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车辆gps和公交ic卡数据的公交换乘识别方法

文档序号:9433841阅读:881来源:国知局
基于车辆gps和公交ic卡数据的公交换乘识别方法
【技术领域】
[0001 ] 本发明涉及公交信息数据处理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基于车辆GPS和公交IC卡数据 的公交换乘识别方法。
【背景技术】
[0002] 公交换乘数据作为城市居民公交出行的重要客流信息,对城市公共交通规划和管 理具有重要意义,通过分析公交换乘数据可以为换乘枢纽的选址与设计提供依据,一个设 置合理的城市公交换乘系统可以减少城市居民的出行时间、合理组织各种公交方式协调发 展、提高公交系统的运行效率和促进城市交通可持续发展,因此获取城市公交换乘数据成 为公交调查的重要工作之一。
[0003] 目前,国内主要采取人工调查的方法获取公交换乘数据,该方法耗费大量的人力、 物力和财力,调查人员的能力等人为因素对结果影响较大,所得数据的实际应用价值不甚 理想,并且调查时间较短很难全面反映居民真实的公交出行信息。近年来,公交车GPS系统 与公交IC卡的应用与普及,为获取包括公交换乘信息在内的公交客流信息提供了全新的 途经,数据采集受人为因素较少,真实可靠,可全面反应公交乘客的出行特征,包括工作日 与节假日、高峰与平峰等。
[0004] 通常而言,在进行公交换乘识别时,往往都是通过对比乘客两次刷卡时间间隔与 换乘时间阈值来识别公交换乘行为,时间阈值通常用城市公交平均出行时间代替。该方法 具有一定的应用价值,但就换乘时间阈值的确定缺乏一定的依据,对于刷卡时间间隔过长 或过短的公交乘客存在漏判、误判现象;且在换乘识别时仅仅考虑时间这个单一因素,并未 考虑换乘距离等问题,换乘识别准确性较低。

【发明内容】

[0005] 发明目的:本发明的目的在于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不足,提供一种基于车辆 GPS和公交IC卡数据的公交换乘识别方法,融合车辆GPS和公交IC卡数据挖掘单线公交出 行OD矩阵,确定单线公交乘客平均出行时间作为换乘识别的时间阈值,兼顾下车站点至换 乘站点间的步行时间与公交车辆到站时刻,从而提高公交换乘识别的准确率。
[0006] 技术方案:本发明所述的一种基于车辆GPS和公交IC卡数据的公交换乘识别方 法,依次包括以下步骤:
[0007] (1)基于车辆GPS和公交IC卡数据的数据融合;
[0008] ⑵提取乘客公交出行数据;
[0009] (3)获取公交站点最短路矩阵;
[0010] ⑷识别上下车站点;
[0011] (5)基于刷卡时间间隔判别换乘行为;
[0012] (6)基于换乘步行距离识别换乘行为;
[0013] (7)基于换乘时间阈值识别换乘行为;
[0014] (8)基于公交车到站时间匹配识别换乘行为。
[0015] 进一步的,所述步骤(1)的具体过程依次为:
[0016] (11)基于车牌号的数据融合:对于具有某一卡号的公交IC卡,通过关联字段"车 牌号"进行公交IC卡系统数据与车载设备数据的数据融合;
[0017] (12)基于车载设备ID的数据融合:通过关联字段"车载设备ID"进行车载设备数 据与GPS系统数据的数据融合;
[0018] (13)基于最小时间差的数据融合:定义公交IC卡的"刷卡时间"为T_s_、GPS系 统"接收时间" Ta_pt;假设乘客在车辆靠站停稳后刷卡乘车,则乘客上车时GPS系统接收到 车辆的速度信息为零,信息接收的时间用Ta=?n)t表示;在完成步骤(11)和步骤(12)后,通 过最小似
完成公交IC卡系统与GPS系统的数据融合;
[0019] (14)基于位置信息的数据融合:通过关联字段"经炜度"完成GPS系统数据与站点 位置数据的数据融合,从而完成IC卡系统、设备数据、GPS数据和站点位置数据四个系统数 据融合。
[0020] 进一步的,所述步骤(2)的具体过程为:
[0021] 根据步骤(1)中融合后的数据,对任一张公交IC卡一天内刷卡记录按时间顺序排 列并编号,得到某乘客在某一天完整的公交出行数据,采集的数据包括:该IC卡一天内依 次刷卡的刷卡顺序i,刷卡顺序i对应的刷卡时间T1,刷卡顺序i对应的公交车线路号L1, IC卡类型C,刷卡顺序i对应的刷卡时刻公交车停车位置的经度Ion1和炜度Iat i,其中,刷 卡顺序i为整数,且I < i <N,N为该IC卡在一天内的刷卡次数,卡类型C取1、2、3,1代 表学生卡,2代表老人卡,3代表普通卡。
[0022] 进一步的,所述步骤(3)的具体过程为:
[0023] 针对同一公交IC卡连续的两条刷卡记录进行换乘识别,选择刷卡顺序为a和a+1, 且a和a+1均包含于i,找到刷卡顺序为a和a+1对应的公交车线路号匕和L a+1,其中,I < a < a+1 < N ;通过建立所有公交站点间的步行网络,获取公交线路匕和La+1的公交站点间最 短步行距离矩阵

