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电力系统自动化故障报警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2758539发布日期:2022-12-31 06:02阅读:62来源:国知局
一种电力系统自动化故障报警装置的制作方法

1.本发明涉及电力系统监测技术领域,特别是一种电力系统自动化故障报警装置。


背景技术:

2.电力系统由发电、供电(输电、变电、配电)、用电设施以及为保障其正常运行所需的调节控制及继电保护和安全自动装置、计量装置、调度自动化、电力通信等二次设施构成的统一整体,现代化监测、控制手段不断完善,电力调度的技术支持也日趋强大,电力系统自动化的趋势也越来越好,现有的电力系统自动化监控一般采用巡检机器人进行定期巡检,但巡检机器人空歇期中,电力系统中的配电设备在发生故障后,巡检机器人不能及时上报,进而容易造成一定损失,因此,提出一种电力系统自动化故障报警装置,来对电力系统中的配电设备进行不间断监控,来解决上述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3.本发明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缺点,提供一种电力系统自动化故障报警装置,有效解决了现有技术的不足。
4.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一方面的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电力系统自动化故障报警装置,包括柜体,所述柜体内壁的中部固定连接有支撑板,所述支撑板侧面的中部固定连接有控制设备本体,所述控制设备本体一侧的中部设置有设备开关,所述设备开关的一端转动连接有第一连接杆,所述柜体内壁底面的一侧固定连接有安装座,所述安装座底面的中部固定连接有控制开关,所述安装座底面的一端转动连接有第二连接杆,所述第二连接杆的一端通过销钉与第一连接杆的顶端转动连接,所述柜体内壁顶面的一角处固定连接有声光报警器,所述声光报警器与控制开关电性连接。
5.由上述任一方案优选的是,所述柜体靠近声光报警器侧面的一角处开设有若干第一通孔,通过使用该方案便于使声光报警器的声波通过若干第一通孔向外部传播,便于对使用者进行提醒,同时若干第一通孔能够将柜体的内部与外部空气进行连通,在两个风扇的运行过程中,使空气通过若干第一通孔进行排出。
6.由上述任一方案优选的是,所述柜体靠近第一通槽一侧的底端开设有若干第二通孔,所述柜体靠近若干第二通孔内壁一侧的底端固定连接有两个风扇,该方案便于通过两个风扇通电运行,使外部空气通过若干第二通孔进入至柜体的内部,通过从若干出风孔排出,对控制设备本体进行降温,保证控制设备本体正常运行,便于对电路进行监控。
7.由上述任一方案优选的是,所述柜体远离第二通孔外壁一侧的顶端开设有若干出风孔,若干所述出风孔的外形均为腰圆形,若干所述出风孔在柜体侧面的顶端线性排列分布,通过使用该方案便于使进入至柜体内部的空气通过若干出风孔排出柜体,从而在柜体内形成空气对流通道,便于对控制设备本体进行不间断降温。
8.由上述任一方案优选的是,所述安装座的一侧通过螺钉与柜体内壁顶面的一侧固定连接,所述安装座的外形为l形,通过使用该方案便于为控制开关和第二连接杆提供安装
位置,进而形成杠杆机构,通过第一连接杆带动第二连接杆转动,使控制开关触发。
9.由上述任一方案优选的是,所述第一连接杆的两端均通过销钉分别与设备开关和第二连接杆的一端转动连接,当外部电路中出现异常,控制设备本体动作,设备开关带动第一连接杆和第二连接杆动作,使控制开关触发,从而声光报警器通电运行。
10.由上述任一方案优选的是,所述第二连接杆的中部通过销钉与安装座的一端转动连接,所述第二连接杆远离第一连接杆的一端位于控制开关的正下方,通过使用该方案便于使第二连接杆的中部与安装座的端部之间铰接连接,从而便于通过第一连接杆带动第二连接杆进行转动,从而使第二连接杆的一端与控制开关相接触,使控制开关接通电路。
11.本发明具有以下优点:
12.1、该一种电力系统自动化故障报警装置,通过设置第一连接杆、第二连接杆和控制开关,第一连接杆的两端分别与设备开关和第二连接杆的一端转动连接,进而当电路中出现异常,控制设备本体动作,设备开关带动第一连接杆和第二连接杆动作,使控制开关触发,从而声光报警器通电运行,向外部发出光线以及声响,对使用者进行提醒,该报警装置为机械结构,运行稳定,有效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问题。
13.2、该一种电力系统自动化故障报警装置,通过设置两个风扇,进而两个风扇通电运行,使外部空气通过若干第二通孔进入至柜体的内部,通过从若干出风孔排出,对控制设备本体进行降温,保证控制设备本体正常运行,便于对电路进行监控。
14.3、该一种电力系统自动化故障报警装置,通过设置安装座,安装座通过螺钉与柜体进行固定连接,进而便于为控制开关和第二连接杆提供安装位置,进而形成杠杆机构,通过第一连接杆带动第二连接杆转动,使控制开关触发,整体结构简单,便于进行推广使用。
附图说明
15.图1为本发明的第一视角结构示意图;
16.图2为本发明的第二视角结构示意图;
17.图3为本发明的第三视角结构示意图;
18.图4为本发明的第四视角结构示意图;
19.图5为本发明的安装座结构示意图。
