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信息再生装置以及光信息再生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13235712阅读:356来源:国知局
技术领域本发明涉及一种使用全息摄影来再生信息的光信息再生装置以及光信息再生方法。

背景技术:
当前,根据使用蓝紫色半导体激光器的Blu-rayDisc(注册商标)的标准,即使在民用方面也可以使具有100GB程度的记录密度的光盘商品化。今后期望光盘超过500GB的大容量化。然而,为了通过光盘实现这样的超高密度,需要与现有的通过短波长化和物镜高NA化实现的高密度化技术不同的新的方式的高密度化技术。作为去除盘表面反射光的技术,例如有日本特开2010-2575号公报(专利文献1)。在本公报中记载了“入射光11在全息图记录介质3的表面3f反射的光即反射光15的方向与再生信号光14的光轴的方向所形成的角度大于再生信号光14的扩展角θ。因此,反射光15被针孔滤光器5以及透镜镜筒8遮挡,所以反射光15不会作为杂散光入射到光检测器7。结果,能够提高再生信号的品质。”现有技术文献专利文献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10-2575号公报

技术实现要素:
发明所要解决的课题在利用了全息摄影的光信息再生装置中,因为来自盘的衍射效率低,所以参照光的盘表面反射光的光量与来自盘的再生光量相比相对大,存在信号品质下降或者各种控制信号的品质下降的课题。在专利文献1所记载的技术中,以信号光角度和参照光的盘表面反射光的角度可分离作为前提,在参照光的盘表面反射光的角度与信号光的角度成份重叠时没有效果。本发明是鉴于上述问题而提出的,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光信息再生装置及其方法,在利用全息摄影的光信息再生装置中能够降低参照光的盘表面反射光的影响,并能够稳定地再生数据。解决课题的手段上述课题例如通过权利要求中记载的发明来解决。发明效果通过本发明,可提供一种在全息存储器中能够降低参照光的盘表面反射光的影响,并能够稳定地再生数据的光信息记录再生装置及其方法。附图说明图1是表示光信息记录再生装置的实施例的概要图。图2是表示光信息记录再生装置内的拾取器的实施例的概要图。图3是表示光信息记录再生装置内的拾取器的实施例的概要图。图4是表示光信息记录再生装置内的拾取器的实施例的概要图。图5是表示光信息记录再生装置的动作流程的实施例的概要图。图6是表示信号生成电路以及信号处理电路的动作流程的实施例的概要图。图7是表示光信息记录再生装置内的信号生成电路的实施例的概要图。图8是表示光信息记录再生装置内的信号处理电路的实施例的概要图。图9是表示具有反射层的光信息记录介质的层结构的实施例的概要图。图10是表示光信息记录介质和书箱(bookcase)的实施例的概要图。图11是表示已记录以及未记录的区域的位置与扫描时检测的光量之间的关系的例子的概要图。图12是表示光信息记录再生装置中的书箱内的书(book)记录顺序的例子的概要图。图13是表示光信息记录再生装置中的参照光角度控制信号的例子的概要图。图14是表示光信息记录再生装置内的拾取器中的遮光滤光器的实施例的概要图。图15是表示光信息记录再生装置的参照光角度控制的动作流程的实施例的概要图。图16是表示光信息记录再生装置内的拾取器中的遮光滤光器的实施例的概要图。图17是表示光信息记录再生装置内的拾取器中的遮光滤光器的实施例的概要图。图18是表示光信息记录再生装置内的拾取器的实施例的概要图。图19是表示光信息记录再生装置内的拾取器的一部分的实施例的概要图。图20表示理想状态下的光信息记录再生装置的再生信号的布拉格选择性曲线(Braggselectioncurve)和参照光的角度误差信号(伺服信号)的例子。具体实施方式以下,使用附图对本发明的实施例进行说明。实施例1使用图1至图16对本发明的第一实施例进行说明。图1是表示利用全息摄影来记录以及/或者再生数字信息的光信息记录介质的记录再生装置的框图。光信息记录再生装置10经由输入输出控制电路90与外部控制装置91相连接。在进行记录时,光信息记录再生装置10通过输入输出控制电路90从外部控制装置91接收进行记录的信息信号。在进行再生时,光信息记录再生装置10通过输入输出控制电路90向外部控制装置91发送再生后的信息信号。光信息记录再生装置10具备拾取器11、再生用参照光光学系统12、固化光学系统13、盘旋转角度检测用光学系统14以及旋转电动机50,光信息记录介质1是通过旋转电动机50能够进行旋转的结构。