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换热站水浸报警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2819332发布日期:2023-01-04 04:52阅读:126来源:国知局
一种换热站水浸报警装置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热力站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换热站水浸报警装置。


背景技术:

2.热力站是热力集中、交换的地方,按供热形式分直供站和间供站,前者是电厂直接供用户,温度高,控制难,浪费热能,是最初电厂余热福利供热的产物。
3.供热行业部分换热站由于处于地下室,如遇管道突发跑水,跑水量大于潜水泵工作负荷,同时巡检人员未能及时发现,就会造成站内设备被淹,造成重大供热安全事故,故而需要使用到一种换热站水浸报警装置。
4.因此,有必要提供一种换热站水浸报警装置解决上述技术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5.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换热站水浸报警装置,解决了管道突发跑水,跑水量大于潜水泵工作负荷,同时巡检人员未能及时发现,就会造成站内设备被淹,造成重大供热安全事故的问题。
6.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换热站水浸报警装置,包括:水浸报警器;
7.电源,所述电源设置于所述水浸报警器的顶部,所述电源通过第一连接线与所述水浸报警器连接;
8.plc控制器,所述plc控制器设置于所述水浸报警器右侧的顶部,所述plc控制器通过第二连接线与所述水浸报警器连接;
9.调度指挥中心,所述调度指挥中心通过光纤连接于所述plc控制器的顶部;
10.显示器,所述显示器通过网线连接于所述plc控制器的右侧。
11.优选的,所述电源的电压为伏。
12.优选的,所述水浸报警器的右侧固定连接有l形插柱,所述l形插柱内部的底部开设有插孔。
13.优选的,所述插孔内部的两侧均开设有错位插口。
14.优选的,所述l形插柱的底部设置有插环,所述插环内部的底部固定安装有连接轴。
15.优选的,所述连接轴表面的顶部和底部均转动连接有转动环,所述转动环的外侧且位于所述连接轴的表面设置有卷簧。
16.优选的,所述转动环的表面均固定安装有卡接杆。
17.与相关技术相比较,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换热站水浸报警装置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18.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换热站水浸报警装置,通过水浸报警器、电源、plc控制器、调度指挥中心、显示器、光纤、网线等结构之间的相互配合可在其管道出现跑水时且跑水量大
于潜水泵工作负荷时,水接触到水浸报警器中的传感器探头,探头内部感应继电器动作,通过电缆将信号传输到plc控制器内,触发水浸报警信号,同时plc控制器通过网线传输到显示器进行高水位报警,由换热站内光纤通讯上传到调度指挥中心,第一时间派巡检人员到站内检查,避免为及时发现而导致站内设备被淹,造成重大供热安全事故的情况出现。
附图说明
19.图1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换热站水浸报警装置的第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20.图2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换热站水浸报警装置的第二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21.图3为图2所示的外部立体的结构示意图;
22.图4为图3所示的插环底部的结构示意图;
23.图5为图3所示的l形插柱剖面的结构示意图。
24.图中标号:1、水浸报警器,2、电源,3、plc控制器,4、调度指挥中心,5、显示器,6、光纤,7、网线,8、l形插柱,9、插孔,10、错位插口,11、插环,12、连接轴,13、转动环,14、卷簧,15、卡接杆。
具体实施方式
25.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
26.第一实施例
27.请结合参阅图1,其中,图1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换热站水浸报警装置的第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一种换热站水浸报警装置,包括:水浸报警器1;
28.电源2,所述电源2设置于所述水浸报警器1的顶部,所述电源2通过第一连接线与所述水浸报警器1连接;
29.plc控制器3,所述plc控制器3设置于所述水浸报警器1右侧的顶部,所述plc控制器3通过第二连接线与所述水浸报警器1连接;
30.调度指挥中心4,所述调度指挥中心4通过光纤6连接于所述plc控制器3的顶部;
31.显示器5,所述显示器5通过网线7连接于所述plc控制器3的右侧。
