断路器联锁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274675阅读:348来源:国知局
断路器联锁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低压电器领域,特别是一种断路器联锁装置。



背景技术:

目前,塑壳断路器的操作机构通常手动拨片式,如果用户需要电动操作往往提供一种外置电动操作附件安装断路器外部,实现电动和远程控制断路器的功能。但对于大容量的塑壳断路器而言,外置式操作机构附件往往具有较大的体积和重量,进而对安装质量具有较高的要求,尤其是操作机构在于断路器本体进行配合时大幅度的冲击振动容易造成断路器壳体及闭锁装置等关键部位失效而出现故障。因此现有的塑壳断路器外置式操作机构附件体积庞大、重量大、可靠性差。并且前国内的预储能操作机构仅在空气断路器上使用,不能够应用在塑壳断路器上与现有的手动拨片式操作机构相互换,满足不同市场需求。因此急需一种新型的可内置在断路器内部的预储能操作机构,实现断路器的智能控制。所述操作机构具有与手动拨片式操作机构相同的安装方式、脱扣位置,实现与手动拨片操作机构的互换,满足不同用户的需要,可克服手动拨片操作机构配外置电动附件式断路器的体积庞大、重量大、成本高和可靠性差的缺点。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缺陷,提供一种结构紧凑、控制准确、动作稳定的断路器联锁装置。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了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断路器联锁装置,包括相互驱动连接的控制组件6和联锁组件7,所述的控制组件6可与断路器9的储能操作机构99的连杆组件2及凸轮组件3锁扣连接从而控制储能操作机构99完成合分闸操作。所述的控制组件6包括可与连杆组件2相连接的分闸锁扣62,以及可与凸轮组件3相连接的合闸锁扣 64,所述的联锁组件7包括与控制组件6驱动连接使合闸锁扣64动作的合闸导杆72,以及与控制组件6驱动连接使分闸锁扣62动作的分闸导杆73。

进一步,所述的控制组件6还包括合闸半轴63、合闸按钮65,所述的联锁组件7还包括驱动导杆74;所述合闸半轴63的一端与合闸锁扣64驱动连接,另一端与驱动导杆74相对设置;所述合闸导杆72一端的合闸导杆锁扣724可置于合闸半轴63与驱动导杆74之间,此时按下合闸按钮65时可通过驱动导杆74和合闸导杆72带动合闸半轴63转动从而驱动合闸锁扣64与凸轮组件3脱扣。

进一步,所述的控制组件6还包括分闸半轴61和分闸按钮66,所述分闸锁扣62的一端与分闸半轴61锁扣连接另一端与连杆组件2锁扣连接,所述分闸导杆73的一端与分闸半轴61的端部接触连接另一端与分闸按钮66驱动连接,按下分闸按钮66时可使分闸导杆73驱动分闸半轴61使分闸锁扣62与连杆组件2脱扣。

进一步,所述的合闸导杆72与分闸导杆73平行设置安装,所述的分闸半轴61、分闸锁扣62和合闸半轴63安装在合闸导杆72与分闸导杆73之间,并且合闸半轴63相对垂直于合闸导杆72的一端设置,分闸半轴61相对垂直于合闸导杆72的另一端设置,分闸锁扣62位于分闸半轴61与合闸半轴63之间,分闸锁扣62的一端与分闸半轴61的中部锁扣连接。

进一步,所述的联锁组件7还包括联锁导杆71和储能指示件75,所述的储能操作机构99还包括用于驱动合闸的转轴组件5和用于安装连杆组件2和凸轮组件3的驱动轴30,所述的联锁导杆71安装在驱动轴30上,联锁导杆71的一端可与转轴组件5和储能指示件75接触连接另一端与合闸导杆72接触连接,联锁导杆71可驱动合闸导杆72运动从而使合闸导杆锁扣724置于驱动导杆74与合闸半轴63之间,或置于驱动导杆74与合闸半轴63一侧;当合闸导杆锁扣724置于驱动导杆74与合闸半轴63一侧时,按下合闸按钮65无法驱动合闸半轴63转动。

进一步,所述分闸半轴61的一端与分闸导杆73接触连接另一端可与合闸导杆72接触连接,并且分闸半轴61可驱动合闸导杆72运动从而使合闸导杆锁 扣724置于驱动导杆74与合闸半轴63的一侧。

进一步,所述合闸半轴63的一端设有合闸凸台632,所述的合闸凸台632可与合闸导杆72和合闸锁扣64驱动连接,合闸半轴63的另一端设有合闸半圆平面631,所述的合闸半圆平面631可与合闸锁扣64的端部接触连接。

进一步,所述的合闸锁扣64成三角形,中部设有合闸锁扣安装孔641,三个角依次设有与合闸半轴63配合的合闸锁扣驱动部642,与凸轮组件3配合的合闸锁扣储能部643和用于连接合闸锁扣弹簧的合闸锁扣弹簧挂钩644;在合闸锁扣储能部643与合闸锁扣弹簧挂钩644之间设有与凸轮组件3配合的合闸锁扣释能部645。

进一步,所述的驱动导杆74包括驱动导杆安装架742,在驱动导杆安装架742中部设有驱动导杆安装孔,侧边设有悬挂驱动导杆复位弹簧的驱动导杆弹簧孔743;驱动导杆安装架742的侧面设有与合闸按钮65和合闸导杆72配合的驱动导杆凸起741。

进一步,所述合闸导杆72中部上开设有用于安装的合闸导杆定位孔721,合闸导杆72可绕合闸导杆定位孔721转动;合闸导杆72的一端设有合闸导杆锁扣724,合闸导杆72的顶部设有可驱动合闸导杆72与联锁导杆71配合的合闸斜面722,合闸导杆72的另一端设有可使合闸导杆锁扣724置于驱动导杆74与合闸半轴63的一侧的合闸导杆限位凸台725,所述合闸导杆72的底部还设有用于安装合闸导杆弹簧的合闸导杆挂簧钩723。

