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线系统与其阻隔器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278390阅读:181来源:国知局
天线系统与其阻隔器结构的制造方法与工艺

本发明是关于一种天线元件,特别是关于一种天线系统与其阻隔器结构。



背景技术:

随着网络连线技术的快速演进,多样化的网络服务应运而生,造就人们对于能连线上网的通讯电子装置的需求。为了因应这样的需求,各家制造厂商不断通过改进自家通讯电子装置的装置效能与外观设计,冀望能提升产品的竞争力。一般而言,制造厂商通常会透过对天线系统的改进,以达到提升产品效能与缩小产品体积的目的。然而,对于天线系统的改进不仅得考虑其于运作频率的调整与控制,还得评估其于制造生产上所需消耗的人力成本。

因此,在兼顾天线系统正常运作与其模组缩小化的前提下,进行天线系统的设计,是一大挑战。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揭露的一方面是关于一种天线系统包含框架、多个第一天线元件、多个第二天线元件以及多个阻隔器。第一天线元件与第二天线元件彼此交替且相间隔地沿着框架的边缘排列设置,其中第一天线元件的运作频段与第二天线元件的运作频段不同。阻隔器呈十字交错排列设置于框架上,且被第一天线元件与第二天线元件所包围,用于阻挡第一天线元件与第二天线元件间的信号干扰。

在一个或多个实施方式中,阻隔器包含多个第一阻隔器与多个第二阻隔器。第一阻隔器呈十字交错排列,且设置于框架的中央处。第二阻隔器分别对应设置于第一阻隔器与框架的边缘间,其中第一阻隔器与指向相对的第二阻隔器间呈相对错位排列设置于框架上。

在一个或多个实施方式中,第一阻隔器包含第一支撑部与第一阻隔部。第一支撑部设置于框架上,第一阻隔部连接第一支撑部,且第一支撑部与第一阻 隔部相互垂直连接呈l形。第二阻隔器包含第二支撑部与第二阻隔部。第二支撑部设置于框架上,第二阻隔部连接第二支撑部,且第二支撑部与第二阻隔部相互垂直连接呈l形,其中第一阻隔部的水平长度小于第二阻隔部的水平长度。

在一个或多个实施方式中,第一阻隔器与第二阻隔器的垂直长度约等于第一天线元件或第二天线元件的垂直长度,第一阻隔器与第二阻隔器的水平长度不匹配于比例长度,其中比例长度是相关于第一天线元件与第二天线元件的运作频段所对应的波长。

在一个或多个实施方式中,第一天线元件与第二天线元件的极化方向不同于阻隔器的极化方向。

本发明揭露的另一方面是关于一种阻隔器结构,应用于天线系统。天线系统包含多个第一天线元件与多个第二天线元件,第一天线元件与第二天线元件彼此交替且相间隔地沿着框架的边缘排列设置,其中第一天线元件的运作频段与第二天线元件的运作频段不同。阻隔器结构包含多个阻隔器,阻隔器呈十字交错排列设置于框架上,且被第一天线元件与第二天线元件所包围,用于阻挡第一天线元件与第二天线元件间的信号干扰。

在一个或多个实施方式中,阻隔器包含多个第一阻隔器与多个第二阻隔器。第一阻隔器呈十字交错排列,且设置于框架的中央处。第二阻隔器分别对应设置于第一阻隔器与框架的边缘间,其中第一阻隔器与指向相对的第二阻隔器间呈相对错位排列设置于框架上。

在一个或多个实施方式中,第一阻隔器包含第一支撑部与第一阻隔部,且第一支撑部与第一阻隔部相互垂直呈l形排布。第一支撑部设置于框架上,第一阻隔部连接第一支撑部。第二阻隔器包含第二支撑部与第二阻隔部,且第二支撑部与第二阻隔部相互垂直呈l形排布。第二支撑部设置于框架上,第二阻隔部连接第二支撑部,其中第一阻隔部的水平长度小于第二阻隔部的水平长度。

在一个或多个实施方式中,第一阻隔器与第二阻隔器的垂直长度约等于第一天线元件或第二天线元件的垂直长度,而第一阻隔器与第二阻隔器的水平长度不匹配于比例长度,其中比例长度是相关于第一天线元件与第二天线元件的运作频段所对应的波长。

