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检测老人摔倒的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0999132发布日期:2022-08-03 04:13阅读:170来源:国知局
一种检测老人摔倒的装置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检测设备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检测老人摔倒的装置。


背景技术:

2.在家庭、养老院等老年人独立活动的场合,采用能检测老人摔倒的装置,在老人摔倒时,能自动将相关信息发送到监护人手机或监控中心屏幕。传统的方法采用佩戴式震动传感器,存在当老人缓慢晕倒时不报警或老人未佩戴时不能及时报警的问题。
3.且现有的检测装置未设置佩戴方式,不能适用人群需求的同时,不能保证老人在佩戴过程中的便捷性以及舒适性;因此,针对上述问题提出一种检测老人摔倒的装置。


技术实现要素:

4.为了弥补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检测老人摔倒的装置。
5.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检测老人摔倒的装置,包括两组检测装置;所述两组检测装置的安装高度不一致;所述检测装置包括红外线对射管和人体红外探测感应器,所述红外线对射管用于检测是否有遮挡物,所述人体红外探测感应器用于检测是否有人体;
6.还包括检测设备本体;所述检测设备本体上设置有红外线发射管和佩戴组件,所述佩戴组件包括弧形硅胶圈、调节胶圈和卡扣,所述检测设备本体设置在弧形硅胶圈的前端,所述弧形硅胶圈外壁胶粘有固定件,所述固定件胶粘在弧形硅胶圈外壁,所述固定件远离弧形硅胶圈的一侧设置有松紧条,且松紧条远离固定件的一端设置有调节胶圈;所述调节胶圈内表面胶粘有三组连接块,且卡扣胶粘于连接块远离调节胶圈的一端;所述弧形硅胶圈外表面均匀分布开设有三组调节胶圈,且卡扣和卡扣皆插设在相匹配的卡槽内部,通过佩戴组件的设计,以便于适用于不同人群的佩戴情况。
7.优选的,所述卡扣为球形设计,且卡扣的材质为橡胶材质,以便于将其插设至对应的孔洞内部。
8.优选的,所述弧形硅胶圈内侧设置有防滑软垫,且防滑软垫远离弧形硅胶圈的一端设置有防滑纹,避免产生打滑的现象。
9.优选的,所述防滑软垫上胶粘有两组固定块,且固定块远离防滑软垫的一端胶粘有凸块;所述弧形硅胶圈内表面开设有两组内凹槽,且固定块和凸块皆插设在相匹配的内凹槽内部,可对磨损后的防滑软垫进行更换。
10.优选的,所述内凹槽内壁中部胶粘有支撑块,且支撑块的另一端插设在凸块上设置相匹配的槽内,以避免凸块在作用力下产生扭转现象。
11.优选的,所述检测设备本体前端两侧的拐角处皆设置有防护角框,且防护角框与检测设备本体之间设置有缓冲垫,对检测设备本体进行防护。
12.优选的,所述防护角框外表面胶粘有缓冲弹簧,进一步的对受到的挤压力进行缓冲作用。
13.优选的,所述检测设备本体与弧形硅胶圈之间设置有拆装组件,所述拆装组件包
括装配夹板、卡杆和限位弹簧,所述装配夹板安装于检测设备本体后端的前后两端,且弧形硅胶圈卡接在两组装配夹板之间;所述防滑软垫内部竖直开设有穿插孔,且卡杆贯穿于装配夹板插设在卡杆内部的上下两端;所述卡杆的一端胶粘有稳定块,所述限位弹簧设置于卡杆与装配夹板之间,通过拆装组件的设计,可对检测设备本体的位置进行调整。
14.优选的,所述稳定块为梯形设计,且稳定块与穿插孔内侧壁相互贴合,可提高卡杆插设过程中的稳定性。
15.优选的,一端所述卡杆的顶端中部固接有t形把手,且t形把手的端面为弧形设计,使得两组卡杆之间处于连接状态。
16.本实用新型的有益之处在于:
17.1.通过在房间里安装两组红外线对射管,当人体站立时,会同时遮挡住两组红外线对管收发;当老人摔倒时,只遮挡下方一组的红外线对管,这样就能及时检测到老人摔倒。为了避免小物件对下层红外线对管的遮挡引起误报,我们同时采用了人体红外探测感应器,能够通过识别遮挡物的温度,区分是否是人体摔倒。还可通过设置zigbee模块或有线通信接口,可通过无线或有线方式发送报警信息到移动设备或服务端,实现与监控中心及手机通信,完成对信息报警指示功能;通过在人体身上设置红外线发射管,可模仿人体辐射的红外线,使人体红外探测感应器更好地检测人体的存在与否;