本发明的断路器联锁装置通过与连杆组件连接的分闸锁扣以及与凸轮组件连接的合闸锁扣,实现在合分闸过程中对储能操作机构的准确控制,提高了合分闸过程中灵敏度,保证储能操作机构的工作可靠程度。此外,通过合闸导杆和分闸导杆,实现了对合闸锁扣及分闸锁扣的稳定联动控制,提高了联锁装置的稳定性。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发明的结构分解图;

图3是本发明的侧板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发明的转轴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5是本发明的凸轮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6是本发明的连杆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7是本发明的能量存储组件的一种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8是本发明的合分闸过程状态的流程图;

图9是本发明的互换结构示意图;

图10是本发明安装有手动操作机构的接触系统的安装结构示意图;

图11是本发明安装有储能操作机构的接触系统的安装结构示意图;

图12是本发明的分闸半轴的结构示意图;

图13是本发明的分闸锁扣的结构示意图;

图14是本发明的合闸半轴的结构示意图;

图15是本发明的合闸锁扣的结构示意图;

图16是本发明的联锁导杆的结构示意图;

图17是本发明的合闸导杆的正面结构示意图;

图18是本发明的分闸导杆的结构示意图;

图19是本发明的驱动导杆的结构示意图;

图20是本发明的连杆组件在分闸释能时的结构状态图;

图21是本发明的连杆组件在分闸储能时的结构状态图;

图22是本发明的连杆组件在合闸释能时的结构状态图;

图23是本发明的联锁组件在分闸释能时的结构状态图;

图24是本发明的联锁组件在分闸储能时的一种结构状态图;

图25是本发明的联锁组件在分闸储能时的另一种结构状态图;

图26是本发明的联锁组件在合闸释能时的结构状态图;

图27是本发明的联锁组件在合闸储能时的结构状态图;

图28是本发明的能量存储组件在储能时的结构侧视图;

图29是本发明的能量存储组件在释能时的结构侧视图;

图30是本发明的能量存储组件的另一种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31是本发明的打击销的一种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1至31给出本发明的实施例,进一步说明本发明的断路器联锁装置具体实施方式。本发明的断路器联锁装置不限于以下实施例的描述。

所述的储能操作机构99包括侧板组件1、连杆组件2、凸轮组件3、能量存储组件4、转轴组件5、控制组件6、联锁组件7及手柄组件8。图1和图2中的连杆组件2和凸轮组件3安装在驱动轴30上,连杆组件2的一端与转轴组件5驱动连接另一端可与控制组件6相连接,所述的转轴组件5还可与断路器的接触系统96相耦合,所述能量存储组件4的端部可分别与凸轮组件3以及连杆组件2相接触连接,所述的控制组件6还与联锁组件7驱动连接,控制组件6与联锁组件7配合构成的联锁装置可驱动凸轮组件3、连杆组件2及能量存储组件4动作,从而完成储能操作机构99的合闸或分闸过程,并且转轴组件5和能量存储组件4安装在驱动轴30的一侧,控制组件6和联锁组件7安装在驱动轴30的另一侧。本发明的储能操作机构用于塑壳断路器中,可与塑壳断路器的手动操作机构互换,通过侧板组件1与断路器连接;存储组件4的储能杠杆42和与储能杠杆42连接的储能弹簧48,储能弹簧48的一端安装在侧板组件1与断路器连接的一侧,另一端与储能杠杆42的一端连接,储能杠杆42与储能弹簧48成L型,转动设置在侧板组件1远离断路器的一侧。连杆组件2和凸轮组件3安装在驱动轴30上,位于储能杠杆42下方,转轴组件5设置在储能弹簧48与驱动轴30之间,连杆组件2一端与转轴组件5连接,另一端还与控制分合闸的控制组件6相连接,驱动轴30设置在转轴组件5与控制组件6之间。本发明的储能操作机构用于塑壳断路器中,并且储能操作机构结构紧凑从而便于装配安装,提高了使用效率。同时本发明的储能操作机构在零部件的设计布局上做出了改进,不同于万能式断路器的储能操作机构的布局。现有的万能式断路器的储能组件与转轴组件分别设置在驱动轴的两侧,但由于本发明的储能操作机构使用于塑壳断路器中,需要储能组件即本发明中的能量存储组件避让连杆组件,因此在本发明中对零部件布局重新设计,将储能组件与转轴组件设置在一侧,能量存储组件设置在操作机构的上部,位于连杆组和和凸轮组件的上方,从而满足储能操作机构的组件动作要求提高了储能操作机 构工作的稳定性。

本发明的储能操作机构99具有四个工作状态,分别是如图8所示的分闸释能状态、分闸储能状态、合闸释能状态以及合闸储能状态。

具体地,储能操作机构99在分闸释能的状态时,通过手柄组件8带动驱动轴30转动从而驱动凸轮组件3转动,凸轮组件3在转动过程中顶起储能杠杆42使能量存储组件4储能,同时凸轮组件3转动到位时控制组件6的合闸锁扣64顶住凸轮组件3进而完成储能,并且储能杠杆42不再挤压连杆组件2,连杆组件2转动使得分闸锁扣62端部的锁扣轴承622滑入连杆组件2的U型槽213内,此时储能操作机构99转换至如图21所示的分闸储能的状态。

储能操作机构99在分闸储能的状态时,按下合闸按钮65使得联锁组件7的合闸导杆72驱动合闸半轴63使得合闸锁扣64与凸轮组件3脱扣,能量存储组件4释能并撞击连杆组件2拉动转轴组件5完成合闸,并且锁扣轴承622顶住U型槽213从而阻挡连杆组件2转动回位,此时储能操作机构99转换至如图22所示的合闸释能的状态。

储能操作机构99在合闸释能的状态时,可选择进行如下的两种操作,第一种是按下分闸按钮66后,分闸导杆73驱动分闸半轴61使得分闸锁扣62的锁扣轴承622脱离U型槽213进而不再阻挡连杆组件2回位,连杆组件2在主拉弹簧49的回复力下驱动转轴组件5转动完成分闸,并且能量存储组件4重新挤压连杆组件2,此时储能操作机构99转换至如图20所示的分闸释能的状态。

