适用于大尺度区域山洪灾害风险动态预警方法及系统

文档序号:37186291发布日期:2024-03-01 12:50阅读:25来源:国知局
适用于大尺度区域山洪灾害风险动态预警方法及系统

本发明山洪预警,涉及山洪灾害风险预警,尤其涉及一种适用于大尺度区域山洪灾害风险动态精细预警方法及系统。


背景技术:

1、山洪灾害因其较高的死亡率和造成的严重损失,受到各国政府的高度重视,据2007年国际气象水文部门的调查,山洪灾害被认定为仅次于强风暴的第二大主要灾害。

2、尽管人类为应对山洪灾害所采取的多种措施取得了较好的效果,但我们依然很容易就能举出山洪灾害愈发严峻的例子,根据《wmo天气、气候和水极端事件造成的死亡和经济损失图集(1970-2019)》,1970年至2019年期间,灾害数量增加了五倍。经济损失增加得更多,达到了七倍。在全球气候温暖化背景下,随着局地强降雨频次的增加和山区社会经济活动的增强,山洪灾害依然是防洪减灾的短板。特别是近些年极端降水频发,常发生山洪灾害事件,山洪预报和预警已成为防洪减灾中重要的非工程性措施。

3、国内外关于山洪预警技术的研究大部分集中在临界雨量分析计算方法,主要是在对雨量、洪水资料进行统计分析的基础上,研究暴雨山洪发生的规律,确定山洪临界雨量。当某时间尺度内降雨达到或超过一定量级时,就会达到警戒流量,并可能激发山洪灾害,对应时间尺度内的降雨量即为临界警戒雨量(临界雨量)(参见刘志雨,杨大文,胡健伟.基于动态临界雨量的中小河流山洪预警方法及其应用[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0,45(3):317-321)。但这种临界雨量计算方法由于没有考虑前期土壤含水量情况,严格意义上讲属于静态临界雨量,因而容易造成山洪预警的漏报和空报现象。加上山洪具有流速快、预见期短以及点多面广的特性,因此,从管理和实际操作层面出发,需要一种能在大尺度区域进行动态山洪灾害风险预警的方法。


技术实现思路

1、本发明目的旨在针对现有技术中存在的山洪灾害预警难以做到大区域、动态、实时,缺少预案的技术问题,提供一种适用于大尺度区域山洪灾害风险动态预警方法,能够对大尺度区域内的山洪灾害风险实现动态、精准预测。

2、本发明另一目的旨在提供用于实现上述方法的适用于大尺度区域山洪灾害风险动态预警系统。

3、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取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

4、本发明提供的适用于大尺度区域山洪灾害风险动态预警方法,其包括以下步骤:

5、s1 制作区域降水风险等级预警指标;该步骤包括以下分步骤:

6、s11 确定区域不同时段不同重现期极端降水量设计值;该步骤包括以下分步骤:

7、s111 利用地面降水观测站点超过15年的小时降水观测数据确定各观测站点极端降水量;

8、s112 利用频率计算方法,确定各观测站点不同时段不同重现期的极端降水量设计值;

9、s113 利用空间插值法,制作区域不同时段不同重现期极端降水量设计值,得到不同时段不同重现期的区域极端降水风险等级图;

10、s12 将区域不同时段的降水量按照重现期间隔制作区域降水风险等级预警指标;

11、s2 制作区域山洪灾害风险预警指标;具体操作为:将土壤含水量划分为若干等级,依据区域降水风险等级预警指标和土壤含水量等级,制作区域山洪灾害风险预警指标;

12、s3 制作区域未来山洪灾害风险等级预警图;该步骤包括以下分步骤:

13、s31 确定区域未来降水量;

14、s32 确定区域前期土壤含水量;

15、s33 将区域未来降水量和区域前期土壤含水量,与区域山洪灾害风险预警指标进行比对,并按照比对结果显示对应等级的预警结果,得到区域未来山洪灾害风险等级预警图。

16、上述步骤s111中,通过收集区域内所有地面降水观测站点超过15年的小时降水观测数据和站点的经纬度、高程、观测起止年份,通过筛选和质量控制,提取每个站点每年的不同时段(包括1h、2h、3h、6h、12h、24h共计6个时段)的极值降水数据,各站点6个时段的极值降水数据分别按照由低到高进行排序,整理成地面降水观测站点不同时间段(主要是1h、2h、3h、6h、12h、24h共计6个时段)的年最大降水量的长序列极值降水数据集。

