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发明涉及一种电连接器,尤其涉及一种方便焊接引线的电连接器。
背景技术:
随着电子产业的迅速发展,电连接器作为一种传输数字信号、音频信号及图像信号等的连接装置已得到广泛应用。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电连接器的信号传输速度、安全性以及体积大小等要求逐渐增高,由此使得越来越多的电连接器需要容纳较多的可传输高频信号的端子,同时为了传输稳定,该等高频信号传输端子之间同时配备有用以防干扰的接地端子;由此使得在电连接器体积较小的情况下,端子之间的排列间距也变得更加紧凑,进而导致电连接器各端子焊脚在连接线缆时难以焊接或者容易发生相互接触而导致出现短路现象。
有鉴于此,有必要对现有的电连接器予以改进,以解决上述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方便焊接引线的电连接器。
为实现上述发明目的,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电连接器,其包括:绝缘本体,所述绝缘本体具有基部和自基部向前延伸的对接部,所述对接部具有纵长延伸的对接槽和相对设置于对接槽上下两侧的第一壁和第二壁,第二壁具有与对接槽相连通的凹槽以及被凹槽间隔形成的第一部分和第二部分,第一壁具有与凹槽相对设置的第一扩展部;导电端子,所述导电端子包括分别固定于第一部分、第二部分和第一扩展部的第一端子组、第二端子组和第三端子组,第一端子组和第三端子组分别具有若干接地端子和间隔设置于相邻接地端子之间的若干对差分信号端子,每一导电端子具有固定于基部内的固定部,自固定部一端延伸至对接部的接触部和自固定部另一端延伸至基部后侧的焊脚;所述电连接器还包括接地元件,所述接地元件具有固定于基部上的主体部和自主体部延伸的若干连接脚,所述连接脚分别与第一端子组和第三端子组中接地端子的焊脚外表面相接触连接。
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第一端子组和第三端子组中的差分信号端子分别成排设置;所述接地元件的主体部呈沿绝缘本体纵长方向延伸的片状设计,并且所述主体部沿绝缘本体纵长方向的延伸长度不小于所述差分信号端子的排列总长度。
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第一部分、第二部分和第一扩展部分别设有若干向后贯穿绝缘本体的端子固定槽,所述基部后侧形成有若干分别与所述端子固定槽一一对应的定位槽,所述固定部固定于端子固定槽中,所述焊脚自固定部弯折形成并分别收容于所述定位槽内。
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定位槽垂直于所述端子固定槽设置。
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定位槽均设置于所述基部的后侧中间位置,并且沿纵长方向排列设置为一排。
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基部形成有沿绝缘本体厚度方向与所述端子固定槽间隔设置的容置槽,所述接地元件的主体部收容于所述容置槽内,所述连接脚搭接于所述接地端子的焊脚后侧。
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容置槽设置于第二壁正后方,并且位于端子固定槽外侧。
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第二端子组包括若干电源端子,若干电源端子的焊脚中至少部分焊脚相互连接。
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第一壁还包括与第一部分相对设置的第二扩展部,所述导电端子还包括固定于第二扩展部上的第四端子组,第四端子组包括一对信号端子和一根侦测端子。
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第四端子组中各导电端子的焊脚间隔设置于第一端子组中导电端子的焊脚之间。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本发明通过在电连接器后侧设置与导电端子相接触连接的接地元件,并且在接地元件上设置与若干接地端子的焊脚分别接触连接的连接脚,由此,在本发明电连接器后侧连接导线时,与第一端子组和第三端子组中的接地端子连接的接地导线可减少设置为一根,并且该接地导线可自若干连接脚中的任意一个处引出连接,从而可减小本发明电连接器后侧的导线排列密度,避免出现因发生相互碰触而导致的短路问题,亦可方便导线绝缘本体后侧引出。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电连接器一较佳实施例的立体示意图。
