插脚转换式插头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4291889阅读:219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属于电器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插脚转换式插头。



背景技术:

上面提及的插脚转换式插头的概念是指既能适用于具有两个插脚孔的插座,又能适应于具有三个插脚孔的插座的插头,更具体地讲,这种插头具有两插脚与三插脚之间依需转换的功能,不会因插头上的插脚与插座上的插脚孔不相适应而遭到插座拒绝的尴尬情形。

在公开的中国专利文献中可见诸具有随机应变功能的插脚转换式插头的技术信息,略以例举的如CN2155082Y(一种可变插头)、CN1080786A(电源插头及插脚)、CN2060016U(万用插头)和CN2524402Y(改进型转换插头),等等。

典型的如中国发明专利授权公告号CN101521342B推荐的“便捷转换式插头”,该专利方案相对于前述专利以及相对于美国专利US7303416B1、德国专利DE202006002122U1而言客观上能体现其说明书第0013段记载的技术效果。但是依然存在以下缺憾:其一,当接地导电插脚退出使用而使插头由三脚插头演变为两脚插头时,处于倒卧状态的接地导电插脚处于露裸状态,一方面影响两脚插头的整洁效果,另一方面有损观瞻,再一方面不足以体现期望的安全性;其二,由于专利方案推荐的定位柱(专利称第一定位柱和第二定位柱)仅仅能够起到对插脚的单向定位,因而无法防止插脚出现不希望出现的回转,例如当插头处于三脚状态时,插脚表现得较为松动,而当插头处于两脚状态时,L极导电插脚和/或N极导电插脚存在倒伏之虞,影响与插座的插配。

鉴于上述已有技术,仍有改进的必要,为此本申请人作了有益的设计,并且形成了下面将要介绍的技术方案。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任务在于提供一种有助于使退出使用的接地导电插脚处于完全隐蔽状态而藉以体现良好的整洁、观瞻以及安全效果、有利于对插脚可靠定位而藉以避免回转乃至倒伏并保障与插座的良好插拔效果的插脚转换式插头。

本实用新型的任务是这样来完成的,一种插脚转换式插头,包括一插头座;与插头座相配合的用于对插头座的插头座腔蔽护的一插头盖;下端位于插头座腔内而上端探出插头盖的一L极导电插脚、一N极导电插脚和一接地导电插脚,特点是:在所述插头座腔的底壁上构成有一凸起于底壁表面的并且自插头座腔的长度方向的左端延伸至右端的一导条,在该导条上滑动地设置有一齿条,并且在插头座腔的底壁上还构成有一支承座和一对齿轮枢转凸缘,在支承座上转动地支承有一半齿轮,该半齿轮与齿条的左端相啮合,并且在该半齿轮上连接有一旋钮轴,该旋钮轴伸展到插头座腔外,并且连接有一旋钮,一对齿轮枢转凸缘以彼此面对面的状态分别对应于所述齿条的前侧和后侧,并且在该一对齿轮枢转凸缘上各转动地设置有一导电插脚齿轮,导电插脚齿轮与齿条啮合,在所述插头座腔内并且在对应于所述旋钮轴的一侧的部位还配设有一旋钮限定机构,该旋钮限定机构与所述的旋钮相配合,所述L极导电插脚的下端与转动地设置在对应于所述齿条的前侧的齿轮枢转凸缘上的所述导电插脚齿轮固定,所述N极导电插脚的下端与转动地设置在对应于齿条的后侧的齿轮枢转凸缘上的导电插脚齿轮固定,所述接地导电插脚的下端与所述半齿轮固定,在所述的插头盖上并且在对应于接地导电插脚的位置开设有一与所述插头座腔相通的用于供接地导电插脚的上端探出插头盖或退回至插头座腔内的接地导电插脚让位槽。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具体的实施例中,在所述的插头盖上开设有一L极导电插脚回转盘孔和一N极导电插脚回转盘孔,L极导电插脚回转盘孔位于所述接地导电插脚让位槽的前侧,N极导电插脚回转盘孔位于接地导电插脚让位槽的后侧并且与L极导电插脚回转盘孔相对应,在所述的L极导电插脚上设置有一L极导电插脚回转盘,该L极导电插脚回转盘与L极导电插脚回转盘孔相配合,在所述的N极导电插脚上设置有一N极导电插脚回转盘,该N极导电插脚回转盘与N极导电插脚回转盘孔相配合。