在一个或多个实施方式中,第一天线元件与第二天线元件的极化方向不同于阻隔器的极化方向。

综上所述,本发明的技术方案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明显的优点和有益效果。通过上述技术方案,可达到相当的技术进步,并具有产业上的广泛利用价值,本发明以特定配置方式将天线元件与隔离器整合于框架上,达到天线元件于运作时的高隔离度。本发明技术,通过天线元件的配置方式、隔离器的配置方式以及天线元件与隔离器间对应的配置方式,得以加强天线元件于运作时的隔离度,从而缩短不同天线元件间的相对距离,达到缩小整体天线系统体积的目的。

附图说明

图1为依据本发明揭露的实施例所绘制的天线系统的立体示意图;

图2为依据本发明揭露的实施例所绘制的天线系统的立体示意图;以及

图3a、图3b、图3c为依据本发明揭露的实施例所绘制的天线系统的平面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文是举实施例配合所附附图作详细说明,以更好地理解本发明的实施方式,但所提供的实施例并非用以限制本发明所涵盖的范围,而结构操作的描述非用以限制其执行的顺序,任何由元件重新组合的结构,所产生具有均等功效的装置,皆为本发明所涵盖的范围。此外,根据业界的标准及惯常做法,附图仅以辅助说明为目的,并未依照原尺寸作图,实际上各种特征的尺寸可任意地增加或减少以便于说明。下述说明中相同元件将以相同的符号标示来进行说明以便于理解。

在全篇说明书与权利要求书所使用的用词(terms),除有特别注明外,通常具有每个用词使用在此领域中、在此揭露的内容中与特殊内容中的平常意义。某些用以描述本发明揭露的用词将于下或在此说明书的别处讨论,以提供本领域技术人员在有关本发明揭露的描述上额外的引导。

此外,在本发明中所使用的用词“包含”、“包括”、“具有”、“含有”等等,均为开放性的用语,即意指“包含但不限于”。此外,本发明中所使用 的“及/或”,包含相关列举项目中一或多个项目的任意一个以及其所有组合。

于本发明中,当一元件被称为“连接”或“耦接”时,可指“电性连接”或“电性耦接”。“连接”或“耦接”亦可用以表示二或多个元件间相互搭配操作或互动。此外,虽然本发明中使用“第一”、“第二”、…等用语描述不同元件,该用语仅是用以区别以相同技术用语描述的元件或操作。除非上下文清楚指明,否则该用语并非特别指称或暗示次序或顺位,亦非用以限定本发明。

图1为依据本发明揭露的实施例所绘制的天线系统的立体示意图。如图1所示,天线系统100包含框架102、多个第一天线元件104、多个第二天线元件106、多个第一阻隔器108以及多个第二阻隔器110,其中第一天线元件104、第二天线元件106、第一阻隔器108以及第二阻隔器110皆配置于框架102上。举例而言,框架102的形状可为方形平面,但本发明的实施并不以此为限。于一实施例中,框架102的形状为方形平面,且框架102的边缘的长度约为80毫米至130毫米。

于一实施例中,第一天线元件104与第二天线元件106彼此交替且相间隔地沿着框架102的边缘排列设置。举例而言,第一天线元件104与第二天线元件106皆配置于框架102的边缘,其中在框架102的边缘上,与第一天线元件104相邻的天线元件皆为第二天线元件106,与第二天线元件106相邻的天线元件皆为第一天线元件104。另外,第一天线元件104与第二天线元件106对应的运作频段并不相同。举例而言,第一天线元件104对应的运作频段可为wi-fi所支持的无线频段2.4ghz与无线频段5ghz中其一者,第二天线元件106对应的运作频段可为wi-fi所支持的无线频段2.4ghz与无线频段5ghz中另一者,但本发明的实施并不以此为限。

