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具有散热功能的减震式移动硬盘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3472462发布日期:2023-03-15 08:56阅读:46来源:国知局
一种具有散热功能的减震式移动硬盘的制作方法

1.本发明涉及一种移动硬盘,尤其涉及一种具有散热功能的减震式移动硬盘。


背景技术:

2.移动硬盘在运行时相对脆弱,从而在使用时应尽量避免外界带来的不必要的震动,以免导致移动硬盘损坏,同时现有的移动硬盘在使用时会产生热量,现有的具有散热功能的移动硬盘较少,所以,需要设计一种移动硬盘。
3.专利申请:cn213844762u,公开日为20210730,公开了一种具有减震散热功能的移动硬盘,通过包括移动硬盘本体、移动硬盘内壳体和移动硬盘外壳体,所述移动硬盘本体安装在移动硬盘内壳体内部,所述移动硬盘外壳体包括一个一端开口的长方体外壳和插接在长方体外壳前端的前挡板,所述长方体外壳后侧内壁设有风扇及其电源装置,所述长方体外壳下方内壁设有弹簧,所述长方体外壳底面外壁设有多个弹性凸条,所述前挡板上设有长条孔和圆柱型突起,所述移动硬盘内壳体包括一个硬盘保护壳和固定板,所述硬盘保护壳通过固定板的固定与移动硬盘本体紧密接触,所述移动硬盘内壳体通过滑动块连接在移动硬盘外壳体内部,该移动硬盘在使用时通过风扇和散热孔对移动硬盘进行散热,但该移动硬盘的接口时暴露在外的,这样就容易使得灰尘进入接口内,从而影响移动硬盘的使用寿命。
4.我们设计了一种对接口进行防尘功能的具有散热功能的减震式移动硬盘,以达到克服现有的移动硬盘没有对接口进行防尘的效果。


技术实现要素:

5.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发明提供一种对接口进行防尘功能的具有散热功能的减震式移动硬盘。以克服现有的移动硬盘没有对接口进行防尘的缺点。
6.为实现以上目的,本发明通过以下方案予以实现:一种具有散热功能的减震式移动硬盘,包括有:
7.移动硬盘和第一固定件,移动硬盘左部下侧设有第一固定件;
8.遮挡件,第一固定件上滑动式设有遮挡件,遮挡件与移动硬盘滑动式连接;
9.第一弹簧,遮挡件与第一固定件之间连接有第一弹簧,第一弹簧绕在遮挡件上;
10.第二固定件,移动硬盘内底部中间设有第二固定件;
11.风扇,第二固定件左右两侧均设有用于散热的风扇;
12.驱动机构,移动硬盘内设有驱动机构;
13.缓冲机构,驱动机构和移动硬盘之间设有对移动硬盘进行缓震的缓冲机构。
14.作为上述方案的改进,驱动机构包括有:
15.第三固定件,移动硬盘内前部中间设有第三固定件;
16.双轴电机,第三固定件上安装有双轴电机;
17.麻花杆,双轴电机两个输出轴上均设有麻花杆。
18.作为上述方案的改进,缓冲机构包括有:
19.第四固定件,两个麻花杆上均设有第四固定件;
20.滑动块,两个麻花杆上均螺纹式设有滑动块;
21.气囊,移动硬盘上侧设有用于实现缓震的气囊;
22.第一导管,气囊内左右两侧偏前侧均设有第一导管,第一导管穿过移动硬盘;
23.充气筒,两个第一导管内侧偏下侧均设有充气筒。
24.作为上述方案的改进,还包括有用于冷却移动硬盘内部的冷凝机构,冷凝机构包括有:
25.第一齿轮,右侧的麻花杆上设有第一齿轮;
26.冷凝箱,移动硬盘前部右侧设有冷凝箱;
27.第一活塞,冷凝箱左侧滑动式设有第一活塞;
28.齿条,第一活塞下侧设有齿条,齿条与第一齿轮啮合;
29.第二弹簧,齿条与冷凝箱之间连接有第二弹簧,第二弹簧绕在第一活塞上;
30.导流板架,冷凝箱内设有导流板架,第一活塞与导流板架滑动式连接;
31.第二单向阀,导流板架上设有第二单向阀;
32.冷凝管,冷凝箱后侧设有冷凝管,冷凝管两端均与冷凝箱连接;
33.第一单向阀,冷凝管左右两侧设有第一单向阀;
34.出气口,冷凝箱上部右侧设有出气口。
35.作为上述方案的改进,还包括有用于对移动硬盘内降温的喷洒机构,喷洒机构包括有:
