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技术涉及交通,尤其涉及一种速度预测方法、设备及存储介质。
背景技术:
1、城市交通突发事故对道路短期通行能力和通行状态影响明显,城市管理者希望能够快速了解这些交通事件对周围的路段、路口的影响,并以此为依据制定相应的管理措施消除堵点。在一些交通仿真方法中,通常在假设路网中的所有人都会在事件的影响下理性地做出决策并选择最短路径的情况下进行拥堵情况的预测。但实际上,在短时间内的交通事故,很多人是不足以掌握交通事故信息,并根据当前的交通状态做出新的路径规划选择的,从而无法准确地预测出道路事件后的拥堵情况,从而无法准确预测事件发生后道路上的实际速度。因此,有待提出一种新的解决方案。
技术实现思路
1、本技术的多个方面提供一种速度预测方法、设备及存储介质,用以预测道路事件发生后道路的实际速度。
2、本技术实施例提供一种速度预测方法,包括:确定目标路网中的事件路段的道路事件;根据出行者信息透明度以及所述事件路段的剩余通行能力,确定绕行路径;根据所述绕行路径,确定目标路网中各路段的流量;根据所述目标路网中各路段的流量,确定所述目标路网中各路段在所述道路事件发生后的拥堵蔓延系数以及拥堵消散系数;在所述目标路网中各路段的拥堵蔓延系数以及拥堵消散系数下,根据所述目标路网中各路段的历史速度,预测所述目标路网中各路段在所述道路事件发生后的实际速度。
3、可选地,根据出行者信息透明度以及事件路段的剩余通行能力,确定绕行路径,包括:确定用于绕开所述事件路段的绕行位置对应的指数分布模型;所述指数分布模型用于从所述事件路段的k阶邻域节点中确定绕行出发点以及绕行到达点;根据所述出行者信息透明度以及所述剩余通行能力,确定所述指数分布模型中的形状系数的值,以根据所述形状系数的值确定所述指数分布模型中的绕行位置的分布特征;对所述指数分布模型进行采样,得到至少一个绕行出发点以及至少一个绕行出发点;根据所述至少一个绕行出发点以及所述至少一个绕行到达点,确定绕行路径。
4、可选地,所述形状系数,与所述出行者信息透明度正相关,且与所述剩余通行能力负相关。
5、可选地,根据所述至少一个绕行出发点以及所述至少一个绕行到达点,确定绕行路径,包括:根据所述至少一个绕行出发点以及所述至少一个绕行出发点,确定多条备选绕行路径;根据路径质量指标,对所述多条备选绕行路径进行排序;所述路径质量指标包括:绕行距离比和/或路径相似度;根据所述排序的结果,从所述多条备选绕行路径中筛选出绕行路径。
6、可选地,根据所述绕行路径,确定目标路网中各路段的流量,包括:根据所述事件路段的剩余通行能力,确定流量分配比例;按照所述流量分配比例,将需经过所述事件路段的原路径上的部分流量分配给所述绕行路径,以更新所述目标路网中各路段的流量。
7、可选地,根据所述目标路网中各路段的流量,确定所述目标路网中各路段在所述道路事件发生后的拥堵蔓延系数,包括:针对所述目标路网中的第一路段,获取从所述第一路段进入所述事件路段的流量,作为第一流量,以及,获取所述事件路段的流量作为第二流量;根据所述第一流量和所述第二流量的比值以及时变因子,确定所述第一路段上随时间变化的拥堵蔓延系数;所述时变因子根据所述剩余通行能力以及随时间变化的出行者信息透明度确定。
8、可选地,根据所述目标路网中各路段的流量,确定所述目标路网中各路段在所述道路事件发生后的拥堵消散系数,包括:针对所述目标路网中的第一路段,获取从所述第一路段进入所述事件路段并从所述事件路段流出的流量,作为第三流量,以及,获取所述事件路段的流量作为第二流量;根据所述第三流量和所述第二流量的比值以及时变因子,确定所述第一路段上随时间变化的拥堵消散系数;所述时变因子根据所述剩余通行能力以及随时间变化的出行者信息透明度确定。
