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申请要求于2015年6月22日提交至韩国知识产权局(KIPO)的第10-2015-0088412号韩国专利申请的优先权及权益,该韩国专利申请的全部内容通过引用并入本文。
技术领域
本发明的实施方式涉及显示设备。
背景技术:
向用户提供图像的电子设备,诸如智能电话、数字相机、膝上型计算机、导航仪和电视,均包括用于显示图像的显示设备。显示设备包括用于生成图像且用于显示图像的显示面板以及位于显示面板上方以保护显示面板的窗面板。
在显示面板中生成的图像可透过窗面板传输而提供给用户。窗面板包括其上显示图像的显示区域,并且包括围绕显示区域的非显示区域。窗面板的非显示区域可设计成通过使用印刷层而具有各种颜色。然而,通过全反射而到达印刷层的光可被散射到周围,并因此可观察到漏光。
应理解的是,该背景技术部分意在提供对于理解技术有用的背景技术,这样,该背景技术部分可包括不构成现有技术的思想、概念或认知。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诸多方面针对于改善了由全反射导致的漏光现象的显示设备。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或多个示例性实施方式,显示设备包括:显示 面板,配置为显示图像;窗衬底,位于显示面板上方,并包括显示区域和围绕显示区域的非显示区域,显示区域配置为透过显示区域传输图像;第一粘附层,位于显示面板与窗衬底之间;以及装饰膜,位于窗衬底的上表面的上方。装饰膜包括基膜和位于基膜的第一表面处的印刷层。
窗衬底可包括塑料衬底。
显示设备还可包括位于基膜的第二表面处的硬涂覆层。
显示设备还可包括阶梯差异补偿层,阶梯差异补偿层在装饰膜的下表面处被印刷层的部分围绕。
显示设备还可包括位于窗衬底与装饰膜之间的第二粘附层。
印刷层可接触第二粘附层。
印刷层可与非显示区域对应。
显示设备还可包括位于印刷层的下表面处的辅助粘附层。
辅助粘附层可接触第二粘附层。
印刷层可包括位于基膜的表面上的第一装饰印刷层以及位于第一装饰印刷层上的光阻挡印刷层。
光阻挡印刷层可接触第二粘附层。
第一装饰印刷层可包括白色印刷层。
光阻挡印刷层可包括黑色印刷层。
印刷层还可包括位于光阻挡印刷层与第一装饰印刷层之间的第二装饰印刷层。
第二装饰印刷层可包括珍珠颜料并可具有透明的颜色。
显示面板可包括第一衬底、位于第一衬底上的封盖层以及位于封盖层上的薄膜封装层(TFE)。
显示设备还可包括偏振器,偏振器位于薄膜封装层上并面对窗衬底。
第一粘附层可位于偏振器与窗面板之间。
显示设备还可包括位于偏振器上的触摸屏面板(TSP)。
显示设备可包括有机发光二极管(OLED)显示面板。
上述内容仅是说明性的,并且不意在以任何方式成为限制。除了 以上描述的说明性的方面和实施方式以外,通过参照附图和以下详细描述,进一步的方面和实施方式将变得显而易见。
附图说明
通过以下结合附图作出的详细描述,将更加清楚地理解发明的本公开的以上及其它方面,在附图中:
图1是示出根据一个或多个示例性实施方式的显示设备的分解立体图;
图2是示出图1的显示设备的窗的立体图;
图3是示出根据一个或多个示例性实施方式的显示设备的剖视图;
图4是示出图3的B部分的放大视图;
图5是示出在图1的A部分中的、显示面板的像素的示意性平面图;
图6是沿图5的线I-I′截取的剖视图;
图7是示出传统平面显示设备的部分的剖视图;
图8是示出传统曲面显示设备的部分的剖视图;
图9是示出引起图8的传统曲面显示设备漏光的光路径的剖视图;
图10是示出传统显示设备的、引起漏光的光路径和光引导路径的厚度T1的剖视图;
图11是示出根据一个或多个示例性实施方式的显示设备的、引起漏光的光路径和光引导路径的厚度T2的剖视图;
图12是示出图10的C部分的示意性剖视图;
图13是示出图11的D部分的示意性剖视图;
图14A是示出来自传统显示设备的漏光水平的光学模拟的结果的示意图;
图14B是示出来自根据一个或多个示例性实施方式的显示设备的漏光水平的光学模拟的结果的示意图;
图15是在传统显示设备与根据一个或多个示例性实施方式的显 示设备之间对漏光水平作比较的曲线图;
图16是示出根据一个或多个示例性实施方式的显示设备的剖视图;以及
