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立放大路径抑制部分端面泵浦板条放大器自振荡的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13768085阅读:来源:国知局
技术特征:

1.一种分立放大路径抑制部分端面泵浦板条放大器自振荡的方法,该部分端面泵浦板条放大器包括:第一反射镜(1),第二反射镜(2)、Innoslab放大晶体(3)、紫铜晶体架(4)、半导体二极管阵列(5)、第一双色镜(6)和反射镜,其特征在于,该方法包括下列步骤:

①调节第一反射镜(1)和第二反射镜(2)的俯仰机构使待放大的种子光依次经所述的第一反射镜(1)和第二反射镜(2)后,以与水平面呈θ度角射入所述的Innoslab放大晶体(3)中,产生第一通放大信号光;

②在所述的Innoslab放大晶体(3)放大信号光的入口侧放置所述的第一双色镜(6),在该Innoslab放大晶体(3)放大信号光的出口侧并排放置至少两个反射镜,即第三反射镜(7)、第四反射镜(8)。。。。。。和第N反射镜,所有反射镜到Innoslab放大晶体的距离均相等;

③调节所述的第三反射镜(7)的俯仰偏转机制,使第一通放大信号光经第三反射镜(7)反射后,在Innoslab放大晶体(3)中形成第二通放大信号光,该第二通放大信号光再经第一双色镜(6)反射后,在Innoslab放大晶体(3)中形成第三通放大信号光;

④调节该第四反射镜(8)俯仰偏转机制,使第三通放大信号光经第四反射镜(8)反射后,在Innoslab放大晶体(3)中形成第四通放大信号光,该第四通放大的信号光再经第一双色镜(6)反\t射后,在Innoslab放大晶体(3)中形成第五通放大信号光。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分立放大路径抑制部分端面泵浦板条放大器自振荡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该方法还包括步骤:⑤调节下一反射镜俯仰偏转机制,使前一通放大信号光经该下一反射镜(8)反射后,在Innoslab放大晶体(3)中形成放大信号光,该通放大信号光再经第一双色镜(6)反射后,在Innoslab放大晶体(3)中形成下一通放大信号光。

3.一种分立放大路径抑制部分端面泵浦板条放大器自振荡的方法,该部分端面泵浦板条放大器包括:第一反射镜(1),第二反射镜(2)、Innoslab放大晶体(3)、紫铜晶体架(4)、半导体二极管阵列(5)、双色镜和第三反射镜(7),其特征在于该方法包括下列步骤:

①调节第一反射镜(1)和第二反射镜(2)的俯仰机构使待放大的种子光依次经所述的第一反射镜(1)和第二反射镜(2)后,以与水平面呈θ度角射入所述的Innoslab放大晶体(3)中,产生第一通放大信号光;

②在所述的Innoslab放大晶体(3)的放大信号光的入口侧并排放置至少两个双色镜,在该Innoslab放大晶体(3)的放大信号光的出口侧放置第三反射镜(7);即第一双色镜(6)、第二双色镜、。。。。。。和第N双色镜,所有双色镜到Innoslab放大晶体的距离均相等;

③调节第一双色镜(6)的俯仰偏转机制,使第二通放大信号\t光经第一双色镜(6)反射后,在Innoslab放大晶体(3)中形成第三通放大信号光,该第三通放大信号光再经第三反射镜(7)反射后,在Innoslab放大晶体(3)中形成第四通放大信号光;

④调节第二双色镜的俯仰偏转机制,使第四通放大信号光经第二双色镜反射后,在Innoslab放大晶体(3)中形成第五通放大信号光,该第五通放大信号光再经第三反射镜(7)反射后,在Innoslab放大晶体(3)中形成第六通放大信号光。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分立放大路径抑制部分端面泵浦板条放大器自振荡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该方法还包括步骤:⑤调节下一双色镜的俯仰偏转机制,使前一通放大信号光经该下一双色镜反射后,在Innoslab放大晶体(3)中形成放大信号光,该放大信号光再经第三反射镜(7)反射后,在Innoslab放大晶体(3)中形成下一通放大信号光。

5.根据权利要求1-4任一所述的分立放大路径抑制部分端面泵浦板条放大器自振荡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θ=-0.1°~-0.3°,即以与水平面呈0.1°~0.3°且向下的角度注入。

6.根据权利要求1-4任一所述的分立放大路径抑制部分端面泵浦板条放大器自振荡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第一双色镜(6)的镀膜设计入射角度为0°,对泵浦光高透,对信号光高反,所述的第一反射镜(1)和第二反射镜(2)的镀膜设计入射角度均为45°,对信号光高反,所述的第三反射镜(7),第四反射镜(8)的镀膜设计入射角度均为0°,对信号光高反。

7.根据权利要求1-4任一所述的分立放大路径抑制部分端面泵浦板条放大器自振荡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每个反射镜和双色镜均具有偏转和俯仰调整机构。

当前第2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