具有排水装置的插拔连接器部件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160720阅读:311来源:国知局
具有排水装置的插拔连接器部件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一种根据权利要求1的前序部分所述的用于与相应的对接插拔连接器部件连接的插拔连接器部件。

这种插拔连接器部件包括壳体部件,该壳体部件具有插接区段以及设置在该插接区段中的多个接触口,这些接触口分别具有各一个在接触口中设置的接触元件。该插接区段能够沿插接方向插接地与对接插拔连接器部件产生连接并且具有围绕插接方向周围延伸的侧表面。

这种插拔连接器部件例如用于传输充电电流并且例如用于电动车、为电动车充电的充电站或者将电动车与充电站连接的充电线缆。



背景技术:

由于例如在车辆的通常使用中而且也在户外使用以其中能够插入充电线缆的充电插头的充电插座形式的、在车辆上设置的插拔连接器部件,而插拔连接器部件对外的密封即使并非根本不可能实现却还是很难实现,因此例如在下雨天气时湿气可能侵入到插拔连接器部件内、特别是侵入到接触口内。出于这个原因而必须确保的是,进入到接触口中的水还能够再次流出,从而使设置在接触口内的触点能够安全并且可靠地与互补的对接插拔连接器部件的触点接触。特别是在严寒条件下在接触口内存留的水可能会冻结,这可能使得与互补的对接插拔连接器部件的连接无法实现并因此使得充电过程无法进行。

因此通常在这类插拔连接器部件中设计,在接触口处设置朝在插接方向上位于接触口后方的平面排水,正如在WO 2011/104609A1中所描述的那样。然而这带来的缺点在于,必须在插接方向上来看接触口的后方设置一个空间,能够排水到该空间内,然而也要额外地密封该空间。

因此存在对于以其他方式和方法来实现排水的插拔连接器部件的需求。

在从EP 2 573 880 A1中已知的插拔连接器部件中,设置具有多个排出通道的排水系统,这些排出通道构造成将水引导至排出管。

设有排水装置的其他插拔连接器部件例如从DE 694 28 636 T2和EP 0 634 818 B1中已知。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插拔连接器部件,该部件以简单的、可低成本制造的方式实现了排水。

该目的通过具有权利要求1的特征的主题而实现。

因此,该插接区段具有多个排水口,这些排水口分别对应于各个接触口并且从对应的接触口延伸至侧表面,从而将液体从对应的接触口中引导至侧表面,其中,所述排水口中的至少一个沿第一平面延伸,并且至少一个第二排水口沿第二平面延伸,所述第二平面沿插接方向与第一平面错开。

本发明基于的思想是,在插接区段处设置多个排水口,这些排水口能够将侵入到插接区段的接触口内的液体朝插接区段周围的侧表面引导。第一平面和第二平面能够以有利的方式横向于插接方向而延伸。该第一平面和第二平面在此优选地相互平行地延伸。然而就此也能够考虑并且可能的是,使该第一平面和第二平面并不精确地相互平行延伸。

通过使不同的接触口的排水口并不沿着同一平面延伸,而是在不同的平面延伸,能够简单并且低成本地例如借助于注塑成型制得壳体部件。因此能够特别在用于多个接触元件的多个设置在插接区段处的接触口的情况下将排水口分布在不同平面上,这使得通过例如使用滑阀(Schieber)来注塑成型而一件式制造壳体部件变得可能。

排水优选以重力驱使的方式而实现。为此,与接触口对应的排水口向下打开(参照插拔连接器部件例如在车辆上的常规设置以及应用),从而使进入到接触口内的湿气、例如雨水能够由重力驱使而通过排水口从接触口流出。排水口在此优选地—沿着重力作用的重力方向来看—设置在接触口的最低点,从而使液体能够由于重力而从接触口流入到排水口中并排出。

在插拔连接器部件处能够设置遮挡件,该遮挡件具有开口,在该开口中设置壳体部件的插接区段,其中该开口通过内壁而限定,该内壁至少区段性地以径向距离位于插接区段的侧表面的对面并且与侧表面一起构成了位于插接区段的侧表面与遮挡件的内壁之间的、围绕插接区段延伸的间隙。所述遮挡件用作遮挡物并且沿围绕插接方向的圆周方向并且围绕壳体部件的插接区段环绕延伸。该间隙围在插接区段的外侧的侧表面与遮挡件的内壁之间并且构成了一个空间,互补的对接插拔连接器部件的插接轮廓为了连接到该插拔连接器部件而能够插入到该空间内。

