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载报警脱扣器及断路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3096082阅读:338来源:国知局
过载报警脱扣器及断路器的制作方法与工艺

本发明总体来说涉及一种断路器用的脱扣器,具体而言,涉及一种具有过载报警功能的脱扣器。



背景技术:

断路器是电气领域的常用部件,用于接通和分断电流,并在过载或短路的情况下对线路提供保护。断路器通常具有脱扣器,用以使断路器断开。

图1所示为现有的脱扣器的示意图,该脱扣器包括壳体1、切换开关2、双金属件3、连动杆4及衔铁5。正常状态下,切换开关2与连动杆4上的触发部6连接,且连动杆4通过内部的弹簧保持在该位置,使得回路保持连通。当发生过载情况时,与过载回路相对应的双金属件3受热变形,并推动连动杆4上的接触部7,使得连动杆4旋转,经过一段变形时间,迫使连动杆4的触发部6与切换开关2脱离,从而切断回路,起到过载保护作用。当回路的任一个回路或一个以上的回路发生短路情况时,与短路的回路相对应的衔铁5旋转,推动连动杆4,使得连动杆4的触发部6与切换开关2脱离,从而切断回路。

也就是说,在发生过载或短路情况时,现有的脱扣器是在未经工作人员确认的情况下直接切断回路。然而,在某些场合下,当发生过载现象时,直接突然切断回路会带来不利影响,例如,在消防供电和医疗供电等特殊场合和重要建筑,出现过载后自动切断回路会造成更大的损失。

因此,需要一种较为人性化的脱扣器及断路器,使得在发生过载现象时,能够人为的判断和选择是否切断回路,以尽量避免造成重大损失。

在所述背景技术部分公开的上述信息仅用于加强对本发明的背景的理解,因此它可以包括不构成对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已知的现有技术的信息。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一个主要目的在于克服上述现有技术的至少一种缺陷,提供一种脱扣器及断路器,使得在发生过载现象时,能够人为的判断和选择是否切断回路,以尽量避免造成重大损失。

为实现上述发明目的,本发明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过载报警脱扣器,用于对回路进行过载及短路保护,其包括壳体、切换开关、至少一个过载触发部、至少一个短路触发部、第一连动杆、第二连动杆及过载报警机构。

切换开关可活动的设置于壳体上。至少一个过载触发部位于壳体内,且与回路相对应。至少一个短路触发部位于壳体内,且与回路相对应。第一连动杆可旋转的设置于壳体,且第一连动杆具有第一杆体和位于第一杆体上的第一触发部和至少一个第一接触部,第一接触部与过载触发部对应设置。第二连动杆可旋转的设置于壳体,且第二连动杆具有第二杆体和位于第二杆体上的第二触发部和至少一个第二接触部,第二接触部与短路触发部对应设置。过载报警机构位于第一触发部的旋转范围内。

其中,当各回路未出现过载或短路时,切换开关与第二触发部接触,各回路处于导通状态。

当任一回路发生过载时,发生过载的回路所对应的过载触发部推动与其对应的第一接触部,使得第一连动杆相对于壳体旋转,在第一连动杆旋转过程中,第一触发部触发过载报警机构,使其发出过载信号,切换开关与第二触发部保持接触,各回路仍处于导通状态。

当任一回路发生短路时,发生短路的回路所对应的短路触发部旋转,并推动与其对应的第二接触部,带动第二连动杆相对于壳体旋转,使得第二触发部与切换开关分离,从而各回路被切断。

根据本发明的另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断路器,其包括上述的过载报警脱扣器。

本发明的有益技术效果在于:当任一回路发生过载时,本发明的过载报警脱扣器在保持各回路导通的情况下,发出过载信号,工作人员接到报警信号后可根据实际情况判断和选择是否切断回路。例如,在消防供电和医疗供电等特殊场合和重要建筑,可采用除切断回路以外的其他应急方式。相比于现有的脱扣器,本发明的过载报警脱扣器并非在出现过载后自动切断回路,而是提供工作人员判断与选择,从而可避免由此直接断路造成的重大损失。

附图说明

通过结合附图考虑以下对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的详细说明,本发明的各种目标、特征和优点将变得更加显而易见。附图仅为本发明的示范性图解,并非一定是按比例绘制。在附图中,同样的附图标记始终表示相同或类似的部件。其中:

图1是现有的脱扣器的示意图。

图2是根据一示例性实施方式示出的一种过载报警脱扣器的示意图,其未示出过载报警脱扣器的盖体。

图3是根据一示例性实施方式示出的一种过载报警脱扣器的第一连动杆和第二连动杆的组装示意图。

图4是根据一示例性实施方式示出的一种过载报警脱扣器的局部示意图,其中,微动开关处于未触发状态。

图5是根据一示例性实施方式示出的一种过载报警脱扣器的局部示意图,其中,微动开关处于触发状态。

图6是根据一示例性实施方式示出的一种过载报警脱扣器的立体图。

图7是根据一示例性实施方式示出的一种过载报警脱扣器的盖体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现在将参考附图更全面地描述示例实施方式。然而,示例实施方式能够以多种形式实施,且不应被理解为限于在此阐述的实施方式;相反,提供这些实施方式使得本发明将全面和完整,并将示例实施方式的构思全面地传达给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图中相同的附图标记表示相同或类似的结构,因而将省略它们的详细描述。

