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缆连接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480880阅读:158来源:国知局
电缆连接器的制造方法与工艺

本申请涉及电缆连接器。



背景技术:

jp2009-205914a(ptl1)中的fpc连接器包括:绝缘体,其具有fpc插槽,在两个侧边缘具有受锁部分的fpc能够可移动地插入到所述fpc插槽;多个触点,其在电连接至电路板的状态下由绝缘体支撑;锁定构件,其具有一对锁定爪,该对锁定爪能够可拆卸地与各对受锁部分接合,并由绝缘体支撑以能够在锁定位置和解锁位置之间旋转,在所述锁定位置该对锁定爪在fpc插入/移除方向上面对各自的受锁部分,在所述解锁位置该对锁定爪在fpc插入/移除方向上不面对各自的受锁部分;一对压缩卷簧,其用于偏压锁定构件以旋转至锁定位置。

当fpc的端部插入到绝缘体中时,fpc的端部挤压锁定爪,因此位于锁定位置的锁定构件旋转至解锁位置。当锁定爪不再面对受锁部分时,锁定构件受到压缩卷簧的偏压力而自动旋转至锁定位置,从而处于锁定爪能够与受锁部分接合的状态(锁定状态)。

因此,ptl1中的fpc连接器能够通过将fpc插入到绝缘体的一个操作而连接fpc和触点。

此外,通过人为地将锁定构件旋转至解锁位置然后在从绝缘体脱离的方向上向fpc施力,能够顺利从绝缘体移除fpc。

文献列表

专利文献

ptl1:jp2009-205914a



技术实现要素:

(技术问题)

ptl1中的fpc连接器利用压缩卷簧的偏压力偏压锁定构件以旋转至锁定位置。因此,如果压缩卷簧的偏压力降低(以利于变形),那么fpc能够通过较小的插入力而连接至连接器。

然而,如果压缩卷簧的偏压力降低,处于锁定位置的锁定构件往往通过较小的力而移动至解锁位置。

在ptl1的fpc连接器中,锁定构件的旋转中心比fpc插槽更靠近锁定构件到解锁位置的旋转方向(锁定构件从锁定位置到解锁位置的移动方向)。因此,当在锁定构件位于锁定位置(而不人地为将锁定构件旋转至解锁位置)并且受锁部分与锁定爪接合的情况下,外力沿与绝缘体脱离的方向施加至fpc时,为了旋转至解锁位置的一定大小的旋转力矩作用至锁定构件。

因此,如果在锁定构件位于锁定位置的情况下外力无意地施加至fpc,那么存在fpc被无意地从绝缘体移除(尽管没有人为地将锁定构件旋转至解锁位置)的可能性。

因此,提供这样一种电缆连接器是有利的,该电缆连接器即使是在通过较小的偏压力偏压用于维持电缆连接状态的锁定构件以沿锁定方向旋转的情况下,也能有效地消除电缆无意地从绝缘体移除的可能性。

(解决技术问题的技术方案)

根据本申请的电缆连接器包括:绝缘体,其具有电缆插槽,具有受锁部分的薄片状电缆能够可移除地插接到所述电缆插槽;触点,其由所述绝缘体支撑并且与插入所述绝缘体的电缆接触;锁定构件,其能够在锁定位置和解锁位置之间绕其由绝缘体支撑的旋转轴旋转,在所述锁定位置,所述锁定构件的锁定部分从电缆与所述绝缘体脱离的方向面对插入所述绝缘体的受锁部分,在所述解锁位置,所述锁定部分从所述脱离的方向不面对所述受锁部分;以及偏压装置,其用于偏压所述锁定构件至所述锁定位置,并通过弹性变形而使得所述锁定构件旋转至所述解锁位置,其中,所述电缆插槽的内表面包括参考表面,所述参考表面是所述锁定部分从所述锁定位置到所述解锁位置的移动方向上的端部表面,以及旋转轴的旋转中心相对于所述参考表面位于与所述移动方向相反的一侧。

所述旋转轴的旋转中心可以相对于锁定位置下的锁定部分与受锁部分的接触部分,位于与所述锁定部分从所述锁定位置至所述解锁位置的移动方向相反的一侧。

所述电缆可以包括锁定部分插入部,所述锁定部分插入部是凹部或者沿厚度方向贯穿所述电缆的通孔并且邻近所述受锁部分,所述锁定部分可以是锁定爪,当所述锁定构件位于锁定位置时,所述锁定爪进入所述锁定部分插入部并且从脱离的方向面对所述受锁部分。

所述触点可以包括:固定片,其以固定的状态附接至所述绝缘体;弹性变形片,其与插入所述绝缘体的电缆接触,并且能够沿电缆的厚度方向弹性地变形;连接部分,其连接弹性变形片的底端和固定片,并且能够使弹性变形片相对于所述固定片而绕所述底端沿厚度方向摆动。