第二种是,储能操作机构99在合闸释能的状态时拉动手柄组件8完成对能量存储组件4的储能,此时储能操作机构99转换至合闸储能的状态,其连杆组件2的状态与图22合闸释能时的状态一样,联锁组件的状态如图27所示。此时,按下分闸按钮66完成如第一种操作的分闸过程,并且由于能量存储组件4储能后储能杠杆42不再挤压连杆组件2,从而在连杆组件2驱动转轴组件5转动完成分闸后锁扣轴承622仍置于U型槽213内,进一步使得储能操作机构99直接转换至如图21所示的分闸储能的状态。再次按下合闸按钮65后可之间完成合闸操作无需储能步骤,进而提高了断路器的使用效率。

图2中的侧板组件1包括相对设置的第一侧板11和第二侧板12,所述的连杆组件2、凸轮组件3、能量存储组件4、控制组件6及联锁组件7可安装在第一侧板11与第二侧板12之间形成的安装空间内,图3中的第一侧板11与第二侧板12之间设有至少一根用于将二者连接固定的侧板紧固轴16,优选地第一侧板11与第二侧板之间设有三根侧板紧固轴16且三根侧板紧固轴16在第一侧板11或第二侧板12上的投影呈三角形分布。三角形分布安装的侧板紧固轴保证了第一侧板与第二侧板之间的准确对应连接,提高了断路器操作机构的安装可靠性。所述驱动轴30的两端与第一侧板11及第二侧板12上开设的驱动轴安装孔101分别对应孔轴连接,第一侧板11及第二侧壁12上还分别旋转安装有储能指示件75和合分闸指示件67。图2中的转轴组件5上并排设有第一轴承55和第二轴承56,转轴组件5可通过第一轴承55和第二轴承56转动,所述的第一轴承55和第二轴承56分别安装在第一侧板11和第二侧板12上开设的转轴安装缺口102内,转轴安装缺口102成U型结构设置在第一侧板11和第二侧板12与塑壳断路器连接的侧边沿上。特别地,转轴组件5和能量存储组件4设置在安装空间的一侧,控制组件6和联锁组件7设置在安装空间的另一侧,所述的驱动轴30将连杆组件2及凸轮组件3安装在安装空间的中部,能量存储组件4与连杆组件2和凸轮组件3配合动作的储能杠杆42位于连杆组件2和凸轮组件3的上方。

本发明的断路器操作机构可为互换式操作机构。互换式操作机构包括连接安装在塑壳断路器的接触系统96上的储能操作机构99(如图11所示),或者是手动操作机构98替换储能操作机构99从而与接触系统96驱动连接(如图10所示),塑壳断路器的接触系统96位于塑壳断路器的一侧,脱扣系统位于塑壳断路器的另一侧。图9中的互换式操作机构上的转轴组件5和控制组件6与塑壳断路器两侧的接触系统96和脱扣系统分别对应设置,接触系统96上设有可驱动动触头动作的耦合连杆961,并且转轴组件5可与耦合连杆961直接驱动连接,控制组件6可与对应设置的脱扣系统驱动连接,脱扣系统可通过控制组件6驱动转轴组件5使接触系统96分闸。转轴组件5上设有至少一个驱动安装孔512,所述的耦合连杆961上设有与驱动安装孔512通过驱动销对应驱动连接的耦合安装孔962,特别地,耦合安装孔962的形状是封闭结构的圆 孔,此外,驱动销的两端还设有用于限位安装的卡簧。所述的储能操作机构99包括侧板组件1,图1中的侧板组件1的侧面设有机构安装孔15,侧板组件1可通过机构安装孔15与接触系统96固定连接。储能操作机构99的转轴组件5和控制组件6可与接触系统96耦合连接,接触系统96上还设有可与机构安装孔15对应匹配连接的紧固螺钉97。本发明基于塑壳断路器设计,其脱扣器中的热磁脱扣装置、电子控制器的磁通脱扣器位于接触系统96的一侧,若采用现有的控制组件6与转轴组件5安装在同侧的储能装置操作机构,则使得热磁脱扣装置与控制组件6距离较远不利于合分闸操作,影响断路器工作的稳定性。因此为实现储能操作机构99可与手动操作机构98互换且需满足两种操作机构拥有相同的脱扣位置及脱扣方式的要求,本发明将储能操作机构99的控制组件6放置于下端,能量存储组件4放置于上端,从而达到设计要求。

所述的转轴组件5包括安装在侧板组件1上的主轴50,所述主轴50的中部设有第一悬臂51、第二悬臂52和第三悬臂53,主轴50的两端还分别设有第四悬臂57和第五悬臂58,并且主轴50上安装有与第二悬臂52及第三悬臂53分别相邻设置且用于将转轴组件5与侧板组件1相连接的第一轴承55和第二轴承56。图4中的第一悬臂51上开设有连杆安装孔511和驱动安装孔512,所述的连杆安装孔511通过图2中的连接销54与连杆组件2的端部孔轴旋转连接,所述的驱动安装孔512与断路器的接触系统96耦合连接,连杆组件2的动作可带动转轴组件5转动从而驱动接触系统96完成合分闸过程。连接销保证了连杆组件与连杆安装孔的连接稳定。驱动安装孔512设置在第一悬臂51的一端,第一悬臂51的另一端与转轴组件5的主轴50相连接,所述的连杆安装孔511设置在第一悬臂51的中部一侧。连杆安装孔与驱动安装孔的位置关系保证了合分闸过程中转轴组件转动的准确性,同时使得转动过程更为轻松稳定,提高了转轴组件的动作可靠性。主轴50上的第二悬臂52和第三悬臂53分别设置在第一悬臂51的两侧,所述的第二悬臂52可与联锁组件7的联锁导杆71相配合连接,所述的联锁导杆71与连杆组件2及凸轮组件3同时安装在驱动轴30上,所述的第三悬臂53可与合分闸指示件67相配合连接。优选地,主轴50的两侧还设有第四悬臂57和第五悬臂58,所述的第四悬臂57和第五悬臂58上同样开设有可与接触系统96耦合连接的驱动安装孔512,所述的接触 系统96包括三组单相接触系统96,第一悬臂51、第四悬臂57和第五悬臂58可分别与三组单相接触系统驱动连接。