图17是示出根据一个或多个示例性实施方式的显示设备的剖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通过以下参照附图描述的实施方式,本发明的诸多方面以及用于实现本发明的诸多方面的方法将变得清楚。然而,本发明可以许多不同的形式实施,而且不应被理解为局限于本文中所阐述的实施方式。相反,提供这些实施方式使得本公开将是彻底的和完整的,并且将发明的范围充分地传达给本领域技术人员。相应地,可以不描述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完整地理解本发明的方面和特征来说是不必要的过程、元件和技术。除非另有说明,否则在全部的附图和书面的描述中,相同的附图标记表示相同的元件,并因此,将不重复对这些相同的元件的描述。为了清楚起见,在附图中,可夸大元件、层和区域的相对尺寸。
将理解的是,虽然术语“第一”、“第二”、“第三”等在本文中可用于描述各种元件、部件、区域、层和/或部分,但是这些元件、部件、区域、层和/或部分不应受这些术语限制。这些术语仅用于将一个元件、部件、区域、层或部分与另一元件、部件、区域、层或部分区分开。因此,在不背离本发明的精神和范围的情况下,以下讨论的第一元件、部件、区域、层或部分可以被称作第二元件、部件、区域、层或部分。
空间相对术语,诸如“在…下方(beneath)”、“在…之下(below)”、“下部(lower)”、“在…下面(under)”、“在…之上(above)”、“上部(upper)”等,可以为了便于解释而在本文中用于描述如附图中所示出的一个元件或特征与另外的元件或特征的关系。将理解的是,空间相对术语意在包括除了附图中所描绘的方向之外的、设备在使用或操作中的不同方向。例如,如果附图中的设备翻转,则被描述成在其它元件或特征“之下”或“下方”或“下面”的元件将随后被定向为在其它元件或特征“之上”。 因此,示例性术语“在…之下(below)”和“在…下面(under)”可包括“在…之上(above)”和“在…之下(below)”这两个方向。设备可另外定向(例如,旋转90度或处于其它方向),并且应该相应地解释本文中使用的空间相对描述语。
本文中所使用的术语仅出于描述具体示例性实施方式的目的且不意在成为限制。将理解的是,当元件或层被称作在另一元件或层“上(on)”、“连接至(connected to)”或“联接至(coupled to)”另一元件或层时,该元件或层可直接在另一元件或层上、直接连接至或直接联接至另一元件或层,或者可存在一个或多个中间元件或层。此外,还将理解的是,当元件或层被称作在两个元件或层“之间”时,该元件或层可以是在这两个元件或层之间的唯一元件或层,或者还可存在一个或多个中间元件或层。
除非上下文另外明确地指示,否则如本文中所使用的单数形式“一个(a)”和“一个(an)”意在也包括复数形式。将进一步理解的是,术语“包括(comprise)”、“包括(comprising)”、“包含(include)”和/或“包含(including)”在用于本说明书中时,指明所叙述的特征、整体、步骤、操作、元件和/或部件的存在,但是不排除一个或多个其它特征、整体、步骤、操作、元件、部件和/或它们的组的存在或增加。诸如“…中的至少一个”的表述在位于一列元件之后时,修饰整列元件而不修饰该列中的单独的元件。
如本文中所使用的,术语“大致(substantially)”、“大约(about)”及相似的术语用作近似的术语而不用作程度的术语,并且意在说明可由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认识到的在测量的或计算的值中的固有误差。另外,当描述本发明的实施方式时,“可(may)”的使用指代“本发明的一个或多个实施方式”。如本文中所使用的,术语“使用(use)”、“使用(using)”和“使用(used)”可被认为分别与术语“利用(utilize)”、“利用(utilizing)”和“利用(utilized)”同义。另外,术语“示例性的”意在指代示例或说明。
除非另有限定,否则本文中使用的全部术语(包括技术术语和科学术语)具有与本发明所属的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意思相 同的意思。将进一步理解的是,除非在本文中明确地如此限定,否则诸如在常用词典中所限定的那些术语的术语应被解释为具有与其在相关领域和/或本说明书的上下文中的意思一致的意思,且不应以理想化的或过于正式的意义来解释。
在下文中,参照图1至图4描述根据一个或多个示例性实施方式的显示设备100。
图1是示出根据一个或多个示例性实施方式的显示设备100的分解立体图。
参照图1,显示设备100包括:显示面板200,在显示面板200上限定了像素区PX和非像素区NPX;壳610,容纳显示面板200;冲击吸收板620,位于显示面板200与壳610之间;窗面板300,在窗面板300上限定了显示区域DA和非显示区域NDA;以及第一粘附层500,位于显示面板200与窗面板300之间。窗面板300位于显示面板200上方。