(有益效果)

在根据本申请的电缆连接器中,旋转轴的旋转中心相对于电缆插槽的参考表面,位于与所述锁定部分从所述锁定位置至所述解锁位置的移动方向相反的一侧。

因此,当在锁定构件位于锁定位置(而不人为将锁定构件旋转至解锁位置)并且受锁部分与锁定部分接合的情况下,外力沿与绝缘体脱离的方向施加至电缆时,为了旋转至与解锁位置相反的一侧的旋转力矩往往作用至锁定构件。这里,在锁定部分与受锁部分的接触部分和旋转轴的旋转中心沿电缆的厚度方向位于同样的位置的情况下,往往没有旋转力矩作用至锁定构件。在旋转中心比接触部分更朝向前述的移动方向的情况下,沿厚度方向的旋转中心和接触部分之间的距离很小,从而作用至锁定构件以旋转至解锁位置的旋转力矩很小。

即使是在锁定构件通过较小的偏压力被偏压以沿锁定方向旋转的情况下,这也有效地消除了电缆被无意地从绝缘体移除的可能性。

附图说明

在附图中:

图1是从前上方斜向观察的,根据一个公开的实施方案的用作直角型的fpc连接器和处于分离状态的fpc的立体图;

图2是从前下方斜向观察的,处于分离状态的fpc连接器和fpc的立体图;

图3是从前上方斜向观察的fpc连接器的分解立体图;

图4是从前方观察的绝缘体的立体图,并示出沿着图1中箭头iv-iv的截面;

图5是从后下方斜向观察的fpc连接器的分解立体图;

图6是连接器的后视图和连接器后方的侧部的放大图;

图7是连接器的正视图和连接器前方的侧部的放大图;

图8是沿着图7中的箭头viii-viii的截面图;

图9是沿着图7中的箭头ix-ix的截面图;

图10是沿着图7中的箭头x-x的截面图;

图11是沿着图7中的箭头xi-xi的截面图;

图12是沿着图1中的箭头iv-iv的绝缘体的截面图;

图13是沿着图12中的箭头xiii-xiii的截面图;

图14是沿着图12中的箭头xiv-xiv的截面图;

图15是从前方观察的锁定构件偏压弹簧的立体图;

图16是从后方观察的锁定构件偏压弹簧的立体图;

图17是从前上方斜向观察的,当锁定构件处于解锁位置时的fpc连接器的立体图;

图18是插入到绝缘体的fpc和锁定构件处于解锁位置的fpc连接器的侧视图;

图19是如图18的当锁定构件处于解锁位置时的相同的截面图;

图20是如图9的当锁定构件处于解锁位置时的相同的截面图;

图21是如图10的当锁定构件处于解锁位置时的相同的截面图;

图22是从前上方斜向观察的,插入到绝缘体的fpc和锁定构件恢复至锁定位置的fpc连接器的立体图;

图23是插入到绝缘体的fpc和锁定构件恢复到锁定位置的fpc连接器的侧视图;

图24是如图8的当锁定构件恢复锁定位置时的相同的截面图;

图25是如图9的当锁定构件恢复锁定位置时的相同的截面图;

图26是如图10的当锁定构件恢复锁定位置时的相同的截面图;

图27是用作直线型的fpc连接器和处于分离状态的fpc的立体图;

图28是如图10的相同的截面图以及其局部放大图;

图29是信号触点的尾部片和电路板的焊接部分的放大图;

图30是根据对比示例的如图29所示的相同的放大图;以及

图31是根据一个变型的如图2所示的相同的视图。

附图标记列表

10fpc连接器(电缆连接器)

20绝缘体

21fpc插槽(电缆插槽)

21a顶表面(参考表面)

22信号触点插槽

23接地触点插槽

24前顶壁

25操作部分接收凹部

26锁定爪接收孔

28支撑部分接收凹部

29倾斜引导表面

30旋转轴支撑凹部

32基座部分支撑表面

34第二尾部支撑凹槽

35止挡件凹槽

36容留通道凹槽

38正交部分支撑凹槽

39第一尾部支撑凹槽

45a,45b信号触点(触点)

46尾部片

46a倾斜端部表面

47固定片

47a锁定突出部

48连接部分

49夹层部分

50稳定体

51弹性变形片

52触点突出部

55接地触点

56尾部片

56a倾斜端部表面

57固定片

57a锁定突出部

58稳定体

59弹性变形片

60触点突出部

65锁定构件

66操作部分

67锁定位置调节表面

68锁定爪(锁定部分)

69受压表面

70锁定表面

71弹簧接收突出部

72支撑部分

73狭缝

74旋转轴

80锁定构件偏压弹簧(偏压装置)

