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简易地震预警探测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2264560发布日期:2022-11-22 20:08阅读:247来源:国知局
一种简易地震预警探测装置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属于地震预警探测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简易地震预警探测装置。


背景技术:

2.地震是天然的地质现象,主要发生于邻近地球地壳板块边界的地区,并且与大陆漂移有关。在地震过程中,地壳板块之间会释放出压力,引起地面的震动。地震研究领域中极为重要的一部分,是预测未来可能发生的地震,以获取足够的警报,当一个人行走时,每一步都会从地面接触发出小的但是可以探测到的地震波向各个方向扩散,用来探测入侵者地震波的探测器称为地音探测器或地震式周界报警探测器。埋在地下的鉴别和探测传感器分别将探测到的地震波信号传送到处理器,处理器可以鉴别防护区外的车辆、声震、地震及人走路等地震干扰,只有真正发生入侵时,处理器才会启动报警装置。
3.现今大多的地震信号探测器探测精度较高,以及地震信号探测器的造价较高,进而导致地震信号探测器体积较大,进而个人在对地震信号探测器进行携带及使用时存在不便,以及地震信号探测器造价昂贵不便于推广使用,因此,提出一种简易地震预警探测装置来解决上述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4.本实用的目的是为了克服上述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之处,而提供一种简易地震预警探测装置。
5.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简易地震预警探测装置,包括安装底座,所述安装底座的顶部安装有安装框架,所述安装框架的内部卡合连接有防护罩,所述安装底座的顶部安装有两个对称支撑柱,所述支撑柱的外表面分别滑动连接有上滑套、下滑套,所述上滑套的内侧安装有上连接件,所述下滑套的内侧安装有下连接件,所述上连接件的顶部安装有蓄电池,所述下连接件的顶部安装有蜂鸣器,所述上连接件的中心内部安装导电杆,所述导电杆的外表面缠绕有铜线,所述铜线的底端设有承重球,所述下连接件的中心内部设有接触件,所述导电杆、蓄电池、蜂鸣器、接触件通过导电线电连接。
6.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安装底座的内部转动连接有双头螺纹杆,所述双头螺纹杆的外表面螺纹连接有螺纹套,所述安装底座的内部固定设有两个对称固定杆,所述固定杆的外表面滑动连接有固定滑套,且固定滑套与螺纹套固定连接,所述固定滑套的外表面固定设有活动杆,且活动杆与安装底座滑动连接,所述活动杆的另一端固定设有连接卡柱,所述防护罩的两侧开设有安装孔,所述安装框架的两侧开设有固定孔,所述连接卡柱与安装孔、固定孔卡合连接。
7.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铜线设置在接触件的中心内部,且铜线与接触件的中心轴线在相同位置。
8.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接触件为导电材料制成,所述上连接
件、下连接件为绝缘材料制成。
9.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上滑套、下滑套的外表面设有固定螺栓,所述导电杆的外表面设有限位环槽。
10.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双头螺纹杆的一端固定设有转动盘,且转动盘的外表面设有防滑套。
11.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活动杆、连接卡柱均为“l”字形设置,所述安装孔与固定孔的孔洞直径相同。
12.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能达到的有益效果是:
13.1、通过该设计,在安装底座、安装框架、防护罩、支撑柱、上滑套、下滑套、上连接件、下连接件、导电杆、铜线、承重球、蓄电池、蜂鸣器、接触件、导电线的作用下,实现了地震信号探测器制造材料简单,便于个人进行便捷携带使用,进而便于进行推广使用;
14.2、通过该设计,在安装孔、固定孔、双头螺纹杆、螺纹套、固定杆、固定滑套、活动杆、连接卡柱的作用下,以便对防护罩与安装框架进行便捷的拆装操作,为使用对防护罩内部的设备维修带来便捷。
附图说明
15.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16.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防护罩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17.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安装底座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18.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图3的a处结构放大图;
19.图5为本实用新型的图3的剖面仰视立体结构示意图。
20.其中:1、安装底座;2、安装框架;3、防护罩;4、支撑柱;5、上滑套;6、下滑套;7、上连接件;8、下连接件;9、导电杆;10、铜线;11、承重球;12、蓄电池;13、蜂鸣器;14、接触件;15、导电线;16、安装孔;17、固定孔;18、双头螺纹杆;19、螺纹套;20、固定杆;21、固定滑套;22、活动杆;23、连接卡柱。
具体实施方式
21.为了使本实用新型实现的技术手段、创作特征、达成目的与功效易于明白了解,下面结合具体实施例,进一步阐述本实用新型,但下述实施例仅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并非全部。基于实施方式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所获得其它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下述实施例中的实验方法,如无特殊说明,均为常规方法,下述实施例中所用的材料、试剂等,如无特殊说明,均可从商业途径得到。
