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基于车牌识别的地下停车感应系统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3443523发布日期:2023-03-14 23:06阅读:148来源:国知局
一种基于车牌识别的地下停车感应系统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属于停车感应系统技术领域,具体是一种基于车牌识别的地下停车感应系统。


背景技术:

2.目前,车牌识别的停车场感应系统已经得到广泛的应用,现有停车场一般通过车牌识别来进行计费或者是判断进出小区的权限。现有的地下停车场至电梯厅的灯光一般是长期亮着,耗费大量的电能;而入户门口的漏到内一般是通过红外感应或声音感应在有车辆或行人经过时灯光进行延时照明,而延时照明的方式容易出现误判,在人还没有完全经过时灯光就灭了。


技术实现要素:

3.本实用新型针对现有技术不足,提供了一种基于车牌识别的地下停车感应系统,这种停车感应系统能够通过车牌识别来控制灯光,根据车位位置使得行车路径上的灯光开启,既能够起到引导的作用,又能够保证行车和步行至室内的全程都有灯光照明,并在进入室内后自动关闭灯光,既能够节省电能,又能够保证在完全经过后才灭灯。
4.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通过下述技术方案得以解决:一种基于车牌识别的地下停车感应系统,包括车牌识别系统,所述车牌识别系统连接有控制终端,控制终端连接有照明控制系统以及若干入户反馈装置,若干所述入户反馈装置一一对应的设置于若干入户门上,车牌与所述入户反馈装置一一对应灯光路径并录入所述控制终端。这种地下停车感应系统能够根据车牌识别系统识别的车牌信息来提供专属的照明线路,车牌识别系统能够识别到车牌之后,由控制终端录入的灯光路径对照明控制系统进行控制,提供专属的从入口到入户的灯光路径开启的服务,而在入户之后,通过入户反馈装置反馈给车主已经入户,再关闭从入口到入户的灯光路径,既能够起到引导的作用,而且相对于长期开启的地下停车场灯光更加节能,相对于红外感应或声音感应的延时照明,不会出现误判,保证在完全经过后才灭灯。
5.上述技术方案中,优选的,所述入户反馈装置包括设置于入户门开启侧的距离传感器,所述距离传感器在测得距离大于门缝宽度时发出反馈信号至控制终端。将距离传感器作为入户反馈装置结构简单,易于改造,且改造成本低。
6.上述技术方案中,优选的,所述入户反馈装置还包括有无线传输模块,所述距离传感器连接所述无线传输模块,所述无线传输模块通过无线信号与所述控制终端相连。采用无线传输模块将入户反馈装置用无线信号与控制终端相连,进一步降低改造成本。
7.上述技术方案中,优选的,所述入户反馈装置为智能门锁的一部分,当所述智能门锁开启发送发出反馈信号至控制终端。将智能门锁和入户反馈装置结合,进一步降低改造成本。
8.上述技术方案中,优选的,所述智能门锁上设置有无线传输模块,所述无线传输模
块通过无线信号与所述控制终端相连。
9.上述技术方案中,优选的,所述灯光路径包括入口至车位灯光路径和车位至入户灯光路径,控制终端连接有车辆反馈装置,所述车辆反馈装置一一对应的设置于车位上,车牌与所述车辆反馈装置一一对应入口至车位并录入所述控制终端,所述车辆反馈装置与所述入户反馈装置一一对应车位至入户灯光路径并录入所述控制终端。采用该结构将灯光路径分为入口至车位灯光路径和车位至入户灯光路径,在汽车行驶至入口后,车牌识别系统识别车牌,然后控制照明控制系统,将入口至车位灯光路径的灯开启,在行车至车位停好车之后,将入口至车位灯光路径的灯关闭,并将车位至入户灯光路径的灯开启,在入户反馈装置反馈业主入户之后再将车位至入户灯光路径的灯关闭,采用该结构进一步将灯光路径细分,进一步降低了电能消耗。
10.上述技术方案中,优选的,所述车辆反馈装置为车辆探测器。
11.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如下有益效果:这种地下停车感应系统能够根据车牌识别系统识别的车牌信息来提供专属的照明线路,车牌识别系统能够识别到车牌之后,由控制终端录入的灯光路径对照明控制系统进行控制,提供专属的从入口到入户的灯光路径开启的服务,而在入户之后,通过入户反馈装置反馈给车主已经入户,再关闭从入口到入户的灯光路径,既能够起到引导的作用,而且相对于长期开启的地下停车场灯光更加节能,相对于红外感应或声音感应的延时照明,不会出现误判,保证在完全经过后才灭灯。