81基座部分

82正交部分

83切割而成的凸起片

84锁定构件受压部分

85尖端接合部分

86第一尾部

86a底部部分

86b倾斜部分

86c接合突出部

87焊缝

89配合部分

90第二尾部

91焊缝

93,93’fpc(柔性印刷电路板)(电缆)

94电路图案

95,95a,95b绝缘覆盖层

96端部增强构件

97接合凹部(锁定部分插入部)

98受锁部分

99,99’接地端子

cb电路板

f1,f2,f3,f4,f5,f6,f7填角焊缝

g旋转中心。

具体实施方式

下文参考附图描述一个公开的实施方案。以下描述中的方向(诸如前、后、左、右、上和下)基于附图中的箭头方向。

该实施方案中的fpc连接器10用作直角(ra)型,其中电缆(fpc93)平行插入电路板cb(参见图1、8、18、23等),在该电路板cb上安装连接器。例如,fpc连接器10能够以固定状态安装于在自动化办公设备(例如,复印机、具有复印功能和传真功能的组合装置)中装配的电路板cb。fpc连接器10包括主要部件:绝缘体20、信号触点45a和45b(触点)、接地触点55、锁定构件65和锁定构件偏压弹簧80(偏压装置)。

两侧对称的绝缘体20通过绝缘的且耐热的合成树脂材料注塑成型而形成。如所显示的,向后延伸的fpc插槽21(电缆插槽)在绝缘体20除左侧和右侧之外的前部形成。绝缘体20具有沿前后方向穿过绝缘体20的信号触点插槽22和接地触点插槽23。总共46个信号触点插槽22的每一者的后端在绝缘体20的后表面敞开,其前部(除了后端以外的部分)沿上下方向分叉(通过下文所述的如图10等所示的前顶壁24分成上部和下部)。前下方的信号触点插槽22在fpc插槽21的底表面形成。在信号触点插槽22的右侧和左侧的一对右接地触点插槽和左接地触点插槽23的每一者的后端在绝缘体20的后表面敞开,其前部(除了后端以外的部分)沿上下方向分叉(通过下文所述的如图11等所示的前顶壁24分成上部和下部)。前下方的接地触点插槽23形成在fpc插槽21的底表面。

前顶壁24设置在绝缘体20除了左侧和右侧以外的上部,该前顶壁从绝缘体20的前端基本沿水平方向延伸至绝缘体的后端附近。比绝缘体20的后部低一级的操作部分接收凹部25形成在前顶壁24的上表面。锁定爪接收孔26形成在前顶壁24的上表面(操作部分接收凹部25的底表面)(参见图9、20、25等)的左端和右端的每一者附近,所述锁定爪接收孔26沿上下方向穿过前顶壁24并且下端与fpc插槽21连通。

向下凹陷的支撑部分接收凹部28形成于绝缘体20的右端和左端的每一者的上表面。支撑部分接收凹部28的后部具有如图4等所示的截面形状。详细地,支撑部分接收凹部28的后部的右内表面和左内表面包括一对倾斜的引导表面29,该引导表面29沿向下的方向倾斜以接近彼此。支撑部分接收凹部28的后部的内表面的下端形成旋转轴支撑凹部30,该旋转轴支撑凹部在倾斜引导表面29每一者的下端的侧方向后凹陷。

由彼此分离的三个表面构成的基座部分支撑表面32在绝缘体20的右端和左端的每一者的上部形成。第二尾部支撑凹槽34在绝缘体20的右端和左端的每一者处形成。如图4所示,第二尾部支撑凹槽34是沿前后方向贯穿绝缘体20的后壁的凹槽,并包括:止挡件凹槽35,其构成第二尾部支撑凹槽34的下部;容留通道凹槽36,其构成第二尾部支撑凹槽34的上部并且其左右方向宽度比止挡件凹槽35更短。

位于支撑部分接收凹部28的紧挨着的前方的正交部分支撑凹槽38在绝缘体20的左端和右端的每一者的前表面形成。第一尾部支撑凹槽39与正交部分支撑凹槽38的下端接连并向后延伸,该第一尾部支撑凹槽39在绝缘体20的左端和右端的每一者的下表面形成。

通过以所示形状用级进模(冲压)模制具有弹簧弹性的铜合金(例如,磷青铜、铜铍合金、钛铜)薄片或者科森铜合金薄片的方式形成23个信号触点45a和23个信号触点45b。信号触点45a和45b的表面镀镍以形成基部,然后镀金,信号触点45a和45b的每一者具有导电性。如所示的,信号触点45a和45b的每一者包括:尾部片46,其沿上下方向延伸;固定片47,其从尾部片46的上端向上延伸;连接部分48,其从固定片47的上端附近向前延伸;夹层部分49,其在侧视视图中基本呈u形并从连接部分48的前端向前延伸。如在图10等中所示,尾部片46的后端表面通过相对于上下方向倾斜的倾斜端部表面46a形成。夹层部分49包括:稳定体50,其构成夹层部分49的上部并且基本上成直线地向前延伸;以及弹性变形片51,其从连接部分48的前端向下延伸然后向前延伸。朝向上的触点突出部52在弹性变形片51的前端处形成。朝向下的对接突出部50a在稳定体50的端部处形成。如图3、5、10、11等所示,信号触点45a和45b的尾部片46、固定片47和连接部分48每一者的形状均相同,但是夹层部分49的形状不同。详细地,信号触点45b的稳定体50和弹性变形片51每一者的前后方向长度比信号触点45a更长。