拾取器11起到向光信息记录介质1射出参照光和信号光,利用全息摄影将数字信息记录到记录介质的作用。此时,将进行记录的信息信号通过控制器89经由信号生成电路86送入拾取器11内的空间光调制器,通过空间光调制器对信号光进行调制。在对光信息记录介质1中记录的信息进行再生时,通过再生用参照光光学系统12生成使从拾取器11射出的参照光与记录时反向地射入光信息记录介质的光波。通过拾取器11内的后述的光检测器检测通过再生用参照光再生的再生光,并通过信号处理电路85来再生信号。通过控制器89经由遮光板控制电路87控制拾取器11内的遮光板的开闭时间,由此能够调整向光信息记录介质1照射的参照光和信号光的照射时间。固化光学系统13起到生成在光信息记录介质1的预固化以及后固化中使用的光束的作用。预固化是指在光信息记录介质1内的期望位置记录信息时,在向期望位置照射参照光和信号光之前预先照射预定的光束的前工序。后固化是指在光信息记录介质1内的期望位置记录了信息后,为了无法在该期望位置进行追加记录而照射预定的光束的后工序。盘旋转角度检测用光学系统14用于检测光信息记录介质1的旋转角度。在将光信息记录介质1调整为预定的旋转角度时,能够通过盘旋转角度检测用光学系统14检测与旋转角度对应的信号,使用检测出的信号通过控制器89经由盘旋转电动机控制电路88来控制光信息记录介质1的旋转角度。能够从光源驱动电路82向拾取器11、固化光学系统13、盘旋转角度检测用光学系统14内的光源提供预定的光源驱动电流,能够从各个光源以预定的光量发出光束。另外,拾取器11、并且固化光学系统13设置有能够使位置在光信息记录介质1的半径方向上滑动的机构,经由寻道控制电路81来进行位置控制。利用了全息摄影的角度复用原理的记录技术具有针对参照光角度偏离的允许误差变得极小的倾向。因此,需要在拾取器11内设置检测参照光角度的偏移量的机构,并且需要在光信息记录再生装置10内具备通过伺服信号生成电路83生成伺服控制用信号,经由伺服控制电路84来修正该偏移量的伺服机构。在本发明中,如后述那样,切断用于生成伺服控制用信号的来自全息图的再生信号的一部分,由此来提高对于波长偏移或与参照光的多重方向垂直方向的角度偏移的耐受性。另外,拾取器11、固化光学系统13、盘旋转角度检测用光学系统14也可以将几个光学系统结构或全部的光学系统结构汇总成一个来进行简化。图2表示光信息记录再生装置10中的拾取器11的基本光学系统结构的一个例子的记录原理。在光源301射出的光束透射准直透镜302,射入遮光板303。当遮光板303打开时,光束在经过了遮光板303后,例如通过由二分之一波长板等构成的光学元件304控制偏振方向以使p偏振光和s偏振光的光量比成为期望的比等,然后射入到PBS(PolarizationBeamSplitter偏振分束器)棱镜305。透射了PBS棱镜305的光束作为信号光306来起作用,在通过扩束器308扩大了光束直径后,透射相位掩模309、中继透镜310、PBS棱镜311后射入空间光调制器312。通过空间光调制器312附加了信息的信号光在PBS棱镜311进行反射,并在中继透镜313以及空间滤光器314中进行传播。此后,信号光通过物镜315在光信息记录介质1进行聚光。另一方面,在PBS棱镜305反射的光束作为参照光307起作用,在通过偏振方向变换元件316与记录时或再生时对应地设定为预定的偏振方向后,经由反射镜317以及反射镜318射入检流计反射镜319。此时,再生时通过波长板333微小地改变偏振方向,由此除了生成通常的再生用光的成份以外,还生成伺服用光的成份。在本图中,p偏振光为再生用光的成份,s偏振光为伺服用光的成份。此后,例如通过渥拉斯顿棱镜等偏振分离元件334,将p偏振光和s偏振光的多重方向的角度分离期望的角度。在记录时,波长板333设定为不赋予偏振方向变化的角度。检流计反射镜319能够通过执行器320调整角度,所以能够将经过了透镜321和透镜322后射入光信息记录介质1的参照光的射入角度设定为期望的角度。为了设定参照光的射入角度,也可以使用对参照光的波面进行变换的元件,来取代检流计反射镜。在本说明书中,关于参照光角度,例如如图所示,将与光信息记录介质垂直的方向作为0度,在存在通过执行器320改变了角度的至少两条以上的参照光的平面内将参照光角度的扫描范围大的方向定义为+方向,将反方向定义为-方向。如此,通过在光信息记录介质1中使信号光和参照光相互重合地射入,在记录介质内形成干涉条纹图案,通过在记录介质中写入该图案来记录信息。另外,因为能够通过检流计反射镜319来改变射入光信息记录介质1的参照光的射入角度,所以能够通过角度复用进行记录。