36.喷洒器,移动硬盘内前部左右两侧均设有喷洒器;
37.第二导管,两个喷洒器之间连接有第二导管,第二导管穿过移动硬盘;
38.第三单向阀,第二导管前侧设有第三单向阀;
39.第二活塞,右侧的喷洒器上滑动式设有第二活塞;
40.第三弹簧,第二活塞与右侧的喷洒器之间连接有第三弹簧,第三弹簧绕在第二活塞上;
41.第三活塞,第二活塞左侧设有第三活塞,第三活塞与两个喷洒器滑动式连接。
42.作为上述方案的改进,还包括有用于散热的吸气机构,吸气机构包括有:
43.第五固定件,移动硬盘内右侧设有第五固定件,冷凝管穿过第五固定件;
44.第六固定件,移动硬盘内右侧设有第六固定件;
45.齿轮杆,第六固定件与第五固定件之间转动式设有齿轮杆;
46.第二齿轮,右侧的麻花杆上设有第二齿轮,第二齿轮与齿轮杆啮合;
47.扇叶,齿轮杆右侧设有扇叶。
48.作为上述方案的改进,还包括有加强散热效果的架高机构,架高机构包括有:
49.第七固定件,移动硬盘下部前侧设有第七固定件;
50.支撑杆,第七固定件左右两侧均转动式设有支撑杆;
51.扭簧,两个支撑杆与第七固定件之间均连接有扭簧,扭簧绕在第七固定件上。
52.作为上述方案的改进,移动硬盘下部开有散热孔。
53.作为上述方案的改进,冷凝箱前部左侧螺纹式设有箱盖。
54.本发明的优点在于:1、本发明通过人们手动向下移动遮挡件,从而使得第一弹簧被压缩,人们将数据线接口与移动硬盘的接口连接,当使用完成时,数据线接口远离遮挡件,使得第一弹簧复位带动遮挡件向上移动将接口堵住,以此实现了防尘的效果,延长了移动硬盘的使用寿命;
55.2、右侧的麻花杆转动带动第一齿轮转动,从而使得齿条向上移动,使得第一活塞向上移动,此时冷凝箱内的冷却液在冷凝管内流动,随后冷却液通过冷凝管流动至冷凝箱右侧,以此实现了冷却的效果;
56.3、通过齿条向上移动带动第二活塞向左移动,从而使得第三弹簧被压缩,第三活塞向左移动,使得喷洒器将水雾喷在移动硬盘内,以此实现了喷洒的效果,加强了降温的效果。
附图说明
57.图1为本发明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58.图2为本发明的部分剖视立体结构示意图。
59.图3为本发明的剖视立体结构示意图。
60.图4为本发明缓冲机构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61.图5为本发明冷凝机构的第一立体结构示意图。
62.图6为本发明冷凝机构的第二种立体结构示意图。
63.图7为本发明冷凝机构的第三种立体结构示意图。
64.图8为本发明冷凝机构的第四种立体结构示意图。
65.图9为本发明防护机构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66.图10为本发明喷洒机构的第一种立体结构示意图。
67.图11为本发明喷洒机构的第二种立体结构示意图。
68.图12为本发明喷洒机构的剖视立体结构示意图。
69.图13为本发明吸气机构的第一种立体结构示意图。
70.图14为本发明吸气机构的第二种立体结构示意图。
71.图15为本发明架高散热机构的第一种立体结构示意图。
72.图16为本发明架高散热机构的第二种立体结构示意图。
73.其中:1-移动硬盘,2-第一固定件,3-第一弹簧,4-遮挡件,5-第二固定件,7-风扇,8-驱动机构,81-第三固定件,82-双轴电机,83-麻花杆,9-缓冲机构,91-第四固定件,92-滑动块,93-充气筒,94-第一导管,95-气囊,10-冷凝机构,101-第一齿轮,102-齿条,103-第一活塞,104-第二弹簧,105-冷凝管,106-冷凝箱,107-第一单向阀,108-导流板架,109-第二单向阀,11-喷洒机构,111-第二活塞,112-第三弹簧,113-喷洒器,114-第二导管,115-第三单向阀,116-第三活塞,12-吸气机构,121-第二齿轮,122-齿轮杆,123-第五固定件,124-第六固定件,125-扇叶,13-架高机构,131-第七固定件,132-扭簧,133-支撑杆。