于一实施例中,第一天线元件104透过倒f型天线(inverted-ftypeantenna)的实施方式沿着框架102的边缘排列设置,第二天线元件106透过π型天线(pitypeantenna)的实施方式沿着框架102的边缘排列设置,但本发明的实施并不以此等天线类型为限。举例而言,第一天线元件104包含第一接地部(如图2,第一接地部202)、第一辐射部(如图2,第一辐射部203)以及第一馈源部(如图2,第一馈源部204),第二天线元件106包含第二接地部(如图2,第二接地部206)、第二辐射部(如图2,第二辐射部207)以及第二馈源部(如图2,第二馈源部208)。第一接地部202与第二接地部206透过框架102的边缘接地,第一辐 射部203以倒f型排布方式连接第一接地部202与第一馈源部204,第二辐射部207以π型排布方式连接第二接地部206与第二馈源部208,其中第一馈源部204与第二馈源部208用以接收馈入电源并分别供给能量于第一天线元件104与第二天线元件106。应了解到,上述关于第一天线元件104与第二天线元件106的具体实施方式仅用以示范,并非用以限制本发明的实施方式。

于另一实施例中,第一接地部202的水平长度(如图1,水平长度l1)约为7毫米至11毫米,第一接地部202的垂直长度(如图1,垂直长度l2)约为3毫米至5毫米。第一辐射部203的水平长度约为25毫米至41毫米,第一辐射部203的垂直长度约为1毫米至3毫米。第一馈源部204的水平长度约为2毫米至4毫米,第一馈源部204的垂直长度约为4毫米至6毫米。另外,第二接地部206的水平长度约为2毫米至3毫米,第二接地部206的垂直长度约为3毫米至5毫米。第二辐射部207的水平长度约为15毫米至25毫米,第二辐射部207的垂直长度约为3毫米至5毫米。第二馈源部208的水平长度约为1毫米至3毫米,第二馈源部208的垂直长度约为2毫米至4毫米。上述不同元件的水平长度与垂直长度的测量方式均相似于第一接地部202的水平长度l1与垂直长度l2所示范,故不另以符号标示。

于又一实施例中,第一天线元件104的垂直长度为第一接地部202与第一辐射部203的垂直长度的总和,第二天线元件106的垂直长度为第二接地部206与第二辐射部207的垂直长度的总和。

于一实施例中,第一阻隔器108与第二阻隔器110呈十字交错排列设置于框架102上,且第一天线元件104与第二天线元件106沿着框架102边缘的设置会将第一阻隔器108与第二阻隔器110包围在框架102内。举例而言,第一阻隔器108与第二阻隔器110所形成的十字状排列会将配置于框架102的边缘的第一天线元件104与第二天线元件106所包围的区域大致分别划分至四个隔离区。由于第一阻隔器108与第二阻隔器110所划分出的隔离区具有对应阻绝信号的功效,从而可以降低位于不同隔离区中的第一天线元件104/第二天线元件106于运作时可能对彼此造成的信号干扰。其结果为第一天线元件104与第二天线元件106于运作时的隔离度得以提升,从而令第一天线元件104与第二天线元件106于配置时的相对距离可以进一步缩短,达到天线系统100的模组缩小化的目的。

于另一实施例中,第一阻隔器108与第二阻隔器110所形成的十字状排列是与框架102的边缘连接。举例而言,第一阻隔器108与第二阻隔器110所形成十字状排列可视为具有四个向外延伸的端点,其是分别对应至框架102的四个边缘上,而非连接至框架102的边缘交接的转折点。

于一实施例中,第一阻隔器108与第二阻隔器110是通过l型阻隔器的实施方式配置于框架102上,且第一阻隔器108相异于第二阻隔器110。举例而言,第一阻隔器108包含第一支撑部(如图2,第一支撑部210)与第一阻隔部(如图2,第一阻隔部212),第二阻隔器110包含第二支撑部(如图2,第二支撑部214)与第二阻隔部(如图2,第二阻隔部216),即第一阻隔器108与第二阻隔器110均以支撑部跟阻隔部的两段结合而呈现l的形状。换句话说,第一支撑部210与第二支撑部214皆设置竖立于框架102上,而第一阻隔部212与第二阻隔部216分别连接第一支撑部210与第二支撑部214,使第一阻隔器108与第二阻隔器110均分别形成l形形状。另外,第一阻隔器108与第二阻隔器110的垂直长度是相同于第一天线元件104与第二天线元件106配置于框架102的边缘的垂直长度,第一阻隔器108与第二阻隔器110的水平长度是相关于第一天线元件104与第二天线元件106的运作频段所对应的波长。

