辅助天线设置方法、装置及具有该装置的手机与流程

文档序号:12475039阅读:274来源:国知局
辅助天线设置方法、装置及具有该装置的手机与流程

本发明涉及一种天线,尤其涉及一种辅助天线设置方法、装置及具有该装置的手机。



背景技术:

目前市面上手机均采用内置天线作为通话的接收天线,在偏远或离基站较远环境下会出现手机信号弱或者没有信号的状态,尤其是对大多数金属外壳的机器而言,这种情况尤其严重。在公布号为CN103051753A的专利申请中公开了一种手机信号增强保护壳,能够增加信号强度保证通话质量,但是该装置属于手机的附加装置,需要额外配置且增加了手机的体积和重量,给使用带来不便。



技术实现要素:

有鉴于此,本发明提供了一种辅助天线装置,包括:外观部件,用作辅助天线;切换开关,与所述辅助天线和原有的主天线相连接,用于所述主天线与所述辅助天线之间的切换。

可选地,所述外观部件为外观螺丝或耳机插孔装饰物。

可选地,所述外观部件在适应手机空间的情况下,设置为适于增强信号接收强度的形状。

可选地,在适应手机空间的情况下,所述外观部件可延长。

可选地,所述外观部件由与拉杆型天线的电阻率匹配的材料制成。

可选地,所述外观部件的周围分布设置绝缘材质。

可选地,所述切换开关用于:检测所述信号接收强度;根据检测到的所述信号接收强度,控制所述主天线与所述辅助天线之间的切换。

可选地,所述根据检测到的信号接收强度,控制所述主天线与所述辅助天线之间的切换,包括:判断所述信号接收强度与预设强度阈值的关系;在所述信号接收强度低于所述预设强度阈值的情况下,将所述切换开关切换到所述辅助天线;在所述信号接收强度高于所述预设强度阈值的情况下,将所述切换开关切换到所述主天线。

可选地,所述切换开关还用于:经过预设的时间阈值之后,重新检测所述信号接收强度,根据检测到的所述信号接收强度,控制所述主天线与所述辅助天线之间的切换。

可选地,所述切换开关还用于:在所述判断所述信号接收强度与预设强度阈值的关系之后,将本次判断的结果与上一次判断的结果相比较,若两次结果一致,则不改变所述切换开关的状态;若两次结果不一致,则改变所述切换开关的状态。

可选地,所述外观部件通过耦合电容与所述切换开关相连接。

本发明另一方面还提供了一种手机,具有以上任一项所述的辅助天线装置。

本发明又一方面还提供了一种辅助天线设置方法,包括:将外观部件用作辅助天线;设置切换开关,与所述辅助天线和原有的主天线相连接,用于所述主天线与所述辅助天线之间的切换。

可选地,所述外观部件为外观螺丝或耳机插孔装饰物。

可选地,所述外观部件在适应手机空间的情况下,设置为适于增强信号接收强度的形状。

可选地,在适应手机空间的情况下,所述外观部件可延长。

可选地,所述外观部件由与拉杆型天线的电阻率匹配的材料制成。

可选地,所述外观部件的周围分布设置绝缘材质。

可选地,所述主天线与所述辅助天线之间的切换,包括:检测所述信号接收强度;根据检测到的所述信号接收强度,控制所述主天线与所述辅助天线之间的切换。

可选地,所述根据检测到的信号接收强度,控制所述主天线与所述辅助天线之间的切换,包括:判断所述信号接收强度与预设强度阈值的关系;在所述信号接收强度低于所述预设强度阈值的情况下,将所述切换开关切换到所述辅助天线;在所述信号接收强度高于所述预设强度阈值的情况下,将所述切换开关切换到所述主天线。

可选地,还包括:经过预设的时间阈值之后,重新检测所述信号接收强度,根据检测到的所述信号接收强度,控制所述主天线与所述辅助天线之间的切换。

可选地,还包括:在所述判断所述信号接收强度与预设强度阈值的关系之后,将本次判断的结果与上一次判断的结果相比较,若两次结果一致,则不改变所述切换开关的状态;若两次结果不一致,则向所述电器发送指令,改变所述切换开关的状态。

可选地,所述外观部件通过耦合电容与所述切换开关相连接。

本发明的提供的技术方案,使用手机外观部件作为辅助天线,当检测到信号接收强度比较弱时,通过切换开关智能控制手机由主天线切换到辅助天线,用以增强通话接受信号,从而实现在弱信号环境下也能正常通话,且不需要额外增加附加装置,使手机通话顺畅又轻巧方便。

附图说明

此处所说明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发明的进一步理解,构成本发明的一部分,本发明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发明,并不构成对本发明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

图1是本发明提供的辅助天线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发明提供的辅助天线设置方法的步骤流程图;

图3是按照本发明的切换开关控制方法的步骤流程图;

图4是按照本发明的切换开关控制方法的一优选实施例的步骤流程图;