在信号触点45a和45b沿左右方向交替布置的情况下,信号触点45a和45b从绝缘体20的信号触点插槽22后端的开口插入到各自的绝缘体20的信号触点插槽22中。信号触点45a和45b的每一者的固定片47在信号触点插槽22的后部受压。由于在固定片47的下表面形成的锁定突出部47a刺入绝缘体20的内表面,因而固定片47固定至信号触点插槽22的后部。如图10等所示,尾部片46的后端(倾斜端部表面46a)从绝缘体20的后端表面稍微地向后突出,尾部片46的下端从绝缘体20的下表面稍微地向下突出。信号触点45a和45b的每一者的稳定体50插入到上方的信号触点插槽22,稳定体的下表面(对接突出部50a)稍微与前顶壁24的上表面分离。信号触点45a和45b的每一者的弹性变形片51插入到下方的信号触点插槽22(信号触点插槽22在fpc插槽21的底表面形成)。信号触点45a和45b的每一者的弹性变形片51在相应的下方信号触点插槽22中沿上下方向可弹性变形,当弹性变形片51处于自由状态时(参见图10等),触点突出部52突出到fpc插槽21中。

由具有弹簧弹性的金属制成的一对接地触点55的每一者包括:尾部片56,其沿上下方向延伸;固定片57,其从尾部片56的上端向上延伸;稳定体58,其基本成直线地从固定片57的上端向前延伸;以及弹性变形片59,其从固定片57的下端向前延伸。朝向上的触点突出部60在弹性变形片59的前端处形成。如在图11等中所示,尾部片46的后端表面通过相对于上下方向倾斜的倾斜端部表面56a形成。

该对接地触点55从绝缘体20的接地触点插槽23后端的开口插入到各自的绝缘体20的接地触点插槽23。每个接地触点55的固定片57在接地触点插槽23的后部受压。由于在固定片57的上表面形成的锁定突出部57a刺入绝缘体20的内表面,因而固定片57固定至接地触点插槽23的后部。如图11等所示,尾部片56的后端(倾斜端部表面56a)从绝缘体20的后端表面稍微地向后突出,尾部片56的下端从绝缘体20的下表面稍微地向下突出。每个接地触点55的稳定体58插入到上方的接地触点插槽23,稳定体58的下表面稍微与前顶壁24的上表面分离。每个接地触点55的弹性变形片59插入下方的接地触点插槽23(接地触点插槽23在fpc插槽21的底表面形成)。每个接地触点55的弹性变形片59在相应的下方接地触点插槽23中沿上下方向可弹性变形,当弹性变形片59处于自由状态时(参见图11等),触点突出部60突出到接地触点插槽23中。触点突出部60位于比信号触点45a和45b的每一者的触点突出部52更向前的位置(参见图9-11等)。

锁定构件65是两侧对称的物体,其通过耐热的合成树脂材料注塑成型(整体成型)而形成。

锁定构件65包括操作部分66,该操作部分沿左右方向延伸。成平面的锁定位置调节表面67在操作部分66的下表面形成。此外,一对右锁定爪和左锁定爪68(锁定部分)从操作部分66的下表面突出。当锁定构件65位于下述的锁定位置时,受压表面69和锁定表面70在每个锁定爪68的前表面和后表面形成,受压表面69和锁定表面70均相对于上下方向倾斜。

弹簧接收突出部71在锁定构件65的右侧和左侧的每一者的上表面形成。锁定构件65的右侧和左侧的每一者的下部通过支撑部分72形成。狭槽73在支撑部分72的下表面形成,该狭槽的前表面和后表面均敞开。由此,支撑部分72沿其左右宽度减小的方向可弹性地变形。基本上圆柱形的旋转轴74彼此同轴地沿左右方向延伸,所述旋转轴74从右支撑部分和左支撑部分72的每一者的右侧表面和左侧表面突出。