非像素区NPX围绕像素区PX形成,以及非显示区域NDA围绕显示区域DA形成。显示面板200的像素区PX与窗面板300的显示区域DA对应,以及显示面板200的非像素区NPX与窗面板300的非显示区域NDA对应。在图1中,为了便于描述,壳610、显示面板200、窗面板300和第一粘附层500被示出为彼此分离。
显示面板200的像素区PX限定为用于生成和显示图像的区域。显示面板200的非像素区NPX限定为不生成或不显示图像的区域。在显示面板200中生成的图像可透过窗面板300传输而提供给用户。
可以不具体地限制显示面板200的类型。例如,显示面板200可以是自发射型显示面板(诸如有机发光二极管(“OLED”)显示面板)或者非发射型显示面板(诸如液晶显示(“LCD”)面板和/或电泳显示面板(“EPD”))。以下参照图6进一步描述显示面板200。
壳610容纳显示面板200。如图1中所示,在一些实施方式中,壳610可以是提供用于容纳显示面板200的空间的单个单元。然而,在其它示例性实施方式中,壳610可具有这样的结构,在该结构中两个或更多个单元彼此联接。
壳610还可包括电路板,在电路板上除了安装有显示面板200之外还安装有驱动元件。此外,壳610还可包括电力单元,诸如电池。
冲击吸收板620可位于显示面板200与壳610之间以吸收可能施加于显示面板200上的冲击。相应地,冲击吸收板620可防止或减小外部冲击直接施加至显示面板200。在一些实施方式中,可省略冲击吸收板620。
窗面板300可位于显示面板200的其上显示图像的侧(例如,第一侧)上(或可位于该侧处),并且可联接至壳610以与壳610一起形成显示设备100的外表面。
偏振器400可位于显示面板200上,以及更详细地,可位于显示面板200与第一粘附层500之间。此外,额外的粘附层可位于偏振器400与显示面板200之间以将偏振器400附接至显示面板200。
偏振器400可防止外部入射光(或外部光)在显示面板200上反射离开而被用户察觉。相应地,通过偏振器400可防止或降低在显示设备100中的显示质量退化并且可改善用户的可见度。
此外,显示设备100还可包括触摸屏面板。触摸屏面板可位于显示面板200上。例如,触摸屏面板可位于显示面板200与偏振器400之间,或者可位于偏振器400上。基于从触摸屏面板施加的输入信号,显示面板200可向用户提供对应于输入信号的图像。
图2是示出图1的窗面板300的立体图,以及图3是示出根据一个或多个示例性实施方式的显示设备100的剖视图。在图3中省略了壳610和冲击吸收板620。
以下参照图2和图3描述窗面板300。
窗面板300位于显示面板200上方并且保护显示面板200免于外部划痕。
窗面板300的上平坦表面包括显示区域DA和围绕显示区域DA形成的非显示区域NDA。显示区域DA是可向观察者显示(或提供)图像的区域。非显示区域NDA是不显示图像的区域。非显示区域NDA可印刷成黑色。然而,非显示区域NDA的印刷颜色不限于此,并且非显示区域NDA可印刷成各种颜色。例如,在一些示例性实施方式 中,非显示区域NDA可印刷成白色。
窗面板300可包括窗衬底310、装饰膜350、第二粘附层320和硬涂覆层370,其中第二粘附层320位于窗衬底310与装饰膜350之间。
窗衬底310位于显示面板200上方(或面对显示面板200)。窗衬底310的平坦区域包括如上所述的在窗面板300的平坦区域中的显示区域DA和围绕显示区域DA的非显示区域NDA。
窗衬底310可包括配置为传输光的透明膜。相应地,在显示面板200的像素区PX中生成的图像可在显示区域DA中透过窗衬底310传输而提供给用户。
窗衬底310可包括具有抗冲击性质的塑料或玻璃(或者可由具有抗冲击性质的塑料或玻璃形成)。窗衬底310可具有四边形板形状,并且四边形板的拐角可以是圆形的。在一些实施方式中,如图2中所示,窗衬底310可具有右边缘部分311被弯曲的结构。然而,本发明不限于此,并且窗衬底310可具有各种适当的形状,诸如弯曲的拐角部分、弯曲的左边缘部分等。
印刷层340可在非显示区域NDA中位于面对显示面板200的窗衬底310的上表面上。即,非显示区域NDA与包括印刷层340的区域对应,而且显示区域DA与省略了印刷层340的区域对应。
参照图3,装饰膜350位于窗衬底310上方。第二粘附层320可位于装饰膜350与窗衬底310之间。
装饰膜350可包括基膜330以及位于基膜330的表面上的印刷层340。