以下,在相同区域中改变参照光角度记录的全息图中,将与一个一个的参照光角度对应的全息图称为页,将在相同区域内角度复用的页的集合称为书。图3表示光信息记录再生装置10中的拾取器11的基本光学系统结构的一个例子的再生原理。在对记录的信息进行再生时,如上所述向光信息记录介质1射入参照光,将透射了光信息记录介质1的光束通过能够由执行器323调整角度的检流计反射镜324进行反射,由此生成该再生用参照光。通过该再生用参照光再生的再生光在物镜315、中继透镜313以及空间滤光器314中传播。此后,再生光透射PBS棱镜311射入到光检测器325,能够对记录的信号进行再生。作为光检测器325,例如能够使用CMOS图像传感器或CCD图像传感器等拍摄元件,只要能够再生页数据,可以是任何元件。对用于设定参照光角度的检流计反射镜319进行控制的伺服控制用信号例如如图示那样,由盘1下方的光学系统生成。通过透镜326使来自全息图的再生光为平行光,此后,例如在通过透镜328成为会聚光后,通过PBS棱镜329分离p偏振光和s偏振光,并通过光检测器330以及331检测各个光。此时,通过遮光滤光器327遮挡向图中的下方前进的来自盘1的参照光的表面反射光。作为伺服控制用信号,例如通过进行由检测器330以及331得到的信号的差动运算来进行计算。此时,也可以在进行修正从而使光检测器330以及331得到的信号的最大值以及最小值变得相同后进行差动运算。例如在使用上述的差动运算出的控制信号时,从盘上表面射入的s偏振光和p偏振光,从最适于再生全息图的角度,并在特意向互相相反方向偏离的状态下进行照射。另外,在通过检流计反射镜324进行反射时,例如将角度改变s偏振光和p偏振光的分离角的1/2,从而成为最适于再生全息图的角度。遮光滤光器可以是物理地切断光的孔径,也可以使用电气地对切断和透射进行控制的液晶元件。另外,在本实施例中,表示了使用透镜326以及透镜328这两个透镜的例子,但也可以通过1个透镜来实现。例如,在使用上述的差动运算出的控制信号时,为了使从盘上表面射入的s偏振光和p偏振光从最适于再生全息图的角度,并在向互相相反的方向偏离的状态下进行照射,可以在控制为控制信号的零交叉点后,例如使用检流计反射镜的编码器将参照光角度改变预定角度,例如改变s偏振光和p偏振光的分离角的1/2从而成为最佳角度。此时,在通过检流计反射镜324进行反射时,关于最佳角度的参照光角度,例如进行垂直反射。图4表示拾取器11的其他结构。在图4中,从光源401射出的光束透射准直透镜402,射入遮光板403。在遮光板403打开时,光束在经过了遮光板403后,例如通过由1/2波长板等构成的光学元件404控制偏振方向以使p偏振光和s偏振光的光量比成为期望的比,然后射入PBS棱镜405。透射了PBS棱镜405的光束经由PBS棱镜407射入空间光调制器408。通过空间光调制器408附加了信息的信号光406在PBS棱镜407进行反射,并在仅使预定的射入角度的光束通过的角滤光器409内进行传播。此后,信号光束通过物镜410在全息记录介质1进行聚光。另一方面,在PBS棱镜405反射的光束作为参照光412起作用,在通过偏振方向变换元件419与记录时或再生时对应地设定为预定的偏振方向后,经由反射镜413及反射镜414射入到透镜415中。透镜415起到将参照光412向物镜410的后焦面进行聚光的作用,在物镜410的后焦面一次聚光的参照光通过物镜410再次成为平行光射入全息记录介质1中。此时,在再生时使用波长板333微小地改变偏振方向,由此除了生成通常的再生用光的成份以外,还生成伺服用光的成份。在本图中,p偏振光为再生用光的成份,s偏振光为伺服用光的成份。此后,例如通过渥拉斯顿棱镜等偏振分离元件334将p偏振光和s偏振光的多重方向的角度分离期望的角度。在记录时,波长板333设定为不赋予偏振方向变化的角度。通过s偏振光进行再生时的衍射光以及通过p偏振光进行再生时的衍射光如图20所示,参照光角度在偏离了与渥拉斯顿棱镜等偏振分离元件的分离角相当的角度的位置上出现峰值。此时,取p偏振光以及s偏振光的衍射光的差分的信号如图20的下图所示那样成为s型波形。通过将该s型波形的信号作为参照光的角度误差信号,可用于控制检流计反射镜等改变参照光角度的元件。在此,物镜410或者光学模块421例如能够在符号420所示的方向上进行驱动,通过沿着驱动方向420挪动物镜410或者光学模块421的位置,物镜410与物镜410的后焦面上的聚光点的相对位置关系发生变化,所以能够将射入到全息记录介质1中的参照光的射入角度设定为期望的角度。还可以通过执行器驱动反射镜414来将参照光的射入角度设定为期望的角度,从而取代驱动物镜410或光学模块421。如此,通过在全息记录介质1中使信号光和参照光相互重合地射入,在记录介质内形成干涉条纹图案,通过在记录介质中写入该图案来记录信息。