17、上述步骤s112中,针对各观测点,利用频率分布函数对相应观测站点不同时间段的年最大降水量数据进行拟合;再依据确定的频率分布函数进行频率分析,确定相应观测站点不同时段不同重现期的极端降水量设计值。这里可以首先使用不同的频率分布函数对相应观测站点不同时间段的年最大降水量数据进行拟合,依据拟合结果从中选取最佳的频率分布函数,用于后续频率分析。

18、上述步骤s113中,依据各观测站点不同时段不同重现期的极端降水量设计值,通过空间插值法将各观测站点降水量设计值拓展为区域降水量设计值分布,然后根据气象网格分辨率确定区域网格大小,得到预测区域不同时段不同重现期极端降水量设计值空间网格分布。所述空间插值法,可以为克里金插值法、反距离权重插值法等。

19、上述步骤s12,所述重现期间隔包括2年一遇~5年一遇、5年一遇~10年一遇、10年一遇~20年一遇、20年一遇~50年一遇以及50年以上一遇。

20、上述步骤s2中,将土壤含水量从0到 wm划分为若干等级。 wm为流域最大蓄水容量,一般选取久旱无雨后一次降雨量较大且全流域产流的实测雨洪资料分析确定,其计算公式为:

21、 wm= p- r- e(1);

22、式中, p为实测流域平均雨量,单位mm;

23、 r为实测产流量,单位mm;

24、 e为实测雨期蒸发量,单位mm。

25、上述步骤s31中,可以根据气象未来降水网格预报数据作为区域未来降水量。例如,未来短临预报(1h、2h)和24小时降水格点数据作为区域未来降水量。

26、上述步骤s32中,由于土壤含水量的实测资料很少,即使有也只能代表点的情况,不能代表土壤含水量在流域分布的复杂规律,因此,利用水文学方法,基于站点实测雨量资料,计算前期影响雨量 p a代表流域的土壤含水量。其计算公式为:

27、若前一个时段有降雨 p t-1,即 p t-1>0时,则

28、 p a, t= k( p a, t-1 +p t-1)(2);

29、若前一个时段无降雨,即 p t-1=0时,则 p a, t= kp a, t-1(3);

30、式中, p a, t为 t时段的前期影响雨量,单位mm;

31、 p a, t-1为前一时段的前期影响雨量,单位mm;

32、 p t-1为前一时段的降雨量,单位mm;

33、 k为土壤含水量的衰减系数;

34、 k值按下式计算:

35、(4);

36、式中, em为月平均蒸发能力,可用 e601型蒸发器观测的水面蒸发值作为近似值,单位为mm;

37、上式中,必须有:(5);

38、当 p a, t> wm时,取 p a, t =wm。

39、步骤s3目的是预测未来1h、2h、24h山洪灾害风险,此时取各观测站点当前时刻计算得到的前期影响雨量作为相应观测站点的前期土壤含水量。然后采用前面给出的空间插值方法,将各观测站点前期土壤含水量插值为空间分辨率与区域极端降水风险等级图的空间分辨率一致,制作网格前期土壤含水量数据。

40、上述步骤s33,在具体实现方式中,联合区域山洪灾害风险预警指标与气象未来短临预报(1h、2h)和24小时降水格点预报数据及相应的前期土壤含水量预警未来1h、2h、24h山洪灾害风险等级,并制作区域未来1h、2h、24h山洪灾害风险等级预警图:

41、(1)根据未来短临预报(1h、2h)格点数据及相应的前期土壤含水量,逐网格与区域1h、2h不同等级山洪灾害风险预警指标比对,并按照比对结果显示对应等级的预警结果,制作区域未来1h、2h山洪灾害风险等级预警图;例如,如果超过某一等级指标,就用对应风险等级的颜色表示;

42、(2)根据气象部门发布的24h降水格点预报数据及相应的前期土壤含水量,逐网格与区域24h不同等级山洪灾害风险预警指标比对,并按照比对结果显示对应等级的预警结果,制作区域未来24h山洪灾害风险等级预警图;例如,如果超过某一等级指标,就用对应风险等级的颜色表示。