基膜330可以是透明膜,诸如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PET)膜。然而,可传输光的任何透明膜可以是可适用的,而没有限制。
印刷层340可在非显示区域NDA中位于基膜330的表面上。此外,印刷层340可接触在窗衬底310与基膜330之间的第二粘附层320。
印刷层340可包括具有颜色的有机材料(例如,具有预定颜色的有机材料)。相应地,印刷层340的颜色可在窗衬底310的非显示区域NDA中显示给用户。
印刷层340还可防止或减小容纳单元的可见度,该容纳单元配置 为容纳用于驱动显示面板200的驱动单元。
印刷层340可具有各种颜色,包括例如黑颜色或白颜色。当印刷层340具有黑颜色时,印刷层340可包括黑色矩阵。当印刷层340具有白颜色时,印刷层340可包括有机绝缘材料,诸如白色树脂。此外,印刷层340可包括不透明的无机绝缘材料(诸如CrOx和/或MoOx)和/或不透明的有机绝缘材料(诸如黑色树脂)。相应地,印刷层340可阻挡显示面板200中的光、可防止显示面板200的内部结构的可见、并且可确定窗面板300的一部分的颜色。
印刷层340可通过在基膜330上印刷印刷成分而形成,并且包括印刷层340的装饰膜350可附接至窗衬底310。然而,在基膜330上形成印刷层340的方法以及在窗衬底310的表面上设置装饰膜350的方法不限于此,并且可利用各种适当的方案(或工艺)。
印刷层340可具有单层结构,但是本发明不限于此。例如,印刷层340可包括均具有相同或不同厚度的多个层。
图4是示出图3的B部分的放大视图。在图4中示出了印刷层340的详细配置。
参照图4,印刷层340包括在非显示区域NDA中位于基膜330的表面上的多个印刷层341、342和343(例如,第一装饰印刷层341、第二装饰印刷层342和光阻挡印刷层343)。
第一装饰印刷层341可以是白色印刷层,但是本发明不限于此。在可选的示例性实施方式中,第一装饰印刷层341可具有除了白颜色以外的各种颜色。此外,第一装饰印刷层341可包括单个层,或可包括具有相同颜色的多个层以提供更明显的(或鲜艳的)颜色。
第二装饰印刷层342可具有透明颜色,并且可包括具有闪烁特性的珍珠颜料。这样,第二装饰印刷层342可向用户提供可见的闪烁效果。除了包括珍珠颜料之外或作为珍珠颜料的替代,第二装饰印刷层342还可包括展现各种纹理的颜料。
光阻挡印刷层343可以是黑色印刷层。具有黑颜色的光阻挡印刷层343可具有比第一装饰印刷层341和第二装饰印刷层342的光阻挡率更高的光阻挡率。
虽然通过示例的方式在图4中示出了三个印刷层341、342和343,但是本发明不限于此。在可选的示例性实施方式中,多于三个的印刷层可在非显示区域NDA中位于基膜330的第一表面上。
硬涂覆层370可位于基膜330的与第一表面相对的第二表面上。硬涂覆层370可使用能够提高窗衬底310的表面硬度的任何涂覆成分。例如,硬涂覆层370可包括可以不需要高温处理的、紫外线(UV)可固化的涂覆成分。
硬涂覆层370可包括丙烯酸基单体和/或无机化合物。硬涂覆层370位于基膜330的第二表面上,并且可提高窗衬底310的表面硬度和耐化学性质。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钝化层可位于硬涂覆层370上。钝化层可以是功能性涂覆层,包括耐指纹(AF)涂覆层、抗反射(AR)涂覆层和/或防眩光(AG)涂覆层。
印刷层340可接触在窗衬底310与基膜330之间的第二粘附层320。
第一粘附层500位于偏振器400与窗面板300之间,并且可允许显示面板200与窗面板300彼此牢固地联接。
第一粘附层500可由光学透明粘合剂(“OCA”)形成,使得第一粘附层500不会减少从显示面板200发出的光的亮度。第一粘附层500可由具有粘附力并且可光固化或可热固化的透明聚合物树脂形成。例如,第一粘附层500可由可光固化的树脂形成,该可光固化的树脂可通过光的照射而固化。
以下参照图5和图6描述显示面板200的像素。
图5是示出在图1的A部分中的、显示面板的像素的示意性平面图,以及图6是沿图5的线I-I′截取的剖视图。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如图5和图6中所示,显示区域DA(见图1)中的每个像素可包括具有2Tr-1Cap结构的有源矩阵型有机发光二极管(AMOLED)设备,该2Tr-1Cap结构包括两个薄膜晶体管(“TFT”)10和20以及电容器80,但是本发明不限于此。
例如,OLED显示设备100可在每个像素中包括三个或更多个TFT 以及两个或更多个电容器80,并且还可包括附加的线路以具有各种适当的配置。如本文中所使用的,术语“像素”指代用于显示图像的最小单元,并且显示区域使用多个像素显示图像。