举例而言,为了避免第一阻隔器108与第二阻隔器110等效成为天线元件进行运作,第一阻隔器108中的第一阻隔部212与第二阻隔器110中的第二阻隔部216的水平长度得避免匹配于第一天线元件104与第二天线元件106的运作频段所对应的波长的特定比例(如,全波长、半波长、四分之一波长或八分之一波长…等)。因此,对应先前说明的第一天线元件104与第二天线元件106的运作频段不同,可理解到第一阻隔部212的水平长度相异于第二阻隔部216的水平长度。应了解到,上述关于第一阻隔器108与第二阻隔器110的具体实施方式仅用以示范,并非用以限制本发明的实施方式。

于一实施例中,第一阻隔器108中的第一阻隔部212与第二阻隔器110中的第二阻隔部216两者中,水平长度较短者,以十字交错排列于框架102上,排设位置并紧邻于框架102的中央处,其中,十字是指阻隔器在设置上呈现的指向关系,交错是指阻隔器设置上的距离间隔。于本实施例中,第一阻隔器108中的第一阻隔部212相较于第二阻隔器110中的第二阻隔部216具有较短的水平长度。因此,第一阻隔器108被设置于框架102的中央处,并于框架 102的中央处形成十字状交错排列。

举例而言,天线系统100包含四个第一阻隔器108(即,第一阻隔器108a~108d),第一阻隔器108a中的第一阻隔部212与第一阻隔器108b/108c中的第一阻隔部212的指向为相对垂直配置,第一阻隔器108a中的第一阻隔部212与第一阻隔器108d中的第一阻隔部212的指向为相对平行配置,且第一阻隔器108a~108d中的第一阻隔部212分别指向框架102的不同边缘(如图1所示),呈现前述的十字指向关系。另外,第一阻隔器108a中的第一支撑部210与第一阻隔器108b/108c中的第一支撑部210为错位配置于框架102上。换句话说,第一阻隔器108a中的第一支撑部210与第一阻隔器108b/108c中的第一支撑部210间分别具有垂直间距v1/垂直间距v2。于一实施例中,垂直间距v1约为4毫米至7毫米,垂直间距v2约为4毫米至7毫米。应了解到,虽然上述实施例仅以第一阻隔器108a作为配置的示范基准,但其配置方法可为第一阻隔器108b~108d所实施。

于另一实施例中,第一阻隔部212的水平长度约为10毫米至16毫米,第一阻隔部212的垂直长度约为3毫米至5毫米。第一支撑部210的水平长度约为4毫米至6毫米,第一支撑部210的垂直长度约为3毫米至4毫米。上述关于不同的水平长度与垂直长度的测量方式均相似于水平长度l1与垂直长度l2所示范,故不另以符号标示。

于又一实施例中,第一阻隔器108的垂直长度为第一阻隔部212与第一支撑部210的垂直长度的总和,且第一阻隔器108的垂直长度约等于第一天线元件104的垂直长度或第二天线元件106的垂直长度。

另一方面,第一阻隔器108中的第一阻隔部212与第二阻隔器110中的第二阻隔部216两者中,水平长度较长者所对应的阻隔器则对应配置于另一水平长度较短的阻隔所对应的阻隔器与框架102的边缘间。于本实施例中,第二阻隔器110中的第二阻隔部216相较于第一阻隔器108的第一阻隔部212具有较长的水平长度。因此,第二阻隔器110被设置于第一阻隔器108与框架102的边缘间,并与第一阻隔器108在框架102上相对形成十字状排列。且第二阻隔器110a~110d中的第一阻隔部216分别指向框架102的中心处,与第一阻隔器108a~108d的第一阻隔部212的指向相对(如图1所示)。

举例而言,天线系统100包含四个第二阻隔器110(即,第二阻隔器 110a~110d),第二阻隔器110a中的第二阻隔部216与第二阻隔器110b/110c中的第二阻隔部216的指向为相对垂直配置,第二阻隔器110a中的第二阻隔部216与第二阻隔器110d中的第二阻隔部216为相对平行配置,且第二阻隔器110a~110d中的第二阻隔部216均指向框架102的中央处(如图1所示)。于本实施例中,第二阻隔器110a中的第二支撑部214与第一阻隔器108b中的第一支撑部210间为相对平行配置并具有垂直间距v1的交错,第二阻隔器110a中的第二支撑部214与第一阻隔器108a中的第一支撑部210为相对垂直配置并具有水平间距h1的交错。另外,第二阻隔器110a中的第二支撑部214与第一阻隔器108c中的第一支撑部210为平行配置且垂直间距v1为零。于一实施例中,垂直间距v1约为4毫米至7毫米,水平间距h1约为30毫米至50毫米。应了解到,虽然上述实施例仅以第二阻隔器110a作为配置的示范基准,但其配置方式可为第二阻隔器110b~110d所实施。