所述的凸轮组件3包括同轴固定安装在驱动轴30上的第一凸轮组31和第二凸轮组32,所述的第一凸轮组31和第二凸轮组32结构相同分别包括圆盘34和凸轮33,图5中的圆盘34与凸轮33之间通过凸轮铆钉36固定连接,凸轮33的边沿可与能量存储组件4的储能杠杆42接触连接,圆盘34的圆面341上还开设有可与储能指示件75的指示件圆面752接触连接的圆盘缺口342,并且圆盘34与凸轮33之间还夹持安装有可相对转动旋转的凸轮滚子35,所述的凸轮滚子35可与控制组件6的合闸锁扣64接触连接,具体地凸轮33通过挤压储能杠杆42端部安装的储能轴承43从而推动储能杠杆42进行储能,然后由合闸锁扣64顶住凸轮滚子35进行锁定最终完成储能。第一凸轮组31和第二凸轮组32之间还设有安装在驱动轴30上的联锁导杆71和连杆组件2,所述联锁导杆71的两端可分别与转轴组件5的第二悬臂52以及联锁组件7的合闸导杆72对应接触连接。联锁导杆71与驱动轴30之间还设有轴套37,联锁导杆71可绕轴套37转动,联锁导杆71上还设有用于安装联锁导杆复位弹簧的联锁导杆挂簧孔715。凸轮组件设计结构紧凑安装简便,同时旋转动作过程稳定,并且驱动轴上安装的各部件实现同步配合转动,提高了合分闸过程的效率。

所述的连杆组件2包括依次连接的第二连杆23、第一连杆22以及跳扣21,并且第二连杆23和第一连杆22之间以及第一连杆22与跳扣21之间分别相对旋转连接。跳扣21可绕第一连杆22的端部保持在第一连杆22的一侧转动,跳扣与第一连杆的动作相互不受干涉,使得连杆组件动作方式简单准确。图6中的第一连杆22的两端分别与跳扣21和第二连杆23旋转连接。所述的跳扣21上设有可穿过驱动轴30连接的跳扣安装孔210,跳扣21上还设有可作为驱动部的跳扣挂钩211,用于驱动跳扣21相对于驱动轴转动的跳扣弹簧25,第二连杆23的端部开设有可与连杆安装孔511通过连接销54孔轴连接的连杆驱动孔232,并且图20中的连接销54上安装有用于复位第一连杆22与第二连杆23位置状态的主拉弹簧49,第一连杆22上安装有可与能量存储组件4的打击销44接触连接并作为触发部的打击滚子24。驱动轴30可带动凸轮33转动并挤压能量存储组件4完成储能,能量存储组件4释能时可撞击打击滚子24使 得第二连杆23通过连接销54拉动转轴组件5转动完成合闸。特别地,第一连杆22包括并排安装的两片第一连杆安装片221,所述的打击滚子24夹持安装在两片第一连杆安装片221之间并可相对于第一连杆安装片221转动,第二连杆23包括并排安装的两片第二连杆安装片231,每片第二连杆安装片231的端部分别对应开设有连杆驱动孔232,并且两片第一连杆安装片221与两片第二连杆安装片231的对应端部通过连杆连接销216枢转连接,所述跳扣21上设有连接安装在第一连杆安装片221对应端部之间的跳扣连接端214。采用安装片方式组成的第一连杆和第二连杆结构牢固且枢转连接稳定。此外,第一连杆22对应驱动轴30一侧的边沿可与驱动轴30上的轴套37接触连接。

所述的跳扣21上还设有用于限位连接控制组件6的分闸锁扣62的U型槽213,跳扣21开设有U型槽213的一侧还设有与第一连杆22的对应端部旋转连接的跳扣连接端214。具体地,所述的跳扣挂钩211上安装有一根用于提拉复位的跳扣弹簧25,所述的跳扣弹簧25一端安装在跳扣挂钩211上另一端安装在侧板组件1上,跳扣通过跳扣挂钩上的一根跳扣弹簧提拉复位,相比于现有的储能操作机构的跳扣由两侧两根弹簧进行提拉复位,本发明的跳扣弹簧安装结构简单同时避免了在动作过程中与连杆组件的其他部件及能量存储组件之间发生磨蹭,进而降低储能操作机构的故障率延长其使用寿命。并且,所述的分闸锁扣62的端部设有可与U型槽213配合限位连接的锁扣轴承622,所述U型槽213的内侧壁包括相对设置的U型槽下平面2131和U型槽上平面2132,分闸释能至分闸储能的过程中跳扣21可在跳扣弹簧25的驱动下沿跳扣安装孔210转动使得分闸锁扣62端部的锁扣轴承622沿跳扣21侧面的第一跳扣轮廓面212滑入U型槽213内完成限位连接,同时在分闸储能状态下U型槽下平面2131与锁扣轴承622接触连接,U型槽上平面2132可在合闸状态下与锁扣轴承622接触连接,在分闸释能状态时锁扣轴承622可与跳扣21对应设有U型槽213一侧的第一跳扣轮廓面212相接触。储能时跳扣通过U型槽顶住锁扣轴承实现限位,相比于大多数储能操作机构需要其他固定轴限位的方式,本发明跳扣的限位锁扣方式结构简单锁扣稳定,有效地提高了合分闸过程中跳扣动作的可靠性。

所述的跳扣21可为多边形结构并且跳扣挂钩211和U型槽213分别设置 在跳扣21的两侧,如图6所示的是跳扣21的一种具体结构实施例,本实施例中的跳扣21为四边形结构,并且所述的跳扣安装孔210、跳扣连接端214、U型槽213以及跳扣挂钩211顺时针依次分布安装在四边形的跳扣21的四个顶点上。跳扣21的形状不仅限于上述的四边形结构实施例还可以是三角形结构,跳扣连接端214、U型槽213以及跳扣挂钩211顺时针依次分布安装在三角形的跳扣21的三个顶点上,并且跳扣安装孔210设置在跳扣连接端214与跳扣挂钩211的连线上,三角形的跳扣结构简单便于安装和加工,同时跳扣安装孔、跳扣连接端、U型槽以及跳扣挂钩的布局位置同样保证了连杆组件工作相互不受到干涉。