具体实施方式
74.下面,结合附图以及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发明做进一步描述:
75.实施例1
76.一种具有散热功能的减震式移动硬盘,现参考图1-3,包括有移动硬盘1、第一固定件2、第一弹簧3、遮挡件4、第二固定件5、风扇7、驱动机构8和缓冲机构9,移动硬盘1下部开有散热孔,移动硬盘1左部下侧焊接有第一固定件2,第一固定件2上滑动式设有遮挡件4,遮挡件4挡住移动硬盘1的接口,遮挡件4与移动硬盘1滑动式连接,遮挡件4与第一固定件2之间连接有第一弹簧3,第一弹簧3绕在遮挡件4上,移动硬盘1内底部中间焊接有第二固定件5,第二固定件5左右两侧均设有风扇7,移动硬盘1内设有驱动机构8,驱动机构8和移动硬盘1之间设有缓冲机构9。
77.现参考图3-6,驱动机构8包括有第三固定件81、双轴电机82和麻花杆83,移动硬盘1内前部中间焊接有第三固定件81,第三固定件81上通过螺栓固接有双轴电机82,双轴电机82两个输出轴上均设有麻花杆83。
78.现参考图1、图3和图5,缓冲机构9包括有第四固定件91、滑动块92、充气筒93、第一导管94和气囊95,两个麻花杆83上均焊接有第四固定件91,两个麻花杆83上均螺纹式设有滑动块92,滑动块92与同侧的第四固定件91接触,移动硬盘1上侧设有气囊95,气囊95内左右两侧偏前侧均设有第一导管94,第一导管94穿过移动硬盘1,两个第一导管94内侧偏下侧均设有充气筒93,滑动块92与同侧的充气筒93接触。
79.当人们需要使用减震式移动硬盘1时,人们可使用这种具有散热功能的减震式移动硬盘1,首先人们手动向下移动遮挡件4,从而使得第一弹簧3被压缩,随后人们可将数据线与移动硬盘1的接口连接进行使用,此时遮挡件4与数据线接口接触,第一弹簧3处于被压缩的状态,人们启动双轴电机82和风扇7,使得风扇7转动对移动硬盘1进行散热,同时双轴电机82输出轴转动带动麻花杆83转动,从而使得滑动块92向外侧移动,使得滑动块92向外侧移动对同侧的充气筒93进行挤压,从而使得气流通过第一导管94流动至气囊95内,使得气囊95变大,当滑动块92不能再继续向外侧移动时,麻花杆83带动滑动块92向内侧移动,此时滑动块92对充气筒93的压力较小,使得气囊95内的气流流动至充气筒93内,当滑动块92向内侧移动与同侧的第四固定件91接触时,麻花杆83带动滑动块92向外侧移动,如此循环,以此实现了缓冲的效果,当使用完成时,人们将数据线的接口远离移动硬盘1的接口,当遮挡件4远离数据线接口时,第一弹簧3复位带动遮挡件4向上移动复位,此时遮挡件4将数据线的接口关闭,同时人们控制双轴电机82输出轴反向转动,使得麻花杆83反向转动,此时滑动块92在麻花杆83上适应性移动,当滑动块92移动至合适位置时,人们关闭双轴电机82。
80.实施例2
81.在实施例1的基础之上,现参考图1、图3、图6、图7、图8、图9、图10和图13,还包括有冷凝机构10,冷凝机构10包括有第一齿轮101、齿条102、第一活塞103、第二弹簧104、冷凝管105、冷凝箱106、出气口1061、第一单向阀107、导流板架108和第二单向阀109,右侧的麻花杆83上设有第一齿轮101,移动硬盘1前部右侧设有冷凝箱106,冷凝箱106用于盛装冷却液,冷凝箱106前部左侧螺纹式设有箱盖,冷凝箱106左侧滑动式设有第一活塞103,第一活塞103下侧焊接有齿条102,齿条102与第一齿轮101啮合,齿条102与冷凝箱106之间连接有第二弹簧104,第二弹簧104绕在第一活塞103上,冷凝箱106内设有导流板架108,第一活塞103与导流板架108滑动式连接,导流板架108上设有第二单向阀109,冷凝箱106后侧设有冷凝管105,冷凝管105两端均与冷凝箱106连接,冷凝管105左右两侧设有第一单向阀107,冷凝箱106上部右侧设有出气口1061。