根据一个或多个示例性实施方式的OLED显示设备100包括第一衬底101以及限定在第一衬底101上的多个像素。每个像素包括开关TFT10、驱动TFT20、电容器80和OLED 210。第一衬底101还可包括沿第一方向延伸的栅极线151以及与栅极线151绝缘并且与栅极线151相交的数据线171和公共电力线172。
每个像素可通过栅极线151、数据线171和公共电力线172限定,但是本发明不限于此。
OLED 210包括第一电极211、位于第一电极211上的有机发光层212以及位于有机发光层212上的第二电极213。
在本文中,第一电极211可以是用作空穴注入电极的正端(或阳极);以及第二电极213可以是用作电子注入电极的负端(或阴极)。然而,本发明不限于此。例如,基于OLED显示设备100的驱动方案,第一电极211可以是阴极,以及第二电极213可以是阳极。
注入到有机发光层212中的空穴和电子彼此复合以形成激子,并且随后通过在激子从激发态降至基态时产生的能量而发射光。
电容器80包括一对存储电极158和178,在存储电极158与178之间插入有绝缘层160。绝缘层160可包括介电材料。电容器80的电容通过在电容器80中积累的电荷以及跨过这一对存储电极158和178的电压而确定。
开关TFT10包括开关半导体层131、开关栅电极152、开关源电极173和开关漏电极174。驱动TFT20包括驱动半导体层132、驱动栅电极155、驱动源电极176和驱动漏电极177。
开关TFT10可用作选择待执行发光的像素的开关元件。开关栅电极152连接至栅极线151,并且开关源电极173连接至数据线171。开关漏电极174与开关源电极173隔开并连接至第一存储电极158。
驱动TFT20将驱动电力施加至第一电极211,这允许在选择的像素中OLED 210的有机发光层212发光。驱动栅电极155连接至第一 存储电极158,第一存储电极158连接至开关漏电极174。驱动源电极176和第二存储电极178均连接至公共电力线172。驱动漏电极177通过漏极接触开口(例如,漏极接触孔)181连接至OLED 210的第一电极211。
通过上述配置,开关TFT10可通过施加至栅极线151的栅电压来操作,并且可将从数据线171施加的数据电压传输至驱动TFT20。
等于从公共电力线172施加至驱动TFT20的公共电压与从开关TFT10传输的数据电压之间的差的电压可存储在电容器80中,并且与存储在电容器80中的电压对应的电流可通过驱动TFT20流至OLED210,使得OLED 210可发光。
以下参照图5和图6进一步描述根据一个或多个示例性实施方式的OLED显示设备100的配置。
根据一个或多个示例性实施方式,第一衬底101可包括由玻璃、石英、陶瓷、塑料等形成的绝缘衬底。然而,本发明不限于此,并且第一衬底101可包括例如包含不锈钢等的金属衬底。
缓冲层120形成在第一衬底101上。缓冲层120可显著地减小不期望的元素的渗透并且可使第一衬底101的表面平整。然而,可基于利用的第一衬底101的类型及其工艺条件而省略缓冲层120。
驱动半导体层132形成在缓冲层120上。驱动半导体层132包括未掺杂有杂质的沟道区135,并且包括形成在沟道区135的相应侧上的p+掺杂的源区136和漏区137。
栅绝缘层140形成在驱动半导体层132上。驱动栅电极155、栅极线151(参见图5)和第一存储电极158形成在栅绝缘层140上。驱动栅电极155可与驱动半导体层132的至少一部分重叠。例如,驱动栅电极155可与沟道区135重叠。当在驱动半导体层132的形成期间使驱动半导体层132的源区136和漏区137掺杂有杂质时,驱动栅电极155可防止沟道区135被掺杂有杂质。
绝缘层160形成在栅绝缘层140上以覆盖驱动栅电极155。绝缘层160可以是绝缘中间层。栅绝缘层140和绝缘层160可均具有接触开口(例如,接触孔)以暴露驱动半导体层132的源区136和漏区137。
驱动源电极176、驱动漏电极177、数据线171、公共电力线172和第二存储电极178在显示区域DA中位于绝缘层160上。驱动源电极176和驱动漏电极177分别通过接触孔连接至驱动半导体层132的源区136和漏区137。
钝化层180形成在绝缘层160上以覆盖驱动源电极176、驱动漏电极177等。钝化层180可以是平坦化层。
钝化层180可限定暴露驱动漏电极177的漏极接触开口(例如,漏极接触孔)181。第一电极211位于钝化层180上,并且第一电极211通过钝化层180的漏极接触孔181连接至驱动漏电极177。