另外,因为能够通过沿着驱动方向420挪动物镜410或者光学模块421的位置来改变射入到全息记录介质1的参照光的射入角度,所以能够通过角度复用进行记录。在对记录的信息进行再生时,如上所述向全息记录介质1射入参照光,使透射了全息记录介质1的光束通过使用执行器417可调整角度的检流计反射镜416进行反射,由此生成该再生用参照光。通过该再生用参照光再生的再生光在物镜410、角滤光器409中进行传播。此后,再生光透射PBS棱镜407射入到光检测器418中,能够对记录的信号进行再生。对用于设定参照光角度的检流计反射镜514进行控制的伺服控制用信号例如如图示那样通过盘1上方的光学系统生成。通过透镜326使来自全息图的再生光为平行光,此后,例如在通过透镜328成为会聚光后,通过PBS棱镜328分离p偏振光和s偏振光,通过光检测器330以及331检测各个光。此时,通过遮光滤光器327遮挡向图中的上方前进的来自盘1的参照光的表面反射光。作为伺服控制用信号,例如通过进行检测器330以及331得到的信号的差动运算来进行计算。此时,也可以在进行修正从而使光检测器330以及331得到的信号的最大值以及最小值变得相同后进行差动运算。例如在使用上述的差动运算出的控制信号时,从盘下表面射入的s偏振光和p偏振光,从再生全息图的最佳角度,并在特意向互相相反方向偏离的状态下进行照射。另外,在通过检流计反射镜516进行反射时,例如改变角度从而成为最适于再生全息图的角度。在本实施例中,表示了使用透镜326以及透镜328这两个透镜的例子,但也可以通过1个透镜来实现。图4所示的光学系统通过构成为向同一物镜射入信号光和参照光,与图2所示的光学系统结构相比,具有能够大幅小型化的优点。图5表示光信息记录再生装置10的记录、再生的动作流程。在此,特别是对与利用了全息摄影的记录再生相关的流程进行说明。图5(a)表示在光信息记录再生装置10中插入光信息记录介质1后,直到记录或者再生的准备完成为止的动作流程,图5(b)表示从准备完成状态到在光信息记录介质1中记录信息为止的动作流程,图5(c)表示从准备完成状态到对光信息记录介质1中记录的信息进行再生为止的动作流程。如图5(a)所示当插入了介质时(501),光信息记录再生装置10例如进行插入的介质是否为利用全息摄影记录或者再生数字信息的介质的盘判别(502)。作为盘判别的结果,当判断是利用全息摄影来记录或者再生数字信息的光信息记录介质时,光信息记录再生装置10读出设置在光信息记录介质中的控制数据(503),例如取得与光信息记录介质相关的信息、例如与记录或再生时的各种设定条件相关的信息。在读出控制数据后,进行与控制数据对应的各种调整、与拾取器11有关的学习处理(504),光信息记录再生装置10完成记录或再生的准备(505)。从准备完成状态到记录信息为止的动作流程如图5(b)所示那样,首先接收进行记录的数据(511),向拾取器11内的空间光调制器送入与该数据对应的信息。此后,根据需要事先进行例如光源301的功率最佳化、基于遮光板303的曝光时间最佳化等各种记录用学习处理(512)。此后,通过查找动作(513)控制寻道控制电路81,从而将拾取器11以及固化光学系统13的位置定位在光信息记录介质的预定位置。在光信息记录介质1具有地址信息时,重复进行以下的动作:再生地址信息,确认是否已定位到目的位置,如果没有配置到目的位置,则计算与预定位置之间的偏移量,并再次定位。此后,使用从固化光学系统13射出的光束来对预定的区域进行预固化(514),使用从拾取器11射出的参照光和信号光来记录数据(515)。在记录了数据后,使用从固化光学系统13射出的光束进行后固化(516)。也可以根据需要校验数据。从准备完成状态到对记录的信息进行再生为止的动作流程如图5(c)所示那样,首先通过查找动作(521)控制寻道控制电路81,从而将拾取器11以及再生用参照光光学系统12的位置定位在光信息记录介质的预定位置。在光信息记录介质1具有地址信息时,重复进行以下的动作:再生地址信息,确认是否已定位到目的位置,如果没有配置到目的位置,则计算与预定位置之间的偏移量,并再次定位。此后,从拾取器11射出参照光,读出在光信息记录介质中记录的信息(522),并发送再生数据(513)。图6表示记录、再生时的数据处理流程,图6(a)表示在输入输出控制电路90中进行记录数据接收511后,直到变换为空间光调制器312上的二维数据为止的信号生成电路86的记录数据处理流程,图6(b)表示在通过光检测器325检测出二维数据后,直到输入输出控制电路90中的再生数据发送624为止的信号处理电路85的再生数据处理流程。使用图6(a)对记录时的数据处理进行说明。