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发明涉及一种电连接器,尤其涉及一种安装在电路板上的电连接器。
背景技术:
2014年,USB协会发布了Type C版本的USB标准,该种USB Type C连接器可进行正反插接,并且信号传输速率和屏蔽效果均作了相应改善。然而,该种USB Type C连接器与对接连接器对接时,两侧相互匹配的弹性抵持力通常由中央接地片的接地锁扣臂提供,从而导致产品加工工艺复杂、实现难度较大。
有鉴于此,有必要对现有的USB Type C连接器予以改进,以解决上述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新型的电连接器,该电连接器与对接连接器两侧匹配的弹性抵持力由接地端子引伸实现,简化了产品实现难度。
为实现上述发明目的,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电连接器,其包括:
第一端子组件,具有若干第一端子和固定在所述第一端子周围的第一本体,所述第一端子具有固定在第一本体内的第一固定部、自第一固定部一端向前延伸的第一接触部和自第一固定部另一端延伸出第一本体的第一焊接部;
第二端子组件,具有若干第二端子和固定在所述第二端子周围的第二本体,所述第二端子具有固定在第二本体内的第二固定部、自第二固定部一端向前延伸的第二接触部和自第二固定部另一端延伸出第二本体的第二焊接部;
接地组件,安装在所述第一端子组件和第二端子组件上;
遮蔽壳体,遮覆在所述第一端子组件和第二端子组件的外侧;
所述第一端子和第二端子均包括接地端子,所述电连接器还包括与所述第一端子的接地端子或第二端子的接地端子相连的锁扣件,所述锁扣件位于第一接触部与第二接触部旁侧,以与对接连接器弹性抵持。
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改进,所述锁扣件包括延伸至第一接触部与第二接触部旁侧的锁扣臂,所述锁扣臂弹性悬伸,以与对接连接器弹性抵持,沿第一端子与第二端子排列方向视之,所述锁扣臂位于第一端子与第二端子之间且位于第一端子与第二端子的外侧。
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改进,所述锁扣件还包括连接所述锁扣臂与所述接地端子的连接臂,所述连接臂呈L型设置,以使得所述锁扣臂的延伸方向垂直于第一端子和第二端子的延伸方向。
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改进,所述锁扣件还包括与所述锁扣臂相连且延伸至第一固定部与第二固定部旁侧的抵接臂,所述抵接臂朝远离第一端子和第二端子的方向弹性悬伸,以与所述遮蔽壳体电性连接。
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改进,所述遮蔽壳体包括包覆在所述第一端子组件和第二端子组件外侧的内铁壳和叠置于内铁壳外侧的外铁壳,所述抵接臂突伸出所述第一本体和第二本体并与所述内铁壳弹性抵接。
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电连接器还包括用以限位所述锁扣件的限位件,所述限位件与所述锁扣件相对设置,所述限位件包括与所述锁扣臂相贴合且设置在所述锁扣臂外侧的限位臂。
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改进,所述限位件与第一端子的接地端子一体成型,所述锁扣件与第二端子的接地端子一体成型。
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第一端子和第二端子均具有位于两侧的两个接地端子、相邻两个接地端子设置的两个电源端子以及设于两个电源端子之间的差分信号端子对和侦测端子。
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电连接器还包括固定在第一本体与第二本体之间的中央接地片,所述中央接地片遮覆所述第一固定部与第二固定部,所述中央接地片设有接触臂,且所述接触臂与所述接地端子相导通。