像素限定层190形成在钝化层180上以覆盖第一电极211。像素限定层190可具有暴露第一电极211的孔口199。例如,第一电极211可与像素限定层190的孔口199对应。
有机发光层212在像素限定层190的孔口199内形成在第一电极211上,并且第二电极213可形成在像素限定层190和有机发光层212上。
第一电极211和第二电极213中的一个可由透明导电材料形成,并且第一电极211和第二电极213中的另一个可由半透射半反射导电材料或反射式导电材料形成。取决于第一电极211和第二电极213的材料,OLED显示设备100可变成顶部发射型、底部发射型或两侧发射型。
有机发光层212可具有多层结构,该多层结构包括发光层以及空穴注入层(“HIL”)、空穴传输层(“HTL”)、电子传输层(“ETL”)和电子注入层(“EIL”)中的至少一个。
封盖层230还可位于第二电极213上。封盖层230可保护OLED210,并且可允许在有机发光层212中生成的光有效地向外发射。
根据一个或多个示例性实施方式的OLED显示设备100还可包括位于封盖层230上的薄膜封装层250。
薄膜封装层250包括一个或多个无机层251、253和255以及一个或多个有机层252和254。薄膜封装层250具有这样的结构,在该结构中无机层251、253和255与有机层252和254交替地堆叠。在一些 实施方式中,无机层251可以是薄膜封装层250的堆叠结构的最底层。换言之,无机层251可最靠近OLED 210。虽然图6将薄膜封装层250示出为包括三个无机层251、253和255以及两个有机层252和254,但是本发明不限于此。
薄膜封装层250可具有大约10μm或更小的厚度。相应地,OLED显示设备100的总厚度可显著地减小。
当薄膜封装层250位于OLED 210上时,在薄膜封装层250上可不设置附加的衬底。当省略附加的衬底时,可改善显示面板200的柔性。
以下参照图7至图9描述发生漏光现象的传统显示设备。
图7是示出传统平面显示设备的部分的剖视图,图8是示出传统曲面显示设备的部分的剖视图,以及图9是示出引起传统曲面显示设备漏光的光路径的剖视图。为了清楚起见,在图7、图8和图9中省略了壳610和冲击吸收板620。
图7中示出的传统平面显示设备的显示面板200包括OLED 210、位于OLED 210上方的封盖层230、位于封盖层230上方的封装衬底201、偏振器400和窗面板300。此外,在封盖层230与封装衬底201之间可形成空气层700。
封装衬底201覆盖OLED 210等以保护OLED 210和其它内部层免受外部环境影响。封装衬底201可使用由玻璃、塑料等形成的绝缘衬底。当显示设备是顶部发射型设备(在顶部发射型设备中图像朝向封装衬底201显示)时,封装衬底201可由透光材料形成。
当封装衬底201位于封盖层230上方时以及当形成空气层700时,全反射界面R1对应于位于具有低折射率的空气层700与具有高折射率的封盖层230之间的界面。相应地,全反射光r1和r2在全反射界面R1上反射离开并且不会到达窗面板300,反而是被困在空气层700下方,并且可观察不到由全反射光r1和r2导致的漏光。
相反,当显示设备包括位于封盖层230上的薄膜封装层250(如图8和图9中所示)时,全反射界面R2形成在窗面板300的表面与显示设备的外部之间。相应地,全反射光r3和r4到达与全反射界面R2 对应的窗面板300的表面。
参照图9,到达窗衬底310的表面的全反射光r3由全反射界面R2引导以到达印刷层340。到达印刷层340的全反射光r3被第一装饰印刷层341(例如,白色印刷层)散射以向外发射,并因此在窗面板300的非显示区域NDA中观察到漏光L。
以下参照图10和图11进一步描述漏光改善的效果。
图10是示出传统显示设备的、引起漏光的光路径和光引导路径的厚度T1的剖视图,以及图11是示出根据一个或多个示例性实施方式的显示设备的、引起漏光的光路径和光引导路径的厚度T2的剖视图。
在图10中示出的传统显示设备中,窗衬底310位于显示设备的最外面的部分处,并且装饰膜350位于窗衬底310的下方。更详细地,顺序地设置了窗衬底310、第二粘附层320、基膜330和印刷层340。
然而,在图11中示出的根据一个或多个示例性实施方式的显示设备中,装饰膜350位于显示设备(例如,显示设备100)的最外面的部分处,并且窗衬底310位于装饰膜350的下方。更详细地,顺序地设置了基膜330、印刷层340、第二粘附层320和窗衬底310。
换言之,与传统显示设备中的窗衬底310与装饰膜350的结构相比,根据一个或多个示例性实施方式的显示设备具有这样的结构,在该结构中窗衬底310与装饰膜350的位置被颠倒。