在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个具体的实施例中,在所述的L极导电插脚上并且在对应于所述L极导电插脚回转盘的下方的位置构成有一用于阻止L极导电插脚回转盘在L极导电插脚上向下滑动的L极导电插脚回转盘限定凸缘,在所述的N极导电插脚上并且在对应于所述N极导电插脚回转盘的下方的位置构成有一用于阻止N极导电插脚回转盘在N极导电插脚上向下滑动的N极导电插脚回转盘限定凸缘。

在本实用新型的又一个具体的实施例中,在所述的导电插脚齿轮上并且位于导电插脚齿轮的中央位置开设有一齿轮枢转凸缘配合孔,在对应于该齿轮枢转凸缘配合孔的两侧各构成有一导电插脚凸缘插孔,在所述L极导电插脚的下端的居中位置构成有一齿轮枢转凸缘让位腔,该齿轮枢转凸缘让位腔与齿轮枢转凸缘配合孔相对应,并且在对应于齿轮枢转凸缘让位腔的两侧各构成有一L极导电插脚凸缘,对应于所述齿条前侧的齿轮枢转凸缘与同样对应于齿条前侧的导电插脚齿轮上的齿轮枢转凸缘配合孔相配合并且探入到齿轮枢转凸缘让位腔内,所述L极导电插脚凸缘插入对应于齿条前侧的导电插脚齿轮上的导电插脚凸缘插孔内;在所述N极导电插脚的下端的居中位置构成有一齿轮枢转凸缘腔,该齿轮枢转凸缘腔与齿轮枢转凸缘配合孔相对应,并且在对应于齿轮枢转凸缘腔的两侧各构成有一N极导电插脚凸缘,对应于所述齿条后侧的齿轮枢转凸缘与同样对应于齿条后侧的导电插脚齿轮上的齿轮枢转凸缘配合孔相配合并且探入到齿轮枢转凸缘腔内,所述N极导电插脚凸缘插入对应于齿条后侧的导电插脚齿轮上的导电插脚凸缘插孔内。

在本实用新型的再一个具体的实施例中,在所述的L极导电插脚回转盘上并且围绕L极导电插脚回转盘的圆周方向构成有一L极导电插脚回转盘挡圈,在所述的N极导电插脚回转盘上并且围绕N极导电插脚回转盘的圆周方向构成有一N极导电插脚回转盘挡圈。

在本实用新型的还有一个具体的实施例中,在所述的齿条的左端并且朝向上的一侧构成有上啮合齿,而在齿条的右端的前侧和后侧各构成有侧啮合齿,所述半齿轮与上啮合齿相啮合,对应于齿条前侧的所述导电插脚齿轮与位于齿条右端的前侧的侧啮合齿相啮合,而对应于齿条后侧的导电插脚齿轮与位于齿条右端的后侧的侧啮合齿相啮合。

在本实用新型的更而一个具体的实施例中,在所述半齿轮上开设有一插地导电插脚凸缘插槽,在所述接地导电插脚的下端构成有一接地导电插脚凸缘,该接地导电插脚凸缘插入接地导电插脚凸级插槽内。

在本实用新型的进而一个具体的实施例中,在所述的支承座上开设有一半齿轮枢转座支承孔,在所述半齿轮上并且在对应于该半齿轮枢转座支承孔的位置构成有一半齿轮枢转座,该半齿轮枢转座转动地支承在半齿轮枢转座支承孔上,并且在半齿轮朝向所述旋钮轴的一侧开设有一旋钮轴头配合孔,在旋钮轴朝向半齿轮的一端构成有一旋钮轴头,该旋钮轴头与旋钮轴头配合孔相配合,在旋钮轴朝向所述旋钮的一端构成有旋钮配合轴头,在旋钮上并且在对应于旋钮配合轴头的位置构成有一旋钮固定孔,该旋钮固定孔与旋钮配合轴头相固定。

在本实用新型的又更而一个具体的实施例中,所述的旋钮限定机构包括基座、弹簧和限定销,基座构成于所述插头座的插头座腔内,并且对应于所述旋钮轴的一侧,该基座构成有一基座腔,弹簧和限定销设置在基座腔内,其中,弹簧的一端支承在基座腔的腔壁上,另一端支承在限定销的一端,而限定销的另一端探出基座腔并且伸展到插头座外与所述旋钮相接触。