所述的能量存储组件4包括储能杠杆42、储能弹簧48和底座支架46,储能弹簧48的一端固定安装在底座支架46上另一端与储能杠杆42相连接。图7中的储能杠杆42的一端为安装有储能弹簧48的储能端,另一端为可与凸轮组件3接触连接的驱动端,储能杠杆42的中部还设有可安装储能安装轴41的杠杆支点,外力可施加于驱动端上使得储能杠杆42绕储能安装轴41转动从而完成储能端的能量存储。所述的凸轮组件3的凸轮33的边沿可与储能杠杆42驱动端侧面安装的储能轴承43接触连接。所述驱动轴30可带动凸轮33转动并驱动凸轮33的边沿顶动储能轴承43使得储能杠杆42绕储能安装轴41转动从而在储能端压缩储能弹簧48完成储能。优选地,驱动轴30上并排安装的结构相同的第一凸轮组31和第二凸轮组32可分别与储能杠杆42驱动端两侧的储能轴承43接触连接。此外,储能杠杆42上还设有可与连杆组件2的打击滚子24对应设置的打击销44。所述打击销44的形状可为图7中所示的圆形,还可以是如图30及图31所示截面为腰型的打击销44,截面为腰型的打击销44两端的宽度小于中间部分的宽度,从而保证了合闸行程及合闸效率。

储能杠杆42的一侧设有可转动的驱动轴30,所述的驱动轴30上安装有连杆组件2和凸轮组件3,所述的凸轮组件3可与储能杠杆42的驱动端接触连接并顶动储能杠杆42使其储能端储能,所述的连杆组件2可与储能杠杆42接触连接且连杆组件2的端部与用于驱动合分闸的转轴组件5相连接,合闸时储能杠杆42撞击连杆组件2使其端部拉动转轴组件5从而完成合闸,并且在合分闸的过程中连杆组件2及凸轮组件3保持在储能杠杆42的一侧运动,连杆组件和 凸轮组件设置在能量存储组件的一侧,能量存储组件位于连杆组件和凸轮组件的上方,保证了运动过程中的能量存储组件不与连杆组件发生干涉,实现了仅通过一根储能安装轴安装储能杠杆从而使得整体结构紧凑,提高了能量存储组件的可靠性;避免了现有技术为了避开连杆组件,必须将储能安装轴从中间断开,变成两根短轴铆接在能量存储组件两侧,导致工艺复杂成本高的问题。凸轮组件3可在驱动轴30的驱动下使得凸轮33顶起储能杠杆42的驱动端从而使储能杠杆42转动压缩储能弹簧48完成储能,并且在释能的过程中储能杠杆42的驱动端与凸轮33的的运动方向相反。凸轮与储能轴承的接触稳定,保证了储能过程的稳定性,凸轮与储能杠杆的运动方向相反使得能量存储组件不会对凸轮组件造成二次打击,进一步使得合闸后凸轮组件定位准确且降低了合闸过程中的能量损耗。

所述的储能杠杆42包括并排安装的至少两片储能安装片421,图7中的储能安装轴41贯穿储能杠杆42设置且可与每片储能安装片421分别孔轴旋转连接。储能杠杆42的储能端通过可连接储能弹簧48的连接支架45与储能安装片421对应连接。优选地,本发明的储能杠杆的具体实施例如图7所示,储能杠杆42包括并排设置的两片储能安装片421和一根储能安装轴41,一根储能安装轴41分别贯穿两片储能安装片421设置,并且储能安装轴41的两端固定在侧板组件1上,所述的侧板组件1内还设有连杆组件2和凸轮组件3,两片储能安装片421之间设有可与连杆组件2上的打击滚子24接触连接的打击销44,并且每片储能安装片421的端部还设有可与凸轮组件3的凸轮接触连接的储能轴承43。相比于通过两根短轴从储能杠杆两侧将其连接安装的方式,仅用一根储能轴承的优势在于稳定性和可靠性高,且加工工艺简单、装配效率高。储能安装轴41不仅限于上述一根贯穿的安装方式,如图30所示还可以用两根储能安装轴41分别将两片储能安装片421安装在侧板组件1上。特别地,图1中能量存储组件4的储能杠杆42的高度低于第一侧板11及第二侧板12的边沿高度。能量存储组件的安装结构简单且占用空间较小,便于操作机构的装配及使用。此外,储能安装片421成弧形,其两端均向一侧弯曲,一端设有储能轴承43,另一端通过弹簧连接片与储能弹簧48连接,储能安装片421中部设有储能安装轴41,打击销44设置在储能安装轴41与储能轴承43之间。

图7中的底座支架46为U型结构包括可与储能弹簧48端部连接的底座支撑片461,所述底座支撑片461的两侧相对设有的底座安装片47,所述的底座安装片47上开设有支架导轨471和支架安装孔473,所述的支架导轨471设置在安装片47的端部,所述的支架安装孔473与支架导轨471的导轨末端472对应设置,并且支架导轨471和支架安装孔473可分别与侧板组件1上安装的导向轴13和支架定位销14配合连接。第一侧板11和第二侧板12上分别设有用于安装支架定位销14定位销固定孔111和导向轴13,导向轴13可与支架导轨471配合连接,支架定位销14可同时穿过定位销固定孔111及支架安装孔473从而将能量存储组件4的底座支架46及储能弹簧48安装在侧板组件1上,并且底座支架46两侧的底座安装片47可分别与第一侧板11及第二侧板12接触连接。底座安装片与侧板组件相接触保证了底座支架安装后不易晃动,提高了底座支架安装的稳定性。优选地,支架安装孔473与支架定位销14配合连接的同时导轨末端472可顶靠在导向轴13上,支架定位稍14分别安装在第一侧板11和第二侧板12上开设的定位销固定孔111内且支架定位销14表面开设有卡槽141。同时,储能弹簧48相对于底座支架46的两侧倾斜设置,由底座支撑片461向靠近转轴组件5方向倾斜着与储能杠杆42的储能端连接。此外,支架安装孔473的形状可为椭圆形,椭圆形的支架安装孔使得定位销在安装时具有一定的余量,进而使得安装过程简便同时保证了安装的牢固性。特别地,能量存储组件4包括并排设置在底座支架46内的两根储能弹簧48,两根储能弹簧48之间设有空隙,在储能过程中第二连杆23可置于空隙中。