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改进,所述接地组件包括绝缘座和接地片,所述绝缘座与所述接地片分体设置,且沿电连接器长度方向视之,所述接地片位于所述绝缘座与电连接器前端面之间。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本发明的电连接器通过设置有与接地端子相连的锁扣件,且所述锁扣件位于接地端子的第一接触部与第二接触部旁侧,从而借由所述锁扣件可实现与对接连接器的弹性抵持,以简易的结构方式就能达到提供弹性抵持力、简化产品实现难度的目的。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符合标准USB 2.0 Type C连接器的立体图。
图2是图1所示电连接器的部分分解图。
图3是图2所示电连接器的分解图。
图4是图2中第一端子组件的立体分解图。
图5是图2中第二端子组件的立体分解图。
图6是图2中遮蔽壳体的分解图。
图7是本发明符合标准USB 3.1 Type C连接器的立体分解图。
图8是图7所示第一端子与第二端子相互配合的立体图。
图9是图7中中央接地片的立体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发明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详细描述。
请参阅图1至图6所示,为本发明符合标准USB 2.0 Type C连接器(简称为电连接器100)的一较佳实施例。该电连接器100用以焊接至一电路板上,并与对接连接器对接配合。所述电连接器100包括端子组件1、环绕设置在端子组件1外围的遮蔽壳体3及夹设在遮蔽壳体3与端子组件1之间的接地组件2。
所述端子组件1包括沿上下方向相互组装的第一端子组件4、第二端子组件5以及固定连接第一端子组件4和第二端子组件5的绝缘块6。当然,也可不设置所述绝缘块6,仅借由在第一端子组件4和第二端子组件5之间设置相互扣持的其他扣持结构,例如卡勾和卡槽(未图示),也可将第一端子组件4和第二端子组件5固定在一起。
请参阅图4与图5并结合图3所示,所述第一端子组件4具有若干第一端子41和固定在所述第一端子41周围的第一本体42。所述第一端子41具有固定在第一本体42内的第一固定部410、自第一固定部410一端向前延伸的第一接触部411和自第一固定部410另一端延伸出第一本体42的第一焊接部412。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一端子41呈一排镶埋固定在所述第一本体42中,所述第一焊接部412经第一固定部410后端向下弯折延伸后再沿水平方向向后延伸而成,以便于采用表面焊接方式焊接至电路板上。所述第一焊接部412沿横向成一排设置。
所述第二端子组件5具有若干第二端子51和固定在所述第二端子51周围的第二本体52。所述第二端子51具有固定在第二本体52内的第二固定部510、自第二固定部510一端向前延伸的第二接触部511和自第二固定部510另一端延伸出第二本体52的第二焊接部512。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二端子51也呈一排镶埋固定在第二本体52中,所述第二焊接部512沿垂直于第二固定部510方向自第二本体52后侧下方延伸出,并位于第一焊接部412前侧。所述第二焊接部512在前后方向(即电连接器100长度方向)上排列有两排,并且前后两排第二焊接部512交错设置。
所述第一端子41和第二端子51均具有设置于每排端子两侧的两个接地端子43、相邻两个接地端子43设置的两个电源端子44以及设于两个电源端子44之间的差分信号端子对45和侦测端子46,以使得所述第一端子41和第二端子51的排布符合标准USB 2.0 Type C连接器的端子排布。
所述第一本体42包括第一舌部421和与第一舌部421相连接的第一安装部422。所述第一舌部421在上下方向和左右方向上均小于第一安装部422。所述第一舌部421与第一安装部422的连接处形成有上下贯穿、以供模具(未图示)定位第一端子41的第一让位槽4211。所述第一舌部421定义有上外接面4212朝向所述遮蔽壳体3和下内接面4213朝向所述第二本体52,在下内接面4213上所述第一让位槽4211的一侧凹陷形成有收容孔4214、另一侧突设有定位柱4215。所述第一安装部422的朝向第二本体52一侧的内壁面上凹设有两个凹口4221,且该两个凹口4221凹设在第一安装部422与第一舌部421的连接处并分设于第一安装部422的两侧。