于另一实施例中,第二阻隔部216的水平长度约为14毫米至22毫米,第二阻隔部216的垂直长度约为5毫米至7毫米。第二支撑部214的水平长度约为4毫米至6毫米,第二支撑部214的垂直长度约为1毫米至2毫米。于又一实施例中,第二阻隔器110的垂直长度为第二阻隔部216与第二支撑部214的垂直长度的总和,且第二阻隔器110的垂直长度约等于第一天线元件104或第二天线元件106的垂直长度。上述关于不同的水平长度与垂直长度的测量方式均相似于水平长度l1与垂直长度l2所示范,故不另以符号标示。

透过上述的配置方式,可降低第一阻隔器108与第二阻隔器110对于非直射信号的阻绝(如,散射),从而令天线系统于信号的接收与发送上更为全向。应了解到,上述关于第一阻隔器108与第二阻隔器110的具体配置仅为示范,并非用以限制本发明的实施方式。

于一实施例中,第一阻隔器108与第二阻隔器110间的垂直间距v1与水平间距h1可以依据使用需求于设计天线系统100时进行调整。举例而言,透过于第一阻隔器108与第二阻隔器110间预留垂直间距v1与水平间距h1,令非直射信号不全为第一阻隔器108与第二阻隔器110所阻绝。举例而言,此类信号可以透过散射的方式绕过第一阻隔器108与第二阻隔器110由天线系统100中的多个第一天线元件所接收。换句话说,通过上述配置方式,天线系统100可以支持多重输入多重输出技术(multi-inputandmulti-output,mimo)。 关于垂直间距v1与水平间距h1的详细描述是相同于先前实施例中所示范,故于此不重复赘述。

于一实施例中,框架102的形状为方形,第一天线元件104与第二天线元件106的数量皆为四个,第一阻隔器108与第二阻隔器的数量皆为四个。因此,框架102包含四个边缘,且任两相邻的边缘透过转折点互相垂直配置,其中于框架102的四个边缘上分别沿着边缘竖立设有一第一天线元件104与一第二天线元件106,且第一天线元件104与第二天线元件106彼此交替且相间隔地沿着框架102的边缘排列设置。举例而言,与第一天线元件104相邻的天线元件皆为第二天线元件106,与第二天线元件106相邻的天线元件皆为第一天线元件104,其中于框架102的垂直转折处相邻的两边缘上,第一天线元件104与第二天线元件106分别沿着两垂直的框架102边缘的方向设置而对应为垂直排列配置。另一方面,第一阻隔器108与第二阻隔器110所形成的十字状排列可视为具有四个向外延伸的端点,其是分别连接至框架102的各边缘的中间处,而非连接至框架102的边缘转折点。于本实施例中,各第二阻隔器110的第二支撑部214被设置于各框架102边缘上第一天线元件104与第二天线元件106间的位置。

图2为依据本发明揭露的实施例所绘制的天线系统的立体示意图。如图2所示,其是为图1所示范的天线系统100的部分立体架构,特别是为第一阻隔器108与第二阻隔器110透过十字状的交错排列将框架102所划分出的部分隔离区。关于第一天线元件104、第二天线元件106、第一阻隔器108以及第二阻隔器110的具体配置方式已为先前实施例所示范,故于此不重复赘述。