[0025] 其中,和戚+1分别表示公交线路1^上的站点j和公交线路L a+1上的站点k,L ]k 表示公交线路匕上的站点j至公交线路L a+1上的站点k的最短步行距离,j和k均为整数, I < j < Nj, I < k < Nk,%和N及别表示公交线路L 3和L a+1的站点个数。
[0026] 进一步的,所述步骤(4)包括以下过程:
[0027] (41)识别上车站点:
[0028] 找到刷卡顺序为a和a+Ι对应的刷卡时刻公交车停车位置的经度和炜度,分别为 lona、IatJP lona+1、lata+1,根据停车位置的经炜度匹配分别得到刷卡顺序为a和a+Ι的上 车站点P站和Q站;
[0029] (42)识别下车站点:
[0030] 根据公交线路匕和La+1的公交站点间最短步行距离矩阵LOoiJ,Df +1;),找到公交线 路La上所有站点j至公交线路L a+1的上车站点Q站之间的最短步行距离L _jQ,若min {LjQ}= Lwtj,则对应的站点W站为刷卡顺序为a的下车站点,而Iwtj则为刷卡顺序为a对应的下车站 点Q至刷卡顺序为a+Ι对应的上车站点W的站点间步行距离。
[0031] 进一步的,所述步骤(5)中,对刷卡顺序为a和a+Ι对应的公交车线路号LjPL a+1进行判断,若La= L a+1,表示相邻两次刷卡线路相同,说明该乘客在乘坐该线路时可能代别 人刷卡,判定为两次公交出行,非公交换乘行为;若La# L a+1,则进入步骤(6)。
[0032] 进一步的,所述步骤(6)中,将站点间步行距离Lwtj与换乘步行距离L进行比较,若 Lw> L,则该次公交出行非换乘行为;若L W(j< L,则进入步骤(7)。
[0033] 进一步的,所述步骤(7)中,采用相邻两次刷卡记录中第一次乘坐的公交线路La的平均出行时间T作为公交乘客换乘时间阈值进行换乘识别,具体包含:
[0034] (71)确定单线公交客流OD矩阵Φ :
[0035] 公交线路匕的单线公交客流OD矩阵Φ通过GPS和IC卡数据推倒确定,表示为:
[0037] 其中,Ff和FJ1分别表示公交线路LaI的站点m和站点n,X m表示公交线路L 3上 的站点m至站点η的客流OD量,m和η均为整数,I < m彡Nj, 1 < η彡Nj;
[0038] (72)确定公交线路站间平均出行时间矩阵Γ :
[0039] 公交线路La的站间平均出行时间矩阵Γ可表示为:
[0041] 其中,和%分别表示公交线路1^上的站点m和站点n,t m表示公交线路L 3上 的站点m至站点η的平均出行时间,m和η均为整数,I < m彡Nj, 1 < η彡Nj;
[0042] 并找到公交线路La上车站点至下车站点的站间平均出行时间t pw,则公交线路La的下车时间为Tc=Tjtpw;
[0043] (73)确定公交线路平均出行时间
[0044] 公交线路La的平均出行时间宁表示为:
[0046] (74)识别时间阈值:
[0047] 刷卡顺序为a和a+1的相邻两次刷卡时间间隔Δ T = Ta+1_Ta,若IT > ?>则判定该 乘客为两次出行,不存在公交换乘行为;若ΔΤ ^ ?,则进入步骤(8).
[0048] 进一步的,所述步骤(8)具体包括以下过程:
[0049] (81)确定下车站点至换乘站点的步行时间Tw:
[0050] 结合卡类型C获取相应人群的步行速度V,则下车站点至换乘站点的步行时间Tw=LWQ/v ;根据现有统计,C = 1代表学生卡,平均步行速度V = I. 4m/s,C = 2代表老人卡, 平均步行速度V = 0. 8m/s,C = 3代表普通卡,平均步行速度V = I. 3m/s。
[0051] (82)确定换乘站点候车时间区间[T;,Tw]:
[0052] 换乘站点候车开始时间lV = Tv+Tw,换乘站点候车结束时间为刷卡顺序为a+Ι对 应的刷卡时间Ta+1,则该乘客的换乘站点候车时间区间为[T;,Tw]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