所描述的特征、结构或特性可以以任何合适的方式结合在一个或更多实施方式中。在下面的描述中,提供许多具体细节从而给出对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充分理解。然而,本领域技术人员将意识到,可以实践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而没有所述特定细节中的一个或更多,或者可以采用其它的方法、组件、材料等。在其它情况下,不详细示出或描述公知结构、材料或者操作以避免模糊本发明的各方面。

本发明提供一种过载报警脱扣器,其用于断路器,以对回路进行过载及短路保护。参照图2至图3所示,过载报警脱扣器包括壳体10、切换开关20、至少一个过载触发部30、至少一个短路触发部40、第一连动杆50、第二连动杆60及过载报警机构70。

切换开关20可活动的设置于壳体10上。至少一个过载触发部30位于壳体10内,且与回路相对应。至少一个短路触发部40位于壳体10内,且与回路相对应。第一连动杆50可旋转的设置于壳体10,且第一连动杆50具有第一杆体51和位于第一杆体51上的第一触发部52和至少一个第一接触部53,第一接触部53与过载触发部30对应设置。第二连动杆60可旋转的设置于壳体10,且第二连动杆60具有第二杆体61和位于第二杆体61上的第二触发部62和至少一个第二接触部63,第二接触部63与短路触发部40对应设置。过载报警机构70位于第一触发部52的旋转范围内。

其中,当各回路正常,未出现过载或短路情况时,切换开关20与第二触发部62接触,各回路处于导通状态,如图2所示。

当任一回路发生过载时,发生过载的回路所对应的过载触发部30推动与其对应的第一接触部53,使得第一连动杆50相对于壳体10旋转,在第一连动杆50旋转过程中,第一触发部52触发过载报警机构70(如图5所示),使其发出过载信号,切换开关20与第二触发部62保持接触,各回路仍处于导通状态。

当任一回路发生短路时,发生短路的回路所对应的短路触发部40旋转,并推动与其对应的第二接触部63,带动第二连动杆60相对于壳体10旋转,使得第二触发部62与切换开关20分离,从而各回路被切断。

因此,当任一回路发生过载时,本发明的过载报警脱扣器在保持各回路导通的情况下,发出过载信号,工作人员接到报警信号后可根据实际情况判断和选择是否切断回路。例如,在消防供电和医疗供电等特殊场合和重要建筑,可采用除切断回路以外的其他应急方式。相比于现有的脱扣器,本发明的过载报警脱扣器并非在出现过载后自动切断回路,而是提供工作人员判断与选择,从而可避免由此直接断路造成的重大损失。

其中,当各回路未出现过载或短路时,即各回路正常时,第一接触部53与第二接触部63的位置相反,发生过载时第一连动杆50的旋转方向与发生短路时第二连动杆60的旋转方向相同。本实施例中,如图4所示,当各回路未出现过载或短路时,第一接触部53朝上,而第二接触部63朝下。发生过载时的第一连动杆50与发生短路时的第二连动杆60均顺时针旋转。然而,第一连动杆和第二连动杆的设置方向及运动方向不限于此,任意能够实现触发的结构均包含于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内。

如图2所示,其中,壳体10包括前壁11、后壁12及一对侧壁13,前壁11、后壁12及一对侧壁13围成容纳空间,切换开关20设置于后壁12,过载触发部30、短路触发部40、第一连动杆50及第二连动杆60均位于容纳空间内。应当说明的是:本文提到的容纳空间包含壳体内部以及沿壳体纵向延伸的壳体以外的部分。

第一连动杆50和第二连动杆60与壳体的连接方式有多种,下文将其中一实施例进行说明。

如图3所示,过载报警脱扣器还包括销轴80,销轴80连接于该对侧壁之间,销轴80可为固定连接,也可为可旋转的连接。第一连动杆50和第二连动杆60均设置于销轴80上,且能够分别独立的绕销轴80旋转。即,第一连动杆50和第二连动杆60二者的运动互不干涉。当发生过载使得第一连动杆50运动时,第二连动杆60保持不动。当发生短路使得第二连动杆60运动时,第一连动杆50保持不动。

本实施例中,第一杆体51上设有第一套接部511、第一凹部512及第一凸部513,第一套接部511套设在销轴80上;第二杆体61上设有第二套接部611、第二凹部612及第二凸部613,第二套接部611套设在销轴80上,组装时,第一凹部513与第二凸部613相对应,第一凸部513与第二凹部612相对应。第一连动杆50和第二连动杆60的凹凸结构配合可避免旋转时发生干涉,且对应的凹凸结构可设计为尺寸相同,由此可起到导向作用,避免旋转时产生晃动。

