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智能烟感系统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0607151发布日期:2022-07-01 22:43阅读:250来源:国知局
一种智能烟感系统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烟感系统,更具体地说,它涉及一种智能烟感系统。


背景技术:

[0002]“三合一”场所即住宿与生产、仓储、经营功能违章混合设置在同一空间内的建筑在发达城市乃至全国的数量众多,火灾隐患可能性大,从业人员消防安全意识淡薄。因此,一直以来是相关政府机关消防安全整治的重点。在历年全国火灾数据统计分析中表明,绝大多数火灾都发生在各类三合一场所和住宅宿舍,而这些类场所又是消防安全监管的盲点,业主的安全意识薄弱。所以这类场所存在的不安全因素和发生火灾后可能造成不同的危害与火险隐患。
[0003]
目前,市场上许多独立式烟雾报警产品或智能nb烟雾报警器主要基于使用电池的声光报警产品,其质量参差不齐,不到一年就形同虚设了,要么是电池没电了,要么是已经坏了,没人知道,也不能互联互通,真的发生火灾却起不了多大作用。然而这类小场所如果要安装火灾联动报警系统,其安装和后期保养维护成本较高,一般小业主无力承受。
[0004]
现有的报警系统容易因为水汽引发预警操作,从而出现误报现象,造成影响居民生活的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0005]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智能烟感系统,该智能烟感系统能够避免水汽误报情况的发生。
[0006]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了如下技术方案:一种智能烟感系统,包括有多个感应器装置、中央控制端以及警报器,所述感应器装置均包括有烟雾感应器和湿敏传感器,所述湿敏传感器和烟雾感应器以及警报器分别与中央控制端通讯连接;
[0007]
所述烟雾感应器用于向中央控制端发送感应信号;
[0008]
所述中央控制端根据感应信号唤醒湿敏传感器;
[0009]
所述湿敏传感器用于获取区域建筑内的第一湿度值和采集实时湿度值,所述中央控制端包括有计算模块,所述计算模块预设有警报比例,所述计算模块根据第一湿度值和警报比例得到警报阈值,当实时湿度值低于警报阈值时中央控制端驱动警报器发出警报。
[0010]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有益效果:通过在建筑区域内安装多个感应器装置,由多个湿敏传感器采集各个小区域湿度信息,由此可以得到整个区域建筑的平均湿度信息,即为第一湿度值,随后当烟雾感应器被触发时,通过中央控制端唤醒湿敏传感器,采集该烟雾感应器触发区域内的实时湿度值,采集到的湿度数值高于该区域建筑内的湿度值,且超过95%,则判断为水汽触发的烟雾告警,设备不启动警报器,从而能够精确的识别是水汽引发的烟雾预警从而降低了报警器误报而影响居民生活的问题。
附图说明
[0011]
图1为智能烟感系统的原理框图;
[0012]
图2为安装底座和感应器部件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0013]
图3为安装底座的平面示意图。
[0014]
附图标记:1、感应器装置;11、烟雾感应器;12、湿敏传感器;2、中央控制端;21、计算模块;3、警报器;4、安装底座;41、安装槽;42、排水孔;43、排水槽;44、射钉孔;45、射孔钉;46、导向部件;47、安装孔;5、感应器部件;6、防水垫;61、防水底垫;62、弹性防水环;7、iot平台;8、消防物联网平台;9、手机端。
具体实施方式
[0015]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详细说明。其中相同的零部件用相同的附图标记表示。需要说明的是,下面描述中使用的词语“前”、“后”、“左”、“右”、“上”和“下”指的是附图中的方向,词语“底面”和“顶面”、“内”和“外”分别指的是朝向或远离特定部件几何中心的方向。
[0016]
参照图1至图3所示,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了如下技术方案:一种智能烟感系统,包括有多个感应器装置1、中央控制端2以及警报器3,感应器装置1均包括有烟雾感应器11和湿敏传感器12,湿敏传感器12和烟雾感应器11以及警报器3分别与中央控制端2通讯连接;
[0017]
烟雾感应器11用于向中央控制端2发送感应信号;
[0018]
中央控制端2根据感应信号唤醒湿敏传感器12;
[0019]
湿敏传感器12用于获取区域建筑内的第一湿度值和采集实时湿度值,中央控制端2包括有计算模块21,计算模块21预设有警报比例,该警报比例为195%,计算模块21根据第一湿度值和警报比例得到警报阈值,当实时湿度值低于警报阈值时中央控制端2驱动警报器3发出警报。
[0020]
本实用新型的设计,通过在建筑区域内安装多个感应器装置1,由多个湿敏传感器12采集各个小区域湿度信息,由此可以得到整个区域建筑的平均湿度信息,即为第一湿度值,随后当烟雾感应器11被触发时,通过中央控制端2唤醒湿敏传感器12,采集该烟雾感应器11触发区域内的实时湿度值,采集到的湿度数值高于该区域建筑内的湿度值,且超过95%,则判断为水汽触发的烟雾告警,设备不启动警报器3,从而能够精确的识别是水汽引发的烟雾预警从而降低了报警器误报而影响居民生活的问题。