于一实施例中,第一天线元件104透过倒f型天线的实施方式沿着框架102的边缘排列设置,第二天线元件106透过π型天线的实施方式沿着框架102的边缘排列设置,但本发明的实施并不以此等天线类型为限。举例而言,第一天线元件104包含第一接地部202、第一辐射部203以及第一馈源部204,第二天线元件106包含第二接地部206、第二辐射部207以及第二馈源部208。第一接地部202与第二接地部206透过框架102的边缘接地,第一辐射部203以倒f型排布方式连接第一接地部202与第一馈源部204,第二辐射部207以π型排布方式连接第二接地部206与第二馈源部208,其中第一馈源部204与第二馈源部208用以接收馈入电源并分别供给能量于第一天线元件104与第二 天线元件106。应了解到,上述关于第一天线元件104与第二天线元件106的具体实施方式仅用以示范,并非用以限制本发明的实施方式。

于一实施例中,第一阻隔器108与第二阻隔器110是通过l型阻隔器的实施方式配置于框架102上,且第一阻隔器108相异于第二阻隔器110。举例而言,第一阻隔器108包含第一支撑部210与第一阻隔部212,第二阻隔器110包含第二支撑部214与第二阻隔部216。第一支撑部210与第二支撑部214皆设置竖立于框架102上,而第一阻隔部212与第二阻隔部216部分别连接第一支撑部210与第二支撑部214,使第一阻隔器108与第二阻隔器110均分别形成l形形状。另外,第一阻隔器108与第二阻隔器110的垂直长度是相同于第一天线元件104与第二天线元件106配置于框架102的边缘的垂直长度,第一阻隔器108与第二阻隔器110的水平长度是分别相关于第一天线元件104与第二天线元件106的运作频段所对应的波长。

举例而言,为了避免第一阻隔器108与第二阻隔器110等效成为天线元件进行运作,第一阻隔器108中的第一阻隔部212与第二阻隔器110中的第二阻隔部216的水平长度得避免匹配于第一天线元件104与第二天线元件106的运作频段所对应的波长的特定比例(如,全波长、半波长、四分之一波长或八分之一波长…等)。因此,对应先前说明的第一天线元件104与第二天线元件106的运作频段不同,可理解到第一阻隔部212的水平长度相异于第二阻隔部216的水平长度。应了解到,上述关于第一阻隔器108与第二阻隔器110的具体实施方式仅用以示范,并非用以限制本发明的实施方式。

于一实施例中,透过调整第一天线元件104与第二天线元件106间的天线指向、相对距离以及天线极化,可以进一步加强天线系统100中的第一天线元件104与第二天线元件106于运作时的隔离度,从而缩小天线系统100的模组体积。

举例而言,于图2所示范的实施例中,首先,第一天线元件104与第二天线元件106沿着框架102中透过转折点呈垂直配置的两边缘垂直排列配置,其中沿框架102垂直的两边缘所配置的第一天线元件104的天线指向与第二天线元件106的天线指向互相背离,借以降低第一天线元件104与第二天线元件106于信号接收与发送时对彼此造成的干扰。

其次,不同第一天线元件104间透过相对距离与相对垂直配置的实施,降 低运作频段相同的第一天线元件104于信号接收与发送时对彼此造成的干扰。举例而言,于不同第一天线元件104间配置第二天线元件106,借以增加不同第一天线元件104间的相对距离。具体而言,由于第一天线元件104中的接地部202与两相邻的第二天线元件106中的接地部206间具有距离d1、距离d2以及距离d3,从而增加不同第一天线元件104间的相对距离。另外,不同第一天线元件104间更可以透过相对垂直配置,增加不同第一天线元件104间的实质相对距离,并减少干扰。具体而言,透过将两第一天线元件104分别设置于框架102中呈垂直配置的两边缘上,则两两较近的第一天线元件104即呈相对垂直配置。于一实施例中,距离d1约为7毫米至12毫米,距离d2约为15毫米至25毫米,距离d3约为32毫米至53毫米。应了解到,上述配置方法亦可为第二天线元件106所实施。

最后,透过令第一天线元件104与第二天线元件106的极化关系相反于第一阻隔器108与第二阻隔器110,加强不同隔离区中的第一天线元件104/第二天线元件106于运作时的隔离度。举例而言,第一天线元件104与第二天线元件106可为垂直极化,第一阻隔器108与第二阻隔器110可为水平极化。应了解到,上述关于天线元件与阻隔器间的具体极化关系仅用以示范,并非用以限制本发明的实施方式。