当接收到用户数据(601)时,将其分割为多个数据列,并且对各数据列进行CRC化从而能够在再生时进行错误检测(602),使开像素(on-pixcel)数量和关像素(off-pixcel)数量大体相等,以防止同一图案重复为目的执行在数据列中加入伪随机数数据列的加扰(603),然后进行里德所罗门码等的纠错编码从而在再生时可进行纠错(604)。接着,将该数据列变换为M×N的二维数据,以1页的数据量重复该操作,由此构成1页量的二维数据(605)。对这样构成的二维数据附加标记(606),该标记为再生时的图像位置检测和图像失真修正的基准,向空间光调制器312传送数据(607)。接着,使用图6(b)对再生时的数据处理流程进行说明。向信号处理电路85传送由光检测器325检测出的图像数据(611)。以该图像数据中包含的标记为基准检测图像位置(612),在修正了图像的倾斜、倍率、变形等失真(613)后,进行二值化处理(614),消除标记(615)由此取得1页量的二维数据(616)。在将如此得到的二维数据变换为多个数据列后,进行纠错处理(617),去除奇偶校验数据列。接着,执行加扰解除处理(618),并进行基于CRC的错误检测处理(619)从而消除CRC奇偶校验,然后经由输入输出控制电路90发送用户数据(620)。图7是光信息记录再生装置10的信号生成电路86的框图。当开始向输入输出控制电路90输入用户数据时,输入输出控制电路90向控制器89通知开始了用户数据输入。控制器89接收本通知,向信号生成电路86命令对从输入输出控制电路90输入的1页量的数据进行记录处理。将来自控制器89的处理命令经由控制用线路708通知到信号生成电路86内的子控制器701。子控制器701接收本通知,经由控制用线路708进行各信号处理电路的控制,从而使各信号处理电路并联地进行动作。首先,在存储器控制电路703中进行控制,以便将经由数据线路709从输入输出控制电路90输入的用户数据存储到存储器702中。当存储在存储器702中的用户数据达到某一定量时,进行通过CRC运算电路704使用户数据CRC化的控制。然后,进行以下的控制:对CRC化的数据,通过加扰电路705执行加入伪随机数数据列的加扰化,并通过纠错编码电路706进行加入奇偶校验数据列的纠错编码。最后使拾取器接口电路707按照空间光调制器312上的二维数据的排列顺序从存储器702读出进行纠错编码后的数据,并在附加了再生时成为基准的标记后,向拾取器11内的空间光调制器312传送二维数据。图8是光信息记录再生装置10的信号处理电路85的框图。控制器89在拾取器11内的光检测器325检测出图像数据时,向信号处理电路85命令对从拾取器11输入的1页量的数据进行再生处理。将来自控制器89的处理命令经由控制用线路811通知到信号处理电路85内的子控制器801。子控制器801接收本通知,经由控制用线路811进行各信号处理电路的控制,从而使各信号处理电路并联进行动作。首先,在存储器控制电路803中进行控制,从而经由数据线路812将从拾取器11经由拾取器接口电路810输入的图像数据存储到存储器802中。当存储在存储器802中的数据达到某一定量时,进行通过图像位置检测电路809从存储器802中存储的图像数据内检测标记来抽出有效数据范围的控制。然后,进行以下控制:使用检测出的标记通过图像失真修正电路808进行图像的倾斜、倍率、变形等失真的修正,将图像数据变换为期待的二维数据的大小。并且进行以下的控制:将构成变换大小后的二维数据的多个比特的各比特数据在二值化电路807中进行判定“0”、“1”的二值化,并在存储器802上按照再生数据的输出的排列存储数据。接着,通过纠错电路806来修正各数据列中包含的错误,并通过加扰解除电路805解除加入伪随机数数据列的加扰,然后通过CRC运算电路804进行在存储器802上的用户数据内不包含错误的确认。此后,向输入输出控制电路90传送来自存储器802的用户数据。图9表示具有反射层的光信息记录介质的层结构。(a)表示正在向光信息记录介质记录信息的状态,(b)表示正在从光信息记录介质再生信息的状态。光信息记录介质1从光拾取器11侧开始,具备透明覆盖层900、记录层902、光吸收/光透射层906、光反射层910、以及透明保护层912。将参照光9A与信号光9B的干涉图案记录在记录层902中。光吸收/光透射层906物性进行转换,在信息记录时吸收参照光9A和信号光9B,在信息再生时透射参照光。例如,通过向光记录介质1施加电压,光吸收/光透射层906的着色、褪色状态变化,即,在信息记录时光吸收/光透射层906为着色状态从而吸收经过了记录层902的参照光9A和信号光9B,在信息再生时为褪色状态从而透射参照光(T.Andoet.al.:TechnicalDigestISOM(2006)、Th-PP-10)。