图2是图1所示电连接器的部分分解图。
图3是图1所示电连接器的立体分解图。
图4是图1所示电连接器的另一角度的立体分解图。
图5是图1所示电连接器中导电端子与接地元件的连接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发明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详细描述。
请参图1至图5所示为本发明电连接器100的一较佳实施例,在本实施例中,所述电连接器100具体为线端的SATA连接器,并且包括绝缘本体1、固定于所述绝缘本体1内的若干导电端子2、接地元件3以及扣持于绝缘本体1后侧的后盖5。
请参图3至图4所示,所述绝缘本体1整体呈纵长型,并具有基部11、自基部11向前延伸的对接部12、自基部11前侧两端分别向前延伸的两个导柱13。所述导柱13分别连接设置在所述对接部12沿纵长方向的两侧,以导引对接连接器(未图示)的插接。
所述基部11的后侧中间形成有一收容部110,沿厚度方向的上侧和下侧分别设置有若干扣持槽111,沿纵长方向的左右两侧分别形成有一贯穿所述收容部110设置的穿槽112。所述收容部110内侧中间形成有沿纵长方向延伸的突部113。所述突部113上形成有若干沿厚度方向上下贯穿的定位槽1131。所述穿槽112用以供电性连接导电端子2的导线(未图标)引出。
所述后盖5设有用以遮盖收容部110后侧的盖体51、自盖体51上下侧分别向前延伸的若干扣持臂52以及自盖体51两侧分别向前延伸的两侧部53。所述扣持臂52用以与所述扣持槽111相扣持,以将所述后盖5固定于绝缘本体1后侧。所述盖体51靠近两侧部53的位置处设置有前后贯穿的开口511。所述开口511与所述穿槽112相连通,用以供导线从其中穿出。
所述对接部12具有纵长延伸的对接槽121和相对设置于对接槽121上下两侧的第一壁122和第二壁123。所述对接槽121向前开放设置,并用以收容对接连接器。所述第二壁123具有与对接槽121相连通的凹槽1231以及被凹槽1231间隔形成的第一部分1232和第二部分1233。所述凹槽1231内没有设置导电端子且沿对接方向贯穿绝缘本体1的前端面。第一壁122具有沿厚度方向与凹槽1231相对设置的第一扩展部1221和与第一部分1232沿厚度方向相对设置的第二扩展部1222。所述第一扩展部1221和第二扩展部1222于绝缘本体1厚度方向和宽度方向上均具有一定的高度,使得该部分的厚度较第一壁122的其他部分厚。
所述绝缘本体1具有若干沿前后方向贯穿设置的端子固定槽14。其中,所述第一部分1232和第一扩展部1221上分别设置有七个所述端子固定槽14,所述第二部分1233上设置有十五个所述端子固定槽14,所述第二扩展槽1222上设置有三个所述端子固定槽14。所述第一扩展部1221和第二扩展部1222上的端子固定槽14前端向前贯穿绝缘本体1的前端面,向上贯穿第一壁122外表面。另,所述绝缘本体1的基部11还设置有一用以固定接地元件3的容置槽15。所述容置槽15设置于所述第一部分1232正后方,并且沿绝缘本体1厚度方向设置于端子固定槽14的外侧,并与该等端子固定槽14间隔设置。
所述基部11后侧的定位槽1131分别与所述端子固定槽14一一对应,并且与所述端子固定槽14垂直设置。另外,在本实施例中,所述定位槽1131沿纵长方向排列设置为一排,并且沿绝缘本体1厚度方向位于第一壁122上的端子固定槽14和第二壁123上的端子固定槽14之间。
请参图3至图5所示,所述导电端子2包括有若干对差分信号端子、若干接地端子以及若干电源端子。在本实施例中,所述导电端子2总体分为四组设置,其包括分别固定于第一部分1232、第二部分1233、第一扩展部1221和第二扩展部1222上的第一端子组20、第二端子组21、第三端子组22和第四端子组23。
每一导电端子2具有固定于基部11的端子固定槽14内的固定部24,自固定部24一端延伸至对接部12的接触部25和自固定部24另一端延伸至基部11后侧的焊脚26。所述接触部25突伸入所述对接槽121内,以与对接连接器电性连接。所述焊脚26位于基部11后侧的收容部110内;具体地,所述焊脚26自固定部24后端向上或向下弯折形成并分别收容于所述定位槽1131内。