因此在插接区段上的排水口促使湿气从接触口排出到在壳体部件的插接区段与遮挡件之间形成的间隙内。通过实现排水到在插接区段与遮挡件的壁部之间的间隙内,能够免除在插拔连接器部件的常规设定的插接平面后方设置额外的排水平面。在插接区段与遮挡件之间形成的间隙能够以相较简单的方式密封,而不存在对为此使用的密封手段造成超压的风险。

插接区段具有多个接触口,这些接触口具有在其自身上设置的触点,其中以有利的方式为每个接触口分配恰巧一个排水口。这些接触口在此沿插接方向延伸,从而例如能够将另一个插拔连接器部件的触针以插接方向插入到接触口内。排水口优选地横向于插接方向而延伸并且因此将接触口与包围插接区段的间隙连通,从而使湿气能够从接触口向外排出。

在插拔连接器部件的一个具体的设计方案中,该壳体部件具有第一插接区段以及第二插接区段,这些插接区段横向于插接方向而彼此间隔开。该遮挡件与之相对地具有第一壁部以及第二壁部,该第一壁部与该第一插接区段一起形成第一间隙,该第二壁与该第二插接区段一起构成第二间隙。这样的插拔连接器部件能够例如实现所谓的CCS-车辆-充电-插头,该插头构造成既用于传输交流电流又用于传输直流电流以便在不同充电站为车辆充电。在此情况下,例如能够在第一插接区段处设置用于传输交流电的载荷触点,而第二插接区段则具有用于传输直流电的载荷触点。在不同的插接区段处构成的间隙能够在此相互流体连通,其中例如第一插接区段沿重力方向来看设置在第二插接区段的上方,从而通过在这些间隙之间的开口使液体能够从与第一插接区段对应的第一间隙流入到与第二插接区段对应的第二间隙内。

壳体部件能够例如具有基底部,在该基底部上设置至少一个插接区段。该遮挡件在这种情况下贴靠在基底部上并且例如通过密封元件而相对于壳体部件的基底部密封。该插接区段从基底部凸起并且例如以圆柱形从基底部突出(其中插接区段并非必要地具有圆形的横截面),并且遮挡件的壁部紧贴在基底部并围绕插接区段环绕延伸。通过密封元件,遮挡件相对于壳体部件的基底部的简单密封是可能的,从而使湿气不能从在遮挡件的内部构成的间隙进入到基底部的与遮挡件相反一侧的干燥空间内。

为了实现将湿气从插拔连接器部件导出,优选地在基底部处设置排出口,沿着重力方向来看该排出口优选地设置在基底部的、设置在插接区段的下方的位置处,因此使液体能够由于重力作用而流入到排出口并经此流入到可能存在的连通到排出口的排出管。因此,通过排出口特别对在该插接区段与该遮挡件之间形成的间隙进行排水,从而也使该间隙内不能够积存可能会在严寒条件下冻结的水。

该排出口以有利的方式成型在壳体部件的基底部中,从而能够通过该基底部和可能连接在其上的排出管来排出液体。然而还能够考虑并且可能的是,使排出口例如成型在遮挡件的壁部中,从而能够贯穿该遮挡件的壁部来对间隙进行排水。

与接触口对应的排水口从接触口延伸到插接区段的围绕插接方向周围延伸的侧表面。所述排水因此通过插接区段的侧表面并且由此进入到例如在插接区段与起到遮挡作用的遮挡件之间构成的间隙内。为了在此实现插拔连接器部件的简单的制造,该壳体部件和遮挡件优选地以分开的、分别为一件式成型件的形式例如借助于注塑成型而制成。通过将壳体部件与遮挡件彼此分开地制造,能够简单地将与插接区段对应的排水口成型到插接区段中,其中在制造过程中借助于注塑成型获得壳体部件的易于脱模性。