18.2.通过向远离防滑软垫的一端拉动调节胶圈整体,对卡扣挤压,使其产生形变后脱离与卡槽之间的卡合状态,同时带动连接块脱离与卡槽之间的插设,此时可将调节胶圈与弧形硅胶圈之间进行分离,以确保手腕处能够套设至弧形硅胶圈以及调节胶圈围成地圈内,通过在调节胶圈与固定件之间设置有松紧条,可对其长度进行调节,同时也可根据需求在弧形硅胶圈另外打孔,通过佩戴组件的设计,以便于适用于不同人群的佩戴情况的同时,确保了老人在佩戴过程中的便捷性;
19.3.通过拉动卡杆,带动卡杆进行移动的同时,对稳定块挤压,使其沿着穿插孔的内壁缓缓向外进行移动,带动引导杆脱离与一端卡杆之间的插设状态,进而对限位弹簧拉伸,使得上下两组卡杆脱离与穿插孔之间的插设状态,此时检测设备本体可处于活动状态,通过向外侧拉动检测设备本体,使得弧形硅胶圈脱离与两组装配夹板之间的卡接状态,通过拆装组件的设计,可对检测设备本体的位置进行调整,以便于适应检测设备的使用状态。
附图说明
20.图1为实施例一的立体图;
21.图2为实施例一的俯视剖面结构示意图;
22.图3为实施例一检测设备本体和弧形硅胶圈处的侧视剖面局部结构示意图;
23.图4为实施例一图2中a处的放大结构示意图;
24.图5为实施例一图2中b处的放大结构示意图;
25.图6为实施例一图2中c处的放大结构示意图;
26.图7为实施例一图2中d处的放大结构示意图;
27.图8为实施例二的局部剖面结构示意图。
28.图中:1、检测设备本体;2、弧形硅胶圈;201、固定件;202、松紧条;203、调节胶圈;204、连接块;205、卡扣;206、卡槽;3、防滑软垫;301、固定块;302、凸块;303、内凹槽;304、支
撑块;4、装配夹板;401、穿插孔;402、卡杆;403、限位弹簧;404、稳定块;405、引导杆;406、t形把手;5、防护角框;501、缓冲弹簧;502、缓冲垫。
具体实施方式
29.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
30.需要理解的是,在本技术的描述中,术语“中心”、“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技术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的限制。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也即,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该特征。此外,除非另有说明,“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
31.需要说明的是,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设置”、“相连”、“连接”、“空心”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技术中的具体含义。
32.实施例一
33.本实施例提供一种检测老人摔倒的装置,请参阅图1-7所示,一种检测老人摔倒的装置,包括两组检测装置(图未示);所述两组检测装置的安装高度不一致;所述检测装置包括红外线对射管和人体红外探测感应器,所述红外线对射管用于检测是否有遮挡物,所述人体红外探测感应器用于检测是否有人体;其中一组检测装置安装高度为0.8~1.5米,可优选为0.8米,另一组检测装置安装高度0.2~0.5米,可优选为0.3米;
34.还包括检测设备本体1;所述检测设备本体1上设置有红外线发射管(图未示)和佩戴组件,所述人体红外探测感应器可接收红外线发射管发出的信号;所述佩戴组件包括弧形硅胶圈2、调节胶圈203和卡扣205,所述检测设备本体1设置在弧形硅胶圈2的前端,所述弧形硅胶圈2外壁胶粘有固定件201,所述固定件201胶粘在弧形硅胶圈2外壁,所述固定件201远离弧形硅胶圈2的一侧设置有松紧条202,且松紧条202远离固定件201的一端设置有调节胶圈203;所述调节胶圈203内表面胶粘有三组连接块204,且卡扣205胶粘于连接块204远离调节胶圈203的一端;所述弧形硅胶圈2外表面均匀分布开设有三组调节胶圈203,且卡扣205和卡扣205皆插设在相匹配的卡槽206内部;