在能量存储组件4时先将储能弹簧48固定安装在U型结构的底座支架46上,然后将底座安装片47上的支架导轨471依靠在侧板组件1的导向轴13上,随后推动底座支架46直至导轨末端472顶靠在导向轴13上不能再继续滑动,此时侧板组件1的定位销固定孔111与支架安装孔473的中心位置相对应,将支架定位销14依次穿过定位稍固定孔111和支架安装孔473并在支架定位销14的卡槽141内卡上挡圈,从而完成了能量存储组件4的安装。能量存储组件的安装方式简便,有效地提高了储能操作机构的装配效率,同时便于能量存储组件的维修与更换,提高了装置的实用性。特别地,底座支架46安装于侧板组件1的一端,底座支架46两侧的底座安装片47与第一侧板11和第二侧板12 一端的侧边平齐,底座支撑片461位于侧板组件1与断路器连接的一侧。此外,储能杠杆42与底座支架46的底座支撑片461相对设置,与储能弹簧48成L型,设置在侧板组件1远离断路器的一侧。

储能操作机构99还包括主拉弹簧49,所述主拉弹簧49的一端与储能安装轴41固定连接另一端与转轴组件5上的连接销54固定连接。具体地,所述转轴组件5的第一悬臂51上设有连杆安装孔511,所述连杆组件2的第二连杆23的端部开设有连杆驱动孔232,所述的连接销54可同时穿过连杆安装孔511和连杆驱动孔232从而将第二连杆23与第一悬臂51连接安装,并且连接销54的两端可分别设有主拉弹簧49。特别地,储能操作机构99包括两根主拉弹簧49,两根主拉弹簧49分别设置在第一悬臂51的两侧,每根主拉弹簧49的两端分别与连接销54的端部及储能安装轴41固定连接。此外,两根主拉弹簧49的一端固定在转轴组件5上,两根主拉弹簧49的另一端固定在两片储能安装片421之间对应的储能安装轴41上。储能安装轴41包括中部的第一安装轴和分别位于第一安装轴两侧的两个第二安装轴,第一安装轴的直径大于第二安装轴,两根主拉弹簧49的另一端分别安装在两个第二安装轴与第一安装轴的连接处,两个储能安装片421安装在第二安装轴上可对两根主拉弹簧49进行限位。主拉弹簧的安装位置不仅使得结构紧凑同时不会影响储能杠杆的转动,同时便于主拉弹簧的装配安装。主拉弹簧49在储能安装轴41上的固定安装位置不仅限于上述一种实施例,主拉弹簧49可固定安装在两片储能安装片421之间对应的储能安装轴41上或固定安装在两片储能安装片421两侧对应的储能安装轴41上。

所述的控制组件6包括分闸半轴61、分闸锁扣62、合闸半轴63、合闸锁扣64、合闸按钮65以及分闸按钮66,所述的联锁组件7包括联锁导杆71、合闸导杆72、分闸导杆73、驱动导杆74和储能指示件75。合闸导杆72与分闸导杆73平行设置安装,所述的分闸半轴61、分闸锁扣62和合闸半轴63安装在合闸导杆72与分闸导杆73之间,并且合闸半轴63相对垂直于合闸导杆72的一端设置,分闸半轴61相对垂直于合闸导杆72的另一端设置,分闸锁扣62位于分闸半轴61与合闸半轴63之间,分闸锁扣62的一端与分闸半轴61的中部锁扣连接。

所述合闸半轴63的一端与合闸锁扣64驱动连接,另一端与驱动导杆74 相对设置;所述合闸导杆72一端的合闸导杆锁扣724可置于合闸半轴63与驱动导杆74之间,此时,按下合闸按钮65可通过驱动导杆74和合闸导杆72带动合闸半轴63转动从而驱动合闸锁扣64与凸轮组件3脱扣,使能量存储组件4释能进而带动连杆组件2实现合闸。当合闸导杆锁扣724置于合闸半轴63与驱动导杆74一侧时,合闸按钮65失效,无法通过驱动导杆74作用于合闸半轴63。所述联锁导杆71安装在驱动轴30上,联锁导杆71的一端可与转轴组件5和储能指示件75接触连接另一端与合闸导杆72接触连接。在分闸储能状态下,储能指示件75使联锁导杆71不限位合闸导杆72,合闸导杆72在合闸导杆弹簧的作用下复位转动,从而使合闸导杆锁扣724置于驱动导杆74与合闸半轴63之间;在其它三个状态下,转轴组件5和储能指示件75通过联锁导杆71可驱动合闸导杆72运动从而使合闸导杆锁扣724置于驱动导杆74与合闸半轴63一侧,使合闸按钮失效。

所述分闸锁扣62的一端与分闸半轴61锁扣连接另一端与连杆组件2锁扣连接,所述分闸导杆72的一端与分闸半轴61的端部接触连接另一端与分闸按钮66驱动连接,在合闸状态下,按下分闸按钮66时可使分闸导杆73驱动分闸半轴61使分闸锁扣62与连杆组件2脱扣,通过连杆组件2带动转轴组件实现分闸。同时,所述分闸半轴61的一端与分闸导杆73接触连接另一端可与合闸导杆72的合闸导杆限位凸台725接触连接,使得按下分闸按钮66或直接按下分闸半轴61时,分闸半轴61可驱动合闸导杆72运动从而使合闸导杆锁扣724置于驱动导杆74与合闸半轴63的一侧,使合闸按钮失效,实现联锁保护。

具体地,图12中的分闸半轴61上设有与分闸锁扣62配合的半圆平面611,分闸半轴61的一端设有与合闸导杆72配合的分闸半轴限位平面612、分闸半轴联锁轴613、分闸半轴挂簧孔614(图26中所示)以及与断路器的脱扣系统配合的分闸半轴驱动平面616,另一端设有与分闸导杆73配合分闸平面615。