本实施例中,第二触发部62位于第二凸部613上,当各回路未出现过载或短路时,第二触发部62倾斜的嵌入第一凹部512;当任一回路发生短路时,第二触发部62旋转并离开第一凹部512。

应当理解,第一连动杆50和第二连动杆60的凹凸结构的数量和位置不限于此,可设置多个凹部和多个相对于的凸部。

在另一实施例中,销轴的数量为两个,分别连接第一连动杆和第二连动杆。即,过载报警脱扣器还可包括第一销轴和第二销轴,第一销轴和第二销轴连接于该对侧壁之间,第一连动杆设置于第一销轴上,第二连动杆设置于第二销轴上。此实施例并未在附图中示出,第一销轴和第二销轴的结构可与销轴80类似,也可采用其他结构。任何能够实现第一连动杆和第二连动杆独立旋转的结构均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内。

本实施例中,如图4所示,其中,第一触发部52与第一接触部53之间具有夹角,过载报警机构70位于第一触发部52之上,当任一回路发生过载时,第一触发部52以图中顺时针方向旋转并触动过载报警机构70的底部,过载报警机构70被上推,如图5所示。第一触发部52可设计为具有夹角的顶面和底面,当处于未触发状态时,底面处于水平,当旋转至触发过载报警机构70时,顶面处于水平,并触动过载报警机构70的底部,由此,使得触发动作更加准确。

本实施例中,如图4和图5所示,过载报警机构70包括微动开关71和导线72,微动开关71包括开关本体711和位于开关本体711底部的触发按钮712,导线72与触发按钮712电连接,当任一回路发生过载时,第一触发部52旋转并触动触发按钮712,通过导线72发送过载信号。过载信号可被过载报警脱扣器以外的控制设备接收。

在一实施例中,导线和触发按钮的数量均为两对,且导线与触发按钮一一对应的电连接,当微动开关未被触发时,其中一对触发按钮处于打开状态,另一对触发按钮处于关闭状态;当微动开关被触发时,其中一对触发按钮处于关闭状态,另一对触发按钮处于打开状态。

应当说明的是:过载报警机构的类型不限于此,可以其他类型的开关替代微动开关。另外,导线和触发按钮的数量不限于此,可根据使用需求设计为一个或多个。

另外,开关本体711可设置于壳体10上,也可设置于脱扣器的其他部位,例如,如图6、7所示,过载报警脱扣器还包括盖体90,其扣设于壳体10的顶部,开关本体711设置于盖体90,且触发按钮712外露并朝向壳体10内部。

在一实施例中,如图3和图4所示,第一接触部53可包括第一立板531和第一触头532,第一立板531自第一杆体51突伸,第一触头532自第一立板531突伸,并且,当任一回路发生过载时,发生过载的回路所对应的过载触发部30推动与其对应的第一触头532。

其中,第一触头532可与第一立板531一体成型,或者,第一触头532可与第一立板531可拆卸的连接,例如,螺纹连接。

在一实施例中,如图2所示,第二触发部62自第二杆体61突伸,且第二触发部62的一端为钩状,切换开关20的与第二触发部62接触的一端也为钩状,当各回路未出现过载或短路时,第二触发部62的一端钩住切换开关20的一端。应当说明的是:第二触发部与切换开关的接触方式不限于此,任何能够实现二者电连接的方式均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内,例如二者可为磁性接触。

另外,本发明的过载报警脱扣器的过载触发部和短路触发部可采用与现有的脱扣器类似的形式,即,过载触发部为双金属件,短路触发部为衔铁,其结构与连接方式与现有技术类似,故不赘述。

综上所述,当任一回路发生过载时,本发明的过载报警脱扣器在保持各回路导通的情况下,发出过载信号,工作人员接到报警信号后可根据实际情况判断和选择是否切断回路。例如,在消防供电和医疗供电等特殊场合和重要建筑,可采用除切断回路以外的其他应急方式。相比于现有的脱扣器,本发明的过载报警脱扣器并非在出现过载后自动切断回路,而是提供工作人员判断与选择,从而可避免由此直接断路造成的重大损失。

另外,本发明的脱扣器在发生过载时不切断回路,同时可发出报警信号,其符合iec60947-2和gb14048.2的要求,并且符合gb50054的特殊要求。而本发明与普通的塑壳断路器技术有所不同,普通塑壳断路器发生过载时,提供过载延时切断电路功能,无法满足gb50054的要求。

虽然已参照几个典型实施例描述了本发明,但应当理解,所用的术语是说明和示例性、而非限制性的术语。由于本发明能够以多种形式具体实施而不脱离发明的精神或实质,所以应当理解,上述实施例不限于任何前述的细节,而应在随附权利要求所限定的精神和范围内广泛地解释,因此落入权利要求或其等效范围内的全部变化和改型都应为随附权利要求所涵盖。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