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地下停车场管理方法、电子设备及可读存储介质与流程

文档序号:30097684发布日期:2022-05-18 11:26阅读:88来源:国知局
智能地下停车场管理方法、电子设备及可读存储介质与流程

1.本技术涉及但不限于智能停车场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智能地下停车场管理方法、电子设备及可读存储介质。


背景技术:

2.随着科学水平的进步与经济水平的提高,全国汽车保有量逐年剧增,随之产生的问题就是城市中停车场设施以及停车位的需求剧增,传统的停车场在闸口处往往只会显示剩余的车位数,用户进入后常常需要花费大量的时间来寻找车位,这些问题会给用户造成很大的不便。
3.因此,如何方便快速的提供车位信息和相应的导航指引,成为亟待解决的技术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4.以下是对本文详细描述的主题的概述。本概述并非是为了限制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
5.本技术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智能地下停车场管理方法、电子设备及可读存储介质,采用一种新的解决方案,能够方便快速的提供车位信息和相应的导航指引。
6.第一方面,本技术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智能地下停车场管理方法,所述智能地下停车场管理方法应用于智能地下停车场管理系统,所述系统包括:后台管理系统、客户端、入闸管理系统、出闸管理系统、车位管理系统、以及车位导航系统,所述后台管理系统分别与所述入闸管理系统、出闸管理系统、车位管理系统连接,所述入闸管理系统用于发放与所述车位导航系统连接的定位卡,所述车位导航系统与所述客户端通信连接;
7.在该方法中,包括但不限于有以下步骤:
8.步骤s100,入闸管理系统对入闸口进行实时监测,当监测到入闸口处存在车辆时,对所述车辆的车牌进行识别,若识别到所述车辆的车牌,则发放定位卡并打开入闸口;
9.步骤s200,客户端获取目标车位,所述目标车位为:车位导航系统推荐的当前最佳车位,用户在车位导航系统中选择的空闲车位;
10.步骤s300,车位导航系统根据定位卡检测的定位信息确定车辆的当前位置和当前速度,实时规划从车辆的当前位置到目标车位的导航路径,并将所述导航路径以及车辆的当前位置和当前速度发送给客户端实时显示;
11.步骤s400,车位管理系统确定车辆是否停入目标车位,并实时获取停车场的空闲车位和空闲数,将空闲车位和空闲数同步到后台管理系统以及客户端中;
12.步骤s500,出闸管理系统对出闸口进行实时监测,当监测到出闸口处存在车辆时,对所述车辆的车牌进行识别,若识别到所述车辆的车牌,则回收定位卡并打开出闸口。
13.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步骤s100还包括:
14.当监测到入闸口处存在车辆时,若所述入闸管理系统识别不到所述车辆的车牌,
则当获取到用户手动输入的车牌时,发放定位卡。
15.在一些实施例中,步骤s200中,所述客户端获取目标车位包括:
16.若客户端接收到预约的目标车位;
17.则确定车辆是否在客户端接收到预约的目标车位之后,持续的时间在时间阈值内进入停车场,若是,则客户端导航到预约车位。
18.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步骤s200还包括:
19.若车辆在导航到目标车位的过程中,所述目标车位被占用,后台管理系统将所述目标车位被占用的信息实时传送到客户端以及停车导航系统,客户端重新获取目标车位。
20.在一些实施例中,步骤s300中,所述车位导航系统根据定位卡检测的定位信息确定车辆的当前位置和当前速度,包括:
21.定位卡按照设定频率不断地发出脉冲信号与已知坐标的基站进行测距,实时获取该定位卡到每个基站之间的距离值,并将距离值反馈到车位导航系统;
22.车位导航系统采用多边定位算法计算出定位卡在停车场上的定位信息并将该定位信息实时传送给客户端。
23.在一些实施例中,步骤s400中,所述车位管理系统确定车辆是否停入目标车位,包括:
24.所述车位管理系统实时监测电感线圈的振荡频率;其中,每个车位的地表凹槽均埋设有电感线圈;
25.当目标车位的电感线圈的振荡频率变化时,确定车辆停入目标车位。
26.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步骤s500之后,还包括:
27.将所述车辆的车牌传送到后台管理系统进行车牌匹配,并判断该车牌对应的车辆是否需要缴纳费用。
28.第二方面,本技术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电子设备,包括:存储器、处理器及存储在存储器上并可在处理器上运行的计算机程序,所述处理器执行所述计算机程序时实现如第一方面所述的智能地下停车场管理方法。
29.第三方面,本技术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存储有计算机可执行指令,所述计算机可执行指令用于执行如第一方面所述的智能地下停车场管理方法。
30.本技术的其它特征和优点将在随后的说明书中阐述,并且,部分地从说明书中变得显而易见,或者通过实施本技术而了解。本技术的目的和其他优点可通过在说明书、权利要求书以及附图中所特别指出的结构来实现和获得。
附图说明
31.附图用来提供对本技术技术方案的进一步理解,并且构成说明书的一部分,与本技术的实施例一起用于解释本技术的技术方案,并不构成对本技术技术方案的限制。
32.图1是本技术一个实施例提供的智能地下停车场管理系统的结构图;
33.图2是本技术一个实施例提供的智能地下停车场管理方法的流程图;
34.图3是本技术一个实施例提供的电子设备的结构图。
具体实施方式
35.为了使本技术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技术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用以解释本技术,并不用于限定本技术。
36.需要说明的是,虽然在装置示意图中进行了功能模块划分,在流程图中示出了逻辑顺序,但是在某些情况下,可以以不同于装置中的模块划分,或流程图中的顺序执行所示出或描述的步骤。说明书、权利要求书或上述附图中的术语“第一”、“第二”等是用于区别类似的对象,而不必用于描述特定的顺序或先后次序。
37.如图1和图2所示,图1是本技术一个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智能地下停车场管理方法的流程图,所述智能地下停车场管理方法应用于智能地下停车场管理系统,所述系统包括:后台管理系统、客户端、入闸管理系统、出闸管理系统、车位管理系统、以及车位导航系统,所述后台管理系统分别与所述入闸管理系统、出闸管理系统、车位管理系统连接,所述入闸管理系统用于发放与所述车位导航系统连接的定位卡,所述车位导航系统与所述客户端通信连接;
38.在该方法中,包括但不限于有以下步骤:
39.步骤s100,入闸管理系统对入闸口进行实时监测,当监测到入闸口处存在车辆时,对所述车辆的车牌进行识别,若识别到所述车辆的车牌,则发放定位卡并打开入闸口;
40.本实施例中,用户可以是车主,入闸管理系统设置于停车场的入口处,入闸管理系统具有自动发放定位卡、记录车牌信息和车辆入场时间、以及将车牌信息和车辆入场时间传送到后台管理系统的功能,特殊情况如临时车牌时,用户也可以自己通过在客户端输入车牌,采用可以车牌识别的摄像机、一个显示屏用于显示车厂的车位数、剩余车位数、识别到的车牌号,以及一个自动发卡机来组成。后台管理系统用于对停车场车位进行管理,设置在一个主机房内。
41.步骤s200,客户端获取目标车位,所述目标车位为:车位导航系统推荐的当前最佳车位,用户在车位导航系统中选择的空闲车位;