图13中的分闸锁扣62一端的锁扣尾端623可与分闸半轴61接触连接,另一端设有可与U型槽213限位连接的锁扣轴承622,分闸锁扣62安装在分闸锁扣固定轴620上,所述分闸锁扣固定轴620上还设有用于定位安装联锁导杆72的定位套筒(图中未示出),在锁扣尾端623一端还挂有锁扣弹簧621。

图14中的合闸半轴63的一端设有合闸半圆平面631另一端设有合闸凸台632、合闸限位轴633以及合闸半轴挂簧孔634;所述的合闸凸台632可与合闸导杆72和合闸锁扣64驱动连接,合闸半圆平面631可与合闸锁扣64的端部接触连接。合闸锁扣64的边沿可与凸轮滚子35锁扣连接。

图15中的合闸锁扣64成三角形,中部设有合闸锁扣安装孔641,三个角依次设有与合闸半轴63配合的合闸锁扣驱动部642,与凸轮组件3的凸轮滚子35配合的合闸锁扣储能部643和用于连接合闸锁扣弹簧的合闸锁扣弹簧挂钩644;在合闸锁扣储能部643与合闸锁扣弹簧挂钩644之间设有与凸轮组件3配合的合闸锁扣释能部645。储能时合闸锁扣64的合闸锁扣储能部643与凸轮组件3的凸轮33的凸轮滚子35接触连接,释能时合闸锁扣64的合闸锁扣释能部645与凸轮组件3的凸轮33的凸轮滚子35之间相互避让。合闸时,合闸半轴63转动变为合闸半圆平面631与合闸锁扣64的合闸锁扣驱动部642接触配合使合闸锁扣64与凸轮组件3脱扣进而触发后续合闸动作。

图16中的联锁导杆71的中部设有用于将联锁导杆71安装在驱动轴30上的联锁导杆定位孔711,联锁导杆71的联锁导杆定位孔711与驱动轴30之间还设有轴套37,联锁导杆71可绕轴套37转动,联锁导杆通过轴套设置在驱动轴上,无需额外设置转轴,安装位置合理。联锁导杆71的两端分别设有限位部和驱动部,其中限位部设有可分别与储能指示件75及转动组件5接触连接的联锁导杆圆弧面712,所述联锁导杆圆弧面712的端部还设有可与储能指示件75端部接触连接的联锁导杆圆面713,驱动部上设有可与合闸导杆72接触连接的联锁导杆圆柱面714,并且联锁导杆71上还设有用于安装联锁导杆复位弹簧的联锁导杆挂簧孔715。特别地,所述储能指示件75和转轴组件5分别设置在联锁导杆71的限位部的两侧,联锁导杆圆弧面712由转轴组件5向储能指示件75方向倾斜设置。

图17中的合闸导杆72上开设有用于将合闸导杆72定位安装在分闸锁扣固定轴620上的合闸导杆定位孔721,合闸导杆定位孔721为椭圆形结构可相对于分闸锁扣固定轴620移动。合闸导杆72的顶部设有可与联锁导杆71的联锁导杆圆柱面714接触连接的合闸斜面722,合闸斜面722设置在合闸导杆定位孔721顶部斜上方,位于合闸导杆定位孔721与合闸导杆限位凸台725之间。 合闸导杆72的底部设有用于安装合闸导杆弹簧的合闸导杆挂簧钩723,合闸导杆挂簧钩723位于合闸导杆定位孔721与合闸导杆限位凸台725之间。合闸导杆72的一端设有可分别与合闸半轴63及驱动导杆74接触连接的合闸导杆锁扣724,合闸导杆锁扣724成向上翘起的弯钩状,合闸导杆锁扣724与合闸导杆定位孔721之间形成容纳合闸半轴63的凹槽,合闸导杆锁扣724的外侧壁设有可与驱动导杆74的驱动导杆凸起741匹配接触连接的合闸导杆锁扣斜面7241。合闸半轴63的合闸凸台632与图19中的驱动导杆74的端部设置的驱动导杆凸起741之间对应设置,并且合闸导杆锁扣724可置于合闸凸台632与驱动导杆凸起741之间。合闸导杆72的另一端设有可与分闸半轴61接触连接的合闸导杆限位凸台725,合闸导杆限位凸台725的截面为圆形或椭圆形。合闸导杆限位凸台725与合闸斜面722之间设有合闸导杆凹槽726,分闸半轴61从合闸导杆凹槽726上穿过。

图18中的分闸导杆73的一端是与分闸按钮66接触连接的分闸导杆触发端731,分闸导杆73的另一端是与分闸半轴61的分闸平面615接触连接的分闸导杆驱动端732,并且分闸导杆73上还设有用于导向限位的分闸导杆限位槽733以及用于拉动复位的分闸导杆挂簧钩734。

图19中的驱动导杆74包括驱动导杆安装架742,在驱动导杆安装架742中部设有驱动导杆安装孔,侧边设有悬挂驱动导杆复位弹簧的驱动导杆弹簧孔743;驱动导杆安装架742的侧面设有与合闸按钮65和合闸导杆72配合的驱动导杆凸起741。

所述储能指示件75的中部设有可与驱动轴30连接的指示件定位孔751,储能指示件75的一端设有可与圆盘34接触连接的指示件圆面752,储能指示件75的另一端设有可与联锁导杆圆弧面712接触连接的指示件平面753,储能指示件75的边沿还设有可与联锁导杆圆弧面712端部的联锁导杆圆面713接触连接的指示件圆弧面754,并且储能指示件75的边沿上还设有用于安装指示件弹簧的指示件挂簧钩755。

本发明的储能操作机构99在合分闸过程中各组件的具体动作状态如下所述:

分闸释能时。储能操作机构99在分闸释能时,如图29所示的凸轮组件3与能量存储组件4之间没有产生弹性挤压连接,同时合闸锁扣64的端部与凸轮33的凸轮滚子35之间没有锁扣连接。如图23所示的控制组件6与联锁组件7在分闸释能时,联锁导杆圆面713顶住储能指示件75的指示件平面753,指示件圆面752顶在圆盘34的圆面341上,合闸导杆72的合闸斜面722被联锁导杆71的联锁导杆圆柱面714顶住,此时合闸导杆锁扣724位于合闸凸台632与驱动导杆凸起741的一侧不与二者接触连接。如图20所示的连杆组件2在分闸释能时,能量存储组件4上的打击销44挤压打击滚子24,连杆连接销216位于连杆驱动孔232与跳扣连接端214连线的上方,锁扣轴承622顶靠在第一跳扣轮廓面212上,跳扣弹簧25处于拉伸储能状态,并且转轴组件5处于分闸位置且主拉弹簧49处于收缩释能状态。控制组件6的分闸锁扣62在锁扣弹簧621的作用下,使得分闸锁扣62一端安装的锁扣轴承622与跳扣2一侧的第一跳扣轮廓面212相接触连接,同时分闸锁扣62另一端的锁扣尾端623顶靠在分闸半轴61中部的半圆平面611上。

分闸储能时。如图24所示的控制组件6与联锁组件7在分闸储能时,储能指示件75的指示件圆面752落入圆盘缺口342内,联锁导杆71的联锁导杆圆面713与储能指示件75的指示件圆弧面754接触连接,此时联锁导杆71的端部摆动至与合闸斜面722一侧端部对应时联锁导杆71不限位合闸导杆72,合闸导杆72通过合闸导杆弹簧复位转动,从而使得合闸导杆72的合闸导杆锁扣724置于合闸凸台632与驱动导杆凸起741之间,从而完成合闸前的准备工作,特别地如图25所示在储能操作机构99处于分闸储能状态时,按下分闸按钮66或直接按下分闸半轴61,合闸导杆72的合闸导杆限位凸台725被分闸半轴61的分闸半轴限位平面612顶动,从而可使合闸导杆锁扣724再次回到合闸凸台632与驱动导杆凸起741的一侧,此时合闸按钮65失效。如图28所示的凸轮组件3顶动能量存储组件4中的储能轴承43,使储能杠杆42安装有储能轴承43的一端向上移动同时挤压另一端的储能弹簧48进行储能,合闸锁扣64的端部与凸轮33的凸轮滚子35之间锁扣连接。如图21所示的连杆组件2在分闸储能时,能量储存组件4完成储能使得打击销44不再挤压打击滚子24,跳扣弹簧25释能从而驱动跳扣21相对于驱动轴30转动,锁扣轴承622沿第 一跳扣轮廓面212向U型槽213方向滑动,直至锁扣轴承622落入U型槽213内并与U型槽下平面2131相接触,此时连杆连接销216仍位于连杆驱动孔232与跳扣连接端214连线的上方且主拉弹簧49处于收缩释能状态,此时跳扣21被分闸锁扣62所限位,并且分闸锁扣62的锁扣尾端623移动至分闸半轴61的下方。

合闸释能时。当储能操作机构99处于分闸储能状态且分闸按钮66或分闸半轴61未被按下的情况时,按下合闸按钮65,驱动导杆凸起741与合闸导杆锁扣724上的合闸导杆锁扣斜面7241接触连接并驱动合闸导杆锁扣724带动合闸半轴63转过脱扣位置,进而使得合闸锁扣64与凸轮滚子35之间脱扣,储能弹簧48释能,打击销44推动连杆组件2和转轴组件5完成合闸,如图26所示的控制组件6与联锁组件7在合闸释能时,第二悬臂52压住联锁导杆71的联锁导杆圆弧面712,联锁导杆圆柱面714顶住合闸导杆72的合闸斜面722,此时合闸导杆锁扣724再次位于合闸凸台632与驱动导杆凸起741的一侧不与二者接触连接,储能指示件75的指示件圆面752再次顶在圆盘34的圆面341上。如图22所示的连杆组件2在合闸释能时,能量存储组件4释能,打击销44撞击打击滚子24使得连杆连接销216位于连杆驱动孔232与跳扣连接端214连线的下方,此时U型槽上平面2132与锁扣轴承622相接触,连杆驱动孔232通过连接销54拉动转轴组件5转动同时使得主拉弹簧49处于拉伸储能状态,转轴组件5在转动时驱动接触系统96合闸。

合闸储能时。如图27所示的控制组件6与联锁组件7在合闸储能时,储能指示件75的指示件圆面752再次落入圆盘缺口342内,其他联锁状态与合闸释能状态相同,并且合闸导杆锁扣724位于合闸凸台632与驱动导杆凸起741的一侧不与二者接触连接,合闸按钮65失效。

综上所述由于连杆组件2和凸轮组件3安装在能量存储组件4的一侧,因此在合闸过程中能量存储组件4与凸轮组件3运动方向相反,不会对凸轮组件3进行二次打击,合闸后凸轮组件3的定位更为准确稳定,并且降低了合闸过程中的能量损耗,提高了使用效率且结构紧凑,而现有的储能操作机构在合闸时,能量存储组件与凸轮组件运动方向相同存在二次打击的隐患。

另外,仅在储能操作机构99处于分闸储能的状态且分闸按钮66或分闸半轴61未被按下的情况下,合闸导杆锁扣724才能进入合闸凸台632与驱动导杆凸起741之间,合闸按钮65有效。在其他任何状态下,合闸导杆锁扣724都位于合闸凸台632与驱动导杆凸起741的一侧,合闸按钮65失效。合闸导杆一端合闸导杆锁扣上的合闸导杆锁扣斜面在合闸过程中始终压在合闸半轴上,提高了合闸过程的可靠性。合闸导杆另一端的合闸导杆限位凸台能够保证储能操作机构在分闸储能且分闸按钮或分闸半轴未被按下的情况下,使得合闸按钮失效提高了储能操作机构使用的安全性。同时联锁导杆实现了转轴组件与控制组件的上下联动,使得储能操作机构结构紧凑提高了使用效率。

以上内容是结合具体的优选实施方式对本发明所作的进一步详细说明,不能认定本发明的具体实施只局限于这些说明。对于本发明所属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发明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简单推演或替换,都应当视为属于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