在注塑成型中,例如通过所谓的滑阀能够将这些排水口横向于插接方向而成型到插接区段内。在制得成型件后,随后将壳体部件和遮挡件彼此装配到一起,其中在壳体部件与遮挡件之间的过渡部能够例如借助于适合的密封件来防潮地密封。

附图说明

在下文中,参照附图中所示出的实施例来进一步说明本发明所基于的思想。其中:

图1以透视图的方式示出了插拔连接器部件的分解视图;

图2示出了插拔连接器部件的前视图;

图3示出了插拔连接器部件的侧视图;

图4示出了插拔连接器部件的壳体部件的前视图;

图5A、5B示出了壳体部件的具有标识出的截面的侧视图;

图6A示出了沿着根据图5A的线A-A的截面图;以及

图6B示出了沿着根据图5B的线B-B的截面图。

具体实施方式

图1至图6A、6B示出了插拔连接器部件1的实施例,该插拔连接器部件示例性地能够以充电插座形式而设置在车辆或充电站上并且用于给电力驱动的车辆(也称为电动车)充电。

如在图3中所示,通过使插拔连接器部件1以插接区段100、101向插接方向E插接地与对接插拔连接器部件2的对应的插接区段20、21产生啮合,能够使插拔连接器部件1能够与对应的对接插拔连接器部件2产生连接。插接区段100、101能够在此没入到对接插拔连接器部件2的插接区段20、21的啮合口200、210内,从而在连接位置中使对接插拔连接器部件1通过自身的插接区段100、101而设置在对接插拔连接器部件2的插接区段20、21上。

在插接区段100、101中设置轴向沿插接方向E延伸的、圆柱形的接触口131A-131G、141A、141B(参照图2),在这些接触口中分别设置接触元件13A-13G、14A、14B。对接插拔连接器部件2的插接区段20、21上的对应接触元件能够插入到接触口131A-131G、141A、141B中,以便于与电气接触元件13A-13G、14A、14B电接触。

所示出的实施例的插拔连接器部件1以所谓的CCS-车辆充电插头的形式构造而成,通过该插头能够选择性地传输或者以交流电电流形式或者以直流电电流的形式的充电电流(其中就此已经指出,本发明并不限于这样的CCS-车辆充电插头)。

在所示出的实施例中,在(以重力方向G来看)上方的插接区段100上设置七个接触元件13A-13G,通过这些接触元件能够传输以多相交流电的形式的充电电流。中央的接触元件13A(参照图2)在此为零线。接触元件13B-13E构成了用于传输实际充电电流的载荷触点。接触元件13F实现了所谓的控制触点(Pilotkontakt),通过该控制触点能够传输控制信号。并且接触元件13G实现了所谓的近接触点

相比之下,在(重力方向G上)下方的插接区段101具有两个相邻设置的接触元件14A、14B,通过这些接触元件能够以直流电流的形式来传输充电电流。

如由根据图1的透视分解视图中可见,插接区段100、101设置在壳体部件10的基底部103处并且朝插接方向E从基底部103突出。上方的插接区段100在此设置在突起区段102上并且通过该突起区段102而与基底部103连接。

在壳体部件10上设置两个遮挡件11、12,这些遮挡件分别具有由两个开口区段111、112或121、122所构成的开口,在插拔连接器部件1已装配的状态下,插接区段100、101进入到并处于该开口中。上方的插接区段100在此与遮挡件11、12的开口区段111、121对应,而下方的开口区段101则与遮挡件11、12的下方的开口区段112、122对应。

插接区段100、101分别由侧表面106、107在周围围绕。这些侧表面106、107在插拔连接器部件1的装配状态下与遮挡件11、12的开口的内壁113、114、123、124处于相对位置并且在此与这些内壁113、114、123、124径向(参照插接方向E)间隔,从而获得在这些插接区段100、101和遮挡件11、12之间的间隙Z1、Z2(参照图2)。

插接区段100、101以及与这些遮挡件11、12一起构成的间隙Z1、Z2的成型在此这样进行,即能够使插拔连接器部件1与对应的对接插拔连接器部件2插接地产生啮合,如图3中示意性示出的那样。

