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发明涉及端子、导线连接领域中的端子接线结构、压接工艺和压接模具。
背景技术:
冷压接是导线一种常见的连接形式,具体的是指将导线压接于端子的压线结构中,通过压接来保证端子与导线之间的连接力,同时保证导线与端子的可靠接触。在电力、汽车等领域中,冷压接更是得到了普遍的应用。随着充电汽车的推广应用,大电流端子连接也被广泛的应用起来,但是随着时间以及外部环境的变化,由于空气中水分、氧气的作用,使导线与端子之间形成氧化膜,影响导线与端子的连接性能,导致端子与导线连接处的接触电阻在不断的增加,在比较恶劣的环境下甚至出现端子发热烧毁的现象。
目前,有通过焊锡的方式来避免该问题,如中国专利CN204651551U公开的“一种焊锡的接线端子”,在接线端子与导线压接后,端子与导线之间由于压接不完全而留有间隙,然后在这些间隙中进行焊锡,从而保证导线、端子之间的结合力,焊锡部位不易氧化,可以提高产品的稳定性和耐久性。然而现有的这种先压后焊的加工形式存在以下问题:端子与导线之间压接后虽然部分位置会存在间隙,然而这个间隙在周向上通常是不连续的,如果仅对一个位置的间隙进行焊接,那么焊料也无法顺利流至其它间隙中,只能分别对个各个间隙进行焊接,这个操作过程就特别麻烦,操作繁琐,工人劳动强度大;而导线与端子接触的位置是焊不上锡的,在长时间的使用后,这些位置可能会因腐蚀、松动等一些因素而出现间隙,这个时候导线与端子之间仍会形成氧化膜,而影响导线与端子的连接性能。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端子接线结构,以解决现有技术中需要在导线与端子之间多处位置焊锡而导致操作繁琐,且导线与端子之间仍存在无锡区域的问题;本发明的目的还在于提供一种制作该端子接线结构的压接工艺及专用于该压接工艺的压接模具。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发明中端子接线结构的技术方案为:
一种端子接线结构,包括导线和具有压线结构的端子,导线与压线结构之间充有周向连续的周向锡层,周向锡层由环设于导线外围的锡筒或锡皮熔化后经所述压线结构的变形压制而成。
压线结构为压线套。
导线的端部覆盖有与周向锡层一体成型的端部锡层。
本发明中压接工艺的技术方案为:
压接工艺,该压接工艺包括以下步骤,第一步,将外周环设有锡筒或锡皮的导线穿入端子的压线结构中;第二步,对锡筒或锡皮加热使锡筒或锡皮熔化,通过压接工具对压线结构压接使压线结构变形,熔化后的锡筒或锡皮在变形的压线结构作用下形成充于导线与压线结构之间的周向连续的周向锡层。
压线结构为压线套。
导线的端部覆盖有与周向锡层一体成型的端部锡层。
本发明中压接模具的技术方案为:
压接模具,包括用于对端子的压线结构进行施压以使压线结构变形的上模具和下模具,上模具和/或下模具上设置有用于对所述压线结构与导线之间的锡筒或锡皮进行加热以使锡筒或锡皮熔化的加热装置。
压接模具还包括对所述加热装置进行温度控制的温控装置。
所述加热装置为加热管。
上模具、下模具上具有腔口相对设置的模腔,加热装置设置于对应模腔的外围或者模具内部。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为:本发明中,在对端子的压线结构的压接的同时,对压线结构与导线之间的锡筒或锡皮加热,加热后的锡筒或锡皮熔化,随着压接的进行,熔化后的锡水可以填充至导线与压线结构之间的任意位置,在压接结束后,锡水固化从而形成与压线结构和导线良好接触的周向连续的周向锡层。由于在压接过程中锡水就已经与压线结构和导线形成良好接触,因此不存在无锡区域的问题,同时也省去了后续复杂的焊锡操作。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中端子接线结构的一个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中锡筒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发明中压接模具的一个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端子接线结构的实施例如图1~2所示:包括导线1和端子5,端子5包括压线套2,导线1与压线套2之间充有周向连续的周向锡层3,周向锡层3由环设于导线外围的锡筒12熔化后经压线套的变形压制而成。锡筒的一端封闭,在压接结束后,锡筒的封闭端13形成覆盖导线端部的与周向锡层一体成型的端部锡层4。
在本发明的其它实施例中,锡筒还可以为两端均敞开的结构;锡筒也可以被环设于导线外围的锡皮取代;周向锡层的长度也可以短于压线套的长度;压线套还可以被压线鼻、压线槽等其它压线结构代替。
上述端子接线结构的制作过程为即压接工艺的实施例为:该压接工艺包括以下步骤,第一步,将外周设有锡筒的导线穿入端子的压线套中;第二步,对锡筒加热使锡筒熔化,通过压接工具对压线套压接使压线套变形,熔化后的锡筒在变形的压线套的作用下形成充于导线与压线套之间的周向连续的周向锡层。锡筒的一端封闭,在压接结束后,锡筒的封闭端形成覆盖导线端部的与周向锡层一体成型的端部锡层。压接工具可以是压线钳也可以是压接模具,当压接工具为压线钳时,可以通过外部的加热装置对锡筒进行加热,当压接工具为压接模具时,压接模具可以自带加热装置,采用压接模具还可以减少锡水的泄漏量。在进行第二步时,可以采用一边压接、一边加热的形式,也可以采用先加热使锡筒熔化,后压接的形式,只要能够保证压接结束前,锡筒已经完全熔化即可。使用压线套结构还可以有助于保证熔化后的锡筒不会四处流窜。
专用于实施上述压接工艺的压接模具的实施例如图3所示:包括具有上模腔8的上模具6和具有下模腔9的下模具10,上、下模腔均为梯形结构,在上模腔8的外围设置有上加热装置7,加热装置嵌入对应模具的内部,下模腔9的外围设置有下加热装置11,上、下加热装置均为加热管结构。压接模具还包括对加热装置进行温度控制的温控装置,温控装置包括温度传感器,用以检测上、下模腔的温度,为了减少热量损失,保证上、下加热装置仅对相应模腔位置进行加热,上、下加热装置与对应模具的其它区域之间通过保温材料隔离。在使用时,将端子和导线一起置于下模腔中,上模腔向下移动,上模腔与下模腔一起对压线套作用使压线套变形,上、下加热装置则对锡筒进行加热,上、下模腔的温度高于锡筒的温度,当模具温度上升至指定温度范围后,按照规定的加热等待时间,使锡筒熔化,完成最终的压接,固化后的锡水形成周向连续的并充满导线与压线套之间间隙的周向锡层,可有效的提高大电流端子与导线的压接质量,在压接过程中实现导线的压接变形以及锡的填充,阻隔导线与压线套接触部位的氧化,降低导线与压线套连接的接触电阻,提高产品的可靠性,与压接后的灌锡工艺相比较,具有防止熔锡泄漏、用量不均匀、污染端子等现象。在本压接模具的其它实施例中:加热装置还可以仅设置有上模具或下模具上,加热装置的设置位置也可以位于对应模具的外侧;温控装置也可以不设,此时操作人员可以通过经验判断或者通过观察判断锡筒是否熔化。