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模块化网络报警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3021131发布日期:2023-01-20 18:37阅读:30来源:国知局
一种模块化网络报警装置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防盗报警系统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模块化网络报警装置。


背景技术:

2.自从三十多年前防盗报警系统在我国开始逐渐推广和普及以来,相关的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和地方标准也随着应用的成熟和技术的发展不断升级和修订,对整个行业的进步明确了发展方向和技术规范,近期的相关标准都加入了利用网络的条款,有些标准如相关的上海市地方标准,已将部分单位实施网络报警列入强制性条款。
3.一个完整的防盗报警系统一般由安装在受保护现场的防盗探测器、报警控制主机和键盘等组成。用户在离开时设防,设防以后,如果有人员进入受控区域,防盗探测器就会被触发,并将信号传送至安装在现场的报警控制主机,报警控制主机在收到报警信号后,将报警信号传输至远程接警中心。远程接警中心有人24小时值班,在接收到来自受保护现场的报警后,便会按照流程进行处置,比如派遣警卫或者警察到现场查看等。
4.传统的报警控制主机向远程接警中心的信号传输是通过电话线实现的,将通讯内容通过键控调频的方式以dtmf双音频流加载报警信息,通过电话线进行传输。由于受电话线带宽的限制,传输耗时较长,一般在20秒钟左右。
5.此外,利用电话线进行通讯的原理实际上是将数字信号即0和1通过两种不同的音频进行调制变成频率范围与语音相近的模拟信号进行传输。随着电信光纤化和网络化的普及,很多电话线已经不再是原来的铜缆线,而是光纤通过光猫后输出的电话接口,其传输实质是网络化的数字信号,这个改变对传统电话语音有提升作用,但是对依赖于调制成语音的报警信号传输而言反而是劣化,导致很多情况下报警信号的传输时间会超过标准要求的20秒,在实际使用中需要花费更多的时间进行调试或者降低传输成功率,可能导致整个报警系统不能满足相关标准和规范的技术要求,使得整个项目无法通过验收交付。随着电话数字化的推广,电话线对数字调制信号的传输趋向劣化,
6.为此,本技术人经过有益的探索和研究,找到了解决上述问题的方法,下面将要介绍的技术方案便是在这种背景下产生的。


技术实现要素:

7.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而提供一种通过网络将报警信息传输至远程接警中心的模块化网络报警装置。
8.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可以采用如下技术方案来实现:
9.一种模块化网络报警装置,包括:
10.电路基板;
11.集成在所述电路基板上的中央控制器;
12.集成在所述电路基板上且与所述中央控制器连接并与报警控制主机的报警信息输出端口连接的通讯接口模块;
13.集成在所述电路基板上且与所述中央控制器连接的数据转码模块;
14.集成在所述电路基板上且与所述中央控制器连接的存储模块;以及
15.集成在所述电路基板上且与所述中央控制器连接并与远程接警中心进行通讯的网络传输接口模块。
16.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优选实施例中,所述电路基板位于所述报警控制主机的机箱内且其背面通过磁吸支架吸附在所述报警控制主机的机箱的内侧面上。
17.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优选实施例中,所述中央控制器为stm32f系列微控制芯片。
18.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优选实施例中,所述通讯接口模块为pc-link通讯接口,其通过pc-link接口插件与所述报警控制主机的报警信息输出端口连接。
19.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优选实施例中,所述网络传输接口模块为rtl8201f网络接口芯片。
20.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优选实施例中,所述网络传输接口模块通过spi串行接口与所述中央控制器连接。
21.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优选实施例中,所述网络传输接口模块通过rj45插件与网络端口连接。
22.由于采用了如上技术方案,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
23.1.本实用新型可直接安装在现有的报警控制主机内使用,使得报警控制主机在保留电话线传输功能的同时实现网络传输报警信号的功能,网络传输相对于电话线传输而言,其传输速度更快,报警传输耗时为2-4秒,极大地提高报警的及时性和可靠性,更早地发现和处理警情,提高了整个安全防范系统的效率;
24.2.本实用新型的中央控制器为stm32f系列微控制芯片,同样一套装置硬件,可采用不同的固件加载,就能适配不同的防盗报警主机和不同的远程接警中心系统,使用灵活适用范围广泛。
25.3.本实用新型的电路基板采用小型化磁吸设计,可以方便地吸附在报警控制主机的机箱内,电源和通讯都直接取自报警主机,接线容易,安装简便。
附图说明
26.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27.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28.为了使本实用新型实现的技术手段、创作特征、达成目的与功效易于明白了解,下面结合具体图示,进一步阐述本实用新型。
29.参见图1,图中给出的是一种模块化网络报警装置,包括电路基板100、中央控制器200、通讯接口模块300、数据转码模块400、存储模块500以及网络传输接口模块600。
30.电路基板100作为元器件的安装载体,其位于报警控制主机10的机箱内且其背面
通过磁吸支架吸附在报警控制主机10的机箱的内侧面上。
31.中央控制器200集成在电路基板100上。在本实施例中,中央控制器200采用stm32f系列微控制芯片,stm32f系列微控制芯片带有内部存储等多项集成功能,该芯片主要功能如下:1.具有2个usb otg(其中一个支持hs);2.具有专用音频pll和2个全双工i2s;3.具有通信接口多达15个(包括6个速度高达11.25mb/s的usart、3个速度高达45mb/s的spi、3个i2c、2个can和1个sdio);4.具有多个模拟信号:2个12位dac、3个速度为2.4msps或7.2msps(交错模式)的12位adc;5.具有定时器多达17个:频率高达168mhz的16和32位定时器;6.可利用支持compact flash、sram、psram、nor和nand存储器的灵活静态存储器控制器轻松扩展存储容量;7.具有基于模拟电子技术的真随机数发生器。
32.stm32f系列微控制芯片可以满足本装置的使用要求,同样一套装置硬件,可采用不同的固件加载,就能适配不同的防盗报警主机和不同的远程接警中心系统,使用灵活适用范围广泛。
33.通讯接口模块300集成在电路基板100上且与中央控制器200连接并与报警控制主机10的报警信息输出端口连接。在本实施例中,通讯接口模块300为pc-link通讯接口,其通过pc-link接口插件与报警控制主机10的报警信息输出端口连接。本实用新型的工作电源为直流12v,一般可以使用报警控制主机10的电源供应,其通过pc-link通讯接口进行供电。
34.数据转码模块400集成在电路基板100上且与中央控制器200连接,其用于对报警信息进行转码处理。
35.存储模块500集成在电路基板100上且与中央控制器200连接,其用于对解码后的报警信息进行存储。
36.网络传输接口模块600集成在电路基板100上且与中央控制器200连接并与远程接警中心20进行通讯。在本实施例中,网络传输接口模块600为rtl8201f网络接口芯片,rtl8201f网络接口芯片的主要功能如下:1.支持ieee 802.3az-2010(eee);2.支持100base-tx ieee 802.3u兼容;3.支持10base-t ieee 802.3兼容;4.支持全/半双工操作;5.支持支持自动协商;6.支持支持掉电模式;7.支持支持link down省电;8.支持支持中断功能;9.支持支持网络唤醒(wol);10.具有支持自适应均衡功能;11.支持自动极性校正;12.提供两个网络状态led。网络传输接口模块600通过spi串行接口与中央控制器200连接。网络传输接口模块600通过rj45插件与网络端口连接,实现与远程接警中心20进行网络通讯。
37.本实用新型的模块化网络报警装置的工作原理如下:
38.当现场的任一报警探测器11被触发时,被触发的报警探测器11向报警控制主机10发送报警信号,报警控制主机10根据报警信号生成报警信息并发送至通讯接口模块300,通讯接口模块300继而将报警信息传送至数据转码模块400,数据转码模块400对报警信息进行转码处理,生成符合远程接警中心20格式的新编码,然后将新编码后的报警信息发送至存储模块500进行存储,继而再通过网络传输接口模块600传送至远程接警中心20。
39.此外,本实用新型在局域网内支持udp广播,接入局域网后,局域网内运行配套软件的计算机就会发现本实用新型,并在报警控制主机的设置页面内进行设置。进入设置页能够对本实用新型的ip地址、远程中心网址、心跳时间、中心通讯密码等进行设置。
40.本实用新型可直接安装在现有的报警控制主机10内使用,使得报警控制主机10在
保留电话线传输功能的同时实现网络传输报警信号的功能,网络传输相对于电话线传输而言,其传输速度更快,报警传输耗时为2-4秒,极大地提高报警的及时性和可靠性,更早地发现和处理警情,提高了整个安全防范系统的效率。
41.以上显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基本原理和主要特征和本实用新型的优点。本行业的技术人员应该了解,本实用新型不受上述实施例的限制,上述实施例和说明书中描述的只是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精神和范围的前提下,本实用新型还会有各种变化和改进,这些变化和改进都落入要求保护的本实用新型范围内。本实用新型要求保护范围由所附的权利要求书及其等效物界定。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