经过了光吸收/光透射层906的参照光10A在光反射层910反射从而成为再生用参照光9C。另外,能够在光吸收/光透射层906中使用在A.Hirotsuneet.al.:TechnicalDigestISOM(2006)、Mo-B-04中记载的作为电致变色(EC)材料的WO3。通过向该材料施加电压可逆地产生着色、褪色,在信息记录时着色来吸收光,在信息再生时褪色来透射光。通过图9的结构,可通过在光反射层910进行反射生成再生用参照光9C,所以不需要再生用参照光光学系统,能够使驱动器小型化。图10是表示光信息记录介质和书箱(bookcase)的实施例的概要图。图10(a)表示光信息记录介质的实施例的概要图。在光信息记录介质1中,例如同心圆状地配置了轨道3。在该轨道上记录书箱2。书箱是在记录动作中能记录的最小单位,由多个书构成。例如如图示那样,在书箱间设置间隙来进行配置。在光信息记录介质中记录数据时,例如从内周侧的轨道开始顺时针地记录书箱。当在轨道内初始记录书箱时,例如统一光信息记录介质的旋转角度位置来进行记录。在图10(a)中用0°的直线表示了各轨道的记录开始位置。图10(b)表示书箱的实施例的概要图。书箱2例如由多个书4和管理区域5构成。在管理区域中,例如记录与光信息记录介质相关的信息、与进行记录或再生的光信息记录再生装置相关的信息、记录或再生的各种设定条件、记录或再生时的温度、湿度、日期时间等环境信息、与物理地址、逻辑地址相关的信息、介质格式的信息、缺陷位置的信息、代替区域的信息等所谓管理信息,在用户数据的记录中不使用。该管理区域例如配置在书箱中的最外周侧的右端部。另外,在再生动作时,例如最先搜索并再生该管理区域。下面对管理区域的搜索方法进行说明。如上所述,管理区域被记录在书箱的端部,因此搜索已记录区域和未记录区域的边界即可。图11是表示已记录区域和未记录区域的位置与扫描时检测的光量之间的关系的例子的概要图。图11(a)表示光信息记录介质中的已记录区域和未记录区域。从光信息记录介质的内周向外周具有同心圆状的已记录区域,关于已记录区域的最外周在旋转角度的途中记录结束。图11(b)表示在与角度复用的方向垂直的方向上移动参照光角度后,在半径方向上扫描光量来决定已记录区域的最外周时得到的光量。在扫描已记录区域时,始终检测出大于阈值的光量,在每次经过书时得到光量的峰值。当超过已记录区域的最外周时成为阈值以下的光量,因此检测该情况并判断为最后的光量的峰值位置是已记录区域的最外周。图11(c)表示在旋转方向上扫描光量来决定已记录区域的末端时得到的光量。在扫描已记录区域时,始终检测出大于阈值的光量,在每次经过书时得到光量的峰值。当超过已记录区域的最外周时成为阈值以下的光量,因此检测该情况并判断为最后的光量的峰值位置是已记录区域的末端。根据以上的说明,通过在与角度复用垂直的方向上移动参照光角度来扫描光量,能够稳定地检测出已记录区域和未记录区域的边界,可进行管理区域的搜索。图12是表示光信息记录再生装置中的书箱内的书记录顺序的例子的概要图。例如在记录书时,在通过Tr1或Tr2表示的每个轨道上进行记录,如果某个轨道的记录结束则移动到下一个轨道进行记录。对于轨道例如首先在通过Tr1表示的奇数轨道中记录,然后在通过Tr2表示的偶数轨道中记录。在光信息记录介质的材料性质方面,由于进行记录已记录区域具有收缩的倾向,上述是为了使接近轨道的收缩状态均匀化来进行记录。即,通过在记录了Tr1后记录Tr2,在进行Tr1记录时能够在内周侧以及外周侧的接近轨道都未收缩的状态下进行记录,在进行Tr2记录时能够在内周侧以及外周侧的接近轨道都收缩的状态下进行记录。本技术例如被称为跳跃排序(skipsorting)。另外,在轨道内记录书时,也基于同样的理由,例如在记录了L1所示的书后记录L2所示的书。将L1例如称为层1,将L2例如称为层2。本技术例如被称为分层记录。图13是表示光信息记录再生装置10中的参照光角度控制信号的例子的概要图。当在图2或图3中不存在遮挡来自盘的参照光的表面反射光的遮光滤光器327时,盘表面反射光射入到检测s偏振光以及p偏振光的信号的光检测器上,因此会有各个光检测器330以及331的信号饱和的情况。此时,如图13(a)所示,控制信号与参照光角度的变化不相关而没有变化,因此无法作为参照光角度的控制信号来使用。另一方面,在具有遮挡来自盘的参照光的表面反射光的遮光滤光器327时,因为能够通过遮光滤光器327消除表面反射光,所以如图13(b)所示那样能够取得控制信号。图14表示光信息记录再生装置10内的拾取器中的遮光滤光器327的实施例的概要图。例如,将遮光滤光器327配置在通过透镜326参照光的盘表面反射光聚光的位置。