所述第二本体52包括第二舌部521和与第二舌部521相连接的第二安装部522。所述第二舌部521在上下方向和左右方向上均小于第二安装部522。所述第一舌部421与第二舌部521前侧形成有供收容所述第一接触部411和第二接触部511的对接空间20。所述第一舌部421与第二舌部521的前方两侧分别设有供第一舌部421与第二舌部521相互扣合定位的扣合块5214和扣合槽5215。所述第二安装部522的朝向第一本体42一侧的内壁面上突设有两个凸柱5221,且该两个凸柱5221与所述两个凹口4221分别对应设置。
所述第二舌部521对应定义有下外接面5212朝向所述遮蔽壳体3和上内接面5213朝向所述第一本体42,所述第二舌部521的上内接面5213一侧也对应凹陷形成有第二让位槽5211,且在所述第二让位槽5211的一侧对应突设有定位柱4215、另一侧对应凹陷形成有收容孔4214,从而借由所述定位柱4215与收容孔4214、扣合块5214与扣合槽5215、及所述凸柱5221与凹口4221的相互配合,可将第一端子组件4和第二端子组件5固定连接在一起。
所述定位柱4215的形状不同,本实施例中,其中一个定位柱4215为圆型,另一个定位柱4215为矩型。所述绝缘块6射出成型在第一本体42和第二本体52上,并镶埋于第一让位槽4211和第二让位槽5211中,从而将第一本体42与第二本体52稳固固定在一起。
所述电连接器100还包括与所述第一端子41的接地端子43或第二端子51的接地端子43相连的锁扣件7,所述锁扣件7位于所述第一接触部411与第二接触部511旁侧,以与对接连接器弹性抵持。本实施例中,所述锁扣件7自第二端子51的接地端子43延伸出;当然,在其他实施例中,所述锁扣件7亦可设计为自第一端子41的接地端子43延伸出。
所述锁扣件7包括延伸至第一接触部411与第二接触部511旁侧的锁扣臂71、连接所述锁扣臂71与所述接地端子43的连接臂72及与所述锁扣臂71相连且延伸至第一固定部410与第二固定部510旁侧的抵接臂73。所述锁扣臂71弹性悬伸,以与对接连接器弹性抵持;沿第一端子41与第二端子51排列方向视之,所述锁扣臂71位于第一端子41与第二端子51之间且位于第一端子41与第二端子51的外侧。所述连接臂72呈L型设置,以使得所述锁扣臂71和抵接臂73的延伸方向垂直于第一端子41和第二端子51的延伸方向,所述连接臂72镶埋成型于所述第二舌部521内。
所述抵接臂73朝远离第一端子41和第二端子51的方向弹性悬伸,以与所述遮蔽壳体3电性连接。所述第一舌部421与第二舌部521的两侧边均开设有供放置所述锁扣臂71和抵接臂73的收容槽5216,且在所述第一舌部421与第二舌部521组装完成后,所述锁扣臂71和抵接臂73曝露于所述收容槽5216。所述锁扣臂71的前端自所述收容槽5216突伸入所述对接空间20,以与对接连接器弹性抵持;所述抵接臂73的后端自所述收容槽5216中突伸出,以与遮蔽壳体3电性连接。
所述第二端子51的接地端子43后端还设有沿第二端子51排列方向水平突伸的延长臂513,所述第一安装部422与第二安装部522的两侧边均开设有开槽5222,所述延长臂513末端自所述开槽5222突伸出所述第二安装部522,以与所述遮蔽壳体3电性连接。具体地,沿第二端子51的对接方向(即电连接器100长度方向)视之,所述开槽5222位于所述凸柱5221后侧,且所述凸柱5221位于所述收容槽5216与开槽5222之间。
请参阅图2与图3并结合图4与图5所示,所述接地组件2沿电连接器100高度方向分别安装至所述第一端子组件4和第二端子组件5,并夹设在所述遮蔽壳体3与第一、第二端子组件4、5之间,以使得所述接地组件2与所述遮蔽壳体3电性连接。所述接地组件2包括绝缘座21和接地片22,所述绝缘座21与所述接地片22分体设置,且沿电连接器100长度方向视之,所述接地片22位于所述绝缘座21与电连接器100前端面10之间。