35.优选地,将检测设备本体1安装至弧形硅胶圈2上,由于弧形硅胶圈2为硅胶材质,具有一定的弹性,可以确保老人在佩戴检测设备本体1过程中的舒适,由于调节胶圈203同为硅胶材质,进而通过向远离防滑软垫3的一端拉动调节胶圈203整体,由于调节胶圈203、连接块204和卡扣205为一体式结构设计,在拉动调节胶圈203的过程中,对卡扣205挤压,由于卡扣205的材质为橡胶材质,进而在受到挤压力的作用下,使其产生形变后脱离与卡槽
206之间的卡合状态,同时带动连接块204脱离与卡槽206之间的插设,此时可将调节胶圈203与弧形硅胶圈2之间进行分离,以确保手腕处能够套设至弧形硅胶圈2以及调节胶圈203围成地圈内,通过将其设置为卡扣式,以确保老人在佩戴过程中的便捷性,通过在调节胶圈203与固定件201之间设置有松紧条202,可对其长度进行调节,同时也可根据需求在弧形硅胶圈2另外打孔,以便于提高适用范围。
36.所述卡扣205为球形设计,且卡扣205的材质为橡胶材质;工作时,在调节胶圈203向外侧进行移动的过程中,对卡扣205挤压,由于卡扣205的材质为橡胶材质,进而在受到挤压力的作用下,使其产生形变后脱离与卡槽206之间的卡合状态,由于卡扣205具有一定的弹性,可适用不同的孔位需求,同时由于卡扣205为球形设计,以便于将其插设至对应的孔洞内部,进而提高了操作者的便捷。
37.所述弧形硅胶圈2内侧设置有防滑软垫3,且防滑软垫3远离弧形硅胶圈2的一端设置有防滑纹;工作时,通过在弧形硅胶圈2内部设置防滑软垫3,在老人佩戴过程中,以增加接触面的摩擦力,进而起到很好的防滑效果,避免在使用过程中产生打滑的现象。
38.所述防滑软垫3上胶粘有两组固定块301,且固定块301远离防滑软垫3的一端胶粘有凸块302;所述弧形硅胶圈2内表面开设有两组内凹槽303,且固定块301和凸块302皆插设在相匹配的内凹槽303内部;工作时,在未对检测设备本体1进行佩戴时,通过向远离弧形硅胶圈2的一端拉动防滑软垫3,由于防滑软垫3、固定块301和凸块302为一体式结构设计,进而在力的带动下,使得防滑软垫3和固定块301同时进行移动,进而对凸块302挤压,使其产生形变后与固定块301同时脱离与内凹槽303之间的插设状态,通过上述零件设计,可对磨损后的防滑软垫3进行更换,以确保装置的使用效果。
39.所述内凹槽303内壁中部胶粘有支撑块304,且支撑块304的另一端插设在凸块302上设置相匹配的槽内;工作时,通过将凸块302插设于内凹槽303内部后,使得支撑块304插设在内凹槽303上设置相匹配的槽内,可对凸块302进行支撑的作用,以避免凸块302在作用力下产生扭转现象,易导致插设位置改变,进而影响到防滑软垫3连接状态。
40.所述检测设备本体1前端两侧的拐角处皆设置有防护角框5,且防护角框5与检测设备本体1之间设置有缓冲垫502;工作时,在老人摔倒时,通过防护角框5的设计,使得防护角框5首先与摔倒处相接触,与防护角框5之间产生相互的挤压力,对缓冲垫502挤压,使其产生形变后,对受到的挤压力进行缓冲作用,以避免在直击地面过程中造成检测设备本体1壳体产生损坏的现象。
41.所述防护角框5外表面胶粘有缓冲弹簧501;工作时,通过缓冲弹簧501的设计,进一步的对受到的挤压力进行缓冲作用,确保了装置整体的防护效果。
42.所述检测设备本体1与弧形硅胶圈2之间设置有拆装组件,所述拆装组件包括装配夹板4、卡杆402和限位弹簧403,所述装配夹板4安装于检测设备本体1后端的前后两端,且弧形硅胶圈2卡接在两组装配夹板4之间;所述防滑软垫3内部竖直开设有穿插孔401,且卡杆402贯穿于装配夹板4插设在卡杆402内部的上下两端;所述卡杆402的一端胶粘有稳定块404,所述限位弹簧403设置于卡杆402与装配夹板4之间;工作时,通过向远离弧形硅胶圈2的一端拉动卡杆402,由于卡杆402与稳定块404为一体式结构设计,在力的作用下,可带动卡杆402进行移动的同时,对稳定块404挤压,使其沿着穿插孔401的内壁缓缓向外进行移动,带动引导杆405脱离与一端卡杆402之间的插设状态,进而对限位弹簧403拉伸,使得上
下两组卡杆402脱离与穿插孔401之间的插设状态,此时检测设备本体1可处于活动状态,由于检测设备本体1和装配夹板4之间为固定连接,进而通过向外侧拉动检测设备本体1,可带动检测设备本体1向远离防滑软垫3的一端进行移动的过程中,使得弧形硅胶圈2脱离与两组装配夹板4之间的卡接状态,通过拆装组件的设计,可对检测设备本体1的位置进行调整,以便于适应检测设备的使用状态,确保了装置整体的使用效果。