锁定构件65通过从绝缘体20的上方使右支撑部分和左支撑部分72插入右支撑部分接收凹部和左支撑部分接收凹部28而附接至绝缘体20。当每个支撑部分72处于自由状态时,从支撑部分72突出的左旋转轴74的左端表面和右旋转轴74的右端表面之间的左右方向距离小于支撑部分接收凹部28的右倾斜引导表面和左倾斜引导表面29的上端之间的左右方向距离,但是大于右倾斜引导表面和左倾斜引导表面29的下端之间的左右方向距离。因此,当右支撑部分和左支撑部分72从绝缘体20的上方插入到右支撑部分接收凹部和左支撑部分接收凹部28时,右旋转轴和左旋转轴74与支撑部分接收凹部28的右倾斜引导表面和左倾斜引导表面29接触。然而,当锁定构件65从该状态被进一步向下推动时,右支撑部分和左支撑部分72的每一者利用狭槽73沿其左右宽度减小的方向而弹性地变形,从而从支撑部分72突出的左旋转轴74的左端表面和右旋转轴74的右端表面之间的左右方向距离变得比右倾斜引导表面和左倾斜引导表面29的下端之间的左右方向距离更小。由此,从支撑部分72突出的右旋转轴和左旋转轴74在越过倾斜引导表面29而向下攀行的同时,在右倾斜引导表面和左倾斜引导表面29的下方移动。因此,右支撑突出部和左支撑突出部72恢复自由状态,因而每个支撑部分72的右旋转轴和左旋转轴74不受限制地适配至相应的右旋转轴支撑凹部和左旋转轴支撑凹部30之一,每个旋转轴74的旋转中心g位于fpc插槽21的顶表面21a(参考表面,在图9、19、20、24和25每一者中点划线的位置示出与顶表面21a相同的高度)的下方。当右支撑部分和左支撑部分72的每一者越过倾斜引导表面29攀行并且恢复至自由状态时,将锁定构件65附接至绝缘体20的操作者能够感觉到咔哒声。这里,由于左旋转轴74的左端表面和右旋转轴74的右端表面之间的左右方向距离再一次变得比右倾斜引导表面和左倾斜引导表面29的下端之间的左右方向距离更大,因而得以调节每个旋转轴74从旋转轴支撑凹部30的向上脱离。此外,锁定构件65(右支撑部分和左支撑部分72)绕每个旋转轴74的旋转中心g(图8、9、19、20、24、25)而相对于绝缘体20(旋转轴支撑凹部30)可旋转。详细地,锁定构件65能够在图1、2、6至11以及22至26中示出的锁定位置和在图17至21中示出的解锁位置之间旋转。当锁定构件65位于锁定位置时,锁定构件65的操作部分66位于绝缘体20的操作部分接收凹部25中,操作部分66的锁定位置调节表面67与绝缘体20的前部的上端表面表面接触。因此得以调节锁定构件65进一步向下旋转。此外,每个锁定爪68借助相应的锁定爪接收孔26而进入fpc插槽21中(参见图9和25)。当锁定构件65位于解锁位置时,另一方面,操作部分66的锁定部分调节表面67与绝缘体20的前部的上端表面向上分离,多数的右锁定爪和左锁定爪68从fpc插槽21向上退回。

具有弹性的一对右锁定构件偏压弹簧和左锁定构件偏压弹簧80由金属(铜合金或者不锈钢)板材料模制而成,并且每一者是基本呈l形的构件,包括:平坦的基座部分81;正交部分82,其从基座部分81的前端向下延伸并且其左右宽度比基座部分81更小。切割而成的凸起片83沿宽度方向在基座部分81和正交部分82的中心处形成。切割而成的凸起片83包括:锁定构件挤压部分84,其在自由状态下相对于基座部分81倾斜;以及尖端正交部分85,其从锁定构件挤压部分84的尖端突出,并且基本垂直于锁定构件挤压部分84。第一尾部86从正交部分82的下端倾斜地向后上方延伸。第一尾部86包括:底部部分86a,其基本从正交部分82的下端向后延伸;倾斜部分86b,其从底部部分86a的后端延伸的同时相对于底部部分86a倾斜;以及接合突出部86c,其连接至倾斜部分86b的尖端。焊缝87横穿正交部分82的下端和第一尾部86形成。配合部分89从底座部分81的后端向后突出,该配合部分的左右宽度比底座部分81更小。第二尾部90从配合部分89的后端突出,该第二尾部从后端向上延伸然后向前延伸并且其左右宽度与配合部分89相同。焊缝91在第二尾部90的后端形成。

在锁定构件65附接至绝缘体20之后,右锁定构件偏压弹簧和左锁定构件偏压弹簧80附接至绝缘体20。详细地,在锁定构件65位于锁定位置的情况下,使得底座部分81的下表面与绝缘体20的底座部分支撑表面32对接,并且使得正交部分82的后表面与正交部分支撑凹槽38的底表面(后表面)对接。此外,在第二尾部90的后端从绝缘体20的后端表面稍微地向后突出(参见图8、10等)的同时,第二尾部90除了后端之外的部分位于容留通道凹槽36中,并且配合部分89装配到止挡件凹槽35中(参见图6)。此外,第一尾部86的接合突出部86c从下方与第一尾部支撑凹槽39接合,第一尾部86的底部部分86a从绝缘体20的下端表面稍微地向下突出(参见图8等)。因此,自由状态下的锁定构件挤压部分84的尖端从上方与锁定构件65的弹簧接收突出部71对接,并且偏压锁定构件65以旋转至锁定位置。这防止发出咔嗒声或防止位于锁定位置的锁定构件65被无意地释放。尖端正交部分85位于弹簧接收突出部71的前表面紧挨着的前方。