在图10和图11中,印刷层340示出为包括具有相同厚度的两个层341和343,例如,均具有相同厚度的第一装饰印刷层341和光阻挡印刷层343。然而,本发明不限于此,并且印刷层340可具有单层结构或包括具有不同厚度的多个层的多层结构。
引起漏光的光路径如下。首先,在OLED 210中生成光,并且光在最外面的光学界面处被全反射。随后,全反射的光到达印刷层340以在印刷层340处被散射。然后,散射的光向外发射而作为漏光被观察到。在本文中,在最外面的光学界面与印刷层340之间的距离可限定为光引导路径的厚度T。
参照图10,在传统显示设备中,最外面的光学界面与窗衬底310的表面对应,并且在OLED中生成的光在窗衬底310的上表面处被全 反射、到达印刷层340(例如,第一装饰印刷层341)、随后被散射而向外发射。相应地,在传统显示设备中,导致漏光的光引导路径的厚度T1与从窗衬底310的上表面至印刷层340的表面的总厚度相同。
参照图11,在根据一个或多个示例性实施方式的显示设备中,最外面的光学界面与基膜330的表面对应,并且在OLED中生成的光在基膜330的上表面处被全反射、到达印刷层340(例如,第一装饰印刷层341)、随后被散射而向外发射。相应地,在根据一个或多个示例性实施方式的显示设备100中,导致漏光的光引导路径的厚度T2与从基膜330的上表面至印刷层340的表面的总厚度(即基膜330的厚度)相同。
基于图10与图11的比较,证实了根据一个或多个示例性实施方式的显示设备的光引导路径的厚度T2小于传统显示设备的光引导路径的厚度T1(T1>T2),并且在根据一个或多个示例性实施方式的显示设备100中,在最外面的界面处被全反射以到达印刷层340的光的量比在传统显示设备中,在最外面的界面处被全反射以到达印刷层340的光的量少。更详细地,因为导致漏光的光引导路径的厚度T减少,所以减少了到达印刷层340的光的量,并且相应地减少了被散射并向外发射的光的量。
在下文中,参照示例描述在传统显示设备和根据一个或多个示例性实施方式的显示设备中的光引导路径的相应厚度。
图12是示出图10的C部分的示意性剖视图,以及图13是示出图11的D部分的示意性剖视图。在图12和图13中,通过示例的方式示出了窗衬底310、第二粘附层320和基膜330的厚度。
参照图12,导致传统显示设备中的漏光的光引导路径的厚度T1是大约625μm,该厚度T1是窗衬底310的大约550μm的厚度、第二粘附层320的大约25μm的厚度和基膜330的大约50μm的厚度的总和。
参照图13,导致根据一个或多个示例性实施方式的显示设备中的漏光的光引导路径的厚度T2是大约50μm,该厚度T2是基膜330的厚度。
如图12和图13中所示,根据一个或多个示例性实施方式的显示 设备中的光引导路径的厚度T2是大约50μm,该厚度T2是传统显示设备中的光引导路径的大约625μm的厚度T1的大约8%。
如上文所描述的,因为根据一个或多个示例性实施方式的显示设备具有这样的结构,在该结构中窗衬底310与装饰膜350的位置被颠倒,所以印刷层340邻近显示设备的最外面的部分,使得导致漏光的光路径的厚度T2可减少,以及入射至印刷层340以被散射的光的量可减少。相应地,根据一个或多个示例性实施方式的显示设备可带来漏光改善的效果。
图14A和图14B分别示出了来自在传统显示设备与根据一个或多个示例性实施方式的显示设备之间对漏光水平作比较的光学模拟的结果。
图14A示出来自测量传统显示设备的非显示区域NDA中的漏光的模拟的结果,以及图14B示出来自测量根据一个或多个示例性实施方式的显示设备的非显示区域NDA中的漏光的模拟的结果。
参照图14A,证实了在传统显示设备中,到达印刷层340并且被散射和向外发射而作为漏光L1被观察到的光的量相对大些。另一方面,参照来自图14B中示出的模拟的结果,证实了在根据一个或多个示例性实施方式的显示设备中,到达印刷层340并且被散射和向外发射而作为漏光L2被观察到的光的量显著降低。
图15是在传统显示设备与根据一个或多个示例性实施方式的显示设备之间对漏光水平作比较的曲线图。
图15中的曲线图示出了来自在垂直于漏光区域(例如非显示区域NDA的上表面)的方向上的相对亮度(%)的测量的结果。x轴代表以毫米(mm)计量的距显示区域DA的距离,以及y轴代表以百分比相对亮度(%)计量的漏光。在图15中,虚线(a)示出了在传统显示设备中测量的值,以及实线(b)示出了在根据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显示设备中测量的值。