于第一阻隔器108与第二阻隔器110透过十字状排列将框架102所划分出的其他隔离区中相对应的第一天线元件104、第二天线元件106、第一阻隔器108以及第二阻隔器110亦可应用上述的实施与配置方式,其具体实施与配置方式相同于上述所示范,故于此不重复赘述。

图3a、图3b、图3c为依据本发明揭露的实施例所绘制的关于天线元件配置的阻隔器结构的示意图。于一实施例中,此天线元件的配置方式可为上述的天线系统100所应用,但本发明并不以此为限。首先,如图3a所示,以框架102的中心处为圆心,再以框架102的中心处至框架102的边缘的垂直长度302a为直径画圆形b1,并画两交叉直线b2及直线b3连接框架顶点且通过框架102的中央处,再依据圆形b1与直线b2、直线b3间的四交集点而产生天线元件的四个禁止区a1。举例而言,为了避免第一阻隔器108与第二阻隔器110因为感应或其他被动效应而等效成为天线元件进行运作,于天线元件的四个禁止区a1内不得设置任何天线元件(如,第一天线元件104与第二天线元件 106),以避免第一阻隔器108与第二阻隔器110由于过度接近天线而产生等效天线的效应。另一方面,透过天线元件的四个禁止区a1的实施,亦可避免阻隔器作为反射器将天线元件所发送的信号进行反射,从而增强信号的干扰及过度指向。应了解到,上述关于天线元件禁止区a1的具体配置仅用以示范,并非用以限制本发明的实施方式。举例而言,垂直长度302a并不仅限于框架102的中心处至框架102的边缘的垂直距离。

其次,如图3b所示,以任一第二阻隔器110中的每一点作为基准,再以天线系统100的运作频段对应的四分之一波长作为长度302b,向与此第二阻隔器110为水平配置的框架102的边缘垂直延伸长度302b,从而产生天线元件禁止区a2。举例而言,为了避免第一阻隔器108与第二阻隔器110等效成为天线元件进行运作,于天线元件禁止区a2内不得设置任何天线元件(如,第一天线元件104与第二天线元件106)。另一方面,透过天线元件禁止区a2的实施,亦可避免阻隔器作为反射器将天线元件所发送的信号进行反射,从而增强信号的干扰及过度指向。应了解到,上述关于天线元件禁止区a2的具体配置仅用以示范,并非用以限制本发明的实施方式。举例而言,长度302b并不仅限于天线系统100的运作频段对应的四分之一波长。

最后,如图3c所示以任一第一阻隔器108中的每一点作为基准,再以天线系统100的运作频段对应的四分之一波长作为长度302c,向与此第一阻隔器108为水平配置的框架102的边缘垂直延伸长度302c,从而产生天线元件禁止区a3。举例而言,为了避免第一阻隔器108与第二阻隔器110等效成为天线元件进行运作,于天线元件禁止区a3内不得设置任何天线元件(如,第一天线元件104与第二天线元件106)。另一方面,透过上述天线元件禁止区a3的实施,亦可避免阻隔器作为反射器将天线元件所发送的信号进行反射,从而增强信号的干扰及过度指向。应了解到,上述关于天线元件禁止区a3的具体配置仅用以示范,并非用以限制本发明的实施方式。举例而言,长度302c并不仅限于天线系统100的运作频段对应的四分之一波长。

于上述实施例中,本发明以特定排列方式将天线元件与隔离器配置整合于框架上,从而达到天线元件于运作时的高隔离度。透过本发明技术,通过天线元件的配置方式、隔离器的配置方式以及天线元件与隔离器间的对应配置关系,天线元件于运作时的隔离度得以被加强,从而缩短不同天线元件间的相对 距离,达到缩小整体天线系统体积的目的。其中,透过调整不同天线元件间的指向、距离以及极化关系,更可以进一步强化天线元件间的隔离度。另一方面,依据本发明所揭露的阻隔器配置方式,可降低阻隔器对于非直射信号的阻绝(如,散射),从而令天线系统于信号的接收与发送上更为全向,并可以支持多重输入多重输出技术。

技术领域通常知识者可以容易理解到揭露的实施例实现一或多个前述举例的优点。阅读前述说明书后,技术领域通常知识者将有能力对如同此处揭露内容作多种类的更动、置换、等效物以及多种其他实施例。因此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当视权利要求书所界定的范围与其均等范围为主。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