通过将信号触点45a和45b的每一者的尾部片46焊接至在电路板cb的上表面形成的电路图案以及将每个接地触点55的尾部片56和每个锁定构件偏压弹簧80的第一尾部86焊接至电路板cb的接地图案而能够使具有前述结构的fpc连接器10安装在具有矩形平面形状的电路板cb的上表面。

如图8所示,优选地在第一尾部86的第一端和接地图案之间形成填角焊缝f1,并且在以焊料填充焊缝87的同时,在相对于电路板cb倾斜的底部部分86a和电路板cb的接地图案之间以及在倾斜部分86b和电路板cb的接地图案之间形成填角焊缝f2。还优选地是,在接地触点55的尾部片56的倾斜端部表面56a和接地图案之间形成填角焊缝f3,以及在尾部片56的前表面和接地图案之间形成填角焊缝f4。信号触点45a和45b的每一者的尾部片46优选地以与尾部片56相同的模式而焊接至电路板cb的电路图案。

下文描述fpc93(柔性印刷电路板,在图1、2、20、21至26等中仅示出其一端及该端的附近)如何连接至fpc连接器10和从fpc连接器10分离,以及fpc连接器10连接和分离时的操作,所述fpc是薄片状的长电缆。

如所示的,fpc93具有通过将多个薄膜材料彼此粘接而形成的层叠结构,包括:46个电路图案94,所述电路图案沿着fpc93的延伸方向成直线延伸;绝缘覆盖层95,其覆盖电路图案94除了两端的部分的两个表面;以及端部增强构件96,其沿纵向方向构成fpc93的两个端部,该端部增强构件的一个表面(在附图中是下表面)与电路图案94的两个端部成整体,该端部增强构件比其他部分更坚硬。接合凹部97(锁定部分插入部)在端部增强构件96的两个侧边缘的每一者处形成,位于接合凹部97紧挨着的后方的端部增强构件96的端部形成受锁部分98。端部增强构件96的全部下表面用作接地端子99。fpc93的厚度比处于自由状态的(信号触点45a、45b)弹性变形片51的触点突出部52和fpc插槽21的顶表面21a之间的上下方向的间隙尺寸更大。因而,fpc连接器是non-zif(非零插力)类型连接器。

如在图1和2中所示,当fpc93的端部从前方与fpc连接器10靠近并且插入绝缘体20的fpc插槽21时,每个接地触点55的触点突出部60与接地端子99形成接触。在fpc93和/或连接至fpc93的与fpc连接器10相对的端部的电设备(未示出)带静电的情况下,静电经由接地触点55从接地端子99流至电路板cb的接地图案。

当进一步插入fpc93时,fpc93(端部增强构件96)的右受锁部分和左受锁部分98的每一者的后端表面与锁定爪68的受压表面69接触。

当fpc93进一步向后移动时,如在图21中所示,端部增强构件96的后端向下挤压信号触点45a和45b的每一者的弹性变形片51(因此,在触点突出部52和前顶壁24的下表面之间形成的上下间隙增加)。因此,在使连接部分48弹性变形的同时,全部的夹层部分49向下旋转,稳定体50的对接突出部50a与前顶壁24的上表面对接。

当fpc93进一步向后移动时,在使弹性变形片51向下弹性变形的同时fpc93进入fpc插槽21的后部(进一步使在触点突出部52和前顶壁24的下表面之间形成的上下间隙增加)。

此外,端部增强构件96的右受锁部分和左受锁部分98挤压锁定构件65的右锁定爪和左锁定爪68的受压表面69,从而在使每个锁定构件偏压弹簧80的切割而成的凸起片83向上弹性变形的同时锁定构件65旋转至解锁位置。

如图22至26所示,当fpc93进一步向后移动时,端部增强构件96进入fpc插槽21的后端(后方端部)。进一步地,当端部增强构件96的后端攀行越过右锁定爪和左锁定爪68,并且右接合凹部和左接合凹部97与右锁定爪和左锁定爪68沿上下方向彼此面对时,每个锁定构件偏压弹簧80的切割而成的凸起片83弹性地恢复至自由状态,并且锁定构件65旋转以恢复至锁定位置,因此,右锁定爪和左锁定爪68的每一者进入相应的接合凹部97,并且锁定爪68从前方(从fpc93与绝缘体20脱离的方向)面对受锁部分98(参见图25)。这里,操作者能够感到强烈的咔哒声,从而确保他或她的手感到锁定构件65已经恢复锁定位置,也就是说,fpc93已经恰当地连接至fpc连接器10。因此,即使在操作者难以从视觉上检查fpc连接器10(例如,当fpc连接器10在自动化办公设备的后侧固定时),操作者也能够确保fpc93连接至fpc连接器10。