图5是按照本发明的切换开关控制方法的又一优选实施例的步骤流程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发明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具体实施例及相应的附图对本发明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需要说明的是,本发明的说明书和权利要求书及上述附图中的术语“第一”、“第二”等是用于区别类似的对象,而不必用于描述特定的顺序或先后次序。应该理解这样使用的数据在适当情况下可以互换,以便这里描述的本发明的实施例能够以除了在这里图示或描述的那些以外的顺序实施。此外,术语“包括”和“具有”以及他们的任何变形,意图在于覆盖不排他的包含,例如,包含了一系列步骤或单元的过程、方法、系统、产品或设备不必限于清楚地列出的那些步骤或单元,而是可包括没有清楚地列出的或对于这些过程、方法、产品或设备固有的其它步骤或单元。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辅助天线装置,包括:外观部件,用作辅助天线;切换开关,与所述辅助天线和原有的主天线相连接,用于所述主天线与所述辅助天线之间的切换。从理论上讲外置天线或拉杆天线的接受强度要优于内置天线,例如对手机而言,采用手机外观部件为手机在弱信号环境下的辅助拉杆天线是提高手机通话质量的一个有效途径。

根据本发明辅助天线装置的一种实施方式,所述外观部件为外观螺丝或耳机插孔装饰物。外观锁定螺丝是手机本身的原有部件,其本身基本功能是紧固的作用,采用手机外观螺丝作为辅助天线,即起到增强通话接收信号的作用,又不需要额外增加附加装置,使手机通话顺畅又轻巧方便。

根据本发明辅助天线装置的一种实施方式,所述外观部件在适应手机空间的情况下,设置为适于增强信号接收强度的形状。为增强信号接收强度,借用手机拉杆天线接收原理,在适应手机空间的情况下可适当延长外观部件的长度,比如根据手机空间适当延长外观锁定螺丝的长度;再如,可以在外观部件中植入螺旋天线,螺旋天线的几何参数包括螺旋的直径、螺距、螺距角和螺旋轴向长度,将所述外观部件在适应手机空间的情况下,考虑到螺旋天线的几何参数,设置为适于增强信号接收强度的形状。

根据本发明辅助天线装置的一种实施方式,所述外观部件由与拉杆天线的电阻率匹配的材料制成。采用特定材料以使其满足拉杆型天线的阻抗匹配,形状上与材料上的改进使外观部件能够起到近似于拉杆天线的作用。

根据本发明辅助天线装置的一种实施方式,所述外观部件的周围分布设置绝缘材质。比如,为了减小干扰,外观螺丝的周围采用绝缘材质并尽量净空。

图1是本发明提供的辅助天线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如图1所示,切换开关U1的作用相当于一个单刀双掷开关,切换开关U1的其中一端(相当于单刀双掷开关的动端,就是所谓的“刀”)与手机内部电路的外接天线接口TX相连接;切换开关U1的另外两端(相当于单刀双掷开关的不动端)分别与天线硬件接口和辅助天线硬件接口相连接。也就是说,切换天关的两个不动端分别与手机原有的主天线和由外观部件充当的辅助天线相连接,一个开关可拨向两边,起到双控制的作用,用于控制所述主天线与所述辅助天线之间的切换。

根据本发明辅助天线装置的一种实施方式,所述外观部件通过耦合电容与所述切换开关相连接。如图1所示,辅助天线硬件接口通过耦合电容C1与所述切换开关U1相连接。信号通过耦合电容耦合到切换开关。

所述切换开关起到双控制的作用,用于:检测所述信号接收强度;根据所述检测到的信号接收强度,控制所述主天线与所述辅助天线之间的切换。进一步地,所述根据检测到的信号接收强度,控制所述主天线与所述辅助天线之间的切换,包括:判断所述信号接收强度与预设强度阈值的关系;在所述信号接收强度低于所述预设强度阈值的情况下,将所述切换开关切换到所述辅助天线;在所述信号接收强度高于所述预设强度阈值的情况下,将所述切换开关切换到所述主天线。

采用切换开关作为手机信号接收端天线馈入的选择,当接收信号变化时,通过切换开关的控制,在辅助天线和主天线之间智能切换,当手机检测到手机接收信号强度比较弱时,控制手机由主天线切换到辅助天线,用以增强通话接收信号,从而实现弱信号环境下也能正常通话。

根据本发明辅助天线装置的一种实施方式,所述切换开关还用于:经过预设的时间阈值之后,重新检测所述信号接收强度,根据检测到的所述信号接收强度,控制所述主天线与所述辅助天线之间的切换。

根据本发明辅助天线装置的一种实施方式,所述切换开关还用于:在所述判断所述信号接收强度与预设强度阈值的关系之后,将本次判断的结果与上一次判断的结果相比较,若两次结果一致,则不改变所述切换开关的状态;若两次结果不一致,则改变所述切换开关的状态。虽然信号接收强度发生了变化,但是如果信号接收强度与预设强度阈值的关系没有发生变化,比如信号虽然减弱但没有达到低于预设强度阈值的程度,则不需要改变所述切换开关的状态。