43.所述稳定块404为梯形设计,且稳定块404与穿插孔401内侧壁相互贴合;工作时,当卡杆402插设在穿插孔401内部时,由于稳定块404与穿插孔401之间处于连接状态,进而使得稳定块404与穿插孔401内壁处于相互挤压的状态,由于稳定块404的材质为橡胶材质,具有一定的弹力,在稳定块404与穿插孔401内壁处于贴合状态时,可提高卡杆402插设过程中的稳定性。
44.一端所述卡杆402的顶端中部固接有t形把手406,且t形把手406的端面为弧形设计;工作时,通过在一端卡杆402上设置t形把手406,在两组卡杆402对插过程中,可将其插设于另一端的卡杆402槽内,进而使得两组卡杆402得以连接,进而提高了检测设备本体1在安装后的稳固性。
45.工作时,在家庭、养老院等老年人独立活动的场合,通过在房间里安装两组红外线对射管,一组安装高度1米左右,另一组安装高度0.2米到0.3米左右,当人体站立时,会同时遮挡住两组红外线对管收发,当老人摔倒时,只遮挡下方一组的红外线对管,这样就能及时检测到老人摔倒,为了避免小物件对下层红外线对管的遮挡引起误报,我们同时采用了人体红外探测感应器,能够通过识别遮挡物的温度,区分是否是人体摔倒,可通过无线或有线方式传送信息;可通过在检测装置上设置zigbee模块或有线通信接口,可通过无线或有线方式发送报警信息到移动设备或服务端,实现与监控中心及手机通信,完成对信息报警指示功能;通过在人体身上设置红外线发射管,可模仿人体辐射的红外线,使人体红外探测感应器更好地检测人体的存在与否。
46.实施例二
47.请参阅图8所示,对比实施例一,作为本实用新型的检测老人摔倒的装置的另一种实施方式,其区别在于所述穿插孔401外表面固定安装有t形把手406,且t形把手406外壁套设有橡胶套;工作时,通过手握t形把手406向远离装配夹板4的一端进行拉动,由于t形把手406与穿插孔401之间为一体式设计,在力的作用下,带动t形把手406进行移动的过程中,可带动穿插孔401同时进行移动,进而确保了操作人员操作的便捷性,通过在t形把手406外部套设橡胶套,进而在拉动t形把手406的过程中,使得手部与橡胶套处于贴合状态,确保了操作过程中的舒适度。
48.通过将检测设备本体1安装至弧形硅胶圈2上,由于弧形硅胶圈2为硅胶材质,具有一定的弹性,可以确保老人在佩戴检测设备本体1过程中的舒适,由于调节胶圈203同为硅胶材质,进而通过向远离防滑软垫3的一端拉动调节胶圈203整体,由于调节胶圈203、连接块204和卡扣205为一体式结构设计,在拉动调节胶圈203的过程中,对卡扣205挤压,由于卡扣205的材质为橡胶材质,进而在受到挤压力的作用下,使其产生形变后脱离与卡槽206之间的卡合状态,同时带动连接块204脱离与卡槽206之间的插设,此时可将调节胶圈203与弧形硅胶圈2之间进行分离,以确保手腕处能够套设至弧形硅胶圈2以及调节胶圈203围成地圈内,通过将其设置为卡扣式,以确保老人在佩戴过程中的便捷性,通过在调节胶圈203与
固定件201之间设置有松紧条202,可对其长度进行调节,同时也可根据需求在弧形硅胶圈2另外打孔,以便于提高适用范围;
49.通过向远离弧形硅胶圈2的一端拉动卡杆402,由于卡杆402与稳定块404为一体式结构设计,在力的作用下,可带动卡杆402进行移动的同时,对稳定块404挤压,使其沿着穿插孔401的内壁缓缓向外进行移动,带动引导杆405脱离与一端卡杆402之间的插设状态,进而对限位弹簧403拉伸,使得上下两组卡杆402脱离与穿插孔401之间的插设状态,此时检测设备本体1可处于活动状态,由于检测设备本体1和装配夹板4之间为固定连接,进而通过向外侧拉动检测设备本体1,可带动检测设备本体1向远离防滑软垫3的一端进行移动的过程中,使得弧形硅胶圈2脱离与两组装配夹板4之间的卡接状态,通过拆装组件的设计,可对检测设备本体1的位置进行调整,以便于适应检测设备的使用状态,确保了装置整体的使用效果。
50.以上所述实施例仅表达了本实用新型的几种实施方式,其描述较为具体和详细,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为对实用新型专利范围的限制。应当指出的是,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