由于fpc93的每个电路图案94与相应的一个信号触点45a和45b的触点突出部52接触,因而fpc93和电路板cb通过信号触点45a和45b电传导。

因而,通过将fpc93插入到绝缘体20的一个操作,fpc93就能够可靠地连接至信号触点45a和45b以及接地触点55。此外,由于fpc93插入到fpc插槽21的后部同时增加了在触点突出部52和前顶壁24的下表面之间沿上下方向形成的间隙(如上所述),因而能够用较小的插入力使fpc93插入到fpc插槽21的后部。

如果在锁定构件65旋转至恢复锁定位置之后向前的外力无意地(过度地)施加至fpc93,那么每个锁定爪68的锁定表面70与受锁部分98的前表面(接合凹部97的后表面)对接(接合)。锁定爪68由此防止fpc93向前移动。

这里,由于fpc93的右受锁部分和左受锁部分98的每一者的前表面(接合凹部97的后表面)的上端与锁定爪68的锁定表面70的上端对接(接合)(受锁部分98的下部不与锁定表面70对接),因而旋转轴74的旋转中心g相对于(相较于)锁定爪68与受锁部分98接触的部分(锁定表面70的上端),位于与向上方向(锁定爪68从锁定位置移动至解锁位置)相反(向下)的一侧。因此,如果向前力从受锁部分98的上端施加至每个锁定爪68的锁定表面70的上端,那么偏压锁定构件65以绕旋转轴74的旋转中心g旋转至与解锁位置相反的一侧的旋转力矩将作用至锁定构件65。

这有效地防止了fpc93被无意地从fpc连接器10向前移除。

更进一步地,当fpc93的每个电路图案94与相应的一个信号触点45a和45b的触点突出部52接触时,仅仅稳定体50的对接突出部50a与前顶壁24的上表面对接,从而不仅弹性变形片51弹性变形,而且稳定体50也弹性变形。因此,能够通过弹性变形片51和稳定体50(还有连接部分48)而有效地分布通过插入fpc93而施加至信号触点45a和45b的每一者的应力。这里,由于夹层部分49旋转的同时连接部分48弹性变形,因而弹性变形片51(触点突出部52)有利地跟随fpc93的电路图案94。

因此,即使是前述的力过多地作用至fpc93或者当fpc93在fpc连接器10附近沿上下方向弯折时产生的转向力作用至fpc93时,fpc93的电路图案94和信号触点45a和45b也能够维持稳定的接触状态。

为了在锁定状态下从fpc连接器10移除fpc93,例如,操作者人为旋转锁定构件65至解锁位置(即,将每个锁定爪旋转至使得锁定爪68不从前方面对受锁部分98的位置),从而使锁定构件65的锁定爪68从fpc93的接合凹部87(受锁部分98)而向上退回。在所示例的情况下通过人为向前拉动fpc93,fpc93能够被顺利地从fpc连接器10的fpc插槽21向前移除。

fpc连接器10可以在图27至图30的每一者中示出的模式下使用。

在图27至图30中的fpc连接器10用作直线(st)型连接器,在这种连接器中,电缆(fpc93)能够沿垂直于电路板cb的方向可移除地插接。

为了将这种fpc连接器10安装于电路板cb,信号触点45a和45b的每一者的尾部片46焊接至在电路板cb的上表面形成的电路图案,并且每个接地触点55的尾部片56和每个锁定构件偏压弹簧80的第二尾部90焊接至电路板cb上的接地图案。

在这种情况下,如在图28中所示,优选地是在用焊料填充焊缝91的同时,在第二尾部90的前表面和后表面的每一者与接地图案之间形成填角焊缝f5。

此外,如在图29中所示,优选地是在信号触点45a和45b的每一者的尾部片46的后表面和电路板cb的电路图案之间形成填角焊缝f6。还优选地是,在用焊料填充彼此沿上下方向分离的倾斜端部表面46a和线路板cb的上表面(电路图案)之间的空间同时,在尾部片46和电路图案之间形成填角焊缝f7。每个接地触点55还优选地以与信号触点45a和45b相同的模式而焊接至接地图案。

在使用直线型fpc连接器10的情况下,fpc连接器10沿上下方向较长。因此,例如在fpc93受到张紧力的情况下,较大的旋转力矩绕焊接部分(尾部片46、56和第二尾部90)而作用至fpc连接器10。然而,通过形成这样的填角焊缝(特别是填角焊缝f7),可以在产生这样的旋转力矩的情况下有效地消除fpc连接器10与电路板cb分离的可能性。