本发明另一方面还提供了一种手机,具有以上任一项所述的辅助天线装置。

本发明又一方面还提供了一种辅助天线设置方法。图2是本发明提供的辅助天线设置方法的步骤流程图。如图2所示,本发明辅助天线设置方法包括:步骤101,将外观部件用作辅助天线;步骤102,设置切换开关,与所述辅助天线和原有的主天线相连接,用于所述主天线与所述辅助天线之间的切换。

根据本发明辅助天线设置方法的一种实施方式,所述外观部件为外观螺丝或耳机插孔装饰物。

根据本发明辅助天线设置方法的一种实施方式,所述外观部件在适应手机空间的情况下,设置为适于增强信号接收强度的形状。

根据本发明辅助天线设置方法的一种实施方式,在适应手机空间的情况下,所述外观部件可延长。

根据本发明辅助天线设置方法的一种实施方式,所述外观部件由与拉杆型天线的电阻率匹配的材料制成。

根据本发明辅助天线设置方法的一种实施方式,所述外观部件的周围分布设置绝缘材质。

图3是按照本发明的切换开关控制方法的步骤流程图。如图3所示,所述主天线与所述辅助天线之间的切换,包括:步骤201,检测所述信号接收强度;步骤202,根据检测到的信号接收强度,控制所述主天线与所述辅助天线之间的切换。步骤201,步骤202顺序执行。

图4是按照本发明的切换开关控制方法的的一优选实施例的步骤流程图。如图4所示,在步骤201检测所述信号接收强度,之后还包括:步骤301,判断所述信号接收强度与预设强度阈值的关系;在所述信号接收强度低于所述预设强度阈值的情况下,执行步骤302,将所述切换开关切换到所述辅助天线;在所述信号接收强度高于所述预设强度阈值的情况下,执行步骤303,将所述切换开关切换到所述主天线。

如图4所示,根据本发明辅助天线设置方法的一种实施方式,还包括:经过预设的时间阈值之后,重新检测所述信号接收强度,根据检测到的所述信号接收强度,控制所述主天线与所述辅助天线之间的切换。

图5是按照本发明的切换开关控制方法的的又一优选实施例的步骤流程图。如图5所示,在步骤201和步骤301之后,所述主天线与所述辅助天线之间的切换,还包括:步骤401,将本次判断的结果与上一次判断的结果相比较,若两次结果一致,则执行步骤402,不改变所述切换开关的状态;若两次结果不一致,则执行步骤403,改变所述切换开关的状态。经过预设的时间阈值之后,重新检测所述信号接收强度,重复执行以上步骤。

根据本发明辅助天线设置方法的一种实施方式,所述外观部件通过耦合电容与所述切换开关相连接。

本发明的提供的技术方案,使用手机外观部件作为辅助天线,当检测到信号接收强度比较弱时,通过切换开关智能控制手机由主天线切换到辅助天线,用以增强通话接受信号,从而实现在弱信号环境下也能正常通话,且不需要额外增加附加装置,使手机通话顺畅又轻巧方便。

本文中所描述的功能可在硬件、由处理器执行的软件、固件或其任何组合中实施。如果在由处理器执行的软件中实施,那么可将功能作为一或多个指令或代码存储于计算机可读媒体上或经由计算机可读媒体予以传输。其它实例及实施方案在本发明及所附权利要求书的范围及精神内。举例来说,归因于软件的性质,上文所描述的功能可使用由处理器、硬件、固件、硬连线或这些中的任何者的组合执行的软件实施。此外,各功能单元可以集成在一个处理单元中,也可以是各个单元单独物理存在,也可以两个或两个以上单元集成在一个单元中。

在本申请所提供的几个实施例中,应该理解到,所揭露的技术内容,可通过其它的方式实现。其中,以上所描述的装置实施例仅仅是示意性的,例如所述单元的划分,可以为一种逻辑功能划分,实际实现时可以有另外的划分方式,例如多个单元或组件可以结合或者可以集成到另一个系统,或一些特征可以忽略,或不执行。另一点,所显示或讨论的相互之间的耦合或直接耦合或通信连接可以是通过一些接口,单元或模块的间接耦合或通信连接,可以是电性或其它的形式。

所述作为分离部件说明的单元可以是或者也可以不是物理上分开的,作为控制装置的部件可以是或者也可以不是物理单元,即可以位于一个地方,或者也可以分布到多个单元上。可以根据实际的需要选择其中的部分或者全部单元来实现本实施例方案的目的。

所述集成的单元如果以软件功能单元的形式实现并作为独立的产品销售或使用时,可以存储在一个计算机可读取存储介质中。基于这样的理解,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本质上或者说对现有技术做出贡献的部分或者该技术方案的全部或部分可以以软件产品的形式体现出来,该计算机软件产品存储在一个存储介质中,包括若干指令用以使得一台计算机设备(可为个人计算机、服务器或者网络设备等)执行本发明各个实施例所述方法的全部或部分步骤。而前述的存储介质包括:U盘、只读存储器(ROM,Read-Only Memory)、随机存取存储器(RAM,Random Access Memory)、移动硬盘、磁碟或者光盘等各种可以存储程序代码的介质。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发明,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本发明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权利要求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