42.具体地,车辆进场,通过入闸管理系统获取车牌信息、并记录车辆的入场时间,将所述车牌信息和车辆的入场时间传输至后台管理系统,用户取卡,开闸入场。入场后若用户打开客户端,客户端会与车位导航系统进行通信,车位导航系统会推荐当前最佳的车位提供给用户,用户也可以在车位导航系统中选择车位,并导航到车位处,
43.本实施例中,客户端与后台管理系统通信连接,提供给用户的软件形式可以是app、车机、小程序等,用户可以通过客户端在停车场里进行导航,进入停车场后在客户端内会推荐一个距离用户最近的空闲停车位给用户,用户也可以在客户端内自己选择停车位,停车费的缴纳也可以在客户端上缴纳,在客户端内还可以呼叫停车场的安保人员。考虑到便捷性,客户端采用app的形式来被用户所使用,与后台管理系统进行通信连接以供用户预约申请、车位推荐、缴费、呼叫安保等。
44.步骤s300,车位导航系统根据定位卡检测的定位信息确定车辆的当前位置和当前速度,实时规划从车辆的当前位置到目标车位的导航路径,并将所述导航路径以及车辆的当前位置和当前速度发送给客户端实时显示;
45.具体地,车位导航系统与后台管理系统进行连接,引导用户到目标车位。车位导航
系统根据定位卡检测的定位信息确定车辆的当前位置,在一实施例中,采用a*算法进行实时规划从当前位置到目标车位的导航路径,通过定位卡与基站的通信实时计算出车辆当前的速度,并在客户端显示出来,最后客户端可以实时显示出导航路径以及车辆的实时位置和速度。
46.步骤s400,车位管理系统确定车辆是否停入目标车位,并实时获取停车场的空闲车位和空闲数,将空闲车位和空闲数同步到后台管理系统以及客户端中;
47.具体地,车位管理系统与后台管理系统进行通信,统计空车数量,在每个停车位下面埋设地感线圈,当汽车停到车位上时触发线圈,达到车位判断车位是否被占用的效果。
48.步骤s500,出闸管理系统对出闸口进行实时监测,当监测到出闸口处存在车辆时,对所述车辆的车牌进行识别,若识别到所述车辆的车牌,则回收定位卡并打开出闸口;
49.在一实施例中,出闸管理系统设置于停车场的出口处,获取用户车辆车牌信息,传送到后台管理系统;出闸管理系统将车辆的车牌与系统数据库里的车牌进行匹配,按照进场的时间以及离场的时间计算费用,并判断是否需要缴纳费用,将数据传送回来显示在屏幕上,通过一个车牌识别摄像机、显示车牌、收费二维码以及仍需要缴纳的金额的显示屏、以及一个还卡器组成,所述还卡器主要用于车辆离开地下车库时,需要将定位卡放入还卡器中,用户缴纳完费用且还卡成功,闸门才会打开。
50.另外,在一实施例中,所述步骤s100还包括:
51.当监测到入闸口处存在车辆时,若所述入闸管理系统识别不到所述车辆的车牌,则当获取到用户手动输入的车牌时,发放定位卡。
52.另外,在一实施例中,步骤s200中,所述客户端获取目标车位包括:
53.若客户端接收到预约的目标车位;
54.则确定车辆是否在客户端接收到预约的目标车位之后,持续的时间在时间阈值内进入停车场,若是,则客户端导航到预约车位。
55.具体地,用户在进入停车场前可以在客户端进行车位预约,用户要在10分钟内进入停车场预约才有效,进入停车场后客户端会导航用户到预约的车位。不进行车位预约,用户也可以进入停车场,客户端会自动推荐一个车位导航系统生成的离用户最近的车位给到用户。用户也可以不预约、不采用客户端直接停在自己想停的车位,对于前面两种停车方法给予停车优惠。
56.另外,在一实施例中,所述步骤s200还包括:
57.若车辆在导航到目标车位的过程中,所述目标车位被占用,后台管理系统将所述目标车位被占用的信息实时传送到客户端以及停车导航系统,客户端重新获取目标车位。
58.具体地,停车导航系统收到目标车位被占用的信息后,进行调整,并推荐下一个当前最佳车位给用户的客户端,或者用户在客户端中重新选择的目标车位。为了规范管理,对于按照推荐车位停车的用户进行停车优惠券的方法进行推荐。
59.另外,在一实施例中,步骤s300中,所述车位导航系统根据定位卡检测的定位信息确定车辆的当前位置和当前速度,包括:
60.定位卡按照设定频率不断地发出脉冲信号与已知坐标的基站进行测距,实时获取该定位卡到每个基站之间的距离值,并将距离值反馈到车位导航系统;
61.车位导航系统采用多边定位算法计算出定位卡在停车场上的定位信息并将该定