假设与尾部片46的倾斜端部表面46a相对应的表面与电路板cb的上表面平行。在这种情况下,如图30所示,没有焊料进入尾部片46的表面和电路板cb之间的空间,因此形成的填角焊缝f8比填角焊缝f7更小。在这种情况下通过焊料在尾部片46和电路板cb之间形成的固定力往往比这种变型例更小。

因此,无论fpc连接器10是用作直角(ra)型或者直线(st)型,本申请中的信号触点45a和45b、接地触点55,以及锁定构件偏压弹簧80都能够安装于电路板cb。与需要基于fpc连接器10的使用模式而准备不同规格的信号触点45a和45b、接地触点55,以及锁定构件偏压弹簧80的情况相比,这降低了fpc连接器10的制造成本。

虽然以上已经通过实施方案的方式描述所公开的技术,但是本申请不限于前述的实施方案,各种变型都是可能的。

例如,如果旋转轴74的中心轴线g比fpc插槽21的顶表面21a(在图9、19、20、24和25每一者中点划线示出的位置)更靠近第一尾部86(尾部片46、56)侧,那么可以改变中心轴线g的位置。

例如旋转轴74的中心轴线g可以比前述实施方案更靠近顶表面21a。这种设计上的改变使得锁定位置上的锁定构件65的锁定爪68(的锁定表面70)与fpc93的受锁部分98的接触部分和中心轴线g沿fpc插槽21的厚度方向位于相同的位置,或者中心轴线g比所述接触部分更靠近顶表面21a侧。然而,在所述接触部分和中心轴线g在厚度方向位于相同的位置的情况下,当受锁部分98与锁定爪68形成接触时(趋向解锁位置的)旋转力矩不太可能作用至锁定构件65。在中心轴线g比接触部分更靠近顶表面21a侧的情况下,趋向解锁位置的旋转力矩作用致锁定构件65,但是该旋转力矩很小(因为,中心轴线g比顶表面21a更靠近fpc插槽21的底表面侧并且接触部分位于fpc插槽21中)。因此,在任一这些情况中,有效地消除了fpc93被无意地从绝缘体20移除的可能性。

为了当在锁定构件65位于锁定位置的状态下向前移除fpc93时,引起绕旋转轴74的旋转中心g作用至锁定构件65的旋转力矩,从而“偏压锁定构件65以旋转至与解锁位置相对的一侧”,理想情况下的旋转中心g尽可能的靠近第一尾部86(尾部片46、56)。当旋转中心g比fpc插槽21的底表面(第一尾部86侧表面)更靠近第一尾部86(尾部片46、56)侧时,无论fpc93的厚度如何、锁定构件65的形状如何等等,都会产生偏压锁定构件65以旋转至与解锁位置相对的一侧的旋转力矩。

薄片状的连接物体除了是fpc还可以是电缆,诸如柔性扁平电缆(ffc)或者刚性板。

尽管通过使锁定构件65的每个锁定爪68位于fpc93的接合凹部97(该接合凹部具有敞开的侧边缘)而防止了无意地移除fpc93,可以在fpc93的一个表面形成锁定部分插入部,该锁定部分插入部是在宽度方向上朝向fpc93的中心与fpc93的侧边缘分离的通孔或者凹部,从而锁定爪68与该锁定部分插入部接合(在该情况下,与fpc93的通孔或者凹部邻近的部分是受锁部分)。

突出构件(锁定构件)可以在锁定构件65中形成为与锁定爪68(锁定构件)分离的构件,从而通过用电缆挤压突出构件而使位于锁定位置的锁定构件65旋转至解锁位置。锁定部分可以由与锁定爪68具有不同结构的构件形成。

当锁定构件65旋转至解锁位置时,可能引起锁定构件65的操作部分66的后端与绝缘体20的后部(比操作部分接收凹部25更向后的部分)的前端对接,从而调节锁定构件65越过解锁位置到与锁定位置相对的一侧的旋转。

可以省略接地触点55。信号触点可以是一种类型的触点。

可以使用在图31中示出的fpc。fpc93’包括:绝缘覆盖层95a,其覆盖电路图案94的除了两端的部分的两个表面;接地端子99’,其基本覆盖下方的绝缘覆盖层95a的全部下表面;以及绝缘覆盖层95b,其覆盖接地端子99’的除了前端和后端以外的部分的下表面。当fpc93’插入到fpc连接器10中时,fpc93’的每个电路图案94与相应的一个信号触点45a和45b的触点突出部52接触,接地端子99’与每个接地触点55的触点突出部60接触。

工业应用

根据本申请的连接器能够广泛地用作连接薄片状的连接物体的连接器,所述连接物体诸如柔性扁平电缆(ffc)、柔性印刷电路板(fpc),或者刚性板。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