附图说明
12.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的连接结构示意图。
13.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2的连接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14.下面结合附图与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描述:参见图1,一种基于车牌识别的地下停车感应系统,包括车牌识别系统,车牌识别系统连接有控制终端,控制终端连接有照明控制系统以及若干入户反馈装置,若干入户反馈装置一一对应的设置于若干入户门上,车牌与入户反馈装置一一对应灯光路径并录入控制终端。这种地下停车感应系统能够根据车牌识别系统识别的车牌信息来提供专属的照明线路,车牌识别系统能够识别到车牌之后,由控制终端录入的灯光路径对照明控制系统进行控制,提供专属的从入口到入户的灯光路径开启的服务,而在入户之后,通过入户反馈装置反馈给车主已经入户,再关闭从入口到入户的灯光路径,既能够起到引导的作用,而且相对于长期开启的地下停车场灯光更加节能,相对于红外感应或声音感应的延时照明,不会出现误判,保证在完全经过后才灭灯。
15.本实施例中的入户反馈装置可以采用多种结构,包括采用距离传感器以及作为智能门锁的一部门,具体的,入户反馈装置包括设置于入户门开启侧的距离传感器,距离传感器在测得距离大于门缝宽度时发出反馈信号至控制终端。将距离传感器作为入户反馈装置结构简单,易于改造,且改造成本低。
16.入户反馈装置还包括有无线传输模块,距离传感器连接无线传输模块,无线传输模块通过无线信号与控制终端相连。采用无线传输模块将入户反馈装置用无线信号与控制
终端相连,进一步降低改造成本。
17.入户反馈装置为智能门锁的一部分,当智能门锁开启发送发出反馈信号至控制终端。将智能门锁和入户反馈装置结合,进一步降低改造成本。智能门锁上设置有无线传输模块,无线传输模块通过无线信号与控制终端相连。
18.参见图2,一种基于车牌识别的地下停车感应系统,包括车牌识别系统,车牌识别系统连接有控制终端,控制终端连接有照明控制系统以及若干入户反馈装置,若干入户反馈装置一一对应的设置于若干入户门上,车牌与入户反馈装置一一对应灯光路径并录入控制终端,灯光路径包括入口至车位灯光路径和车位至入户灯光路径,控制终端连接有车辆反馈装置,车辆反馈装置一一对应的设置于车位上,车牌与车辆反馈装置一一对应入口至车位并录入控制终端,车辆反馈装置与入户反馈装置一一对应车位至入户灯光路径并录入控制终端。采用该结构将灯光路径分为入口至车位灯光路径和车位至入户灯光路径,在汽车行驶至入口后,车牌识别系统识别车牌,然后控制照明控制系统,将入口至车位灯光路径的灯开启,在行车至车位停好车之后,将入口至车位灯光路径的灯关闭,并将车位至入户灯光路径的灯开启,在入户反馈装置反馈业主入户之后再将车位至入户灯光路径的灯关闭,采用该结构进一步将灯光路径细分,同样的既能够起到引导的作用,而且相对于长期开启的地下停车场灯光更加节能,相对于红外感应或声音感应的延时照明,不会出现误判,保证在完全经过后才灭灯,进一步降低了电能消耗。
19.车辆反馈装置为车辆探测器,车辆探测器可采用现有技术中的任何一种。
20.本实施例中的入户反馈装置可以采用多种结构,包括采用距离传感器以及作为智能门锁的一部门,具体的,入户反馈装置包括设置于入户门开启侧的距离传感器,距离传感器在测得距离大于门缝宽度时发出反馈信号至控制终端。将距离传感器作为入户反馈装置结构简单,易于改造,且改造成本低。
21.入户反馈装置还包括有无线传输模块,距离传感器连接无线传输模块,无线传输模块通过无线信号与控制终端相连。采用无线传输模块将入户反馈装置用无线信号与控制终端相连,进一步降低改造成本。
22.入户反馈装置为智能门锁的一部分,当智能门锁开启发送发出反馈信号至控制终端。将智能门锁和入户反馈装置结合,进一步降低改造成本。智能门锁上设置有无线传输模块,无线传输模块通过无线信号与控制终端相连。
23.以上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改进和润饰,这些改进和润饰也应视为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