参照光的盘表面反射光的聚光位置对应于参照光角度而进行移动。此时,决定遮光滤光器327的大小以及位置,从而例如在记录再生中使用的全部参照光角度下均可遮光。另外,可以预测盘的倾斜公差、遮光滤光器的安装公差来设计遮光滤光器的大小。通过预测公差来进行设计,能够成为对于盘的倾斜或相对于遮光滤光器的设计位置的安装误差等耐受力强的系统。图15表示光信息记录再生装置10的再生时的参照光角度设定流程的实施例。首先,通过1501检测第一页的伺服控制信号。作为第一页的判断,例如改变检流计反射镜以使参照光角度从参照光角度为最小的状态缓缓变大,在得到最初的伺服控制信号时判断为第一页。此后,通过1502将参照光角度控制为控制信号的零交叉点,进行对象页的再生。此时,例如对于相位共轭再生用反射镜进行设定,从而成为s偏振光和p偏振光的角度的平均角度。接着通过1503进行是否为最终页的判断,当是最终页时结束处理。当不是最终页时通过1504向下一页的伺服控制信号移动,并继续1502以后的处理。关于是否为最终页的判断,例如可以根据再生页中的头部来判断是否为最终页,例如也可以根据在想要将参照光角度增大预定量时未得到伺服控制信号来进行判断。在本实施例的方法中,因为不需要移动遮光滤光器327,所以具有能够以较少的部件数量来实现以及系统简单的优点。以下,对与本实施例不同的实施方式进行说明。此外,在以下的说明中对于与本实施例说明相同的部分省略说明。实施例2使用图15对本发明的第二实施例进行说明。此外,因为装置结构能够通过与实施例1相同的结构来实现,所以省略说明。图16是表示光信息记录再生装置内的拾取器中的遮光滤光器的实施例的概要图。与图14之间的不同点在于,将遮光滤光器327的大小以及位置设置为例如仅遮挡与再生调整用页时的参照光角度对应的盘表面反射光的大小以及位置。此外,调整用页例如是为了学习检流计反射镜、空间滤光器的最佳角度和位置而设置的页。另外,在本实施例中,表示了调整页为1页的例子,也可以为多页。此时,设计遮光滤光器327,从而遮挡与再生各调整页时的参照光角度对应的盘表面反射光。另外,也可以预测盘的倾斜公差、遮光滤光器的安装公差来设计遮光滤光器的大小。在本实施例的结构中,因为与图14所示的例子相比能够缩小遮光滤光器的大小,所以具有能够减小再生光量的减低这样的优点。实施例3使用图17对本发明的第三实施例进行说明。此外,因为装置结构能够通过与实施例1相同的结构来实现,所以省略说明。图17是表示光信息记录再生装置内的拾取器中的遮光滤光器的实施例的概要图。图17中的遮光滤光器例如与参照光角度或光信息记录介质的角度偏移相匹配地逐次进行移动。在移动时,例如通过学习等预先决定了遮光滤光器的适当的移动量,或者例如使用光检测器检测盘表面反射光的遮光量由此来生成遮光滤光器的位置误差信号,例如通过执行器335来移动遮光滤光器。此外,在为记录再生装置时,可以在记录时将执行器335定位到不对页进行遮光的位置。记录时以及再生时的页上的表面反射光的位置,由于介质的膨胀收缩或波长偏差的影响等未必一致,所以在记录时通过采取不遮光的结构,能够防止记录容量毫无意义地降低。在本实施例的结构中,因为与图14所示的例子相比能够缩小遮光滤光器的大小,所以具有能够减小再生光量的减低这样的优点。实施例4使用图18对本发明的第四实施例进行说明。因为装置结构能够通过与实施例1相同的结构来实现,所以省略说明。图18是表示光信息记录再生装置内的拾取器的实施例的概要图。与图2或图3之间的不同点在于,在透镜306和透镜315之间配置了遮光滤光器332。另外,在本实施例的方法中,通过遮光滤光器332遮挡从盘1向图中上方前进的参照光的盘表面反射光。例如与实施例1以及实施例2中所示的方法相同地设计遮光滤光器的大小以及位置。在本实施例的方法中,因为能够消除射入到光检测器325、空间光调制器312中的参照光的盘表面反射光,所以具有谋求光检测器325以及空间光调制器312的长寿命化的优点。另外,因为不使用光检测器325检测盘表面反射光,所以具有能够提高再生信号的信号品质的优点。实施例5使用图19对本发明的第五实施例进行说明。此外,因为装置结构能够通过与实施例1相同的结构来实现,所以省略说明。图19是表示光信息记录再生装置内的拾取器的一部分的实施例的概要图。在图中没有表示的部件与图2或图3通用。通过透镜326使来自盘1的再生信号成为会聚光,并且通过偏振分束器329分离为s偏振光以及p偏振光,通过光检测器330以及光检测器331在聚光位置进行检测。此时,参照光的盘表面反射光由于透镜326成为会聚光,但是通过将聚光位置如图所示那样设在光检测器330或光检测器331的前方,使光检测器330以及光检测器331上的参照光的盘表面反射光的能量密度例如低于检测信号的能量密度,从而降低影响。