参照图15,在传统显示设备中,在距显示区域DA大约0.55mm的距离处最大漏光(%)是大约100%,然而在根据一个或多个示例性实施方式的显示设备中,在相同位置处测量到漏光是大约2%。此外, 在根据一个或多个示例性实施方式的显示设备中,在距显示区域DA大约0mm的距离处最大漏光(%)是大约17%。
相应地,从结果中证实了,当与传统显示设备的最大漏光(%)相比时,在根据一个或多个示例性实施方式的显示设备中,最大漏光(%)降低了大约83%。此外,证实了在传统显示设备中观察到最大漏光的位置处,在根据一个或多个示例性实施方式的显示设备中,漏光改善了大约98%。
图16是示出根据一个或多个示例性实施方式的显示设备的剖视图。
除了另外地包括阶梯差异补偿层380以外,根据一个或多个示例性实施方式的显示设备具有与图3中示出的显示设备的配置相同或基本相同的配置。相应地,在下文中可描述与图3中示出的配置不同的配置,并且可通过相同的附图标记表示相同的配置。
参照图16,根据一个或多个示例性实施方式的显示设备还可包括阶梯差异补偿层380。
阶梯差异补偿层380可在装饰膜350的下表面上被印刷层340围绕。更详细地,阶梯差异补偿层380在显示区域DA中位于基膜330下表面上(或在显示区域DA中位于基膜330的下表面处),并且位于非显示区域NDA中的印刷层340的相应部分之间。在显示区域DA与非显示区域NDA之间的边界表面BL处,印刷层340的内侧表面与阶梯差异补偿层380的侧表面彼此接触。
第二粘附层320位于阶梯差异补偿层380与窗衬底310之间。阶梯差异补偿层380与窗衬底310通过第二粘附层320彼此附接。即,阶梯差异补偿层380与第二粘附层320彼此接触。
当第二粘附层320直接接触装饰膜350时,形成第二粘附层320的粘附构件可不涂覆在竖直边界区域BA中,其中竖直边界区域BA形成在基膜330的下表面与印刷层340的内侧表面之间。例如,在竖直边界区域BA中可形成空间(例如,预定空间),从而导致粘附缺陷。这样,由于通过非显示区域NDA中的印刷层340的厚度而形成的位于印刷层340与基膜330之间的阶梯差异,导致在竖直边界区域BA 中可发生粘附缺陷。
阶梯差异补偿层380在显示区域DA与非显示区域NDA之间的边界表面BL处接触印刷层340的内侧表面。相应地,在竖直边界区域BA处可能不存在该预定空间。因为在竖直边界区域BA处不存在该预定空间,所以可改善由于印刷层340产生的阶梯差异而导致的缺陷。
阶梯差异补偿层380可以是树脂,例如,可光固化的树脂。当树脂中所包括的少量的光引发剂接收光(例如,紫外(UV)光)时,可引发光聚合反应,使得作为树脂的主要材料的单体和低聚物可立即形成待固化的聚合物。虽然阶梯差异补偿层380例如可使用可光固化的树脂,但是任何适当的透明材料都是适用的,而没有限制。
图17是示出根据一个或多个示例性实施方式的显示设备的剖视图。
除了还包括辅助粘附层322以外,根据一个或多个示例性实施方式的显示设备具有与图3中示出的显示设备的配置相同或基本相同的配置。相应地,可通过相同的附图标记表示相同或基本相同的配置,并且可省略重复的描述。
参照图17,根据一个或多个示例性实施方式的显示设备还可包括辅助粘附层322。辅助粘附层322可位于非显示区域NDA中的印刷层340上,并且辅助粘附层322可接触第二粘附层320。辅助粘附层322与形成印刷层340和第二粘附层320的材料形成共价键,由此增强了在印刷层340与第二粘附层320之间的界面处的粘附.
在本示例性实施方式中,辅助粘附层322可包括可光固化的丙烯酸基低聚物、可光固化的丙烯酸基单体、橡胶基聚合物、光引发剂和/或硅烷偶联剂。
可光固化的丙烯酸基低聚物通过诸如紫外光的光固化,并且可给在印刷层340与第二粘附层320之间结合的界面提供粘合力。可光固化的丙烯酸基单体可减少辅助粘附层322的粘度以允许辅助粘附层322容易地涂覆在印刷层340上。橡胶基聚合物可给辅助粘附层322提供柔性。光引发剂可通过光激发从而引发光固化,并且硅烷偶联剂可与形成印刷层340和第二粘附层320的材料形成共价键。
如上面所阐述的,根据本发明的一个或多个示例性实施方式,窗衬底的上表面上的装饰膜可减小漏光的入射路径。
相应地,本发明的示例性实施方式可提供具有改善的漏光特性的显示设备。
上述公开仅针对本发明的实施方式,并因此,本发明不限于此。此外,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将理解的是,在不背离如由所附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所限定的本发明的精神和范围的情况下,在此可在形式和细节上作出各种改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