在本实用新型的又进而一个具体的实施例中,在所述的旋钮上并且朝向所述插头座的一侧构成有一第一限定凹槽和一第二限定凹槽,所述限定销的另一端与第一限定槽相配合或者与第二限定槽相配合。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技术方案相对于已有技术具有的技术效果之一,由于在插头盖上并且在对应于插地导电插脚的位置开设了接地导电插脚让位槽,因而当接地导电插脚退出使用状态时能借助于该接地导电插脚让位槽隐蔽到插头座腔内,具有良好的整洁、观瞻和安全效果;之二,由于设置了旋钮限定机构,因而由其对旋钮限定,确保对L极、N极导电插脚和接地导电插脚的可靠限定,不会出现非正常回转乃至出现接地导电插脚倒伏的情形。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结构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第一应用例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第二应用例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专利局的审查员尤其是公众能够更加清楚地理解本实用新型的技术实质和有益效果,申请人将在下面以实施例的方式作详细说明,但是对实施例的描述均不是对本实用新型方案的限制,任何依据本实用新型构思所作出的仅仅为形式上的而非实质性的等效变换都应视为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范畴。

在下面的描述中凡是涉及上、下、左、右、前和后的方向性(或者称方位性)的概念均是针对正在被描述的图所处的位置状态而言的,目的在于方便公众理解,因而不能将其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技术方案的特别限定。

实施例:

请参见图1,给出了一插头座1,该插头座1由塑料并且通过模具模制成型。给出了与插头座1相配合的用于对插头座1的插头座腔11蔽护的一插头盖2。在插头座1的插头座腔11内并且在彼此对应的位置构成有一对螺钉座114,在一对螺钉座114上各构成有一插头盖螺钉固定孔1141,在插头盖2上并且在对应于一对螺钉座114的位置构成有插头盖螺钉座24,在插头盖螺钉座24上配设有插头盖螺钉241,藉由插头盖螺钉241旋入插头盖螺钉固定孔1141而将插头盖2与插头座1固定。构成于插头座1右端的插头座导线腔12以及构成于插头盖2右端的并且位置与插头座导线腔12相对应的插头盖导线腔25彼此配合而用于将电源线引入插头座腔11内。

给出了下端位于插头座腔11内而上端探出插头盖2的一L极导电插脚3、一N极导电插脚4和一接地导线插脚5,这些导电插脚与上面提及的电源线电气连接。

作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技术方案的技术要点:在前述的插头座腔11的底壁上构成有一凸起于底壁表面的并且自插头座腔11的长度方向的左端延伸至右端的一导条111,在导条111上配设有一齿条6,具体是:在齿条6的底部即朝向导条111的一侧的长度方向开设有一齿条导滑槽63,齿条导滑槽63与导条111滑动配合,优选地,将导条111的横截面形状设计成燕尾形,齿条导滑槽63的横截面形状同样呈燕尾形。在插头腔11的底壁上还构成有一个支承座112和一对齿轮枢转凸缘113,一对齿轮枢转凸缘113的形状呈圆柱体或圆台体。在支承座112上转动地支承有一枚半齿轮7,该半齿轮7与前述齿条6的左端相啮合,并且在该半齿轮7上连接有一旋钮轴71,该旋钮轴71伸展到插头座腔11外并且连接有一旋钮711。一对齿轮枢转凸缘113以彼此面对面的状态分别对应于齿条6的右端的前侧和后侧,也是就是说一对齿轮枢转凸缘113中的其中一个齿轮枢转凸缘对应应于齿条6的前侧,而一对齿轮枢转凸缘113中的另一个齿轮枢转凸缘对应于齿条6的后侧。

由图1所示,在前述的一对齿轮枢转凸缘113上各转动地设置有一导电插脚齿轮8,导电插脚齿轮8与齿条6相啮合,具体地讲,转动地设置在对应于齿条6的前侧的齿轮枢转凸缘113上的导电插脚齿轮8与齿条6的前侧相啮合,而转动地设置在对应于齿条6的后侧的齿轮枢转凸缘113上的导电插脚齿轮8与齿条6的后侧相啮合。