在本实施例的方法中,因为不配置遮光滤光器,所以具有能够不降低来自全息图的微弱的再生信号的光量来进行检测的优点。本发明不限于角度复用方式,只要是遮挡来自光盘的参照光的盘表面反射光的观点,则还能够适用于其他的方式(例如位移复用方式等)。此外,本发明并不限于上述的实施例,包含各种变形例子。例如,上述实施例是为了浅显易懂地说明本发明而详细说明的实施例,但并不限于必须具备说明的全部结构。另外,能够将某实施例的结构的一部分置换为其他实施例的结构,另外,也能够在某实施例的结构中加入其他实施例的结构。另外,关于各实施例的一部分结构,能够进行其他结构的追加、删除、置换。例如,作为变形例1,具有一种信息再生装置,其从记录介质再生通过形成全息图来在该记录介质中记录的信息,该信息再生装置具备:射出激光的光输出部;从所述光输出部射出的所述激光生成参照光的光学系统;通过向所述记录介质照射的所述参照光而再生的再生信号光射入的物镜;接收在所述物镜中传播的所述再生信号光的光检测器;降低通过所述参照光在所述记录介质反射而生成的介质反射光向所述光检测器的照射的介质反射光减低部;控制所述信息再生装置的动作的控制部。另外,作为变形例2,具有一种光信息再生装置,其在利用全息摄影从光信息记录介质再生信息的光信息记录再生装置中,具备:射出激光的光输出部;从所述光输出部射出的激光生成参照光的光学系统;调节所述参照光的多重方向角度的多重角度调节部;使从所述光信息记录介质再生的信号光成为大致平行光的物镜;检测所述信号光的拍摄部;降低所述参照光照射所述光信息记录介质时产生的反射光的影响的反射光降低部。另外,作为变形例3,具有一种信息再生方法,其从记录介质再生通过形成全息图来在该记录介质中记录的信息,该信息再生方法具备:射出激光的步骤;从所述光输出部射出的所述激光生成参照光的步骤;通过向所述记录介质照射的所述参照光生成再生信号光的步骤;接收所述再生信号光的步骤;降低通过所述参照光在所述记录介质反射而产生的介质反射光的步骤。另外,作为变形例4,具有一种光信息再生方法,其在利用全息摄影从光信息记录介质再生信息的光信息记录再生方法中,具备:射出激光的光输出步骤;从在所述光输出步骤射出的激光生成参照光的步骤;调节所述参照光的多重方向的角度的多重角度调节步骤;使从所述光信息记录介质再生的信号光成为大致平行光的步骤;检测所述信号光的拍摄步骤;降低所述参照光照射所述光信息记录介质时产生的反射光的影响的反射光降低步骤。另外,上述的各结构、功能、处理部、处理单元等的一部分或者全部例如可以通过集成电路进行设计等以硬件来实现。另外,上述的各结构、功能等也可以通过处理器解释并执行用于实现各个功能的程序,以软件来实现。可将用于实现各功能的程序、表、文件等信息放置在存储器、硬盘、SSD(SolidStateDrive固态驱动器)等记录装置中,或者IC卡、SD卡、DVD等记录介质中。另外,控制线、信息线考虑到说明上的需要进行了表示,但是不限于在制品上必须表示全部的控制线、信息线。实际上可以认为几乎全部的结构相互连接。符号说明1:光信息记录介质2:书箱3:轨道4:书5:管理区域10:光信息记录再生装置11:拾取器12:再生用参照光光学系统13:固化光学系统14:盘旋转角度检测用光学系统81:寻道控制电路82:光源驱动电路83:伺服信号生成电路84:伺服控制电路85:信号处理电路86:信号生成电路87:遮光板控制电路88:盘旋转电动机控制电路89:控制器90:输入输出控制电路91:外部控制装置301:光源302:准直透镜303:遮光板304:1/2波长板305:偏振分束器306:信号光307:参照光308:扩束器309:相位掩模310:中继透镜311:PBS棱镜312:空间光调制器313:中继透镜314:空间滤光器315:物镜316:偏振方向变换元件317:反射镜318:反射镜319:反射镜320:执行器321:透镜322:透镜323:执行器324:反射镜325:光检测器326:透镜327:遮光滤光器328:透镜329:PBS棱镜330:光检测器331:光检测器332:遮光滤光器333:波长板334:偏振分离元件335:执行器401:光源402:准直透镜403:遮光板404:光学元件405:PBS棱镜406:信号光407:PBS棱镜408:空间光调制器409:角滤光器410:物镜411:物镜执行器412:参照光413:反射镜414:反射镜415:透镜416:检流镜417:执行器418:光检测器419:偏振方向变换元件420:驱动方向421:光学模块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