32.所述电源2的电压为24伏。
33.水浸报警器1包括两级探头、报警器、传感器,水浸报警器1为接触式水浸报警器,利用液体导电原理进行检测,正常时两极探头被空气绝缘,在浸水状态下探头导通,传感器输出干接点信号,当探头浸水高度约1毫米时,即产生告警信号。
34.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换热站水浸报警装置的工作原理如下:
35.通过现场安装水浸报警器1,安装位置为配电柜槽钢基础基座上,离地水平高度为12厘米,当水接触到水浸报警器1中的传感器探头,探头内部感应继电器动作,通过电缆将信号传输到plc控制器3内,触发水浸报警信号,同时plc控制器3通过网线7传输到显示器5进行高水位报警,由换热站内光纤6通讯上传到调度指挥中心4,第一时间派巡检人员到站内检查。
36.而水浸报警器通过24伏的电源为其进行供电工作。
37.与相关技术相比较,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换热站水浸报警装置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38.通过水浸报警器1、电源2、plc控制器3、调度指挥中心4、显示器5、光纤6、网线7等结构之间的相互配合可在其管道出现跑水时且跑水量大于潜水泵工作负荷时,水接触到水浸报警器1中的传感器探头,探头内部感应继电器动作,通过电缆将信号传输到plc控制器3内,触发水浸报警信号,同时plc控制器3通过网线7传输到显示器5进行高水位报警,由换热站内光纤6通讯上传到调度指挥中心4,第一时间派巡检人员到站内检查,避免为及时发现而导致站内设备被淹,造成重大供热安全事故的情况出现。
39.第二实施例
40.请结合参阅图2、图3、图4和图5,基于本技术的第一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换热站水浸报警装置,本技术的第二实施例提出另一种换热站水浸报警装置。第二实施例仅仅是第一实施例优选的方式,第二实施例的实施对第一实施例的单独实施不会造成影响。
41.具体的,本技术的第二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换热站水浸报警装置的不同之处在于,一种换热站水浸报警装置,所述水浸报警器1的右侧固定连接有l形插柱8,所述l形插柱8内部的底部开设有插孔9。
42.所述插孔9内部的两侧均开设有错位插口10。
43.所述l形插柱8的底部设置有插环11,所述插环11内部的底部固定安装有连接轴12。
44.所述连接轴12表面的顶部和底部均转动连接有转动环13,所述转动环13的外侧且位于所述连接轴12的表面设置有卷簧14。
45.所述转动环13的表面均固定安装有卡接杆15。
46.由于转动环13在连接轴12上处于上下层的位置关系故而其卡接杆15之间处于相同的状态,而两个错位插口10之间的位置关系同样处于相互错位在同一平面中处于上下层的关系,故而可使得两个错位插口10之间的位置和两个卡接杆15之间的位位置关系处于相适配的状态,从而可使得相对应的卡接杆15插进错位插口10中而将其l形插柱8固定在插环11的内部,与此同时其卡接杆15在工作期间处于插孔9的内部,并且插在错位插口10的内部。
47.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换热站水浸报警装置的工作原理如下:
48.当需要将其水浸报警器1拆下时,可通过手动的同时向内侧推动卡接杆15底部的一端,而使得其卡接杆15底部的一端从外侧内侧移动,与此同时会使得其卡接杆15顶部的一端同时也从外侧向内侧移动,故而可使得其卡接杆15脱离插在错位插口10的内部,此时则使得其l形插柱8失去了被固定在插环11内部的状态,随后可通过向上拉动水浸报警器1,而通过水浸报警器1的受力向上移动故而带动l形插柱8进行着同步的向上移动,且此时的l形插柱8在其插环11的内部进行向上移动,逐渐的脱离插在插环11的内部,直至完全的脱离即可,从而将其水浸报警器1取下。
49.当其卡接杆在受力从外侧向内侧移动时会以转动环以及连接轴的中心位置为中心进行着相对应方向的转动,且转动环在其连接轴的表面进行着转动柄带动卷簧,促使其卷簧发生弹性形变。
50.与相关技术相比较,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换热站水浸报警装置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51.通过l形插柱8、插孔9、错位插口10、插环11、连接轴12、转动环13、卷簧14、卡接杆
15等结构之间的相互配合从而能够方便在需要时将其水浸报警器1进行取下进行维护维修工作,避免其在损失或者故障时不方便工作人员快速的拆卸和安装而导致工作效率降低。
52.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并非因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专利范围,凡是利用本实用新型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的等效结构或等效流程变换,或直接或间接运用在其它相关的技术领域,均同理包括在本实用新型的专利保护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