22.实施例:
23.如图1-5所示,一种简易地震预警探测装置,包括安装底座1,安装底座1的顶部安装有安装框架2,安装框架2的内部卡合连接有防护罩3,安装底座1的顶部安装有两个对称支撑柱4,支撑柱4的外表面分别滑动连接有上滑套5、下滑套6,上滑套5的内侧安装有上连接件7,下滑套6的内侧安装有下连接件8,上连接件7的顶部安装有蓄电池12,下连接件8的顶部安装有蜂鸣器13,上连接件7的中心内部安装导电杆9,导电杆9的外表面缠绕有铜线
10,铜线10的底端设有承重球11,下连接件8的中心内部设有接触件14,导电杆9、蓄电池12、蜂鸣器13、接触件14通过导电线15电连接。
24.当蓄电池12、蜂鸣器13、导电杆9、接触件14通过导电线15进行电连接后,当安装底座1底部使得晃动时,此时地震信号对支撑柱4造成晃动,当支撑柱4晃动时带动上滑套5、下滑套6上的上连接件7、下连接件8晃动,当下连接件8晃动时使得导电杆9带动铜线10晃动,在铜线10底端承重球11的摆动下,使得铜线10与接触件14进行接触,此时,蓄电池12、蜂鸣器13、接触件14、导电杆9、铜线10形成一个整体的电流闭合状态,继而蜂鸣器13发生警报声,以便对使用者进行提醒,以及该设计,制造材料简单,便于个人进行便捷携带使用,进而便于进行推广使用,蓄电池12处设置有信号拾取器(图中未示出),用来拾取微震信号,同时由蓄电池12进行供电,信号拾取器为常规的现有技术。
25.在其他实施例中,安装底座1的内部转动连接有双头螺纹杆18,双头螺纹杆18的外表面螺纹连接有螺纹套19,安装底座1的内部固定设有两个对称固定杆20,固定杆20的外表面滑动连接有固定滑套21,且固定滑套21与螺纹套19固定连接,固定滑套21的外表面固定设有活动杆22,且活动杆22与安装底座1滑动连接,活动杆22的另一端固定设有连接卡柱23,防护罩3的两侧开设有安装孔16,安装框架2的两侧开设有固定孔17,连接卡柱23与安装孔16、固定孔17卡合连接。在将安装框架2与安装底座1进行分离时,通过对双头螺纹杆18进行转动,由于双头螺纹杆18与螺纹套19螺纹连接,以及固定杆20与固定滑套21滑动连接,以及螺纹套19与固定滑套21固定连接,此时,当双头螺纹杆18转动时带动螺纹套19进行相向直线水平移动或反向直线水平移动,当将连接卡柱23与安装孔16、固定孔17进行分离时,将转动双头螺纹杆18使得螺纹套19反向直线水平移动,使得螺纹套19带动固定滑套21移动,当固定滑套21移动时带动活动杆22进行移动,当活动杆22移动带动连接卡柱23移动,此时使得连接卡柱23与安装孔16、固定孔17进行分离,以便将防护罩3从安装框架2内部拿出,进而实现了对防护罩3的拆除,以及当对防护罩3进行安装时,将安装框架2与防护罩3进行卡合,在通过对双头螺纹杆18进行转动,使得双头螺纹杆18带动螺纹套19进行相向直线水平直线移动,此时使得螺纹套19带动固定滑套21移动,使得固定滑套21带动活动杆22移动,使得活动杆22带动连接卡柱23与安装孔16、固定孔17进行卡合连接,从而对安装框架2与防护罩3进行固定连接,继而实现防护罩3与安装框架2的固定安装。
26.在其他实施例中,铜线10设置在接触件14的中心内部,且铜线10与接触件14的中心轴线在相同位置;通过该设计,使得铜线10在承重球11的作用下,在静止状态下铜线10始终设置在接触件14的中心部,且不与接触件14发生接触。
27.在其他实施例中,接触件14为导电材料制成,上连接件7、下连接件8为绝缘材料制成;通过对上连接件7、下连接件8的材料限定,避免了电流的导向上滑套5、支撑柱4上,以及对接触件14的材料限定,以便铜线10与接触件14接触后蓄电池12、蜂鸣器13、导电杆9、铜线10、接触件14形成一个整体的电流流通状态,使得蜂鸣器13发生警报声。
28.在其他实施例中,上滑套5、下滑套6的外表面设有固定螺栓,导电杆9的外表面设有限位环槽;通过设置固定螺栓,以便对上滑套5、下滑套6与支撑柱4滑动位置进行自由高度调节与固定设置,以及在限位环槽的作用下,以便对铜线10进行限位,避免了铜线10与导电杆9缠绕使用时存在位置偏移的问题。
29.在其他实施例中,双头螺纹杆18的一端固定设有转动盘,且转动盘的外表面设有
防滑套;通过设置转动盘,以便对双头螺纹杆18转动时更为便捷,以及在防滑套的作用下,以便对转动盘旋转时起到防滑效果。
30.在其他实施例中,活动杆22、连接卡柱23均为“l”字形设置,安装孔16与固定孔17的孔洞直径相同。
31.在本实用新型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或之“下”可以包括第一和第二特征直接接触,也可以包括第一和第二特征不是直接接触而是通过它们之间的另外的特征接触。而且,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上方”和“上面”包括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上方和斜上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高于第二特征。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下”、“下方”和“下面”包括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下方和斜下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小于第二特征。
32.以上显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基本原理、主要特征和本实用新型的优点。本行业的技术人员应该了解,本实用新型不受上述实施例的限制,上述实施例和说明书中描述的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例,并不用来限制本实用新型,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精神和范围的前提下,本实用新型还会有各种变化和改进,这些变化和改进都落入要求保护的本实用新型范围内。本实用新型要求保护范围由所附的权利要求书及其等效物界定。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