9、可选地,在所述目标路网中各路段的拥堵蔓延系数以及拥堵消散系数下,根据所述目标路网中各路段的历史速度,预测所述目标路网中各路段在所述道路事件发生后的实际速度,包括:采用速度预测模型,根据所述目标路网中各路段的拥堵蔓延系数以及道路拥堵临界值,预测所述目标路网中各路段的事件感知时长;以及,根据所述目标路网中各路段的拥堵消散系数以及所述道路拥堵临界值,预测所述目标路网中各路段的事件处理时长;在预设的约束条件下,根据所述目标路网中各路段的事件感知时长、所述目标路网中各路段的事件处理时长,所述事件路段在所述道路事件发生前的历史速度、所述事件路段在所述道路事件发生后不同时刻的速度以及所述目标路网中各路段在所述道路事件发生前的历史速度,预测所述目标路网中各路段在所述道路事件发生后的不同时刻的实际速度。
10、可选地,所述约束条件包括:不同时刻受所述道路事件影响的影响路段的数量、拥堵路段的数量和/或恢复畅通路段的数量;其中,任一时刻的影响路段的数量、拥堵路段的数量以及恢复畅通路段的数量,根据所述目标路网中各路段在所述时刻下的拥堵蔓延系数以及拥堵消散系数确定。
11、可选地,根据所述绕行路径,确定目标路网中各路段的流量之前,还包括:根据所述道路事件的经纬度坐标以及指定的位置偏移量,在地图中确定第一空间范围;在道路路网中,确定与所述第一空间范围对应的第一子路网;以及,确定所述道路事件的指定阶数的邻域节点所在的第二子路网;确定所述第一子路网和所述第二子路网的并集,得到目标路网,并在所述目标路网中确定受所述道路事件影响的路段,作为所述目标路网中的各路段。
12、可选地,在所述目标路网中确定受所述道路事件影响的各路段,包括:针对所述目标路网中的任一第二路段,根据所述事件路段的流量以及所述事件路段流入所述第二路段的流量,确定所述第二路段与所述事件路段的流量关联系数,并在所述流量关联系数大于预设的第一阈值时,确定所述第二路段为受所述道路事件影响的路段;或者,根据所述第二路段在路径绕行后的流量变化值以及所述第二路段在路径绕行前的流量,确定所述第二路段与所述事件路段的流量变化比例,并在所述流量变化比例大于预设的第二阈值时,确定所述第二路段为受所述道路事件影响的路段。
13、本技术实施例还提供一种电子设备,包括:存储器和处理器;所述存储器用于存储一条或多条计算机指令;所述处理器用于执行所述一条或多条计算机指令以用于:执行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方法中的步骤。
14、本技术实施例还提供一种存储有计算机程序的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计算机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能够实现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方法中的步骤。
15、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速度预测方法中,目标路网中的事件路段发生道路事件后,可根据出行者信息透明度以及事件路段的剩余通行能力,确定绕行路径。其中,基于出行者信息透明度,充分利用了出行者对道路事件的感知程度,有利于更加贴近实际地模拟得到出行者遇到道路事件时的出行决策结果。基于事件路段的剩余通行能力,可将事件路段的实际能力状况作为预测依据,提升预测结果的准确性。根据绕行路径,可确定目标路网中各路段的流量,并根据目标路网中各路段的流量,确定目标路网中各路段在道路事件发生后的拥堵蔓延趋势以及拥堵消散趋势。该拥堵蔓延趋势以及拥堵消散趋势,基于较为可靠的出行者决策预测结果确定,因而能够较为真实地反映目标路网受道路事件的影响。进而,在目标路网中各路段的拥堵蔓延趋势以及拥堵消散趋势下,根据目标路网中各路段的历史速度预测得到的目标路网中各路段在道路事件发生后的实际速度,可较为准确地反映目标路网在道路事件影响下的通行状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