所述绝缘座21上形成有若干间隔设置的条状凸起211朝向第一端子41与第二端子51,且若干条状凸起211中两两之间形成长槽212,所述长槽212沿前后方向延伸,以供收容并限位所述第一接触部411和第二接触部511。本实施例中,所述绝缘座21的作用在于:当第一、第二端子41、51在与对接连接器匹配过程中旋转时,绝缘座21可以起到隔离第一、第二端子41、51与遮蔽壳体3的作用,进而避免短路现象的发生。
所述接地片22包括安装在第一本体42上的上接地片221和安装在第二本体52上的下接地片222,且所述上接地片221与所述上外接面4212位于同一平面,所述下接地片222与所述下外接面5212位于同一平面。所述接地片22设有内抵接弹片23和外抵接弹片24,所述内抵接弹片23前端反向弯折后形成U状头部231,沿电连接器100长度方向视之,所述U状头部231位于所述第一接触部411、第二接触部511与电连接器100前端面10之间。所述外抵接弹片24沿电连接器100长度方向向后延伸,以与遮蔽壳体3相抵持继而实现电性连接。
所述第一舌部421与第二舌部521的前端均开设有供所述U状头部231突伸入所述对接空间20的通孔4216及供收容所述绝缘座21的收容口4217,所述收容口4217位于所述通孔4216后侧,且所述第一接触部411和第二接触部511暴露于所述收容口4217,并限位收容在所述长槽212中。
所述接地片22的两侧分别设有向外延伸的固定脚25,沿电连接器100长度方向视之,所述固定脚25位于所述内抵接弹片23与外抵接弹片24之间。所述第一舌部421与第二舌部521的两侧边对应开设有供收容所述固定脚25的固定槽4218,所述固定脚25的两侧边设有倒刺251,以与所述固定槽4218干涉配合,从而借由所述固定脚25固定在固定槽4218内、内抵接弹片23的U状头部231突伸入通孔4216内,可限制接地片22相较第一、第二本体42、52移动。
请参阅图6所示,所述遮蔽壳体3遮覆在所述第一端子组件4和第二端子组件5的外侧,并包括包覆在所述第一端子组件4和第二端子组件5外侧的内铁壳31和叠置于所述内铁壳31外侧的外铁壳32。所述内铁壳31将所述第一端子组件4和第二端子组件5的前端完整包覆,所述外铁壳32遮覆在所述第一端子组件4和第二端子组件5的后端。具体来说,所述内铁壳31将所述第一舌部421、第二舌部521、接地组件2等完整包覆;所述外铁壳32遮覆所述第一安装部422和第二安装部522。
所述抵接臂73的后端自所述收容槽5216突伸出所述第一本体42和第二本体52,并与所述内铁壳31的内壁面弹性抵接。所述内铁壳31具有椭圆形横截面,且为一体成型。所述外铁壳32套设在内铁壳31的后端,并包括套设在内铁壳31后端的套筒部321及遮盖所述第一安装部422与第二安装部522顶部的遮盖部322。
所述套筒部321的前端上下两侧均设有撕破成型的翻边3211,以在与线材注塑成型时增加注塑强度,进而增加产品破坏力。所述遮盖部322的两侧设有沿电连接器100高度方向延伸的焊脚3221,以焊接至电路板上。所述套筒部321呈椭圆形环状设计,并与所述内铁壳31后端点焊固定。
请参阅图7至图9并结合图2与图3所示,为本发明符合标准USB 3.1 Type C连接器(简称为电连接器100’)的一较佳实施例。在本实施方式中,电连接器100’的结构与前述电连接器100的结构大体相同,区别主要在于:1、第一端子41’和第二端子51’的排布方式不同;2、电连接器100’还具有中央接地片8;3、电连接器100’还具有用以限位所述锁扣件7的限位件9。以下内容将主要针对区别结构作详细说明,其他相同的结构不再赘述。
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一端子41’和第二端子51’均具有设置于每排端子两侧的两个接地端子43、相邻两个接地端子43设置的两对高频差分信号端子47、分别相邻两对高频差分信号端子47内侧设置的两个电源端子44及位于该两个电源端子44之间的四个低频差分信号端子48,以使得所述第一端子41’和第二端子51’的排布符合标准USB 3.1 Type C连接器的端子排布。第一端子41’与第二端子51’中的高频差分信号端子47类型相同且反向排布,以使得对接连接器正反插时均可与本发明电连接器100’电性导通,并可进行信号传输。