所述差分信号端子分布于第一端子组20和第三端子组22中。其中,所述第一端子组20和第三端子组22中分别包括有七根导电端子2,并且分别对应固定于绝缘本体1的第一部分1232和第一扩展部1221上的端子固定槽14内。第一端子组20中的七根导电端子2符合SATA连接器规格书中信号端子S1-S7的定义,其包括有三根接地端子和间隔设置于相邻接地端子之间的两对差分信号端子;所述第三端子组22中的七根导电端子2符合SATA连接器规格书中信号端子S8-S14的定义,其也包括有三根接地端子和间隔设置于相邻接地端子之间的两对差分信号端子。所述第二端子组21包括有十五根导电端子2,分别对应固定于绝缘本体1的第二部分1233上的端子固定槽14内,并且该第二端子组21中的导电端子2符合SATA连接器规格书中端子P1-P15的定义,其中包括有P7、P8、P9和P13、P14、P15六根电源端子。所述第四端子组23包括有分别对应固定于第二扩展部1222上的端子固定槽14内的三根导电端子2,该三根导电端子2符合SATA连接器规格书中端子E7-E9的定义,其包括一对信号端子和一根侦测端子。
另,所述导电端子2在绝缘本体1中的排布方式与SATA连接器规格书中的排布方向相同,即第一端子组20和第二端子组21中的导电端子2成一排设置于对接槽121下侧,第三端子组22和第四端子组23中的导电端子2成一排设置于对接槽121上侧。
此外,请参照图3至图5所示,所述第二端子组21中电源端子的焊脚26中至少部分焊脚26相互连接。具体地,在本实施例中,具体地,对应于SATA连接器规格书中P7、P8、P9三根电源端子的焊脚26沿绝缘本体1纵长方向通过一纵长延伸的连接片27连接在一起,对应于SATA连接器规格书中P13、P14、P15三根电源端子的焊脚26沿绝缘本体1纵长方向通过另一纵长延伸的连接片27连接在一起。由此,一方面可增加本发明电连接器100的电流传输效果,另一方面可进一步减少后侧电源连接导线的设置,即三根电源端子仅需连接一根电源连接导线即可。当然,也可进一步将两条连接片27连接在一起。
请参阅图2至图5所示,所述接地元件3具有固定于基部11的容置槽15内的主体部31和自主体部31延伸的若干连接脚32。由前述可知,在本实施例中,所述差分信号端子在第一端子组20和第三端子组22中分别成排设置。所述接地元件3的主体部31呈沿绝缘本体1纵长方向延伸的片状设计,并且所述主体部31沿绝缘本体1纵长方向的延伸长度不小于所述差分信号端子的排列总长度,由此使得所述接地元件3能够藉由主体部31及时地将差分信号端子周围的干扰信号排除,保证高频信号的稳定传输。
所述连接脚32与第一端子组20和第三端子组22中的接地端子的焊脚26一一对应设置,并且搭接于该等接地端子的焊脚26后侧,以与该等接地端子接触连接。由此,在导电端子2后侧连接导线时,与第一端子组20和第三端子组22中的接地端子连接的接地导线可减少设置为一根,并且该接地导线可自若干连接脚32中的任意一个处引出连接,从而可减小本发明电连接器100后侧的导线排列密度,避免出现因发生相互碰触而导致的短路问题,亦可方便导线绝缘本体1后侧的穿槽112处引出。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连接脚32的延伸长度小于所述焊脚26的延伸长度,并且仅覆盖所述焊脚26的部分外表面。
综上所述,本发明通过在电连接器100后侧设置与导电端子2相接触连接的接地元件3,并且在接地元件3上设置与若干接地端子的焊脚26分别接触连接的连接脚32,由此,在本发明电连接器100后侧连接导线时,与第一端子组20和第三端子组22中的接地端子连接的接地导线可减少设置为一根,并且该接地导线可自若干连接脚32中的任意一个处引出连接,从而可减小本发明电连接器100后侧的导线排列密度,避免出现因发生相互碰触而导致的短路问题,亦可方便导线绝缘本体1后侧的穿槽112处引出。
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而非限制,尽管参照较佳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了详细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可以对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等同替换,而不脱离本发明技术方案的精神和范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