在前述的插头座腔11内并且在对应于旋钮轴71的一侧的部位还配设有一旋钮限定机构9,该旋钮限定机构9与旋钮711相配合,用于对旋钮711限定。上面提及的L极导电插脚3的下端与转动地设置在对应于齿条6的前侧的齿轮枢转凸缘113上的导电插脚齿轮8固定;N极导电插脚4的下端与转动地设置在对应于齿条6后侧的齿轮枢转凸缘113上的导电插脚齿轮8固定;接地导电插脚5的下端与半齿轮7固定。

由图1所示,在前述的插头盖2上并且在对应于接地导电插脚5的位置开设有一与插头座腔11相通的用于供接地导电插脚5的上端探出插头盖2或者退回而隐蔽于插头座腔11内的接地导电插脚让位槽21。

请继续见图1,在前述的插头盖2上开设有一L极导电接脚回转盘孔22和一N极导电插脚回转盘孔23,L极导电插脚回转盘孔22位于前述接地导电插脚让位槽21的前侧,N极导电插脚回转盘孔23位于接地导电插脚让位槽21的后侧并且与L极导电插脚回转盘孔22相对应。在前述的L极导电插脚3上套设有一L极导电插脚回转盘31,该L极导电插脚回转盘31与L极导电插脚回转盘孔22相配合。在前述的N极导电插脚4上套设有一N极导电插脚回转盘41,该N极导电插脚回转盘41与N极导电插脚回转盘孔23相配合。在图中示出了构成于L极导电插脚回转盘31的中央位置的并且长度和宽度分别与L极导电插脚3的宽度和厚度相适配的L极导电插脚配合孔312,L极导电插脚3插入该L极导电插脚配合孔312,也就是说L极导电插脚配合孔312套置在L极导电插脚3上。同样,在N极导电插脚回转盘41的中央位置构成有一长度和宽度分别与N极导电插脚4的宽度和厚度相适应的N极导电插脚配合孔412,N极导电插脚4插入该N极导电插脚配合孔412,也就是说N极导电插脚配合孔412套置在N极导电插脚4上。

优选地,在前述的L极导电插脚3上并且在对应于L极导电插脚回转盘31的下方的位置构成有凸起于L极导电插脚3的表面的L极导电插脚回转盘限定凸缘32,藉由该L极导电插脚回转盘限定凸缘32对L极导电插脚回转盘31支承并且阻止L极导电插脚回转盘31在L极导电插脚3上向下滑动,使其保持在与前述L极导电插脚回转盘孔22相配合的状态。在前述的N极导电插脚4上并且在对应于N极导电插脚回转盘41的下方的位置构成有一凸起于N极导电插脚4的表面的N极导电插脚回转盘限定凸缘42,藉由该N极导电插脚回转盘限定凸缘42对N极导电插脚回转盘41支承并且阻止N极导电插脚回转盘41在N极导电插脚4上向下滑动,使其保持在与前述N极导电插脚回转盘孔23相配的状态。

优选地,在前述L极导电插脚回转盘31上并且围绕L极导电插脚回转盘31的圆周方向构成有一L极导电插脚回转盘挡圈311,由于该L极导电插脚回转盘挡圈311的直径大于L极导电插脚回转盘孔22的直径,因而能阻止L极导电插脚回转盘31从下部窜出L极导电插脚回转盘孔22而逃逸于插头盖2。在前述N极导电插脚回转盘41上并且围绕N极导电插脚回转盘41的圆周方向构成有一N极导电插脚回转盘挡圈411,由于该N极导电插脚由转盘挡圈411的直径大于N极导电插脚回转盘孔23的直径,因而能阻止N极导电插脚回转盘41从下部窜出N极导电插脚回转盘孔23而逃逸于插头盖2。

