耐热微孔膜和电池隔膜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3397026阅读:来源:国知局
耐热微孔膜和电池隔膜的制作方法

技术特征:
1.一种电池,包括:正极;负极;以及隔膜,其中所述隔膜包括:基底;以及在所述基底的至少一个表面上形成的耐热层,所述耐热层包含耐热树脂和无机粒子,其中,在所述耐热层的表面上形成数量为每0.0418mm2表面积不超过60个且在垂直于所述耐热层表面的方向上的面积为每0.0418mm2表面积不超过500μm2的突起,所述突起是由所述无机粒子聚集形成的,并且关于所述耐热层的高度平均表面具有的高度为所述无机粒子的平均粒径的两倍至十一倍,其中,热收缩率小于3.5。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池,其中,所述热收缩率为2.8以下。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池,其中,所述无机粒子至少具有颗粒状和纤维状。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池,其中,所述耐热层的厚度为所述无机粒子的平均粒径的六倍至十一倍。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池,其中,所述无机粒子的平均粒径为1.0μm以下。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电池,其中,所述无机粒子的平均粒径为0.3μm至0.8μm。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池,其中,所述无机粒子包括选自氧化铝、氧化镁、氧化钛、氧化锆和氧化硅中的至少一种材料。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池,其中,所述耐热树脂的熔点和玻璃转化点中的至少任何一种为至少180℃。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池,其中,所述耐热树脂包括聚偏二氟乙烯。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池,其中,所述无机粒子包括选自氮化硅、氮化铝、氮化硼和氮化钛中的至少一种材料。11.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池,其中,所述无机粒子包括选自碳化硅和碳化硼中的至少一种材料。1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池,其中,所述耐热层进一步包括粘土矿物。1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池,其中,所述基底的厚度为12μm至20μm。1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池,其中,所述基底的孔隙率为40%至50%。1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池,其中,所述正极包含设置在正极集流体上的正极活性物质层,所述正极活性物质层包括含有选自Co、Ni和Mn中的至少一种金属的锂复合氧化物,或无锂金属硫化物或无锂金属氧化物。1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池,其中,所述负极包含设置在负极集流体上的负极活性物质层,所述负极活性物质层包括选自下述中的至少一种:(1)碳材料,(2)Li金属,(3)镁(Mg)、硼(B)、铝、镓(Ga)、铟(In)、硅(Si)、锗(Ge)、锡(Sn)、铅(Pb)、铋(Bi)、镉(Cd)、银(Ag)、锌(Zn)、铪(Hf)、锆(Zr)、钇(Y)、钯(Pd)和铂(Pt)。17.根据权利要求16所述的电池,其中,所述负极活性物质层包括包含氧(O)和碳(C)的硅化合物、或包含氧(O)和碳(C)的锡化合物。1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池,其中,所述隔膜包括电解质。1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池,其中,在所述隔膜上设置电解质层,所述电解质层包括电解质和被构造为保持所述电解质的聚合物。20.根据权利要求19所述的电池,其中,所述电解质包括电解质盐和溶剂,所述溶剂包括选自内酯类溶剂、碳酸酯类溶剂、醚类溶剂、腈类溶剂、环丁砜类溶剂、磷酸和磷酸酯溶剂中的至少一种。21.根据权利要求19所述的电池,其中,所述电解质包括电解质盐和溶剂,所述溶剂包含由氟取代环状酯或链状酯中包含的部分或全部氢而产生的化合物。22.根据权利要求19所述的电池,其中,所述聚合物包括选自偏二氟乙烯、六氟丙烯、聚氧乙烯、聚丙烯腈、聚氧丙烯以及聚甲基丙烯酸甲酯中的至少一种。2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池,其中,包括所述正极、所述负极以及所述隔膜的卷绕电极体容纳在膜状外部件中。24.根据权利要求23所述的电池,其中,所述外部件具有其中热熔层、金属层、和外树脂层堆叠的结构。25.根据权利要求24所述的电池,其中,正极引线连接至所述正极并且负极引线连接至所述负极,粘附膜设置在所述外部件与所述正极引线和所述负极引线各自之间。26.根据权利要求25所述的电池,所述热熔层、所述外树脂层以及所述粘附膜中的至少一种包括聚乙烯、聚丙烯、改性聚乙烯、改性聚丙烯、或者它们的共聚物。27.根据权利要求24所述的电池,所述金属层包括铝、不锈钢、镍或铁。28.根据权利要求23所述的电池,保护带附着至所述卷绕电极体的最外周边。2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池,所述电池是圆柱形电池、方形电池、堆叠型电池或硬币电池。3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池,其中,所述无机粒子具有球形形状。31.一种包括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池的电子设备。32.一种隔膜,包括:基底;以及在所述基底的至少一个表面上形成的耐热层,所述耐热层包含耐热树脂和无机粒子,其中,在所述耐热层的表面上形成数量为每0.0418mm2表面积不超过60个且在垂直于所述耐热层表面的方向上的面积为每0.0418mm2表面积不超过500μm2的突起,所述突起是由所述无机粒子聚集形成的,并且关于所述耐热层的高度平均表面具有的高度为所述无机粒子的平均粒径的两倍至十一倍,其中,热收缩率小于3.5。33.根据权利要求32所述的隔膜,其中,所述热收缩率为2.8以下。34.一种耐热微孔膜,包括:基底;以及在所述基底的至少一个表面上形成的耐热层,所述耐热层包含耐热树脂和无机粒子,其中,在所述耐热层的表面上形成数量为每0.0418mm2表面积不超过60个且在垂直于所述耐热层表面的方向上的面积为每0.0418mm2表面积不超过500μm2的突起,所述突起是由所述无机粒子聚集形成的,并且关于所述耐热层的高度平均表面具有的高度为所述无机粒子的平均粒径的两倍至十一倍,其中,热收缩率小于3.5。35.根据权利要求34所述的耐热微孔膜,其中,所述热收缩率为2.8以下。
当前第2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