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闪存存储装置掉电压力测试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19867318发布日期:2020-02-08 05:27阅读:237来源:国知局
一种闪存存储装置掉电压力测试方法与流程

本发明涉及闪存测试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闪存存储装置掉电压力测试方法。



背景技术:

在以闪存存储装置作为系统存储装置平台中,部分开源平台可以通过底层控制平台本身带有的掉电装置进行掉电,但装有系统后就无法再控制底层的掉电装置。

现有的技术装置中,有将掉电装置设计为一个独立的定时掉电的装置,此装置需要装载系统来进行定时控制以闪存存储作为系统存储装置平台的电源,形如一台微型电脑,但其不能判定闪存存储装置装载的系统是否挂掉,导致测试人员不能及时知道其是在什么时候挂掉的。

在闪存存储装置研发结束阶段,需要将闪存存储装置放置在可装载系统的平台上作为存储器,对装载系统后的闪存存储装置进行稳定性验证,其中一项验证就需要对平台进行意外掉电,间接对闪存存储装置进行不断地意外掉电来确保该闪存存储装置装载的系统的稳定性,而在做该项测试时需要大量重复掉电压力测试,且需要判断装在闪存存储装置上的系统每次是否都成功启动,这个过程可高达上万次,每次所需时长在1分钟左右,如果人工上断电测试需要耗费巨大的人力,而现有的自动掉电装置只能进行掉电,不能对装载闪存存储装置的系统进行判断是否挂掉,且采购成本高。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闪存存储装置掉电压力测试方法,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闪存存储装置掉电压力测试方法,包括pc、简易断电装置和平台,所述pc与简易断电装置通过usb连接,所述简易断电装置通过电源输出线向平台提供电源,所述平台与pc之间通过串口、usb或网线连接。

优选的,一种闪存存储装置掉电压力测试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a、运行设计好的pc控制软件;

b、设置好希望测试的次数后点击开始;

c、软件检查当前测试的次数,如果达到目标次数或系统挂掉则停止测试,否继续向简易断电装置发送断上电命令;

d、上电装置向平台提供电源后平台启动;

e、平台上电启动,并不断地向uart串口打印日志,或平台启动成功,处理pc软件发来的命令;

f、软件获得待测平台开机结束的系统日志或向pc软件回报命令处理结果;

g、pc软件处理平台回报的结果,并显示在软件上;

h、测试结束。

优选的,所述简易断电装置采用控制开关。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本发明可用于代替人工进行对装有系统的闪存存储装置做掉电压力测试,进行掉电测试闪存存储装置装载的系统是否稳定,且较现有的技术装置降低采购成本。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原理框图;

图2为本发明流程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请参阅图1-2,本发明提供一种技术方案:一种闪存存储装置掉电压力测试方法,包括pc1、简易断电装置2和平台3,所述pc1与简易断电装置2通过usb连接,所述简易断电装置2通过电源输出线向平台3提供电源,所述平台3与pc1之间通过串口、usb或网线连接;简易断电装置采用控制开关。

本发明中,在外置硬件装置连接完成,并在pc安装测试控制软件,用户在该软件上设置测试的次数后,pc通过usb向简易断电装置进行下发命令,平台开机后通过串口、usb或网线向pc回报开机信息。例如:使用android开发平台作为待测平台时,其开机启动时会不断地通过uart串口打印系统日志,当开机完成后会打印一个标志,所以当pc控制软件获得该标志后可判为成功开机,也可通过不断地向平台提供的adb服务不断地发送开机检查命令检查系统状态,如果超过一定时间未获得该标志,判为开机异常。pc控制软件记录本次测试的相关信息,第一次测试结束。

工作原理:一种闪存存储装置掉电压力测试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a、运行设计好的pc控制软件;

b、设置好希望测试的次数后点击开始;

c、软件检查当前测试的次数,如果达到目标次数或系统挂掉则停止测试,否继续向简易断电装置发送断上电命令;

d、上电装置向平台提供电源后平台启动;

e、平台上电启动,并不断地向uart串口打印日志,或平台启动成功,处理pc软件发来的命令;

f、软件获得待测平台开机结束的系统日志或向pc软件回报命令处理结果;

g、pc软件处理平台回报的结果,并显示在软件上;

h、测试结束。

综上所述,本发明可用于代替人工进行对装有系统的闪存存储装置做掉电压力测试,进行掉电测试闪存存储装置装载的系统是否稳定,且较现有的技术装置降低采购成本。

尽管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发明的实施例,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理解在不脱离本发明的原理和精神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实施例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本发明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