾驶员当前还未进入疲劳驾驶状态,但是基于保守策略以及出于对交规的的遵守,即当同一驾驶员连续驾驶超过第四预设时长n时,驻车空调也需立刻转入警醒模式,使驾驶员同待遇接受来自于警醒模式的洗礼,其中,n的预设值可以等于4小时,或者围绕4小时进行一定程度范围的上下波动,优选n>1.5m。
75.实施例2
76.本实施例是在实施例1的基础上对于检测方法所做出的进一步优化。
77.仍如图1所示,警醒模式包括轻度警醒模式、中度警醒模式、重度警醒模式,相对应的,警醒程度随着警醒模式由低到高的自动切换呈现逐级递增之势,和/或警醒响应间隔呈现逐级递减之势。
78.具体的,在进入警醒模式后,也即对应着步骤s1中对于驾驶状态的判定结果为疲劳驾驶状态或被强制性假定为疲劳驾驶状态,而对于疲劳驾驶状态其疲劳程度还可以做出进一步的细分式判定,例如根据疲劳程度的不同可以由疲劳状态监测装置再分别判定为轻度疲劳状态、中度疲劳状态、重度疲劳状态。而通过对警醒模式其进一步的分级设置,驻车空调在使驾驶员强行保持清醒时,可以针对驾驶员当前疲劳程度的不同反馈不同层次的警醒响应,以保证警醒程度和/或警醒响应间隔是与当前的疲劳程度相适配的,由此不会产生
过度警醒。例如,当警醒模式为:“每隔第一预设时长x自动开启持续时间为t的冷风档吹脸模式”时,第一预设时长x的值既可以为递减值(10,5,2),也可以为固定值5,单位均为分钟,分别对应着低、中、高三档的冷风档吹脸模式,其中持续时间t可以均为5秒或者均为10秒。
79.优选地,当驻车空调自动转入警醒模式中的任意一个时,其自动转入方式为:在警醒模式运行下,当每次的冷风档吹脸模式结束后,疲劳状态监测装置每隔第二预设时长y对基于上一轮疲劳驾驶状态的判定进行其改善程度上的新一轮判定,从而确定新一轮驾驶状态,驻车空调依据新一轮驾驶状态纠偏执行至与其相适配的运行模式,其中y=1/2x。
80.具体的,在进入警醒模式后,上一轮的疲劳驾驶状态即可以进一步细分判定为轻度疲劳、中度疲劳、重度疲劳三种状态,或还有第四种状态,即:假定为轻度疲劳。在警醒模式运行下,虽然可以使得相当部分驾驶员,不论最终是在哪种驾驶状态下更情愿从主观上进行主动停车休息,但鉴于在警醒模式下,包括驾驶员在导航至最近停车场或服务区的过程中,在每次的冷风档吹脸模式结束前后,驾驶员的当前驾驶状态均有可能发生较为剧烈的变化,优选在y=1/2x时进行新一轮改善程度的定时判定,由此可以更为客观地检验每次冷风档吹脸模式的强行清醒效果,并进行驻车空调运行模式的持续性纠偏。例如在对基于上一轮疲劳驾驶状态的判定进行其改善程度上的新一轮判定时,此判定结果可以分为如下三种:疲劳度改善、疲劳度维持、疲劳度加重,由此对上述三种和/或四种疲劳驾驶状态进行及时纠偏,驻车空调依据纠偏结果及时调整至与其最新纠偏结果相适配的运行模式,由此不会产生过度警醒或警醒不足。
81.在此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的是,如果驻车空调是由舒缓模式自动转入轻度警醒模式,则上一轮疲劳驾驶状态的判定即为“轻度疲劳”或“假定为轻度疲劳”,但在这里需要说明的是,对于“假定为轻度疲劳”这种状态,只要在本次驾驶过程中出现过一次,且疲劳状态监测装置未监测到驾驶员发生更换,或经短时间例如半小时内更换后又再度换回,即对其状态的持续纠偏只升不降或设置降幅下限,例如“假定为轻度疲劳”经一轮判定后纠偏为中度疲劳,并再经一轮判定时,即使疲劳度改善,也仍将维持为中度疲劳或“假定为轻度疲劳”,而不是轻度疲劳,“假定为轻度疲劳”作为降幅下限,即使再经最新一轮疲劳度改善判定,也不会纠偏为例如“伪健康驾驶状态”,从而避免使得驻车空调倒退回舒缓模式。也即只有轻度疲劳经一轮疲劳度改善后,步骤s4才可以重新返回步骤s3,驻车空调得以继续维持对h值的修正及其语音播报或示数显示。此处为了方便本领域技术人员理解,可以简称为需满足特定条件,具体详见附图1。