[0021]
感应器装置1包括有安装底座4和安装于安装底座4上的感应器部件5,湿敏传感器12设置于安装底座4内。
[0022]
将湿敏传感器12设置于安装底座4内,能够在安装底座4上设置防湿结构和排水结构,增强湿敏传感器12使用寿命的同时,加强湿敏传感器12检测能力。
[0023]
安装底座4呈方形结构设置,安装底座4的中央凹设有安装槽41,安装底座4的四角设置有排水孔42,安装槽41与排水孔42之间设置有排水槽43。
[0024]
当安装底座4安装至天花板上时,安装槽41与四角的排水孔42行程向下的斜坡,从而使得凝聚形成的水滴向四角滑动,直至流出。
[0025]
安装槽41内设置有防水垫6。该防水垫6的设计,能够加强对感应器部件5的保护程
度,避免感应器部件5进水。
[0026]
安装槽41内设置有防水底垫61和弹性防水环62。感应器与安装槽41过盈配合设置。
[0027]
该安装槽41和弹性防水环62的设计,使得在烟雾感应器11或温度感应器螺纹连接前,加强烟雾感应器11或温度感应器与安装底座4的连接强度,使得螺纹连接过程更加方便。能够在防水的同时,加强安装强度。
[0028]
安装底座4上设置有射钉孔44、滑移连接于射钉孔44内的射孔钉45、设置于射钉孔44上的导向部件46以及供感应器部件5安装的安装孔47。
[0029]
安装独立式温感/烟感时,首先将温感/烟感配套的安装底座4通过螺丝固定在快速安装底座4上,将温感/烟感和配套的安装底座4连接;将射孔钉45(吊顶钉)套进快速安装底座4的射钉孔44中,用标准可延长的射钉器将独立式烟感/温感固定到不同高度墙顶,通过导向部件46能够使得吊顶钉稳定进行打孔,不容易出现打歪情况,另外不用登高,不用冲击钻,一个人就能轻松完成不同高度温感/烟感的安装。温感/烟感安装好后,不影响后期维护。
[0030]
安装底座4上设置有供导向部件46安装的限位槽,限位槽的槽底设置有导向槽,限位槽的槽口设置有限位块,限位块和限位槽合围形成供导向部件46安装的安装间隙。该限位槽的设计能够限制导向部件46左右移动,而该限位块用于限位导向部件46上下移动,即可保障导向部件46的稳定性。
[0031]
从而使得射孔钉45能够稳定的打入墙体中。
[0032]
限位槽的槽底设置有导向槽。
[0033]
该导向槽的设计,在导向部件46的底部设置导向块,该导向部件46能够沿着该导向槽安装至安装间隙内,通过导向块与导向槽的配合加强导向部件46的安装强度。
[0034]
导向部件46包括有呈圆环结构设置的安装环和呈圆台结构设置的导向块,导向块内设置有导向通道。
[0035]
该安装环能够增大导向部件46的安装面积,加强安装强度,圆台结构设计的导向块能够增强吊顶钉的引导强度。
[0036]
还包括有iot平台7和消防物联网平台8,中央控制端2通过nb-iot或cat1网关将数据采集将数据传输至iot平台7进行数据加工;
[0037]
iot平台7将报警数据推送到消防物联网平台8。
[0038]
消防物联网平台8通讯连接有若干手机端9,消防物联网平台8根据该警报器3的业务需求将tts语言推送至业主、物业、安全员的手机。
[0039]
该系统分为:1、物联感知层:系统逻辑架构的底层,用于部署基础硬件设施包括传感器、低功耗器件、电源、信号处理等。
[0040]
2、网络传输层:负责数据流的传输控制。传感器被触发后会按照需求产生一定量的数据流。数据流通过基于nb-iot或cat1网络传输到基站之后再连接至因特网或其他外部网络都需要传输层。
[0041]
3、核心网:nb-iot或cat1的一大特点是在同样功耗下比其它无线方式传播的距离更远,实现了低功耗和远距离的统一,nb-iot或cat1网络主要由基站(也可以是网关)、服务器、nb-iot或cat1终端和物联网云四部分组成,其特点是应用端和服务器端数据双向传递。
nb-iot或cat1的优势是超低功耗和多信道数据传输,增加了系统数据容量,网关和终端系统能够支持测距和定位,非常适用于位置敏感的应用。
[0042]
4、运营商iot平台7:运营商对物联数据进行数据存储以及加工并提供接口进行数据推送。
[0043]
5、智慧消防物联平台:提供监控管理,设备检测,接警处理等界面功能。
[0044]
6、展现层:设备监控,报警监控等应用。
[0045]
操作流程为:1、智慧消防物联平台通过内置的主控芯片会判断烟雾量以及浓度来确认是否触发报警,一旦确认就会发出烟雾报警/火警信号,启动蜂鸣器报警。
[0046]
2、数据流通过nb-iot或cat1网关将数据采集将数据传输至iot平台7进行数据加工。
[0047]
3、iot平台7将报警数据推送到消防物联网平台8。
[0048]
4、消防物联网平台8根据该报警器的业务需求将tts语言推送至业主,物业,安全员的手机。同时监控平台中弹出告警对话框。
[0049]
5、业主、物业、安全员接到报警后进行人员疏散、火警处理。
[0050]
以上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仅局限于上述实施例,凡属于本实用新型思路下的技术方案均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原理前提下的若干改进和润饰,这些改进和润饰也应视为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