位信息实时传送给客户端。
62.具体地,所述的定位卡是一种嵌入了dw1000芯片的射频卡,该定位卡按照一定频率不断地发出脉冲信号不断地与已知坐标的基站进行测距,实时获取该定位卡到每个基站之间的距离值,并将距离值反馈到车位导航系统,从而采用多边定位算法计算出定位卡在停车场上的定位信息并实时传送给客户端。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基站的安装位置在停车场的四周,与定位卡不断地通信。
63.另外,在一实施例中,步骤s400中,所述车位管理系统确定车辆是否停入目标车位,包括:
64.所述车位管理系统实时监测电感线圈的振荡频率;其中,每个车位的地表凹槽均埋设有电感线圈;
65.当目标车位的电感线圈的振荡频率变化时,确定车辆停入目标车位。
66.具体地,首先在车位的地面造出一个直径大概一米的圆形凹槽,沟槽中埋入两到三匝导线,构成了一个埋于地表的电感线圈,当汽车在车位上时,由于空间介质发生变化引起了振荡频率的变化,就可以感知车位上有汽车。
67.另外,在一实施例中,所述步骤s500之后,还包括:
68.将所述车辆的车牌传送到后台管理系统进行车牌匹配,并判断该车牌对应的车辆是否需要缴纳费用。
69.另外,参照图3,本技术的一个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电子设备,该电子设备包括:存储器11、处理器12及存储在存储器11上并可在处理器12上运行的计算机程序。
70.处理器12和存储器11可以通过总线或者其他方式连接。
71.实现上述实施例的智能地下停车场管理方法所需的非暂态软件程序以及指令存储在存储器11中,当被处理器12执行时,执行上述实施例中的智能地下停车场管理方法。
72.此外,本技术的一个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该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存储有计算机可执行指令,该计算机可执行指令被一个处理器或控制器执行,例如,被上述电子设备实施例中的一个处理器执行,可使得上述处理器执行上述实施例中的智能地下停车场管理方法。
73.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可以理解,上文中所申请方法中的全部或某些步骤、系统可以被实施为软件、固件、硬件及其适当的组合。某些物理组件或所有物理组件可以被实施为由处理器,如中央处理器、数字信号处理器或微处理器执行的软件,或者被实施为硬件,或者被实施为集成电路,如专用集成电路。这样的软件可以分布在计算机可读介质上,计算机可读介质可以包括计算机存储介质(或非暂时性介质)和通信介质(或暂时性介质)。如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公知的,术语计算机存储介质包括在用于存储信息(诸如计算机可读指令、数据结构、程序系统或其他数据)的任何方法或技术中实施的易失性和非易失性、可移除和不可移除介质。计算机存储介质包括但不限于ram、rom、eeprom、闪存或其他存储器技术、cd-rom、数字多功能盘(dvd)或其他光盘存储、磁盒、磁带、磁盘存储或其他磁存储装置、或者可以用于存储期望的信息并且可以被计算机访问的任何其他的介质。此外,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公知的是,通信介质通常包含计算机可读指令、数据结构、程序系统或者诸如载波或其他传输机制之类的调制数据信号中的其他数据,并且可包括任何信息递送介质。
74.以上是对本技术的较佳实施进行了具体说明,但本技术并不局限于上述实施方
式,熟悉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在不违背本技术精神的前提下还可作出种种的等同变形或替换,这些等同的变形或替换均包含在本技术权利要求所限定的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