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缓解点火线圈内部应力的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3761735阅读:310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涉及点火线圈结构领域,尤其是一种缓解点火线圈内部应力的结构。



背景技术:

随着汽车点火系统的发展,汽车点火线圈的结构正朝着小型化、轻量化、高性能化方向发展。近年推出的在每个汽缸上配备一支的单头干式直插型点火线圈,由于省去了分电器、高压线,避免了分电器分火头与旁电极之间的打火烧蚀及能量损耗,省去了高压线的能量损耗,减少了电磁干扰,因此正成为领导技术发展趋向的市场瞩目产品。现有的直插型点火线圈是由线圈组件及与其连接的高压输出组件构成。线圈组件主要包括带敞口壳体、连于壳体一侧的低压输入端、装于壳体内的组合线圈及连接在壳体外侧底部的内装高压电极的高压输出端,组合线圈是由铁芯及依次套装在其外部的初级线圈、次级线圈及包覆在次级线圈外部的U形包铁构成,组装时,所述组合线圈通过U形包铁以其开口与所述壳体敞口朝向一致嵌装在壳体内,然后由敞口灌封环氧树脂并加护盖封合。

部分产品在测试分析的时候,均发现不同程度的环氧树脂开裂,造成点火线圈击穿损坏现象,对于以上情况,经分析是因为点火线圈内部各结构件的热缩比不同,在灌封过程中造成铁芯处应力集中,同时伴随细微裂缝的产生,在之后的测试时,高压沿裂缝处放电,造成线圈击穿损坏形成开裂。



技术实现要素: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提供一种无底纸印刷双硅层自粘标签卷,结构简单,使用方便。

一种缓解点火线圈内部应力的结构,包括 :外壳、输入端子、骨架,其中,所述的外壳采用内部中空的结构,所述的输入端子设置在外壳顶部的侧面;在外壳中空位置的中心位置设置有铁芯,在铁芯的两端分别设置有磁钢;在铁芯上方设置有第一缓冲垫,在铁芯的下方设置有第二缓冲垫;所述的骨架包括:DS初级骨架和DS次级骨架,所述的DS次级骨架包裹在铁芯外侧;在DS次级骨架的外侧设置有次级漆包线,在DS初级骨架的外侧设置有初级漆包线;在DS初级骨架的外侧包裹有第一包铁,在第一包铁的上方设置有第二包铁;在DS次级骨架下方设置有高压帽;在DS初级骨架底部包裹有第一橡胶套;在高压帽和第一胶套之间设置有弹簧;在第一缓冲垫上方设置有二极管;二极管与输入端子之间填充有环氧树脂。

进一步的,所述的输入端子与外壳之间包裹有第二橡胶套。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缓解点火线圈内部应力的结构,结构简单,便于携带,在铁芯两端各粘贴一弹性硅胶缓冲垫以缓解应力的冲击,降低环氧树脂开裂的可能,确保点火线圈的可靠性,同时也做相应的实验验证此方法的可行性,通过实验对比可知,加弹性硅胶缓冲垫的确可以很大成都上降低环氧树脂开裂。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的侧面结构示意图。

其中,1、输入端子;2、外壳;3、铁芯;4、DS初级骨架;5、DS次级骨架;6、高压帽;7、第一橡胶套;8、弹簧;9、第二缓冲垫;10、磁钢;11、第一包铁;12、第二包铁;13、初级漆包线;14、次级漆包线;15、第二橡胶套;16、第一缓冲垫;17、二极管;18、环氧树脂。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及较佳实施例,对依据本发明提供的具体实施方式、结构、特征及其功效,详细说明如后。

一种缓解点火线圈内部应力的结构,包括 :外壳2、输入端子1、骨架,其中,所述的外壳2采用内部中空的结构,所述的输入端子1设置在外壳2顶部的侧面;在外壳2中空位置的中心位置设置有铁芯3,在铁芯3的两端分别设置有磁钢10;在铁芯3上方设置有第一缓冲垫16,在铁芯3的下方设置有第二缓冲垫9;所述的骨架包括:DS初级骨架4和DS次级骨架5,所述的DS次级骨架5包裹在铁芯3外侧;在DS次级骨架5的外侧设置有次级漆包线14,在DS初级骨架4的外侧设置有初级漆包线13;在DS初级骨架4的外侧包裹有第一包铁11,在第一包铁11的上方设置有第二包铁12;在DS次级骨架5下方设置有高压帽6;在DS初级骨架4底部包裹有第一橡胶套7;在高压帽6和第一胶套7之间设置有弹簧;在第一缓冲垫16上方设置有二极管17;二极管7与输入端子1之间填充有环氧树脂18。

进一步的,所述的输入端子1与外壳5之间包裹有第二橡胶套15。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缓解点火线圈内部应力的结构,结构简单,便于携带,在铁芯两端各粘贴一弹性硅胶缓冲垫以缓解应力的冲击,降低环氧树脂开裂的可能,确保点火线圈的可靠性,同时也做相应的实验验证此方法的可行性,通过实验对比可知,加弹性硅胶缓冲垫的确可以很大成都上降低环氧树脂开裂。

以上通过实施例对本发明的进行了详细说明,但所述内容仅为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不能被认为用于限定本发明的实施范围。凡依本发明申请范围所作的均等变化与改进等,均应仍归属于本发明的专利涵盖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