82.由此,对于一部分恢复力较好的驾驶员,只要其本次驾驶过程中累计的连续驾驶时长(不含中途短时间更换驾驶员所占用的时间)没有超过第四预设时长n,驾驶员仍可继续享受舒缓模式下的伪健康驾驶状态,从而解决一部分驾驶员因受制于现实中的急迫情况,不得不继续驾驶一小段里程却又必须强行承受冷风吹脸的尴尬。而如果在本次驾驶过程中,疲劳状态监测装置监测到驾驶员出现更换且保持驾驶状态维持一定时长后,驻车空调的警醒模式也可自动解除并切换至舒缓模式,进而舒缓模式在未满足第一触发条件中的强制触发条件时,驾驶员也可选择对舒缓模式进行关闭。
83.优选地,当驻车空调自动转入警醒模式中的任意一个时,车载语音单元均会以语音播报形式给出播报提醒,其中至少重度警醒模式其播报提醒内容中含有附近停车场或服务区的导航信息。
84.具体的,作为本实施例的其中一种优选实施方式,播报提醒内容例如可以为“驻车空调中度警醒模式已开启,现已为您推荐距此前方三公里的xx服务区,请确认前往”,在得到驾驶员确认前往的确认信息后,车载gps单元会自动导航到上述服务区,免去了驾驶员疲惫慌乱之中还需手动导航找寻停车场或服务区以临时变更本次驾驶目的地的烦恼,尤其是在夜间的高速公路上,既可避免疲惫慌乱中出错,又可避免无导航时无意间错过下个服务区而不能掉头的尴尬。进一步的,车载语音单元具备交互功能,驾驶员可以通过语音交互进行上述信息的肯定式确认、或是进一步交互,当然驾驶员也可以选择忽略或是进行拒绝式确认。
85.当然在这里需要说明的是,作为本实施例的另一种优选实施方式,其中至少重度警醒模式其播报提醒内容中可以不包含有确认指示信息即直接开启对于新目的地的导航,例如播报提醒内容还可以是“驻车空调重度警醒模式已开启,现已由车载gps单元为您强行更换目的地,目的地为距此前方三公里的xx服务区,请保持直行一公里后左拐进入xx路”。
86.优选地,语音播报的急促感和/或重述次数随着警醒模式的逐级递进而呈现逐级递增之势。
87.具体的,语音播报的急促感和/或重述次数与疲劳驾驶状态下的疲劳程度相适配,可以根据当下疲劳程度的不同,逐级增强驾驶员的紧迫感与视听质量。
88.优选地,当驻车空调首次转入重度警醒模式时,车辆制动单元采取强制性制动措施,按照车载gps单元的强制性导航自动驶往附近停车场或服务区。
89.不可否认的是,在经过前述一系列抗疲劳措施后,仍会存在一少部分驾驶员甘冒高风险而选择继续疲劳驾驶,而当驻车空调首次转入重度警醒模式时,如果此时驾驶员仍执意不按车载gps单元自动强行更换的导航路线行驶,即对应驾驶员继续手动驾驶下去的危险程度非常之高,此时采取强制性制动措施自动驶往附近停车场或服务区,可大幅降低并终结危险因素。在此过程中,驻车空调可持续保持重度警醒模式,直至安全到达附近停车场或服务区,车辆自动熄火,重度警醒模式才予以解除,优选车辆在自动熄火后车辆制动单元自动锁死第五预设时长。在此还需要说明的是,驾驶员如果需要发生更换,也必须是在驻车空调首次转入重度警醒模式之前,由此既充分照顾到了驾驶员受制于现实中急迫情况的压制,又可进一步明确驾驶员的心理预期,降低驾驶员侥幸心理。
90.虽然本发明披露如上,但本发明并非限定于此。任何本领域技术人员,在不脱离本发明的精神和范围内,均可作各种更动与修改,因此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应当以权利要求所限定的范围为准。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