相较于所述电连接器100,电连接器100’还具有固定在第一端子组件4与第二端子组件5之间的中央接地片8,所述中央接地片8设置在第一本体42和第二本体52之间,且仅遮覆所述第一本体42与第二本体52的后半段,以屏蔽第一端子41’与第二端子51’之间的信号干扰。所述中央接地片8设有与所述定位柱4215相配合的一对定位孔81、位于一对定位孔81后侧的长条形孔洞82及位于所述定位孔81之间的方形孔洞83。所述第一让位槽4211和第二让位槽5211在方形孔洞83处上下连通,以借由绝缘块6镶埋成型于所述第一让位槽4211、方形孔洞83及第二让位槽5211中,使得所述第一端子组件4、中央接地片8及第二端子组件5稳固固定在一起。
所述中央接地片8遮覆所述第一固定部410’与第二固定部510’,且所述中央接地片8上设有与所述接地端子43相导通的接触臂84。本实施方式中,所述接触臂84撕裂成型于所述长条形孔洞82内并朝向所述第二端子51’突伸,以与第二端子51’的接地端子43形成接触,继而传递接地信号。当然,在其他实施方式中,所述接触臂84也可设置在所述中央接地片8的两侧并位于两个所述抵接臂73之间,当所述内铁壳31自前向后组装至端子组件1外侧时,所述内铁壳31的内壁面会与所述抵接臂73弹性抵接,并使得所述抵接臂73向所述第一端子41’、第二端子51’靠近,从而使得所述抵接臂73与所述接触臂84形成接触,继而传递接地信号。
所述中央接地片8的后端设有向两侧延伸的延伸臂85,所述延伸臂85末端亦自所述开槽5222突伸出所述第二安装部522’,以与所述遮蔽壳体3电性连接。所述第二安装部522’上开设有供限位收容所述延伸臂85的限位槽5223,且所述限位槽5223与所述开槽5222相连通,以便所述延伸臂85自所述限位槽5223突伸入所述开槽5222。
相较于所述电连接器100,电连接器100’还具有用以限位所述锁扣件7的限位件9。本实施例中,所述锁扣件7与第二端子51’的接地端子43一体成型,所述限位件9与第一端子41’的接地端子43一体成型;当然,在其他实施例中,所述锁扣件7亦可设计为与第一端子41’的接地端子43一体成型,所述限位件9则相应设计为与第二端子51’的接地端子43一体成型。
所述限位件9与所述锁扣件7相对设置,并包括与所述锁扣臂71相贴合设置的限位臂91及连接所述限位臂91与接地端子43的连接部92,所述连接部92呈L型设置,以使得所述限位臂91的延伸方向垂直于接地端子43的延伸方向。所述连接部92镶埋成型于第一本体42内,所述限位臂91设置在所述锁扣臂71的外侧并曝露于所述收容槽5216,从而在电连接器100’与对接连接器对接时,所述限位臂91可用于防止锁扣臂71在对接连接器的应力作用下向外移动,进一步增强与对接连接器之间的锁扣力。
本实施例中,所述限位件9仅设置在第一接触部411’一侧,以限位所述锁扣件7;当然,在第一固定部410’一侧亦可设置有所述限位件9,且此时该限位件9与所述抵接臂73相贴合设置并设置在抵接臂73的内侧,从而在所述抵接臂73与内铁壳31弹性抵接时,所述限位件9抵顶所述抵接臂73,以防止抵接臂73受内铁壳31挤压变形,进一步保证抵接臂73与内铁壳31对接良好。
本发明所描述的限位件9是设置在符合USB 3.1标准的USB Type C连接器(如图7与图8所示)上,当然,所述限位件9结构亦可应用于符合USB 2.0标准的USB Type C连接器(如图2与图3所示)。
综上所述,本发明的电连接器100、100’通过设置有与接地端子43相连的锁扣件7,且所述锁扣件7位于接地端子43的第一接触部411、411’与第二接触部511旁侧,从而借由所述锁扣件7即可实现与对接连接器的弹性抵持,中央接地片8仅位于产品后半段以实现屏蔽及提供阻抗匹配作用,以简易的结构方式就能达到提供弹性抵持力、简化产品实现难度的目的。
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而非限制,尽管参照较佳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了详细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可以对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等同替换,而不脱离本发明技术方案的精神和范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