20.图中:1-柜体,2-控制设备本体,3-第二通孔,4-设备开关,5-支撑板,6-出风孔,7-第一连接杆,8-声光报警器,9-第一通孔,10-第二连接杆,11-风扇,12-安装座,13-控制开关。
具体实施方式
21.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做进一步的描述,但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不局限于以下所述。
22.如图1至图5所示,一种电力系统自动化故障报警装置,它包括柜体1,柜体1内壁的中部固定连接有支撑板5,支撑板5侧面的中部固定连接有控制设备本体2,控制设备本体2一侧的中部设置有设备开关4,设备开关4的一端转动连接有第一连接杆7,柜体1内壁底面的一侧固定连接有安装座12,安装座12底面的中部固定连接有控制开关13,安装座12底面的一端转动连接有第二连接杆10,第二连接杆10的一端通过销钉与第一连接杆7的顶端转
动连接,柜体1内壁顶面的一角处固定连接有声光报警器8,声光报警器8与控制开关13电性连接。
23.柜体1靠近声光报警器8侧面的一角处开设有若干第一通孔9,作为本发明的一种可选技术方案,这样便于使声光报警器8的声波通过若干第一通孔9向外部传播,便于对使用者进行提醒,同时若干第一通孔9能够将柜体1的内部与外部空气进行连通,在两个风扇11的运行过程中,使空气通过若干第一通孔9进行排出。
24.柜体1靠近第一通槽9一侧的底端开设有若干第二通孔3,柜体1靠近若干第二通孔3内壁一侧的底端固定连接有两个风扇11,作为本发明的一种可选技术方案,这样便于通过两个风扇11通电运行,使外部空气通过若干第二通孔3进入至柜体1的内部,通过从若干出风孔6排出,对控制设备本体2进行降温,保证控制设备本体2正常运行,便于对电路进行监控。
25.柜体1远离第二通孔3外壁一侧的顶端开设有若干出风孔6,若干出风孔6的外形均为腰圆形,若干出风孔6在柜体1侧面的顶端线性排列分布,作为本发明的一种可选技术方案,这样便于使进入至柜体1内部的空气通过若干出风孔6排出柜体1,从而在柜体1内形成空气对流通道,便于对控制设备本体2进行不间断降温。
26.安装座12的一侧通过螺钉与柜体1内壁顶面的一侧固定连接,安装座12的外形为l形,作为本发明的一种可选技术方案,这样便于为控制开关13和第二连接杆10提供安装位置,进而形成杠杆机构,通过第一连接杆7带动第二连接杆10转动,使控制开关13触发。
27.第一连接杆7的两端均通过销钉分别与设备开关4和第二连接杆10的一端转动连接,作为本发明的一种可选技术方案,当外部电路中出现异常,控制设备本体2动作,设备开关4带动第一连接杆7和第二连接杆10动作,使控制开关13触发,从而声光报警器8通电运行。
28.第二连接杆10的中部通过销钉与安装座12的一端转动连接,第二连接杆10远离第一连接杆7的一端位于控制开关13的正下方,作为本发明的一种可选技术方案,这样便于使第二连接杆10的中部与安装座12的端部之间铰接连接,从而便于通过第一连接杆7带动第二连接杆10进行转动,从而使第二连接杆10的一端与控制开关13相接触,使控制开关13接通电路。
29.该一种电力系统自动化故障报警装置,使用时需要以下步骤:
30.1)使用时,第一连接杆7的两端均通过销钉分别与设备开关4和第二连接杆10的一端转动连接;
31.2)当外部电路发生异常,控制设备本体2动作,设备开关4动作,进而带动第一连接杆7下降高度;
32.3)第一连接杆7带动第二连接杆10转动一定角度,第二连接杆10远离第一连接杆7的一端上升高度,使控制开关13触发接通,从而声光报警器8通电运行,向外部发出光线以及声响,对使用者进行提醒,报警装置可进行二十四小时不间断监控,有效在巡检机器人巡检间隔中对使用者进行提醒。
33.综上所述,使用者使用时,通过设置第一连接杆7、第二连接杆10和控制开关13,第一连接杆7的两端分别与设备开关4和第二连接杆10的一端转动连接,进而当电路中出现异常,控制设备本体2动作,设备开关4带动第一连接杆7和第二连接杆10动作,使控制开关13
触发,从而声光报警器8通电运行,向外部发出光线以及声响,对使用者进行提醒,该报警装置为机械结构,运行稳定,有效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问题,再通过设置两个风扇11,进而两个风扇11通电运行,使外部空气通过若干第二通孔3进入至柜体1的内部,通过从若干出风孔6排出,对控制设备本体2进行降温,保证控制设备本体2正常运行,便于对电路进行监控,最后通过设置安装座12,安装座12通过螺钉与柜体1进行固定连接,进而便于为控制开关13和第二连接杆10提供安装位置,进而形成杠杆机构,通过第一连接杆7带动第二连接杆10转动,使控制开关13触发,整体结构简单,便于进行推广使用。
34.尽管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发明的实施例,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理解在不脱离本发明的原理和精神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实施例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本发明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