插拔连接器部件1能够例如以充电插座的形式而设置在车辆上。由于车辆可能普遍曝露于湿气中并且因此湿气可能进入到插接区段100、101的区域内,接触开口131A-131G、141A、141B分别具有排水口130A-130G、140A、140B,湿气能够通过这些排水口而从接触口131A-131G、141A、141B中排出并且引入到间隙Z1、Z2中。如图2中参照流线F所示,湿气能够围绕插接区段100、101环绕流动并且以重力方向G而引入到基底部102中的排出口104。这个排出口104与排出部105处于流体连通,排出管能够连接到该排出部上,从而能够由此将湿气从插拔连接器部件1的区域排出。

如例如由根据图6A和6B的截面图中可见,排水口130A-130G、140A、140B分别这样成型,即这些排水口使对应的接触口131A-131G、141A、141B以重力方向G向下开启,从而使湿气以重力驱使地从接触口131A-131G、141A、141B中排出。(这涉及例如以车辆上的充电插座形式的插拔连接器部件1的常规布置)。

如从根据图6A和6B的截面图中进一步可见,排水口130A-130G、140A、140B分别使对应的接触口131A-131G、141A、141B向对应的插接区段100、101的外部的、周围侧表面106、107开启。排水口130A-130G、140A、140B为此横向于插接方向E而在对应的接触口131A-131G、141A、141B与侧表面106、107之间延伸。

上方的第一插接区段100的排水口130A-130G在所示出的实施例中在相互平行延伸的平面E1、E2中延伸。因此与载荷触点13B-13E对应的排水口130B-130E在图6A中所示的平面E1中延伸。相比之下,与其余的接触元件13A、13F、13G对应的排水口130A、130F、130G则在与该第一平面E1错开的在图6B中所示的第二平面E2中延伸。

“排水口130A-130G在平面E1、E2中延伸”在此意味着,排水口130A-130G沿平面E1、E2延伸。排水口130A-130G在此自然具有(沿着插接方向E来测量)的(很小)高度,然而却在自身的构型上是在与自身对应的平面E1、E2中基本上纵向延伸。

如从图5A和5B中可见,第二平面E1接近基底部103。接触口131A-131G例如分别仅延伸到在各自的平面E1、E2上对应的排水口130A-130G的底部,从而使不同的接触元件13A-13G的接触口131A-131G能够具有沿插接方向E测量出的不同的深度。

因为上方的插接区段100的排水口130A-130G由此在不同的平面E1、E2中延伸,尽管在上方插接区段100上的触点数目相对较多,该壳体部件10还是能够以一件式的塑料成型件的形式例如借助使用滑阀的注塑成型而制成。每个排水口130A-130G、140A、140B能够通过使用滑阀而在各自的插接区段100、101中成型,从而借助于注塑成型而实现简单的可制造性。

平面E1、E2分别横向于插接方向E而延伸,然而却沿插接方向E而相互错开。特别是不同的平面E1、E2的排水口130A-130G沿插接方向E来看是不相互重叠的,从而使不同平面E1、E2的排水口130A-130G在空间上相互分开并且使湿气不能从接触口131A-131G流入到其他接触口131A-131G中。

本发明所基于的思想并不受限于前文中所说明的实施例,而是原则上也能够在完全不同类型的其他实施方式中实现。

特别是插拔连接器部件也能够仅具有唯一的插接区段并且构造为例如仅用于传输以直流电或以交流电形式的充电电流。

原则上也能够考虑的是这些平面并非精确地横向于插接方向地延伸,而是例如斜向于插接方向而定向。就此能够考虑的并且可能的还有这些平面并非精准地相互平行地延伸。

附图标记说明

1 插拔连接器部件

10 壳体部件

100,101 插接区段

102 突起区段

103 基底部

104 排出口

105 排出部

106,107 侧表面

11 遮挡件

110 主体

111,112 开口部

12 遮挡件

120 主体

121,122 开口部

13,14 接触元件

13A-13G,14A,14B 接触元件

130A-130G.140A,140B 排水口

131A-131G、141A,141B 接触口

2 对接插拔连接器部件

20,21 插接区段

200,210 插入口

E 插接方向

E1,E2 平面

F 流线

G 重力方向

Z1,Z2 间隙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