由于L、N极导电插脚回转盘31、41的设置,因而能使L、N极导电插脚3、4具有良好的稳定性,不会出现晃摆情形。

仍请参见图1,在前述的导电插脚齿轮8上并且位于中央位置开设有一齿轮枢转凸缘配合孔81,在对应于该齿轮枢转凸缘配合孔81的两侧各构成有一与齿轮枢转凸缘配合孔81相通的导电插脚凸缘插孔82。在前述的L极导电插脚3的下端的居中位置构成有一齿轮枢转凸缘让位腔33,该齿轮枢转凸缘让位腔33与齿轮枢转凸缘配合孔81相对应,并且在对应于齿轮枢转凸缘让位腔33的两侧各构成有一L极导电插脚凸缘34,对应于齿条6前侧的齿轮枢转凸缘113与同样对应于齿条6前侧的导电插脚齿轮8上的齿轮枢转凸缘配合孔81相配合并且探入到齿轮枢转凸缘让位腔33内,L极导电插脚凸缘34插入对应于齿条6前侧的导电插脚齿轮8上的导电插脚凸缘插孔82内,也就是说L极导电插脚凸缘34与导电插脚凸缘插孔82榫卯配合。在前述N极导电插脚4的下端的居中位置构成有一齿轮枢转凸缘腔43(等效于前述齿轮枢转凸缘让位腔33),该齿轮枢转凸缘腔43与齿轮枢转凸缘配合孔81相对应,并且在对应于齿轮枢转凸缘腔43的两侧各构成有一N极导电插脚凸缘44(等效于前述L极导电插脚凸缘34),对应于齿条6后侧的齿轮枢转凸缘113与同样对应于齿条6后侧的导电插脚齿轮8上的齿轮枢转凸缘配合孔81相配合并且探入到齿轮枢转凸缘腔43内,N极导电插脚凸缘44插入对应于齿条6后侧的导电插脚齿轮8上的导电插脚凸缘插孔82内,也就是说N极导电插脚凸缘44与导电插脚凸缘插孔82榫卯配合。

由图1所示,前述的齿条6的整体形状犹向左偏转90°的凸字形,在该齿条6的左端并且朝向上的一侧构成有上啮合齿61,而在齿条6的右端的前侧和后侧各构成有侧啮合齿62,前述的半齿轮7与上啮合齿61相啮合,对应于齿条6右端前侧的导电插脚齿轮8与位于齿条6右端的前侧的侧啮合齿62相啮合,而对应于齿条6右端后侧的导电插脚齿轮8与位于齿条6右端的后侧的侧啮合齿62相啮合。依据专业常识,上啮合齿61的齿距是与侧啮合齿62的啮距是不同的,也就是说接地导电插脚5与上啮合齿61的传动比是与导电插脚齿轮8与侧啮合齿62的传动比不同的,通过简单的计算可以确定,只要满足半齿轮7带动接地导电插脚5顺、逆变换90°的角度与L、N极导电插脚3、4在图2和图3所示的状态之间转换的要求,例如当接地导电插脚5被没收而隐藏于插头座腔11内时,L、N极导电插脚3、4彼此呈由图2所示的趋于并行的状态,当接地导电插脚5伸出插头座腔11参与使用而使两脚插头变为三脚插头时,L、N极导电插脚3、4相互呈图3所示的趋于八字形的状态。

在前述的半齿轮7上开设有一接地导电插脚凸缘插槽72,在接地导电插脚5的下部构成有一接地导电插脚凸缘51,该接地导电插脚凸缘51插入接地导电插脚凸缘插槽72内,也就是说接地导电插脚凸缘51与接地导电插脚凸缘插槽72榫卯配合。

在前述的支承座112上开设有一半齿轮枢转座支承孔1121,在前述半齿轮7上并且在对应于该半齿轮枢转座支承孔1121的位置构成一半齿轮枢转座73,该半齿轮枢转座73转动地支承在半齿轮枢转座支承孔1121上,并且在半齿轮7朝向前述旋钮轴71的一侧开设有一旋钮轴头配合孔74(正方形孔),在旋钮轴71朝向半齿轮7的一端构成有一正方体形状的旋钮轴头712,该旋钮轴头712与旋钮轴头配合孔74相配合,在旋钮轴71朝向前述旋钮711的一端构成有一旋钮配合轴头713(正方体的形状),在旋钮711上并且在对应于旋钮配合轴头713的位置构成有一旋钮固定孔7111(正方形孔),该旋钮孔7111与旋钮配合轴头713固定,也就是说旋钮配合轴头713插入旋钮固定孔7111内。由图1所示,旋钮轴71朝向旋钮711的一端构成有一旋钮枢转限定槽714,该旋钮枢转限定槽714与构成于插头座1上的旋钮轴半圆凹腔13相配合,并且同时与构成于插头盖2上的旋钮轴半圆弧腔26相配合。