43、上述适用于大尺度区域山洪灾害风险动态预警方法,还包括步骤s4,制作区域实时山洪风险等级预警图,具体包括以下分步骤:

44、s41 确定区域实时降水量;

45、s42 确定区域前期土壤含水量;

46、s43 将区域实时降水量和区域前期土壤含水量,与区域山洪灾害风险预警指标进行比对,并按照比对结果显示对应等级的预警结果,得到区域实时山洪灾害风险等级预警图。

47、上述步骤s41,可以根据地面各观测站点实测降水数据确定区域实时降水量。例如,依据地面各观测站点实测1h、2h、3h、6h、12h累计小时降水数据,采用前面给出的空间插值方法,将各观测站点实时降水量插值为空间分辨率与区域极端降水风险等级图的空间分辨率一致,得到区域实时降水量。

48、上述步骤s42,区域前期土壤含水量的确定方式与步骤s32相同。本步骤以各观测站点实测1h、2h、3h、6h、12h累计小时降水数据,计算相应时刻的前期影响雨量作为相应观测站点的前期土壤含水量。然后采用前面给出的空间插值方法,将各观测站点前期土壤含水量插值为空间分辨率与区域极端降水风险等级图的空间分辨率一致,制作网格前期土壤含水量数据。

49、上述步骤s43,在具体实现方式中,联合区域山洪灾害风险预警指标与1h、2h、3h、6h、12h累计小时区域实时降水量和相应的前期土壤含水量,滚动发布实时山洪灾害风险等级信息:

50、步骤s41得到的1h、2h、3h、6h、12h累计小时区域实时降水量结合相应的前期土壤含水量逐网格与区域1h、2h、3h、6h、12h不同等级山洪灾害风险预警指标比对,如果超过某一等级指标,就用对应风险等级的颜色表示,制作区域实时1h、2h、3h、6h、12h山洪灾害风险等级预警图。

51、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适用于大尺度区域山洪灾害风险动态预警系统,其包括:

52、第一制作模块,用于制作区域降水风险等级预警指标;其包括:

53、区域降水量计算子模块,用于确定区域不同时段不同重现期极端降水量设计值;该子模块包括:

54、第一降水量处理单元,用于利用地面降水观测站点超过15年的小时降水观测数据确定各观测站点极端降水量;

55、第二降水量处理单元,用于确定各观测站点不同时段不同重现期的极端降水量设计值;

56、绘制单元,用于利用空间插值法,制作区域不同时段不同重现期极端降水量设计值,得到不同时段不同重现期的区域极端降水风险等级图;

57、区域降水风险构建子模块,用于将区域不同时段的降水量按照重现期间隔制作区域降水风险等级预警指标;

58、第二制作模块,用于制作区域山洪灾害风险预警指标;

59、第一山洪灾害风险等级预警模块,用于制作区域未来山洪灾害风险等级预警图;其包括:

60、第一获取单元,用于确定区域未来降水量;

61、第二获取单元,用于确定区域前期土壤含水量;

62、第一比对单元,用于将区域未来降水量和区域前期土壤含水量,与区域山洪灾害风险预警指标进行比对,并按照比对结果显示对应等级的预警结果,得到区域未来山洪灾害风险等级预警图。

63、上述第一制作模块、第二制作模块和第一山洪灾害风险等级预警模块及其所包含的单元按照前面预警方法中给出的步骤s1-s3执行操作。

64、上述预警系统还包括第二山洪灾害风险等级预警模块,用于制作区域实时山洪风险等级预警图;其包括:

65、第三获取单元,用于确定区域实时降水量;

66、第四获取单元,用于确定区域前期土壤含水量;

67、第二比对单元,将区域实时降水量和区域前期土壤含水量,与区域山洪灾害风险预警指标进行比对,并按照比对结果显示对应等级的预警结果,得到区域实时山洪灾害风险等级预警图。

68、上述第二山洪灾害风险等级预警模块及其所包含的单元按照前面预警方法中给出的步骤s4执行操作。

69、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提供的适用于大尺度区域山洪灾害风险动态预警方法及系统具有以下优异效果:

70、(1)本发明提供的适用于大尺度区域山洪灾害风险动态预警方法,首先制作区域降水风险等级预警指标,再结合未来预报信息和前期土壤含水量来对未来山洪灾害风险进行动态预警,能够进一步提升预测精度;