82.现参考图3、图10、图11和图12,还包括有喷洒机构11,喷洒机构11包括有第二活塞111、第三弹簧112、喷洒器113、第二导管114、第三单向阀115和第三活塞116,移动硬盘1内前部左右两侧均设有喷洒器113,两个喷洒器113之间连接有第二导管114,第二导管114穿过移动硬盘1,第二导管114前侧设有第三单向阀115,右侧的喷洒器113上滑动式设有第二活塞111,齿条102与第二活塞111接触,第二活塞111与右侧的喷洒器113之间连接有第三弹簧112,第三弹簧112绕在第二活塞111上,第二活塞111左侧焊接有第三活塞116,第三活塞116与两个喷洒器113滑动式连接。
83.现参考图13-14,还包括有吸气机构12,吸气机构12包括有第二齿轮121、齿轮杆122、第五固定件123、第六固定件124和扇叶125,移动硬盘1内右侧焊接有第五固定件123,冷凝管105穿过第五固定件123,移动硬盘1内右侧设有第六固定件124,第六固定件124位于第五固定件123右侧,第六固定件124与第五固定件123之间转动式设有齿轮杆122,右侧的麻花杆83上设有第二齿轮121,第二齿轮121与齿轮杆122啮合,齿轮杆122右侧设有扇叶125。
84.现参考图1、图3、图15和图16,还包括有架高机构13,架高机构13包括有第七固定件131、扭簧132和支撑杆133,移动硬盘1下部前侧焊接有第七固定件131,第七固定件131左右两侧均转动式设有支撑杆133,两个支撑杆133与第七固定件131之间均连接有扭簧132,扭簧132绕在第七固定件131上。
85.首先人们手动转开冷凝箱106左侧的箱盖,然后人们将冷却液注入至冷凝箱106内,注入完成后,人们将箱盖转紧在冷凝箱106左侧,右侧的麻花杆83转动带动第一齿轮101转动,从而使得齿条102向上移动,使得第一活塞103向上移动,第二弹簧104被压缩,此时在第一活塞103的推动下,冷却液通过第一单向阀107流动至冷凝管105内,由于冷凝管105绕在移动硬盘1内,使得冷凝管105内的冷却液对移动硬盘1内进行冷却,此时在气压的作用下,冷凝管105内右侧的气流通过出气口1061流动出,冷却液通过冷凝管105流动至冷凝箱106右侧,以此实现了冷却的效果,右侧的麻花杆83反向转动带动第一齿轮101反向转动,从而使得齿条102向下移动,使得第一活塞103向下移动,第二弹簧104起缓冲的作用,此时在冷凝箱106内左右两侧的气压不同,使得冷凝箱106右侧的冷却液通过导流板架108和第二单向阀109流动至冷凝箱106左侧。
86.首先人们将适量的水通过第三单向阀115和第二导管114注入至喷洒器113内,随后齿条102向上移动带动第二活塞111向左移动,从而使得第三活塞116向左移动,第三弹簧112被压缩,在第三活塞116和第二活塞111的推动下,喷洒器113将水雾喷洒在移动硬盘1内,以此实现了喷洒的效果,加强了降温的效果,当齿条102向下移动时,此时齿条102对第二活塞111的压力较小,使得第三弹簧112复位带动第三活塞116和第二活塞111向右移动。
87.右侧的麻花杆83转动带动第二齿轮121转动,从而使得齿轮杆122转动,使得扇叶125转动,此时在扇叶125的吹动下,外部空气被吹入移动硬盘1内,随后移动硬盘1的热气通过散热孔排出,以此实现了通风的效果,右侧的麻花杆83反向转动带动第二齿轮121反向转动,从而使得齿轮杆122反向转动,使得扇叶125反向转动,此时扇叶125将热气排出。
88.在使用移动硬盘1时,首先人们可手动转动支撑杆133,从而使得扭簧132扭转形变,当支撑杆133呈竖直状态时,人们将移动硬盘1放置在桌面上,使得支撑杆133与桌面接触,支撑杆133使移动硬盘1与桌面呈三角形,以此实现了架起的效果,使得移动硬盘1内部
的热量能更好的从散热孔排出,当人们使用完成时,人们将移动硬盘1拿起,使得支撑杆133远离桌面,此时扭簧132复位带动支撑杆133复位。
89.对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可根据以上描述的技术方案以及构思,做出其它各种相应的改变以及形变,而所有的这些改变以及形变都应该属于本发明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