在图1中还示出了开设于L极导电插脚3下端的L极导电插脚电源线固定螺钉孔35,在该L极导电插脚电源线固定螺钉孔35上配设有一L极导电插脚电源线固定螺钉351;在N极导电插脚4的下端开设有一N极导电插脚电源线固定螺钉孔45,在该N极导电插脚电源线固定螺钉孔45上配设有一N极导电插脚电源线固定螺钉451;在接地导电插脚5的下端开设有一接地导电插脚地线固定螺钉孔52,在该接地导电插脚地线固定螺钉孔52上配设有一接地导电插脚地线固定螺钉521。由于接地导电插脚地线固定螺钉孔52位于前述的接地导电插脚凸缘51上,因而在前述的半齿轮枢转座73上构成有一螺钉让位孔731,前述接地导电插脚地线固定螺钉521在对应于该螺钉让位孔731的位置与接地导电插脚地线固定螺钉孔52相配合。

为避免L、N极导电插脚3、4转动,尤其为了避免接地导电插脚5在参与三脚接头的使用过程中产生倒伏现象,本实用新型人设计有一上面提及的旋钮限定机构9,该旋钮限定机构9包括基座91、弹簧92和限定销93,基座91直接构成于插头座1的插头座腔11内,并且对应于前述旋钮轴71的一侧,该基座91构成有一基座腔911,弹簧92和限定销93设置在基座腔911内,其中:弹簧92的一端支承在基座腔911的腔壁上,另一端支承在限定销93背对旋钮711的一端的端面上,而限定销93的另一端即朝向旋钮711的一端探入基座腔911并且伸展到插头座1外与旋钮711相接触。由图所示,在旋钮711上并且朝向插头座1的一侧构成有一第一限定凹槽7112和一第二限定凹槽7113,前述的限定销93的另一端即朝向旋钮711的一端与第一限定槽7112相配合或者与第二限定槽7113相配合。具体而言,通过旋动旋钮711,当限定销93与第一限定槽7112相配合时,接地导电插脚5处于插头座腔11内,整个插头表现为两脚插头;当限定销93与第二限定槽7113相配合时,接地导电插脚95伸展到插头盖2外,整个插头表现为三脚插头。在两脚插头的使用状态下,L、N极导电插脚3、4因由限定销93处于与第一限定槽7112的配合状态,因而不会出现非正常回转,除非人为旋动旋钮711,在三脚插头的使用状态下,L、N极导电插脚3、4以及接地导电插脚5因由限定销93处于对第二限定槽7113的配合状态,因而同样不会产生非正常回转,并且接地导电插脚5不会出现倒伏情形,除非人为地拨动旋钮711。

应用例1:

请参见图2并且结合图1,当要使接地导电插脚5参与工作而使插头表现为三脚插头时,则由使用者将旋钮711向顺时针方向(图2所示位置状态为例)拨动,由旋钮711带动旋钮轴71,由旋钮轴71带动半齿轮7,由半齿轮7带动接地导电插脚5,使接地导电插脚5由先前处于倒伏状态并且位于插头座腔11而演变为从接地导电插脚让位槽21伸出的状态。由于半齿轮7与齿条6右端的上啮合齿61相啮合,因此在半齿轮7运动时使齿条6移动,在齿条6的移动下带动与其侧啮合齿62相啮合的导电插脚齿轮8同时作相应的回转,使L极导电插脚3和N极导电插脚4处于由图2所示的趋向于八字形的位置状态,此时,旋钮限定机构9的限定销93恰好对应于第二限定槽7113。

应用例2:

请参见图3,当要将插头由图2示意的三脚插头的状态变为由图3示意的两脚插头的状态时,那么只要将旋钮711向逆时针方向拨动,经与应用例1相反的动作过程而使接地导电插脚5收藏于插头座腔11内,在该状态下,L、N极导电插脚3、4彼此形成由图3示意的趋于并行的状态,并且旋钮限定机构9的限定销93恰好对应于第一限定槽7112。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技术方案克服了已有技术中的欠缺,顺利地完成了发明任务,客观地体现了申请人在上面的技术效果栏中载述的技术效果。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