71、(2)本发明提供的适用于大尺度区域山洪灾害风险动态预警方法,首先制作区域降水风险等级预警指标,再结合地面降水实时监测数据及前期土壤含水量能够实现对山洪灾害风险的滚动实时预警,进一步提升预测精度,为制定预案提供有效数据支持。

72、图1为实施例1提供的适用于大尺度区域山洪灾害风险动态预警方法流程示意图;

73、图2为实施例1制作的区域未来24h山洪灾害风险等级预警图;

74、图3为实施例2提供的适用于大尺度区域山洪灾害风险动态预警方法流程示意图。

75、实施方式

76、以下将结合附图对本发明各实施例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的描述,显然,所描述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所得到的所有其它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所保护的范围。

77、实施例

78、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适用于大尺度区域山洪灾害风险动态预警方法,如图1所示,其包括以下步骤:

79、s1 制作区域降水风险等级预警指标;

80、s2 制作区域山洪灾害风险预警指标;

81、s3 制作区域未来山洪灾害风险等级预警图。

82、上述步骤s1的目的是确定区域不同时段不同重现期极端降水风险等级图,从而实现山洪灾害风险的精细化预警。步骤s1包括以下分步骤:

83、s11 确定区域不同时段不同重现期极端降水量设计值;具体包括以下分步骤:

84、s111利用地面降水观测站点超过15年的小时降水观测数据确定各观测站点极端降水量。

85、本实施例,通过收集区域内所有地面降水观测站点超过15年的小时降水观测数据和站点的经纬度、高程、观测起止年份,通过筛选和质量控制,提取每个站点年1h、2h、3h、6h、12h、24h共计6个时段的极值降水数据,各站点6个时段的极值降水数据分别按照由低到高进行排序,整理成地面降水观测站点年1h、2h、3h、6h、12h、24h共计6个时段的年最大降水量的长序列极值降水数据集。

86、s112 利用频率计算方法,确定各观测站点不同时段不同重现期的极端降水量设计值。

87、这里对于一个观测站点,首先使用不同的频率分布函数(包括广义logistic分布glo、广义极值分布gev、广义正态分布gno、皮尔逊iii型分布pe3、广义帕鲁托分布gpa、wakeby分布wak)对相应观测站点不同时间段的年最大降水量数据进行拟合,依据拟合结果从中选取最佳的频率分布函数,用于后续频率分析。

88、依据确定的频率分布函数对相应观测站点进行频率分析,确定不同时段(1h、2h、3h、6h、12h、24h)不同重现期(2年一遇、5年一遇、10年一遇、20年一遇、50年一遇)的极端降水量设计值。表1给出了多个观测站点1小时不同重现期极端降水量设计值。

89、表1 1小时不同重现期极端降水量设计值

90、

91、s113 利用空间插值法,制作区域不同时段不同重现期极端降水量设计值,得到不同时段不同重现期的区域极端降水风险等级图。

92、依据各观测站点不同时段不同重现期的极端降水量设计值,通过空间插值法将各观测站点降水量设计值拓展为区域降水量设计值分布,然后根据气象网格分辨率确定区域网格大小,得到预测区域不同时段不同重现期极端降水量设计值空间网格分布。本实施例使用的空间插值法为克里金插值法,具体操作参见goovaerts p. geostatisticalapproaches for incorporating elevation into the spatial interpolation ofrainfall[j]. journal of hydrology, 2000,228(1):113-129。

93、通过步骤s11得到的区域不同时段不同重现期极端降水量设计值,能够尽可能准确反映区域极端降水的空间分布。

94、s12将区域不同时段的降水量按照重现期间隔制作区域降水风险等级预警指标。

95、本实施例依据区域不同时段不同重现期极端降水量设计值,将区域不同时段的降水量按照2年一遇~5年一遇(含2年一遇)、5年一遇~10年一遇(含5年一遇)、10年一遇~20年一遇(含10年一遇)、20年一遇~50年一遇(含20年一遇)以及50年以上一遇,制作区域降水风险等级预警指标。

96、上述步骤s2的目的是制作区域山洪灾害风险预警指标。

97、具体操作为:将土壤含水量划分为若干等级,依据区域降水风险等级预警指标和土壤含水量等级,制作区域山洪灾害风险预警指标。

98、本实施例中,用四分位数法将土壤含水量从0到 wm划分为4个等级(s1,s2,s3,s4),其中s1表示干旱,s2表示较干旱,s3表示较湿润,s4表示湿润。结合网格区域极端降水风险等级图,构建的区域不同时段不同等级山洪灾害风险预警指标包括四个等级,ⅳ级(有风险)、ⅲ级(风险较高)、ⅱ级(风险高)、ⅰ级(风险很高),依次用蓝色、黄色、橙色、红色表示,具体如表2所示。

99、表2 不同重现期极端降水风险等级

100、

101、 wm为流域最大蓄水容量,一般选取久旱无雨后一次降雨量较大且全流域产流的实测雨洪资料分析确定,其计算公式为:

102、 wm= p- r- e(1);

103、式中, p为实测流域平均雨量,单位mm;

104、 r为实测产流量,单位mm;

105、 e为实测雨期蒸发量,单位mm。

106、上述步骤s3的目的是制作区域未来山洪灾害风险等级预警图,该步骤包括以下分步骤:

107、s31 确定区域未来降水量。

108、可以根据气象未来降水格点预报数据作为区域未来降水量。例如,未来短临预报(1h、2h)和24小时降水格点数据作为区域未来降水量。

109、s32 确定区域前期土壤含水量。

110、由于土壤含水量的实测资料很少,即使有也只能代表点的情况,不能代表土壤含水量在流域分布的复杂规律,因此,利用水文学方法,基于站点实测雨量资料,计算前期影响雨量 p a代表流域的土壤含水量。其计算公式为:

111、若前一个时段有降雨 p t-1,即 p t-1>0时,则

112、 p a, t= k( p a, t-1 +p t-1)(2);

113、若前一个时段无降雨,即 p t-1=0时,则

114、 p a, t= kp a, t-1(3);

115、式中, p a, t为 t时段的前期影响雨量,单位mm;

116、 p a, t-1为前一时段的前期影响雨量,单位mm;

117、 p t-1为前一时段的降雨量,单位mm;

118、 k为土壤含水量的衰减系数;

119、 k值按下式计算:

120、(4);

121、式中, em为月平均蒸发能力,可用 e601型蒸发器观测的水面蒸发值作为近似值,单位为mm;

122、上式中,必须有:

123、(5);

124、当 p a, t> wm时,取 p a, t =wm。

125、本实施例目的是预测未来1h、2h、24h山洪灾害风险,此时取各观测站点当前时刻计算得到的前期影响雨量作为相应观测站点的前期土壤含水量。然后采用前面给出的利用空间插值方法,将各观测站点前期土壤含水量插值为空间分辨率与区域极端降水风险等级图的空间分辨率一致,制作网格前期土壤含水量数据。

126、s33 将区域未来降水量和区域前期土壤含水量,与区域山洪灾害风险预警指标进行比对,并按照比对结果显示对应等级的预警结果,得到区域未来山洪灾害风险等级预警图。

127、在具体实现方式中,联合区域山洪灾害风险预警指标与气象未来短临预报(1h、2h)和24小时降水格点预报数据及前期土壤含水量预警未来1h、2h、24h山洪灾害风险等级,并制作区域未来1h、2h、24h山洪灾害风险等级预警图:

128、(1)根据未来短临预报(1h、2h)格点数据及相应的前期土壤含水量,逐网格与区域1h、2h不同等级山洪灾害风险预警指标比对,并按照比对结果显示对应等级的预警结果,制作区域未来1h、2h山洪灾害风险等级预警图;例如,如果超过某一等级指标,就用对应风险等级的颜色表示;

129、(2)根据气象部门发布的24h降水格点预报数据及相应的前期土壤含水量,逐网格与区域24h不同等级山洪灾害风险预警指标比对,并按照比对结果显示对应等级的预警结果,制作区域未来24h山洪灾害风险等级预警图;例如,如果超过某一等级指标,就用对应风险等级的颜色表示。

130、图2给出一张通过本实施例方法制作的四川省区域未来24h山洪灾害风险等级预警图,从图中能够明确显示出山洪风险等级,从而对实现对未来山洪灾害风险进行动态预警,并具有较高的预测精度。

131、实施例2

132、本实施例提供的适用于大尺度区域山洪灾害风险动态预警方法,是在实施例1基础上的进一步改进,如图3所示,还包括步骤s4,制作区域实时山洪风险等级预警图,具体包括以下分步骤:

133、s41 确定区域实时降水量。

134、可以根据地面各观测站点实测降水数据确定区域实时降水量。例如,依据地面各观测站点实测1h、2h、3h、6h、12h累计小时降水数据,采用前面给出的空间插值方法,将各观测站点实时降水量插值为空间分辨率与区域极端降水风险等级图的空间分辨率一致,得到区域实时降水量。

135、s42 确定区域前期土壤含水量。

136、区域前期土壤含水量的确定方式与步骤s32相同。

137、本步骤以各观测站点实测1h、2h、3h、6h、12h累计小时降水数据,计算相应时刻的前期影响雨量作为相应观测站点的前期土壤含水量。然后采用前面给出的空间插值方法,将各观测站点前期土壤含水量插值为空间分辨率与区域极端降水风险等级图的空间分辨率一致,制作网格前期土壤含水量数据。

138、s43 将区域实时降水量和区域前期土壤含水量,与区域山洪灾害风险预警指标进行比对,并按照比对结果显示对应等级的预警结果,得到区域未来山洪灾害风险等级预警图。

139、在具体实现方式中,联合区域山洪灾害风险预警指标与1h、2h、3h、6h、12h累计小时区域实时降水量及相应的前期土壤含水量,滚动发布实时山洪灾害风险等级信息:

140、步骤s41得到的1h、2h、3h、6h、12h累计小时区域实时降水量结合相应的前期土壤含水量逐网格与区域1h、2h、3h、6h、12h不同等级山洪灾害风险预警指标比对,如果超过某一等级指标,就用对应风险等级的颜色表示,制作区域实时1h、2h、3h、6h、12h山洪灾害风险等级预警图。

141、实施例3

142、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用于实现实施例1中适用于大尺度区域山洪灾害风险动态预警方法的预警系统,其包括:

143、第一制作模块,用于制作区域降水风险等级预警指标;其包括:

144、区域降水量计算子模块,用于确定区域不同时段不同重现期极端降水量设计值;该子模块包括:

145、第一降水量处理单元,用于利用地面降水观测站点超过15年的小时降水观测数据确定各观测站点极端降水量;

146、第二降水量处理单元,用于确定各观测站点不同时段不同重现期的极端降水量设计值;

147、绘制单元,用于利用空间插值法,制作区域不同时段不同重现期极端降水量设计值,得到不同时段不同重现期的区域极端降水风险等级图;

148、区域降水风险构建子模块,用于将区域不同时段的降水量按照重现期间隔制作区域降水风险等级预警指标;

149、第二制作模块,用于制作区域山洪灾害风险预警指标;

150、第一山洪灾害风险等级预警模块,用于制作区域未来山洪灾害风险等级预警图;其包括:

151、第一获取单元,用于确定区域未来降水量;

152、第二获取单元,用于确定区域前期土壤含水量;

153、第一比对单元,用于将区域未来降水量和区域前期土壤含水量,与区域山洪灾害风险预警指标进行比对,并按照比对结果显示对应等级的预警结果,得到区域未来山洪灾害风险等级预警图。

154、上述第一制作模块、第二制作模块和第一山洪灾害风险等级预警模块及其所包含的单元按照实施例1预警方法中给出的步骤s1-s3执行操作。

155、实施例4

156、本实施例是在实施例3基础上的进一步改进,所提供的适用于大尺度区域山洪灾害风险动态预警系统还包括第二山洪灾害风险等级预警模块,用于制作区域实时山洪风险等级预警图;其包括:

157、第三获取单元,用于确定区域实时降水量;

158、第四获取单元,用于确定区域前期土壤含水量;

159、第二比对单元,将区域实时降水量和区域前期土壤含水量,与区域山洪灾害风险预警指标进行比对,并按照比对结果显示对应等级的预警结果,得到区域实时山洪灾害风险等级预警图。

160、第二山洪灾害风险等级预警模块及其所包含的单元按照实施例2预警方法中给出的步骤s4执行操作。

161、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将会意识到,这里的实施例是为了帮助读者理解本发明的原理,应被理解为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这样的特别陈述和实施例。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可以根据本发明公开的这些技术启示做出各种不脱离本发明实质的其它各种具体变形和组合,这些变形和组合仍然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